设计载体的目的和考虑
近年来,张家川县针对农村群众办事不便、民意反映渠道不畅、乡村组织职能不突出、乡村干部服务不到位等问题,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在全县乡村干部中推行“代办式”便民服务工作,“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办”出了党群干群的深厚感情,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注入了新动力。
载体主要内容
明确内容有人办。通过走访群众,梳理出了需要乡村干部代办的生产经营、政策信息服务、纠纷排查调处四大类,涉及计生服务、农村宅基地及建房规划选址审批、低保申办及户籍办理等28项,列入代办范围。建立“三个一”工作体系,即建立健全“一点(村代办点)、一室(乡镇代办办公室)、一厅(县政务大厅)”,全程办理受理事项。全县共设立乡镇代办办公室15个,村代办点258个,机关窗口16个,确定代办员312名,协理员258名,办理员32名。
健全制度依章办。建立完善了便民工作制度、承诺制度、首问责任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投诉管理制度六项工作制度,细化了不同服务项目的服务流程,规范了代办员和协理员持证上岗制度和“代办式”服务工作流程,给群众印发了代办事项明白卡,制定了村协办、乡代办、县办结的工作程序。按照审批、服务、便民并重的要求和“申办、受理、代办、回复”四个基本程序,优化流程,做到依章办事,提高办事效率。
方式多样高效办。采取田间地头办、上门入户办、路头路尾办、清真寺聚礼办和村代办点办的方式,及时受理,限期办结,提高了办事效率。对乡村两级职权范围内的事项,由代办员当天直接办理;对需要到县直部门办理的事项,由代办员收集报送乡代办服务办公室,在一周之内统一到县直相关部门代为办理;对需本人签字或认可的行政审批事项,由代办员引领当事人到县政府政务大厅协助办理。
拓展内容真情办。根据群众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容。针对农村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拓展代办事项,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极大地方便群众。自实施“代办式”服务以来,通过直接办理、间接办理、引领办理,全县258名代办员共接收群众申办事项7160项,受理民政救济、计划生育审批、合作医疗报销、户籍登记等事项6681项,办结6578项。
载体实施效果
张家川县“代办式”服务实施以来,通过代办人员的真情服务,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成为创先争优活动新引擎。一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代办式”便民服务,打通了为民、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乡村代办员诚心为民办事,通过真情服务,干部群众的亲和力明显增强,加深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感情,找准了新时期联系群众的切入点。二是加强了干部的教育培训。“代办式”服务要求老百姓需要什么,党员干部就得学什么。推动党员干部学习由组织安排学,转向了群众牵动学,形成了党员干部在学习中实践提高,在实践中学习锻炼的动力,增强了做好新时期农村各项工作的本领。三是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干部在“代办式”便民服务活动中做了大量“解民难、顺民意、化民怨、帮民富、保民安”的实事好事,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切实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四是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党员干部在代办服务过程中,通过“双向互动”,主动听取群众呼声,积极接受群众建议,认真协调办理事关民生的好事实事,有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掌握民族宗教、民事纠纷等方面的动态,悉心排查调处,排除稳定隐患,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农村稳定,使“代办式”服务成了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