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度是一个多事之国,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印度教徒不仅与穆斯林不和,与锡克教徒和基督教徒也势不两立,冲突不断。1984年10月13日,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其锡克教卫兵刺杀,促使印度政府下决心组建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各种特种部队。短短20多年,印度特种部队的人数便从1984年的5000人猛增到现在的约20000人。
2002年9月24日,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首府的甘地纳格尔市上演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恐怖与反恐怖战争。当地有一座著名的印度教神庙,每天都有数千名印度教徒前往祈祷。9月24日下午5时20分,一伙恐怖分子乘坐一辆小轿车进入神庙,对正在作晚祈祷的数百名印度教徒肆意开枪扫射,投掷手榴弹,当场导致44人死亡,并将近百名教徒扣为人质。
恐怖袭击发生后,当地警察迅速出动,与恐怖分子激战数小时,但未能将恐怖分子歼灭。随后一支剽悍的特种部队奉命参战,于次日凌晨包围神庙,时间不长便全歼恐怖分子,干净利索地结束了这起震惊世界的恐怖袭击事件。其英勇神武的表现令世人眼前一亮。于是,世人开始关注这支历史并不长的特种部队。
与美军不同,印度未设统一的特种部队司令部,已成立的4支特种部队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军种和政府部门,其编制比较复杂,规模从数百人到万人不等,兵力相差很大,任务也各不相同。而在印度特种部队中,伞兵突击队无疑是印度部队的骄傲。
1.开路先锋———印度伞兵突击队
印军中的伞兵部队被称为“军中精英”,而精英中的精英当属印度陆军伞兵突击队。印度伞兵在制服上模仿英国,也是头戴红色贝雷帽,但伞兵突击队的帽徽却与普通伞兵部队不同,帽徽中央多了一把锋利雪亮的带翅匕首,象征快速有力的突击力量。作为印度陆军中的精锐部队,伞兵突击队肩负着特殊的战斗使命:在战役、战斗的关键时刻担负突击任务;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迅速空投到出事地点,先期压制敌人;实施敌后特种作战,袭扰和破坏敌道路交通,摧毁其重要军事指挥、通信机构和后勤保障设施;实施敌后侦察、窃取情报,捕获敌俘,劫持和反劫持,截获、夺取敌人物资等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发展,伞兵突击队从小变大、从弱变强,能够适应不同的天时气候和各种作战环境,成为印度一支不受地理复杂条件局限的特种精锐部队。
发展历程
第一个印度伞兵部队于1941年5月15日得到认可,1941年10月第50印度伞兵旅成立,其中包括第152伞兵营(印度)、第151伞兵营(英国)和第153伞兵营(廓尔喀)。1944年,印度当局决定要成立一个师级单位(第44印度伞兵师),与此同时印度伞兵团的编制也被认可为实质上独立的单位。1947年英印帝国的分裂,导致伞兵单位被印度和新成立的巴基斯坦分割。第50独立伞兵旅是印巴分治后印度的第一个伞兵单位,组建于1945年。
在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在印巴争议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活跃着一支村民打扮的游击队。这就是印军最早的特种部队,指挥官是来自印军警卫旅的梅戈·辛格中校,队员有印军士兵,也有志愿人员。这支游击队在山区与巴军支持的游击队作战,寻机对巴正规军进行袭扰,并且屡屡得手、战绩显著,梅戈中校也因此名声大震。从此这支部队便有了“梅戈游击队”的绰号。战争结束后,“梅戈游击队”被解散。
1966年6月,印军组建了第一支特种部队——第9特种伞兵营。不少原“梅戈游击队”的成员都成了该部队骨干,其他成员均从伞兵部队中抽调。翌年6月,第二个特种伞兵营——第10特种伞兵营成立,驻扎在西部沙漠边境地区。1969 年,特种伞兵营改称特种伞兵突击队。第9特种伞兵突击队重点执行山区作战任务,第10特种伞兵突击队专事沙漠地区作战。不久,印军将有着悠久历史和战斗传统的旁遮普联队第1营改编为第1特种伞兵突击队。这是一支能够在各种地形条件下从事各种作战的所谓全能特种作战部队。它没有预定作战地域,而是作为陆军的战略预备队在战役战斗的关键时刻随时投入战斗。1996年1月,印军又组建了第21特种伞兵突击队。至此,印军共拥有4支共计3000多人的伞兵特种部队。
严格训练
所有的印度伞兵都是志愿者,有的甚至直接来自平民,更多的来自其他陆军单位。伞兵的选材标准十分严格,这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而要想成为一名特种伞兵,其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首先是选材标准非常严格,申请加入伞兵突击队的人首先要接受长达三个月的体能测试和智力测试,在此期间,就有许多人被淘汰出局。随后是三个月的试用期,在此期间每名士兵都将在身体、智力和意志力等方面接受全面的考评和筛选。这段时间对于参选者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受训人员在体能和智力上要经受最严重的压力和挫折,有些人的生物钟完全被打乱。正如一名突击队员所说,“只有最硬的坚果才能坚持到底”。通过试用期的考核后,队员会被送入阿格拉伞兵培训学校进行跳伞训练,在那里需要在380米的空中进行5次固定拉绳跳伞,包括一次夜间跳伞,然后才能获得在右胸佩戴那梦寐以求的翼状徽章和红褐色贝雷帽的权利。伞兵突击队员的臂章采用红色背景下浅蓝色的字的设计样式,一般戴在右臂。在获得徽章后,受训人员继续进行专业训练。他们至少要在6850米的高空中跳伞50次,还需学习高空离机低空开伞和高空离机高空开伞的技能。此外,他们还要掌控高空降落伞渗透系统,以在距离目标50公里处实施隐蔽的渗透行动。
除了这些技术训练外,大量的体能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伞兵突击队员们每天的例行训练从清晨的5公里全副武装越野跑开始,随后是武器训练、着陆导航训练以及野战技巧训练。渗透、突击和埋伏战术也被系统地学习。夜间训练一般每周一次,每次负60公斤的装备和弹药行军20公里。每月的急行军是负重65公斤作战装备行进30公里,每个季度要全副武装进行多次夜间跳伞。伞兵突击队员的技能训练包括在沙漠、丛林和高原等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下跳伞,使用各种轻武器射击,徒手格斗,潜水,使用各种武器和通信联络设备,自救和野外生存技能。特种突击队员甚至还要学习数种方言和外国语等。战术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实施游击战、敌后侦察与破坏,以及反恐怖、反劫持行动等。
由于伞兵突击队的任务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了反恐作战方面,因此室内近距离战斗技能训练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室内近距离战斗是各国军方及警方的突击队、反恐怖特种部队等特勤单位配合当今的环境需要发展出来的一种战斗技巧及战术模式,以应付城市中不断蔓延的恐怖活动、犯罪以及特种作战的需要。这套战斗技巧和战术与传统的野战、丛林作战完全不同,而且多应用在敌人指挥部、大楼、民居等室内环境,所以这种战术称为“室内近距离战斗”。由于各国的特勤单位在执行格杀、破坏、逮捕或拯救人质等任务时,使用室内近距离战斗这种战术的机会越来越多,所以各国特勤单位大多会将室内近距离战斗列为特勤人员的必修课程之一。室内近距离战斗基本上包括各种近身格斗技巧、枪械的配备、装备携带、人员编组、战斗位置、火力配置、走位、队形、通信及其他先进电子器材的应用等。
除了这种内部训练外,伞兵突击队还要参加由陆军组织的多种训练,包括低级军官的突击队训练,高海拔山地作战训练、高海拔作战训练、反暴丛林作战训练等。
近年来,印美两国特种部队的交往频繁而密切,相互为对方培训人员。印度政府允许美国特种部队司令部人员参加印军的反暴丛林作战的训练课程以及高海拔作战训练。而印度的伞兵突击队员也被派遣到美国与陆军的游骑兵和其他单位一起进行训练。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在1992年与伞兵突击队员举行了高空离机高空开伞的训练,在1995年举行了水下训练,在1997年举行了反恐作战训练。伞兵突击队也参与了完整的作战潜水课程,队员在完成潜水训练后,可获得战斗潜水徽章,一年后可获得奉献徽章。
武器装备
伞兵特种部队编制虽比普通伞兵营小,但装备更加精良。特种突击队员原先使用的是射击精度要比AK-47步枪高许多的7.62毫米的AK-74突击步枪。从1999年起,伞兵特种部队逐步换装印度自行研制的5.6mm伊沙波尔突击步枪。这种步枪的重量更轻,枪身较短,便于携带,性能可靠,是印度自行研制的最新式单兵武器。特种突击队员还随身携带一支口径为9mm的勃朗宁式手枪。其他武器包括MSG-90型狙击步枪、印度制造的英式9mmL2A2型冲锋枪、英式L4A4型轻机枪、迫击炮、一次性反坦克武器、定向地雷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诸如通信、夜视、探测、潜水等特种作战装备。伞兵特种部队使用的降落伞也与普通伞兵使用的不同,这是一种适用于高空跳伞和低空开伞的新式高精度可控降落伞。
战斗履历
印度伞兵突击队虽然组建的时间不长,但却参加了多次突击行动。在历次作战行动中,伞兵突击队既有成功的战例,也有失败的教训。
1971年,伞兵突击大队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首次参战就锋芒毕露,第9伞兵突击营对巴基斯坦的曼德霍尔的火炮阵地发动突然袭击,成功摧毁了巴基斯坦陆军第172独立炮兵连的6门122mm火炮。巴基斯坦军队除了大量的火炮、弹药和其他重要装备被毁,还有37人死亡、41人受伤。此次突袭还大力支援了印军第25步兵师的作战行动。第9伞兵突击营因此次行动而获得曼德霍尔战斗荣誉奖章。与此同时,第10伞兵突击大队对巴基斯坦查克劳和维拉瓦罕基地进行了致命的打击。
1984年,印度锡克族极端武装分子以旁遮普邦阿姆利则的锡克教圣地的金庙为基地,制造恐怖事件,引发社会动乱。印军制定并发动了代号为“蓝星”的作战行动,以平息锡克教极端武装分子的暴乱。作为印度陆军的精锐特种部队,伞兵突击队理所当然地加入了“蓝星行动”,驱逐在旁遮普邦金庙的印度锡克教徒。80名第1伞兵突击营的士兵受命攻击金庙。但是,由于缺乏武装分子的确切情报,突击队无法对整个作战作出详细、正确的战术规划。由于战斗在白天打响,这使得突击队无法像夜间突击那样得到环境掩护,常规的袭击方式被对手识破。第一拨的突击分队立刻陷入困境,奇袭宣告流产。此后,战斗进入强攻阶段。伞兵突击队虽然算得上是精锐部队,但毕竟成立时间不长,且在此之前参加的都是正规的地面作战,对于这种类似反恐的任务缺乏经验和手段。最重要的是,伞兵们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近战技巧,在激战中,17名突击队员阵亡,数十人受伤。尽管突击队最后仍然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但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
1987年,印度伞兵突击营还参与了在斯里兰卡的军事行动,由于此次行动印度维和部队未制订恰当的计划,并且未掌握周边地区的情报,致使1987年10月11日首次空中突击即遭惨烈失败。10月11日,印军对设在贾夫纳大学校园内的斯里兰卡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总部实施突袭。殊不知猛虎游击队事先截获了印军的通信联络,而印军对此还一无所知。伞兵突击队队员乘坐的直升机刚刚降落在校园内的足球场上,就遭到早已埋伏在四周的猛虎游击队出其不意的猛烈的交叉火力袭击。在此次行动中,6名伞兵突击队员丧生。在贾夫纳失利后,第10伞兵突击营参与了1987年11月对蒙莱镇的直升机空降突袭任务。在此次任务中,突击队员共打死25名猛虎游击队员并占领了一处弹药库。为了使突击队员获得更多的实战经验,第10伞兵突击营在1988年初被轮换回国,接替他们的是第9伞兵突击营。第9营原本预定在斯里兰卡服役半年后在6月回国,但由于在沿海沼泽地带的空中突击计划被延误,他们的归期也被延迟了。
1988年12月3日,太平洋岛国马尔代夫发生政变。马尔代夫总统请求印度紧急出兵予以救援。4日,印军连夜制订了代号为“仙人掌”的紧急行动计划。第10特种伞兵突击队紧急动员,迅速作好了一切准备。官兵们全副武装,秘密登上了由伊尔-76、安-32等运输机组成的大型机队,从3000公里之外飞往马尔代夫。翌日凌晨,第10特种伞兵突击队队员机降在马尔代夫首府马累的国际机场上。他们分乘加装了机枪的米-8直升机,在岛国上空四处巡歼政变武装分子和雇佣军。到5日凌晨马尔代夫总统被解救、“仙人掌”行动宣告结束时,特种伞兵突击队的官兵无一伤亡。这次作战计划周密,行动隐蔽迅速,战果显著,受到马尔代夫总统的称赞和陆军司令部的褒奖,成为印度特种伞兵突击队引以为豪的一段光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