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51800000008

第8章 心灵的小小寰球:金丹与念珠(1)

金丹和念珠,是佛家的宝器,它们是佛家智慧的一种结晶。不管是到西天取经,还是到东方传道,功德圆满、善缘天下都是佛家一致的追求。与佛家思想有所不同的是道家思想,讲求清静、无为、清心寡欲。佛道合璧,历史的格调在悄然改变,声音也与以往大相径庭。怎样品读,在乎心灵的感悟。

西经东传的佛师

后秦弘始十一年(公元409年)八月二十日,罗什大师圆寂于长安城。逍遥园中点起了火堆,大师安卧于上。火焰贪婪而又热烈地上下跳动,将大师的骨肉化成灰烬,只有他的舌头,在烈火中化成舍利子,如同一朵青色的莲花,完整如初。

鸠摩罗什出生在龟兹,母亲为龟兹王妹,父亲是天竺(古印度)贵族。父母都笃信佛教,罗什七岁时跟随母亲出家修行。他聪明绝顶,日记千偈,三万余言。师傅的讲解,当下便通晓,对于常人难以觉察的隐微之意,他也洞若观火。二十岁时,罗什母亲决定到天竺去。临行,母亲对他说:“龟兹不久就要衰败,你我母子缘分已尽,就此分别吧。大乘佛教,当在东土弘扬,这就全靠你出力了。”然而,他娶了与他青梅竹马的表妹龟兹公主,两人情深义浓,这和他高僧的身份未免有所不符。

罗什的神俊之名越传越盛,每年佛法大会,各国国王都在座侧长跪,让他踏着登座。罗什的名声也传到东土:他向东传法的日子来临了。

苻坚命令部将吕光攻灭龟兹,把罗什带回长安。走到凉州,听说苻坚已被姚苌杀害,吕光三军戴孝,痛哭于城南。随后便停在关外建国,年号太安,史称后凉。一转眼十五年过去了。罗什回想此段时光,心中甚是焦虑:吕氏父子并不弘扬佛法,他们看重的,只是他的阴阳之术,他在凉州只不过一算命先生而已。他只得隐藏自己的深奥见解,无所宣扬。

后秦姚兴派人相邀。弘始三年(公元401年)三月,广庭中生出连理树,逍遥园里葱变为兰,姚兴以为佳兆,说定有智人前来相助。五月,他派陇西公硕德西伐吕隆。隆军大败,上表请降,姚兴才得以迎罗什入都。

罗什终于如愿以偿,到达长安之前,他的妻子病死,在长安他又恢复了高僧面目。姚兴待之以国师之礼,两人对谈,终日不倦,他自己研讨机微妙理,则是终年不辍。

罗什用力最殷者,还是译经。

自汉明帝时佛法东传,经过魏晋,译出的经论渐多,但支、竺等人所出,文辞、意义多有滞碍。罗什来长安,遇到推崇佛法、立志宣讲的姚兴,可谓万幸,他被请入逍遥园中译经。罗什对经典均已精熟,又懂汉语,译起来十分便利。姚兴又派了僧契、僧迁、法钦、道流、道恒、道标、僧■、僧肇等八百余人,听取罗什的解释。先译出大义,译后罗什手持梵本,姚兴手执旧译,互相校对,新出文字,均圆融无碍,众人佩服至极。姚兴以为,佛法玄奥精深,主张向善,确是出离苦海的渡口,驾驭世事的规范。所以也潜心研读,著有《通三世论》,探求因果之理。自王公以下,无不钦佩赞叹他这种作风。大将军常山公显、左军将军安城侯蒿都笃信因缘业报之说,屡次请罗什在长安大寺讲解。

罗什所译经论,先后有《金刚波若》、《法华》、《维摩》、《首楞严》、《禅经》、《十论律》、《十诵戒本》、《菩萨戒本》、《释论》、《成实》等等,共三百多卷,为佛法的传扬打下了坚实基础。正当此时,四方义土,万里来投,罗什的名声更加远扬。龙光释道生,智能非凡,入关来请罗什决断言语之正误;庐山的慧远,学贯群经,栋梁之才,也向他请教。

罗什性情开朗,傲岸出群,为人笃厚仁义,心怀众生,谦虚处事。姚兴对他甚是推崇。一日,姚兴像参悟了什么玄妙禅机一样一拍头叹道:“哎呀!这么多年怎么就没想到!大师聪悟过人,举世无匹,若一旦辞世,谁人能替代?怎能使法种无后?”于是挑来十名美妓,让他接受。自此之后,罗什便不在僧房居住,而是另造房舍,姚兴供给丰厚的财物。

罗什也知道,他的行为已属犯戒,所以每次说法前,先讲譬喻道:“臭泥中能生青莲花,大家采莲花即可,不要取臭泥。”大约其中含有某种无可奈何的自嘲吧!也有传说,他为了清除在信徒中的坏影响,当众表演,将一碗针吞下,好像吃面条一般滑溜,口舌一点伤害也没有。罗什证明自己道行高深,已经不再拘泥于实际的形象,虽近女色,也不妨事,无德行者,切不可效法,以此为自己辩护。

春去春又来,许多日月过去了。大师也已不再年轻,他花费的心血已太多。一天,他忽然觉得体有不适,便说出三番神咒,让弟子念诵救护,然而已经晚了。他召集众僧,做了最后一次谈话。

“你我因佛法相遇,然而未及尽心,便又要到后世相见,让人悲伤得无话可说。我才智暗昧,却谬充传译者,所出三百余卷,只有《十论》未及删改,与本义并无差别。但愿我的译作,能流传后世,对弘法有益。现在我立誓:若所出经典无谬,焚身后舌不焦烂。”

西天取经的唐僧

玄奘风尘仆仆到达瓜州,所乘的白马就死了。无奈,他只好在瓜州停留了一个多月。正当玄奘打点好行装准备出行之际,凉州捕捉玄奘的关牒送到了瓜州。还未出国,西行求法就要夭折,玄奘面临牢狱之灾。瓜州吏李昌带着关牒来抓玄奘,锁链套在玄奘脖子上,玄奘颜色不改,只是口诵佛号。突然,李昌把手里关牒撕得粉碎。原来,他是虔诚的佛教信徒,非常赞叹玄奘舍身取经的精神,所以决定不惜代价帮助玄奘继续前进。

说到唐僧,今天人们就会想到《大话西游》中那个■唆的大话篓子。虽然电影有所变形丑化,但那个对于取经是义不容辞、百折不回的唐僧,这还是符合历史上唐僧的形象的。

玄奘俗名陈,河南偃师县缑氏乡陈河村人,公元600年出生。陈家老少都信仰佛教,这对玄奘影响很大,十三岁即出家为僧。公元624年,玄奘第二次到达长安。多年游历让他深感国内佛学体系太乱,而且经典翻译生硬难懂,有失原意。于是他决定亲莅印度游学,访取真经。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政府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于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准备偷渡前往古印度。当时,唐王朝刚刚建国,国内局势不稳,而河西走廊以西又处在强邻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王朝与西突厥关系紧张,双方交通呈封闭状态,唐政府不准百姓越界,违者严惩。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的一天,二十七岁的玄奘悄悄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西行的行程。朝廷下令沿途捉拿玄奘。

他先后途经兰州、武威、张掖到达瓜州。多亏李昌帮助才得以继续西行,正巧有个叫石盘陀的胡人,愿意受戒为徒护送玄奘偷越边界。玄奘收胡人为徒后,胡人为玄奘找来一匹能识途的老马,连夜出发。但等偷渡过了玉门关,石盘陀忽然变卦,一天半夜时分,玄奘睡着不久他便被一阵响动吵醒,睁眼一看,盘陀手提腰刀蹑手蹑脚地朝他而来,犹豫了一下,转身又回去了。天亮,盘陀恳求玄奘不要再走,路途遥远,充满危险,只能晚上偷偷摸摸靠近烽火台。万一被发现,就是死路一条。玄奘没有答应。最后盘陀说了实话,他后悔给玄奘带路触犯了王法,担心被抓起来,可能难以脱身。他请求玄奘,万一被边境上的卫兵捉住,不要供出他的姓名。玄奘现在明白了他昨天夜里的举动,如果盘陀在大漠之中杀了他,也只有天知地知,幸亏此人最终还有一点虔诚仁义之心,改变了念头,不然自己就真成了冤鬼。玄奘于是放他回去,盘陀走了,只留下了一匹老马。玄奘孑然一身一马,孤行茫茫大漠。

过了玉门关,经过五座烽火台,走过莫贺延碛(戈壁),到达伊吾(今新疆哈密),这是玄奘西行取经路上唯一一段独行路段。这五座烽火台即为位于现安西境内的新井驿、广显驿、乌山驿、双泉驿、第五驿。

没有了向导,玄奘孤身一人在戈壁里步履维艰,缓缓前行。他不辨东西,唯一的路标是一堆堆的白骨和骆驼粪。岑参的诗描绘了当年玄奘身处的艰难境地:“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玄奘的当务之急是绕过烽火台。待夜幕降临,他找到了盘陀所说的泉水。这一汪泉水澄净清凉,环绕着烽火台的废墟。他俯身饮水洗手,可是正当他往水袋里灌水时,却听到有箭呼啸而过,几乎射中他的膝盖,随即第二支箭射来,他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便大声喊道:“我是长安来的僧人,请不要放箭!”玄奘被带到校尉面前。校尉王祥本人是佛教徒,听了他的计划,并不想加害于他,但是还是劝他回头。西去路途如此艰险,他根本不信这位文弱的僧人能够到达印度。玄奘向他致谢,并陈说自己深为佛经疑义所苦,不能不西行求法的决心:“檀越不相励勉,专劝退还,岂谓同厌尘劳,共树涅■之因也?必欲拘留,任即刑罚,玄奘终不东移一步以负先心。”校尉深为玄奘的坚毅无畏打动,决定帮助他。于是留他住了一宿。

第二天,吃了早饭后,王祥为玄奘准备了水、干粮等物品,亲自将玄奘送过了三座烽火台,并对玄奘说:“师傅照着我指的方向,前行就到了第四座烽火台,那里的头领也是一个好心人,是弟子的宗亲,笃信佛教,姓王名伯陇。你到了之后,就说是我介绍你来的,他自会放您出关口。”说罢,与玄奘叩拜作别。

经过一天的行程,玄奘来到了第四座烽火台前,他怕守卒为难他,想悄悄取水后绕道过烽火台,于是来到水边用皮囊装水,不料一支箭已飞到他的面前,又被戍卒发现,玄奘被押解到烽燧中,见到烽官,他开口就说:“我前往天竺,第一座烽火台王祥校尉让我来找你。”王伯陇听后大喜,留玄奘过夜。第二天,王伯陇为他准备了马、麦饼等物品,还为他更换了大皮囊,装满水,送玄奘上路,对玄奘说:“师傅可不必通过第五烽,那里的头领我很生疏,恐要生异端。由此去百里有野马泉,可从那儿取水,绕过第五烽,直接前往西域。”从那里出去已经是茫茫一片沙漠,由于从来没有涉足过沙漠,还要绕道前行,走了不远玄奘就迷失了方向。更让他懊恼的是,他取水时一个失手,水袋落到了地上,袋里储存的水转眼都渗入黄沙之中。再前行难有生路,在迷茫绝望中,他转过身,原路往回走。但走了十多里,他想起了曾发过的誓:“不到印度,决不东移一步。”

他毅然回转。这是玄奘整个西行中最艰难的时刻。他还年轻,才27岁,从未面临真正的生死考验。他决心坚定,自认为准备充足,但没想到国门未出,就无力无助,濒临死亡。他记起了佛经中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沉船在海上飘荡了七天,他不停地祈祷观音菩萨,最终得救,救他的人说,是观音菩萨指引来救的。玄奘也不停地祈祷,但观音菩萨似乎对他的祈求充耳不闻。为什么观音不来解救自己?向观音菩萨祈祷后,玄奘开始背诵《心经》。这是他多年前从一个受他护理的病人那里学到的。《心经》是佛经中最短小的经,却是中国佛教的精髓。他一遍又一遍地念,尤其是最后几句:“是诸法空相,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走了大约十里路,老马突然掉转了方向,不论怎么拽,就是不回头。玄奘只得信马由缰。很快,他看到前方有一片绿草和一汪泉水,那就是野马泉!他得救了,老马果真识途!玄奘和他的马在野马泉痛痛快快饮了个饱,剩下的路就好走多了。两天后,他走出了沙漠,走出了唐朝的边境,来到了西域。

踏进了西域伊吾国(今新疆哈密)地界。邻近的高昌(今吐鲁番地区)国王听说大唐法师玄奘来到伊吾,就派使者盛情邀请,并要求做玄奘的弟子,把他当活佛供养一世。玄奘坚决不改求法志向,绝食三日,气息渐微,国王遂要求他讲经一月后即放行西去。

整整一个月,玄奘讲经完毕,临行高昌王赠给玄奘许多金银衣物,给他配备了四个小和尚和二十五个向导、运夫,还有三十匹马,并给沿途各国君王写了二十四封信,托他们照料玄奘。玄奘一行又经过十三国,进入今阿富汗境内,紧接着又翻过有名的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这里冰雪千年不化,山谷强盗出没,饥寒交迫下只剩下了随从的几个僧徒。但这一切困难险阻都没使玄奘退缩。终于在公元628年8月,玄奘到达了目的地印度。

玄奘从长安到印度走了一年时间,经过大小二十多个国家,他求法的诚心与血汗无疑浇灌了佛教文化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花朵。

玄奘在印度留学求经整整15年,游历了五天竺,在印度留学期间,佛学水平达到了很高的造诣。在归国前夕,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厚的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五印度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玄奘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邀请玄奘参加五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玄奘骑上装饰华丽的大象,由载歌载舞的仪仗队簇拥着,在城里游行,玄奘的印度之旅在结束的前夕达到了高峰。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四十三岁的玄奘携带历年搜集的经典、影像,开始回国之旅。这次他走的是丝路南道,到达和田,他给李世民写了一封信,请李世民原谅他当时不辞而别的原因。李世民即刻就回信,请玄奘及早回国。

最终,玄奘于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年正月廿四到达长安,圆满结束了天竺取经的旅行。

玄奘之后一直在长安寺院译经弘法,直到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半夜,六十五岁的玄奘圆寂于玉华寺(今铜川玉华宫)。

玄奘所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由这本书附会繁衍,更加因为玄奘的精神感动,历代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他的许多故事。如元代吴昌龄著《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明代吴承恩更是加以融合发挥,终成《西游记》小说,位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特别为少年儿童所喜爱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的形象更是深入中国人的心中,成为永恒、经典的神话脸谱。

有些人受到师徒历经万难取得西经精神的感召,主动担当文化交流的责任。特别是近代中国遭受两千年未有的大变动以后,几代仁人志士从事于到新的“西天”——欧美取经的重任,在他们身后,站立着先驱玄奘,唐僧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精华之一。

传经东瀛的高僧

鉴真的故事要和前面玄奘和鸠摩罗什对照来看。可以说,他们从事的是同一件事情:传播佛教文化。宗教有超民族、国家的性质,很难仅仅以爱国作为评价标准,玄奘还可以说爱中国,鉴真总不能说爱日本吧。其实他们三个人的共同点是爱佛、爱人类,是这种大爱激励他们舍生忘死。

佛学传入日本,这是佛教文化经由中国的第二次“出口”,随着佛教一起,中国文化也传入日本。这次文化传播的首功应归于鉴真。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至今他仍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

同类推荐
  • 大明风雨行

    大明风雨行

    风雨堂,地位超然的隐世家族,也是大明江山的幕后主宰。三十年前,风雨堂扶朱元璋于乱世,使其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义军,又北上灭元,最终一统天下。三十年后,看似太平盛世的天下暗中风起云涌,朱元璋不愿再受风雨堂控制,开始对风雨堂下手;三十年前支持其他义军的隐世家族,在沉寂三十年后再度活动,试图挑战风雨堂的统治。隐世争雄,王朝争霸,且看少年掌风雨、行乱世、定乾坤。
  • 赞魂者

    赞魂者

    看了就知道。本人雪印。写的是沈美。请大家多多指教。谢谢了
  • 拯救大明王朝

    拯救大明王朝

    爱好历史的杨乐穿越到明朝末期,看他如何用五千年的历史知识改变自身命运,力挽狂澜!但明朝历史能否被改写?他是历史罪人还是千古功臣?
  • 明末帝国崛起

    明末帝国崛起

    明万历四十七年,三大征的荣光渐渐黯淡,大明朝野混乱不堪,卖国求荣者,比比皆是,关外女真虎视眈眈。林星穿越到了这个时代,从此之后,明朝毁灭,关外女真在火器之下痛苦呻吟,中华大地在战火之中浴火重生!“从东边到西边,凡太阳所照耀之地,无不是朕之疆域!”林星如是说道,他的身后双色金龙旗迎风飘扬。
  • 晋楚风云

    晋楚风云

    春秋时期,各国争霸,其中晋、楚两个超级大国人才辈出,冲突不断。两国亦开始了八十多年的争霸之战,道德与诡诈;忠诚与背叛;真实与虚伪;善良与残忍;阳谋与阴谋,在这段历史时期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段尘封的历史背后则蕴含了无数先人智慧的结晶:生存之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
热门推荐
  • 渡江

    渡江

    渡江战役,亦称京沪杭战役,自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作战起,至6月2日解放上海崇明岛止,历时42天,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继晋灭吴、隋灭陈、宋灭南唐之战后,第四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战略追击的第一个战役,也是向全国进军作战的开始也是史上的奇迹。
  • 忠犬被养成计划

    忠犬被养成计划

    每个人,都能找到一个与自己心意相通的动物,毫无疑问。这样的世界无疑精彩了许多,但是人类知道这些宠物们的世界是怎样的吗?或许吧……这是一只银狐犬与他主人的故事……代填的坑之一……
  • 天境传奇

    天境传奇

    她是天域门第一十三代嫡传弟子,也是江湖的绝色女侠燕无痕;他是天域门剑宗宗师,也是江湖人称医剑双绝玉树临风的玉面公子;他是以美貌文武集一身的京城第一公子东凌云;他是与正义对抗的冥影神教教主夜峰,被命运交织在一起的四人会演绎出怎么样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当浮华散去,天下归初,谁会记得那时的他……那时的她……
  • 京城鹿少爱上超级影后

    京城鹿少爱上超级影后

    这本小说写了鹿晗和影后蓝依萱的故事,希望大家可以多支持EXO,多支持鹿晗,谢谢大家。。。。。。。
  • 毁天魔龙

    毁天魔龙

    此书更名换为霸天神魔龙。请大家去支持一下,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谢
  • 后宫这些事

    后宫这些事

    后宫从来都是女人的战场,走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而生在现代的心理医生温姵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赶了一回穿越潮流,竟然穿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并且还和皇上结成了联盟,站到了一队。温姵容突然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起来,这不仅要单挑后宫各类嫔妃,还要攻略皇上大人的心,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啊……(指望女主成天到处勾搭王爷大臣整天私奔什么的请绕道。ps.本文为架空背景,请大家不要太过于在意某些细节。)欢迎各位看官们加书群456390120(*/ω╲*)
  • 我的青春恋爱喜剧真是太棒了

    我的青春恋爱喜剧真是太棒了

    车祸扑街的少年意外重生成豪门大少还多了一个名为雪之下阳乃的未婚妻嗯...大概就是这样《春物》《龙族》同人,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乱入,但乱入人物不涉及主线(别问我主线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随便写写大家随便看看就好不定期更新
  •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邪王独宠王牌悍妃

    不知道哪个天杀的一脚将她踹下悬崖,再次醒来已经被五花大绑捆在了花轿中,外面的刺客嚷着要送她上西天,传闻是那个未谋面的相公要杀她。情况危急——她紫陌醉可不是任人宰割的小绵羊,就看她如何玩转这异界战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物逝人非

    物逝人非

    纪雯,由于父母的离婚而被抛弃的孤女,以至于沦落孤儿院,但是成长中有各种各样的精彩在等待着她,虽然有些不善表达,但是任然热爱着生活。纵使被误会,被孤立,被伤害,任然笨拙的去追求心中的光明。一起来静待纪雯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吧。即使破茧不成蝶,但只要在阳光下闪耀过就好。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则不同寻常的故事。
  • 总裁的伪装新娘

    总裁的伪装新娘

    陆寒,E国最年轻的商界总裁,在E国没有人可以忤逆他的意思,就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得给他几分面子,因为在E国陆家就是权利的象征,陆家老爷子可是下一届商会主席的候选人。陆家一共有三姐妹,姐姐陆熙嚣张跋扈,陆璃活泼可爱,和大姐不对盘,陆雨最小,胆小懦弱,陆老爷子最不喜。三姐妹与陆家金家还有吴家朴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