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养十子父无怨,十子养父子为难。
狐狸可能掉毛,但丢不掉它的狡猾。
弓箭只能射到看见的人,恶语能够伤害看不见的人。
话说多了,就是愚蠢的一种表现。
禁令最严的事,最容易发生。
两个伟人不能并肩而立。
了解十个国家也比了解一个人快。
没人相信爱说谎的人,甚至当他说真话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会具有全部美德。
没有智慧的头脑,犹如没有蜡烛的灯笼。
美名得之难,恶名除之难。
秘密只要有一个人知道就可能传遍世界。
批评容易,批评得正确难。
谦虚过度就有一半虚伪的成份。
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出生,但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死去。
取悦人比取悦上帝更重要。
人们往往知道邻居的缺点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伤人信心者比伤人肉体者其罪更重。
上帝也无法使所有的人都满意。
舌头是身上最小的器官,但能做最重要的事情。
事情不可能总是坏,也不能总是好。
兽有长舌不能说,人有短舌不该说。
邪恶的眼睛看不到任何好东西。
一个诡计需要另一个诡计来支撑。
说话不谨慎必遭殃。
说话最算的人日子过得最不安宁。
说话不可过多,即便是最恰当的话题。
说谎者说真话也没人信。
说自己最不在乎的人最在乎。
同时追两匹马,一匹也难追到。
惟有钱能使邪恶的舌头安静下来。
为了和平,人们可以说谎。
4.生存智慧
赚钱与享受
人们追求金钱,是为了使生活过得更舒适,但奇怪的是,人们一旦有了钱反而更忙碌,更无法舒舒服服地过日子。
有些商人就是这样,终日忙于赚钱,虽然腰缠万贯,但却失去了享受人生的机会。而犹太商人却是世界上最潇洒的商人,他们既会赚钱,又会享受生活。
有一次,美国商人约翰·巴布森乘专机到以色列参加一项商务谈判,到达的那天恰好是周六。巴布森在美国倍受交通堵塞之苦,因而对这里街上汽车稀少、交通畅通无阻感到很是奇怪。他问他的犹太商人朋友谢文利:“你们首都的车辆这么少吗?”
“你有所不知。”谢文利解释道,“我们犹太人从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开始,一直到星期六的傍晚为止,是禁烟、禁酒、禁欲的时间,一切杂念皆暂时抛到九霄云外,一心一意地休息和向神祈祷,人们大都呆在家里,所以街上来往的汽车比平日起码少一半。从周六的晚上起,才是我们真正的周末,是我们尽情享受的时候。”
“你们犹太人真懂得休息与享受。”巴布森羡慕地说。
“因为我们知道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快乐的人生。”谢文利不无得意地说,“健康是犹太商人最大的本钱。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吃好、睡好、玩好。我们犹太人虽然立国达2000年,长久浪迹天涯,遭人歧视和迫害,但并没有因此而绝种,这与我们注重养身之术是分不开的。”
希望的力量
一个国王订婚不久,就出门旅游去了。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却没有任何消息。他的未婚妻一直在家苦苦等待着,始终不肯放弃希望,坚信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她的女伴们假装同情,“唉,可怜的女孩啊,你的心上人再也不会回来了,他一定是把你彻底忘了。”
女伴们刻薄的话语象针一样扎着姑娘的心。她陷入了无边的忧伤中,常常背着人独自流泪。
她拿出了国王寄给她的最后一封信,在信中,国王发誓会对她永远忠诚,永不变心。每次读完信后,她又重新打起精神,耐心地等待着国王的归来。
很多年后,国王回来了,这对情人终于团聚了。国王好奇地问他的未婚妻,“你怎么能这么长时间保持对我的忠诚呢?”
“我的国王啊,”她快活地回答道,“因为我有你的信,还有我对你的信任。”
讲究实际
拿破仑远征胜利之后,想犒劳在战争中作出贡献的各族兵士。
“说出你们的愿望,我将满足你们的要求。”拿破仑大声说。
“把波兰归还我们吧!”一个波兰士兵喊道。
“好,它是你们的了!”皇帝应道。
“我要土地!”一个农民出身的士兵喊道。
“给你土地,我的孩子!”
“我想要个啤酒厂。”一个德国士兵说。
“给你一个啤酒厂。”拿破仑下了命令。
然后轮到一个犹太士兵。
“年轻人,你想要什么?”皇帝微笑着问道。
“如果可以的话,陛下,我想要一条青鱼。”犹太士兵怯生生地小声说。
“哎呀,那算得了什么。”皇帝耸耸肩膀说,“给这个人一条青鱼。”
皇帝走后,那些兵士们围住了这个犹太士兵。
“你真傻。”他们责怪说,“这个时候,你要什么皇帝都会给你,你怎么就要一条鱼呢?”
“我看还不知道是谁傻呢?”犹太士兵回敬道,“你们要的那些东西,是根本不可能从皇帝那里得到的,而我是个现实主义者,我要一条鱼,我就能得到它。”
享乐适度
犹太人既会工作,又会玩乐,这就造就了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天性。
世界步入商品经济时代,人们的人生观已经开始向犹太人靠扰了。
尽情享受生活,并不意味着贪图安逸,否则会使人迷失方向。
下面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令人触目惊心。
有一艘大船被暴风吹离了航线,最后漂流到一个无人居住的荒岛。暴风停息,大船停泊靠岸。岛上绿油油一片,百草丰茂,鲜花盛开,连空气中都散发出诱人的芳香。
面对这世外桃源一样的仙岛,船上的人纷纷开始行动。
有一些人说:“我们不下船,因为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起风,一旦起风,就可以起锚扬帆,如果船走了把我们撇在岛上,不就饿死了吗?为了安全起见,我们还是守在船上不下去为好。”
他们果然没有下去,在船上非常枯燥地等了好几天,等待顺风起航。
有些人显得比较聪明,他们决定上岸去玩一阵,然后再赶回来。他们说走就走,在岛上他们吃了不少美味的果子,摘了许多美丽的鲜花,玩够了返身上了船。
还有一些人,被岛上的美景迷住了,差点忘了还得回去那码事。但当有人发觉起风了,船正在起锚时,便匆匆忙忙跑回去上了船,上船之后才发现,他们原来坐的好位置都让别人占领了,只好找一个风小的角落坐下来。
还有一些人,在岛上玩得忘乎所以,连船起锚出发的汽笛声都没有听见,有个别人听到了,还不大相信,认为不会这么快吧。但当看到船真的开走了时,他们才慌了神,丢下手中的东西拼命地去追船,结果被树枝划破了衣服和皮肤,有的还跌得头破血流。所幸他们总算追上了船,狼狈地爬了上去。
最可怜的是还有几个人,他们完全被岛上的风光给迷住了,他们向小岛的纵深处走得太远了。船走了,他们一点也没有发觉。他们只好留在岛上自谋生存。但最后不是被野兽咬死,就是病死,没有一个人安全活下来。
拉比认为,第一种人的行为是错的,因为航海是件非常枯燥而苦闷的事,既然遇到小岛就应该及时行乐。第二种人的态度是对的,适时享乐,又不迷失。第三、四、五种人都不对,愈沉溺于快乐之中,就愈忘记自己的未来和责任。尤其是第五种,损失是惨重的。
不知享乐是灰色的人生,过分贪图享乐则会迷失方向,只有把握好享乐和责任的尺度,人生才是完美的。人万万不可迷失在享乐之中而忘记了自己的未来。
夜里提灯走路的瞎子
有一个男人黑夜外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路上碰到迎面走来一个人,手里提着灯笼,走近一看,打灯笼的人却是个瞎子,这个人好生纳闷,便开口问他:
“你提着灯笼也看不见路,何必多此一举呢?”
瞎子答曰:
“此言差矣,我提着灯笼走路,为的是让你们明眼人能看见我。”
这个男人听了他的话之后非常惊讶,把这句话反来复去地想了很久。
其实世上绝大多数人生来就是瞎子,别人对你往往也是视而不见。如果你想让别人看见你,你就得有盏灯,你的善行,你的才华,你的事业和成功就是你的灯。
谁能明白这一层道理,谁就会为手中提一盏灯而努力终生。这盏灯不是为了你看见别人,而是为了让别人看见你。
雅基巴的故事
早期犹太人有一位精神领袖叫雅基巴,小的时候,他家很穷,只得给人家牧羊过活,但他天资聪颖,智慧超群。当他为一个大富翁工作的时候,爱上了主人的女儿。富翁的女儿也是一位慧眼识英雄的千金,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毅然与雅基巴结合,为此,父母和她断绝了关系。女儿虽然心寒却满不在乎,她只希望夫君成才以纠正世俗的偏见。她对夫君说她惟一的希望就是要他读书识字,潜心做学问。
雅基巴为爱妻的真情所感动,便随一批小学生一同学习。学习十三年,终于成为一名满腹经纶的大学者,并赢得了众多犹太人的推崇和爱戴,大家力荐他做《犹太法典》的最初编辑工作。
有一次雅基巴外出旅行,他骑着一头驴,提着一盏灯,带着一条小狗。夜幕降临时,雅基巴来到一座仓库前,就决定在仓库里借宿一夜。他见时间尚早,就点灯看书,结果吹来一阵风,把灯吹灭了,他想,这大概是神的旨意,就放下书合衣而睡。
半夜里来了一只狐狸,把小狗咬死了,又来了一只狮子,吃掉了驴子。
第二日天明,雅基巴看到如此情景,只得提着灯步行上路了。
他来到一个村庄,发现里面连个人影也没有。原来昨日夜晚,有强盗来袭,村民都被强盗杀了。
如果那天晚上,他的灯没有被风吹灭,强盗一定能发现他,他就在劫难逃了。如果小狗还活着,一定会狂叫不已,那等于是给强盗报信,他也必死无疑。驴子如果活着,也会嗥叫,引起强盗的注意,他是逃也逃不掉的。
雅基巴失去了一条狗和一头驴,却保全了性命。
于是这位大拉比悟出了一个道理:无论遭到何等恶劣、严重的打击,都不可失去希望,必须坚强,即使不好的事情也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好的结果。
人生好多事情,事后明白,事前却是无法预料。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朋友比金钱更珍贵
有个富翁生了十个儿子,他计划自己去世的时候给他们每人一百第纳。
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他失去了一些钱,只剩下九百五十第纳。所以他给前九个儿子每人一百第纳,对最小的儿子说:
“我只剩下五十第纳了,我还得留出三十第纳作丧葬费。我只能给你二十第纳。不过,我有十个朋友,准备都给你,他们比一百个第纳好多了。”
他把最小的儿子介绍给朋友们,不久就死去了。
那九个儿子各自谋生,最小的儿子也慢慢地花着父亲留给他的那点钱。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第纳的时候,他决定用它请父亲的十个朋友美餐一顿。
他们一起吃啊喝啊,纷纷说:“在这么多兄弟中他是惟一还记得我们的人。让我们对他仁慈一些,报答他对我们的好意。”
于是,他们每个人给了他一只怀了牛犊的母牛和一些钱。母牛产下小牛,他卖了牛犊,开始用换回来的钱做生意。上帝保佑他,他比自己的父亲还富有。
然后他说:“我父亲说朋友比世上所有的钱都珍贵,这话一点都不假。”
穷与富的转换
这个世界有两个转动不息的轮子。今天的富人明天就可能不是富人了,今天的穷人明天就未必是穷人了。
从前,有一个富人,他没有孩子。
“我有这么多财富有什么用?”他悲哀地说,“我辛辛苦苦赚钱是为了谁?”
有人建议他给穷人一些捐助,他拒绝了。他只想对丧失生活信心和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人给予资助。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躺在粪堆上。他心想:“这个人肯定对生活丧失了希望。”
他主动提出给这个人一百第纳,并向他解释给他钱的理由。
这个人不仅拒绝拿他的一百第纳,而且还一肚子的气:“只有死人才对这个世界一无所求呢。我有信仰,我信仰上帝,上帝迟早会帮助我改变目前的境况,用不着你来可怜我。”
富人讨了一脸没趣,他决定到墓地去找死人,把钱埋到死人中间。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富人失去了他所有的财产。他等着钱花,便跑到墓地去挖自己从前埋的钱。警察以为他是来盗墓的,就把他逮捕了,并把他带到市长那里。
“你不认识我了吗?”市长问他。
“我怎么会认识像您这样重要的人物呢?”囚犯答道。
“我就是那个你认为对生活绝望了的人。你看,上帝没有忘记我,我的命运改变了。”市长说。
两人拥抱在一起。
市长下令说可以把他的钱从墓地拿走,而且还使这个人在他的余生每天都得到一顿免费的伙食和慈善的礼物。
一个卖鱼小贩的遭遇
在布朗克斯有一个卖鱼的犹太小贩,一天他立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此处出售新鲜鱼。
一个顾客过来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还要在牌子上强调新鲜呢,人们一看不就知道新鲜不新鲜了吗?”
小贩听了,觉得言之有理,就抹去了“新鲜”二字。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顾客,评论说:“在牌子上写着‘此处’,岂不是多此一举,难道你是在别处卖鱼吗?”
小贩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又抹去了“此处”二字。
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个顾客,见牌子上写着“出售鱼”三个字,不觉笑了起来:
“出售鱼,真有意思,不是出售,难道是白送吗?”
小贩听后,也觉得有点可笑,于是又抹去了“出售”二字。
最后,一个挎篮子的老太太走过来,见牌子上写着一个鱼字,便怪声怪气地说:“你还用写这么大个‘鱼’字做宣传啊,我从老远就闻到鱼的腥味了。”
小贩深深叹了一口气,拿起刷子把“鱼”字也抹掉了,只剩下一块空牌子。
要把罪恶与罪人区别开来
犹太人历来主张把罪恶本身与犯罪之人加以区分。犹太人对罪人、恶人的态度,总体上不是将作恶看作恶人的劣根性所致。
从前,有几个拉比碰上了一伙十恶不赦的坏人。其中有一个拉比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诅咒他们都死了算了。
可是,在他们中有一个伟大的拉比却说:
“不,身为犹太人不应该这么想。虽然一个人认为这些人还是死了比较好,但不能祈祷这样的事发生。与其祈求坏人灭亡,不如祈求坏人改邪归正。”
《塔木德》的结论是:处罚坏人对谁都没有什么益处,不能使他们改悔,那才是人类的一种损失。
因此,犹太人对罪人没有那种深恶痛绝、必欲置之死地而快的过激情绪。相反,他们认为,犹太人犯了罪,仍然是犹太人,一旦改悔,就不许再把他们看作罪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二万左右的犹太人避难于上海,在此期间,有不少人曾受到占领上海的日本当局的虐待。有些人直到战后很久,还念念不忘日本人的暴行。但拉比却给他们讲了一个《塔木德》上的故事:
有一只狮子的喉咙被骨头鲠住了。狮子便向百兽百鸟宣布,谁能把他喉咙里的骨头拿出来,就给他优厚的奖品。
于是,来了一只白鹤,他让狮子张开嘴,把自己的头伸进去,用长长的尖喙,把骨头衔了出来。
白鹤干完后,便向狮子说:“狮子先生,你要赏我什么礼物啊?”
狮子一听,恼怒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