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80100000048

第48章 蜀汉帝国——难民营(2)

看来,这个说法仍然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从人事的角度,对刘备的蜀汉帝国的建立贡献最大的,是刘璋,而不是关羽。如果没有刘璋的短视、幼稚和易受蛊惑,没有刘璋的迎刘备入川,只要刘璋守住长江三峡,关羽的赤兔马爆发力再强,也飞不过去。益州这块土地,永远没有刘备的份。即使刘璋丢掉益州,也是丢给曹操。

曹操占领了益州,刘备只能龟缩在荆州一隅,不被孙权吃掉,也被曹操一口吞下。那就没有以后的蜀汉,当然就没有三国和三国历史。没有蜀汉,益州归曹操所有的话,地处东南一隅的孙权集团,也就成了曹操砧板上的肉。孙权集团根本就不可能立国,那就连两国也谈不上,遑论三国。

如此这般地一分析,可以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刘璋才是三国和三国历史真正的缔造者。看来,什么英雄创造历史、群众创造历史的说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似乎都有值得商榷之处。不信?你看,就像刘璋这样的一个窝囊废,一不小心,一时糊涂,竟然能“创造”一段动人心弦、欲说还休的历史!

不说不知道,历史真奇妙。

⒊丐帮有了一个家

不管怎么说,公元214年,刘焉父子经营了二十八年的益州难民营,终于换了总管。与上任总管不同的是,这任总管却不是政府派来的,原来是个难民,而且是个鸠占鹊巢的难民。这个难民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成为难民王。

如果当年的刘焉是政治难民的话,刘备则是地地道道、完完全全的综合难民——政治难民加军事难民再加经济难民。

本书前面的内容说过,刘备做人有一个特点,每投靠一个人,就背离一个人。刘备打仗也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败,败后再战。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在黄巾之乱时出来混世界。他的军队,属于团练性质,并不是正规的国防军。

封建中国的历次农民起义,其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坛坛罐罐,拖家带口,甚至带上耕牛、犁耙等农具,有的农民军领导人还带着一群小老婆以及一堆刚出生的娃娃。

农民军不是纯粹的作战集团,而是耕战集团。农民军带着自己的家庭、宗族,大规模地游动、迁徙。在这个游动、迁徙的过程中,是不可能自己生产粮食的,只能靠抢劫为生——抢劫政府的府库或官员、地主、百姓的存粮。无可奈何的时候,也要作战。

史书上说某地有十万、百万人起义,许多读书人便以为起义有十万、百万大军。其实,农民暴动群体中,真正的作战部队并不多。何况,刚从稻田、麦田走出来的农民,装备低劣,训练缺乏,纪律松散,组织松弛,并没有很强的战斗力。

刘、关、张这几把刷子,对付农民军,还是很见效的,刘备也就立了一些战功,弄了个安喜县尉(副县级公安局长)干干。干不多久,很不顺心,一发脾气,鞭打了郡里派来的督邮(监察官),离职逃亡。

刘备犯错误后,恰巧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便跑到贯丘毅那里戴罪立功。走到下邳城,遇贼力战有功,除(被任命的意思)下密丞(副县长),又辞职。不久干起了高唐县尉,再升为高唐县令,可怜被乱民赶走。

刘备只好投奔他的师兄、幽州军阀公孙瓒,任别部司马。按今天的说法,大约是当个独立团团长。刘备随青州刺史田楷拒袁绍,因功升为平原相。

公元194年,时为兖州牧的曹操征徐州,刘备随田楷前往徐州救陶谦。到徐州后,刘备深得陶谦赏识、器重,陶谦给了他四千兵卒,刘备便脱离田楷追随陶谦。是年,陶谦死后,刘备在陈登等人的推拥下,扭扭捏捏地领了徐州牧(自称徐州刺史)。

公元196年,徐州牧刘备拒袁术于淮南。吕布乘虚袭下邳,刘备降于吕布。

公元198年,刘备再败于吕布,在曹操的帮助下最后灭了吕布,随曹操回许都。

公元199年,刘备受曹操派遣,到徐州拦截穷途末路、北上投靠袁绍的袁术,杀朝廷命官、徐州刺史车胄,叛离曹操,再占徐州。

公元200年春,官渡之战前夕,曹操东征徐州,刘备大败,投袁绍。

官渡之战时,刘备受袁绍派至汝南(今河南省平舆一带)联络黄巾刘辟部,开辟第二战场。刘备想在汝南占一块地盘,被曹仁击败,又回到袁绍身边。

刘备看出袁绍将败,主动提出自己去联络荆州牧刘表,借机投到刘表门下,驻扎南阳郡的新野县,一住就是七年。

公元208年八月,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的次子、继位者刘琮降曹,驻扎在樊城的刘备仓皇南逃,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长阪坡一战,溃不成军。

作为一个军事首脑,刘备征战争生涯中的惨败次数,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若在今天,就凭失败的次数,刘备就可以申请世界吉尼斯纪录,到世界各地巡回做几场苦大仇深的报告,眼泪汪汪地秀他一把,顺便赚点盘缠。

刘备打败仗如此之多,还能打下去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自己当自己的领导,自己给自己做主。如果他真心投靠任何一个强人,在别人手下干活,早被撤职、杀头。

兵败长阪坡的时候,刘备年已48岁,一直被人打得东逃西窜,活脱脱就是个难民,而且是完完全全、地地道道的难民。

首先,刘备是政治难民。公元200年的董承谋诛曹操一案,即使刘备没有参与其中,也受到曹操的高度怀疑。刘备再也不可能在曹操主宰的中央政府里混下去了,这也是他最后叛离曹操的根本原因。

其次,刘备是军事难民。上文已述,刘备是从徐州一路败过去,再一路败下来,才到荆州刘表处避难的。

再次,刘备是经济难民。因为寄人篱下的人,是不能收税的,经费上只能仰人鼻息,或者靠抢劫存活。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曾经以人肉为军粮。这是很多读书人不知道,很多老百姓不相信的。

与别的难民不同的是,刘备这个难民,既是动乱的制造者、参与者,又是动乱的受害者。刘备被战争的巨浪夹裹着,坠入一个又一个漩涡,沉浮不定,孤苦无依。其中安定时间最长的一次,是在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1—208年)。

刘备的依附刘表,其实是寄人篱下,有所依靠,却无所事事,以至于髀肉复生。这种难民生活,舒心惬意,又悲苦惶恐。难怪刘备与刘表在襄阳聚会时,酒足饭饱之后,会躲在刘表的厕所里暗自流泪。

在荆州安定七年之后,刘备还是要逃,只不过,刘备逃进益州,还在三年之后;成为益州的难民王,更在六年之后。

就在公元208年,刘备当阳长阪大败,即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时,刘备平生的另一个大恩人——孙权——出手相救了。

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好,好得祖坟冒青烟。如丧家之犬、落网之鱼的刘备,一路败下来,一路逃过去,遇到的除了强敌悍将,竟然还有一个接一个的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只不过,刘备的观音菩萨,一个个都是男性,如关羽、刘璋、孙权,等等。

在刘备长阪坡大败的时候,孙权的使者鲁肃到了刘备的军营,试探刘备的去向。刘备告诉鲁肃,俺老刘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只好继续南逃,去投靠苍梧郡(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地区)太守吴钜。鲁肃则说,老刘啊,你是一世英雄,怎么能投靠吴钜这种东西。我主公孙权英名盖世,是个有作为的主,跟我们主公联合,与曹操干他一仗如何?诸葛亮在旁边急忙说,主公,我们何不赶紧向孙将军求救去?

在鲁肃的撮合下,在诸葛亮的游说下,孙刘联盟宣告成立。曹操正在书写的、即将定稿的历史被改写。

刘备不用再逃亡了。至少,暂时不用。

关于孙刘联盟的建立,《三国演义》把它说成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什么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忽悠孙权,诸葛亮如此这般地一闹腾,孙刘联盟就建立起来了。

关于孙刘联盟的建立,关于舌战群儒,《三国演义》给它的读者在思维上设了一个套:孙刘联盟是诸葛亮设计、策划、主导的。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孙刘联盟,没有孙刘联盟当然也就没有以后的三国鼎立。然后让读者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才是三国的奠基者。

其实,此时的刘备,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落网之鱼,灭顶之灾已向刘备露出了狰狞面目,覆没的命运已向刘备张开了血盆大口。鲁肃的到来,正是瞌睡碰到枕头。出使孙权大本营,是诸葛亮主动向刘备提出的。

在夏口,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诸葛亮自己已经说了,这是求救于人。历史却让孙刘联盟成了刘备、诸葛亮对孙权命运的恩赐。

刘备仓皇逃窜的时候,孙权的大本营早已搬到了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好了抵抗曹操的准备,至少是做好了战与降的两手准备,而不是只降不战的一手准备。同时,战与否,孙权还是可以留有余地的。

鲁肃作为孙权的特使,以吊唁的名义,观测曹操、刘琮、刘备的动向,肯定怀揣几套应急方案,他才敢于未向大本营汇报,便建议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是曹操的死敌,与刘备联合,是要冒巨大风险的。没有上峰的明确指示,鲁肃肯定不敢擅作主张。

也就是说,在诸葛亮作为刘备的特使到达柴桑前,孙权就基本上下定了抵抗曹操的决心,只是还要观望一阵,还要做一些准备。

赤壁之战前的出使东吴,的确显示出诸葛亮的外交才能,也对孙刘联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不管诸葛亮所起的作用怎么重要,仅仅是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孙权及其左膀右臂周瑜和鲁肃。

公元208年十一月的赤壁一战,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孙刘联军哀兵必胜,大胜特胜。但孙刘联军的取胜,带有很大的偶然性。

首先,曹操占了荆州之后,似乎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到战无不胜了。曹操自身的军队适合于野战、陆战,仅仅在本年度的上半年,在邺城凿池训练水上作战。相对于波涛汹涌的长江而言,在风平浪静的水库里训练水上作战,不是小孩子玩过家家么?无论如何,曹操应该对水上作战有一个充分的准备阶段,应该有一个足够的适应过程,至少应该对新降的荆州水军进行必要的教化、整顿、训练。

其次,战争中,新占一个地方,至少要有一年半载的时间,用于稳定当地的治安和民心。然后以此为基地,继续前进,这是政治、军事的一般常识。连我也没有想到的是,曹操八月占领荆州,十一月即与孙刘联军大干一场。

更要命的是,大战之前,杀了原荆州水军的最高统帅蔡瑁。北军不习水战,用刚刚投降的荆州水军与东吴水军作战,失去统帅的荆州水军,岂不是乌合之众?五十四岁的曹操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有些急不可耐了,或者,表现出生命的回光返照?

的确,从赤壁之战后,曹操再也没有过去坚忍的意志、恢宏的气势和激越的豪情,打仗也似乎有些迟滞,有些虎头蛇尾。征韩遂、马超取胜,是因为韩、马的窝里斗。征汉中取胜,更不在话下,因为张鲁根本就没有正规的军队。

再次,曹操的军队遇上瘟疫,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这一场传染病严重地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

黄盖的火攻得益于东南风,今天的湖北,阴历十一月刮东南风,也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所谓的运气吧。一个人有时运,其实,一个集团,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有运气一说的。

赤壁之战后,刘备得到了荆州的江南四郡,那是荆州最不发达的区域。公元210年,周瑜死后,刘备向大舅子孙权借的“荆州”,实际上是荆州的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地区)。即便如此,刘备向东有孙权,向西有刘璋,向北有曹操。刘备要么被人吃掉,要么向南吃掉吴钜。那时的苍梧郡,是个鸡不拉屎鸟不生蛋的穷地方,占领了也没多大意义。

如此的话,刘备只能继续逃难。

刘备的运气实在是好,好得有点不正常。这个不正常,当然在刘璋的头脑里。刘璋的头脑有什么问题?上文说过,那就是刘璋的幼稚、短视和易受蛊惑。

也有历史学者说,是刘备的脑子有问题,那就是刘备的自私、狡猾和缺乏远见。其实,这都是表面现象。刘备进入益州,骨子里的根源,是刘璋的自私,不替别人着想,缺少换位思考。

这怎么说?道理很简单。赤壁之战后,刘备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地盘,终于在荆州自立。倔强的、顽强的刘备,更不会轻易地东依西靠,寄人篱下。但可怜的刘备夹在曹操、孙权、刘璋之间,虽然与孙权结成了统一战线,与刘璋同为皇室宗亲,与曹操却是真正的死对头。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仍然随时可能被人吃掉。

刘璋的如意算盘,是请刘备帮他防范甚至吃掉汉中的张鲁。在刘璋看来,刘备这个强人,打败懦弱的张鲁是毫无问题的。的确如此,张鲁根本就不是刘备的对手。问题是,刘备会心甘情愿地替你刘璋打张鲁吗?

刘备与关羽分兵,自己带主力进入益州北部,这样一来,本来弱小的刘备,就将他的军队分成两部分,中间隔着一个益州。一部分军队留在荆州,仍然处在危险的夹缝中;另一部分夹在益州的刘璋与汉中的张鲁之间。两处都是兵法上所说的危地,两股部队都是战术上的孤军。

如果刘备自己带兵长时间驻扎汉中前线,帮刘璋看守北大门,而不回头吃掉刘璋;同时把关羽、张飞、诸葛亮留在荆州,那么,刘备的两股部队,永远都在夹缝中挣扎,随时都可能被人吃掉(包括被刘璋吃掉)。

也就是说,刘璋应该看透,刘备是不可能长期帮你看守北大门而无所动作的,那等于是找死。退一万步讲,即是要请刘备帮忙,也应该请刘备的手下带兵前来,刘备本人在哪里,刘备集团的核心和重兵就在哪里,刘璋的危险就在哪里。

即使请刘备手下的某个将领带兵入蜀,也要牢牢地守住长江三峡,防止他们的联动。

说说看,刘璋竟然如此聪明,刘备竟会如此愚蠢么?连这一点都看不透的话,刘备还叫什么刘备。既然自私的刘璋不替刘备着想,更自私的刘备就只好体自己着想:回头干他一票,返身吃掉刘璋。

本来,益州这个地方,刘备就是朝思暮想的。到嘴的肉不吃,可不是刘备的一贯作风。刘璋在动刘备心思的时候,刘备肯定在动刘璋的心思。接下来的结局,刘璋就怪不得别人了,两个字:活该。

刘备占领成都以后,有些志得意满,财大气粗起来。为了奖赏将士们的浴血奋战,大称分金,小称分银,还要把益州旧官僚们的房产、地产分赐给荆州来的将领们,赵云等极力谏阻才罢。

起初,在包围成都的时候,刘备曾许诺将士们:成都打下来之后,州政府库存的金银财宝我老刘分文不取,弟兄们爱咋整就咋整。结果,荆州兵入城后大肆抢劫,以至于府库(这时候还不能叫国库)空虚,财政揭不开锅,搞得左将军(刘备此时的官位仍然是中央政府封的左将军)真的跟丐帮帮主一样捉襟见肘,连办公经费都没有。

还是刘巴给刘备出了个主意,铸一种新钱,一枚新钱换一百枚旧钱,同时限制物价上涨,勉强才渡过这个难关。

刘备占领益州后,重用一批益州名士,如许靖、刘巴、彭羕等,并积极平衡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在诸葛亮的协助下,使益州的局势迅速平静下来。看来,刘备这个难民,还是从内心深处,把益州这个地方,视作拓殖之地、移民之家,加以爱惜、建设的。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东吴大帝

    三国之东吴大帝

    乱世三国笑谈间,灰飞烟灭几千年?古今皆比孔明智,熟人不知仲谋材。金戈铁蹄马鞍后,宫闱座上燃赤壁。不动指风斩木案,文臣武将制衡中。遗憾曹贼不称帝,匡汉之师葬新野。江东百姓无战祸,能人志士不穷尽。九岁染血领父遗,十九榻前承兄志。紫髯碧眼黄龙相,千锤百炼终成器!
  • 武王灭商

    武王灭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进军到距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了军队要和商纣王决战。这时候商纣王才停止了歌舞宴乐,和那些贵族大臣们商议对策。这时,纣王的军队主力还在其他地区,一时也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掳来的东南夷武装起来,凑了十七万人开向牧野。可是这些纣王的军队刚与周军相遇时,就掉转矛头引导周军杀向纣王。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只好登上鹿台放火自焚。周武王完全占领商都以后,便宣告商朝的灭亡。《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武王灭商》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武王灭商的有关内容。
  • 九歌乱世殇

    九歌乱世殇

    这是浓缩的世界,这是乱世风云。有逆天改命有铁血征伐,有异心权谋有无尽欲望,有风云变幻,更有可歌可泣的故事。故事里有好人有坏人,有胜利者有失败者,但都是些可怜人。可怜人有可恨之处,可怜人也有可爱之处。这里,有的只是那些可怜人,和他们有些可爱的故事。
  • 元来是这样

    元来是这样

    元朝,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算短,也不算长,但绝对算的上是空前绝后的王朝......这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完全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统治王朝。。。
  • 安墟

    安墟

    往来古今,栖息桃源;神游八极,返璞归真。
热门推荐
  • 易烊千玺:还好喜欢你

    易烊千玺:还好喜欢你

    婷婷“哥,谢谢你在我身边,谢谢对我的好。千玺我们就这样吧,不去打扰,毕竟曾经的烊烊……不见了”
  • 醉倚长天

    醉倚长天

    剑,凶器也;局,野心之谋;侠,以剑破局,又不堕凶道之人,可,真是如此……吗?
  • 青春忙音

    青春忙音

    这个吻很温柔,温柔得不像平时那个王俊凯。“王俊凯……你好像没问我喜不喜欢你啊。”结束了吻之后,他推着自行车送米奇回家,米奇想起来这好像是王俊凯单方面的告白。“你刚刚没有推开我,说明你也挺喜欢我的。”“但是,那个合同怎么办啊?”“你说的那个不许玩动心游戏的合同…”“已经动心咯,怎么办呢?撕了呗。”
  • 浮玲乱香

    浮玲乱香

    这是双穿越,也就是现代和古代的灵魂互换。现代的呆萌吃货陆浮铃和古代的待嫁少女陆浮香的灵魂互换,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我的傲娇皇帝

    我的傲娇皇帝

    好好的一个偶像,竟穿越了古代。穿越就算了,起码给个知名的朝代吧。在一个连时代都不清楚的地方,叫人怎么活?傲娇皇帝爱吃醋,明星少女天然呆。原本不该走在一起的两个人,却走在了一起。可是后面又有什么麻烦等着他们呢?
  • 强风

    强风

    “欲求其上,必得其中——”身处果壳之中,也自以为无限宇宙之王【那么魔王一定是可以完全掌控自己,却又表现随心所欲,与骑士、英雄相对,与所谓的自律与善】哥布林王的燃烧的旗帜※来自异世界的穿越者们当我从以往的幽潭拔出脑袋“绝对,我绝对不会让你过去的。”「绝不退缩的哽咽勇士」抬手以遮阳炎,覆手把握希望|神啊我能否请求你让我听到你的声音·须臾片刻也没关系·为了让我们再也不分开·希望你我二人永生相随·如那相互连结的星座般|【有人说曾经经历过深渊,就能知道光明是什么——深渊的悬崖下面会是什么——还是说深渊里的是折磨】丑陋会刺破妄想【我想不被我自己厌恶着】“老伯,把摊位挪挪,到那边去吧,这边不让摆的。”
  • 帝都皇家守卫团

    帝都皇家守卫团

    帝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帝都七人众,犹如被洪水冲散的鱼群,各过各的生活,有的不知去向,有的加入了帝都最强战斗部队,皇家守卫团。如今由于种种原因让他们再次相聚,他们为何相遇,又是什么事让他们危在旦夕,什么事情让他们不得已千里迢迢寻找强大的盟友,在途中各种奇葩奇怪又极强的对手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该如何应付,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感动?矛盾?团结?爱情?长篇动漫小说《帝都皇家守卫团》敬请期待!
  • 绝品双神

    绝品双神

    泓轩是一位神龙不见神尾的法师的儿子,因在产出时,天辰午时,不料被上古魔兽的一丝灵魂入侵进了泓轩的心神里,而泓轩的父亲长玄因法力不够所以不能将那丝灵魂破解,为了寻找化解方法,无奈将泓轩寄托在了一个远房亲戚家,然之,泓轩过上了活力青春的校园生活,每次遇到困难时,那魔兽的力量都给予了他的帮助,到最后,泓轩并没把那丝魔兽的灵魂给化解,因为那魔兽已臣服于泓轩了......
  • 镜之空

    镜之空

    瓶中的玫瑰花还映现着白色的身影可曾回想摇曳的树影斑驳了诙谐的微笑镜框中的画作,沾染上了罪恶的泥泞仍未忘记微热的季节蒸腾出忘忧草的恬淡香气不能越过的障碍,不能牵挂的华年也许这一切已经是是注定好了的悲剧
  • 穿越之现代宅女前世缘

    穿越之现代宅女前世缘

    不管我做了什么让你生气,我都道歉。对不起。但是,请你不要再这样对我。求求你了求求你了。你每次都这样,只要一生我气就和他在一起,我到底做错了什么!”我突然感觉脖子一湿!他堂堂一国之君居然为了我哭了!“李云浩!他曾经用剑把我刺伤,我怎么会喜欢他!你愣着做什么?把我带走!把我带走!!”“你留下吧,你已经是皇后了,也许是我错了,不应该……不该再对你抱有幻想……”“你不要这样!我不要当皇后,我不留下!我要跟你走,我们不是说过,要一辈子在一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