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7800000002

第2章 立志明德——自古欲成非常之事功,必有非常之气度(1)

1.苟能立志,何事不可为

【原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七月发信后,未接诸弟信,乡间寄信,较省城寄信百倍之难,故余亦不望。

然九弟前信,有意与刘霞仙同伴读书,此意甚佳,霞仙近来读朱子书,大有所见,不知其言语容止,规模气象如何?若果言动有礼,威仪可则,则直以为师可也,岂特友之哉?然与之同居,亦须真能取益乃佳,无徒浮慕虚名;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何必借助于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为孔孟,则日夜孜孜,唯孔孟之是学,人谁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则虽日与尧舜禹汤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与于我哉?

去年温甫欲读书省城,吾以为离却家门局促之地,而与省城诸胜己者处,其长进当不可限量,乃两年以来,看书亦不甚多,至于诗文,则绝无长进,是不得归咎于地方之促也。

去年余为择师丁君叙忠,后以丁君处太远,不能从,余意中遂无他师可从。今年弟自择罗罗山改文,而嗣后杳无消息,是又不得归咎于无良友也。日月逝矣,再过数年,则满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进也。

——此家书写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自七月发信以后,没有接到弟弟们的信。乡里寄信,比省城寄信要难百倍,所以我也不着急。

然而九弟上次来信说他有意与刘霞仙结伴读书,这个想法很好。霞仙近来读朱子的书,大有心得,但不知道他的谈吐举止、规模气象怎么样了?如果言语行为有礼,风度威仪可为表率,那么拜他为师也可以,哪里只限于朋友呢?但与他同住,也要真有收益才好,不要徒然仰慕别人的虚名。一个人假若自己能立志,那么,圣贤豪杰做的事情都可以做,何必一定要借助别人呢?我想仁,仁即可以达到。我要做孔、孟,那就日夜孜孜以求,唯有孔、孟之道才去学,那又有谁能抵御得住呢?如果自己不立志,就是每天与尧、舜、禹、汤同住,也是他是他,我是我,他又与我有何关系?

去年温甫想到省城读书,我以为离开家庭局促的狭小天地,而与省城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相处,进步一定不可限量的。谁知道他两年以来,看书亦不太多,至于诗文,则更是没有长进,因而不得归咎于居处的局促。

去年我为他选择拜丁君叙忠为师,后来因丁君住得太远了,不能跟他学习,我印象中便没有其他老师可从了。今年弟弟自己选择罗罗山改文,以后却杳无消息,因而又不得归咎于没有良师益友。日月时光飞逝,再过几年就满三十了,不能不趁三十岁前立志猛进。

【心读】

曾国藩家书中劝弟教儿立志向学的信非常多,自道光二十年入翰林院开始他的宦海生涯,至同治三年官至两江总督,成功剿灭太平天国之后,他一直非常重视“立志”对一个人一生的修炼和重大影响。

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两千五百年前,孔子即登高表明心志,他站在山顶,极目远望,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眼前群峰匍匐,万壑流云;胸中荣辱皆忘,意远神清。于是他毅然离开家乡鲁国,周游天下,遂成一代儒学宗师。

由此推想,烦恼意即人生,立志恰如登高,攀登愈高拔则立志愈恢弘。或许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感触:每当心情烦闷或忧伤之时,登高举目遥望远处,苍茫的大地与广袤的时空会带给遥望者一种延展的改变、距离的笼罩之感,继而暂时忘却眼前与一己的苦闷与烦恼。这是因为登得高即望得远,而立志好比登高,对远方的事物了然于胸,确知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前途所指之后才能更好的上路。

古往今来,仁人志士无不将“立志”看做迈向成功人生的第一步,作为排除万难,驶向理想彼岸的原动力。为今人耳熟能详的秦末农民起义将领陈涉年轻时做雇农的一句“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道出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日后果然起义大旗一挥,应者云集,八方响应。义军将士英勇鏖战,起义浪潮此起彼伏,摇摇欲坠的秦王朝顿失半壁江山;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著名的“志当存高远”、“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单是对后辈谆谆教诲,也是其自己躬耕时独善其身,兴蜀时兼济天下的座右铭;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苏东坡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既说明了欲成大事,除了具备个人卓尔不群的才华之外,更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

曾国藩还认为,立志之后,万事须靠自己,与圣贤大德拜师结友固然对提升个人的素质与修养非常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然而,环境只能对人身固有的能量产生削弱或滋养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其“消磁”,人终其一生,周遭的力量再强大抑或再弱小,游历的空间再宏大抑或再逼仄,终究不能泯灭人发自内心、本能的满腔热忱激情与襟怀抱负。由此,雇农陈涉的“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与诗仙李白的“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丈夫当立志,立志当高远,高远正年少,成功者无不是从年轻时即立下宏伟志愿,即使一时身居陋室,饔飧不继,路人不解似做困兽之斗,然心似琉璃,身有皈依,不为眼前身外迷惑烦恼,寄心于明月他乡,终将创立经天纬地的事业成就。

东汉名将马援少有大志,以“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自勉,后终为国立下赫赫战功;少年范仲淹“断齑画粥”,不舍昼夜,奋然研读,终成一代名臣与名传后世的文学家。人不仅要立志,立志还须少年时!

孔子说:“吾十有(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孔子十五而立志于学,虽政见未图、功业未谋,然终成名传千秋万古的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所讲的“立”,即指古人对君子的要求——立德、立功、立言。少年时不立志向学,三十岁是肯定立不起来的。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五岁左右,现代人的平均寿命则比古人要高出很多。但无论古今,三十岁都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抚今追古,也许我们可以抛却古人受时代局限的某些具体的愚忠愚志,但古人对立志的勇气与精神、毅力与气概、信念与真诚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时值繁华盛世,今人以开阔的视野眼界、悠远的历史积淀,更该立下较古人更为恢弘远大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才能要根植于细节之中

【原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弟十五夜所发之信,知十六日已赴吉安矣,吉安中营尚易整顿否?

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阙一不可。弟之综理密微,精力较胜于我。军中器械,其略精者,宜另立一簿,亲自记注,择人而授之。古人以铠仗鲜明为威敌之要务,恒以取胜。刘峙衡于火器亦勤于修整,刀矛则全不讲究。余曾派褚景昌赴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士,人颇爱重。弟试留心此事,亦综理之一端也。

至规模宜大,弟亦讲求及之。但讲阔大者,最易混入散漫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虽大亦奚足贵?等差不紊,行之可久,斯则器局宏大,无有流弊者耳。顷胡润芝中丞来书,赞弟有曰“才大器大’四字,余甚爱之。才根于器,良为知言。

湖口贼舟于九月八日焚夺净尽,湖口梅家洲皆于初九日攻克,三年积愤,一朝雪耻,雪琴从此重游浩荡之宇。唯次青尚在坎之中,弟便中可与通音问也。李迪庵近有请假回籍省亲之意,但未接渠手信。渠之带勇,实有不可及处,弟宜常与通信,殷殷请益。弟在营须保养身体,肝郁最伤人,余平生受累以此,宜和易以调之也。

——此家书写于咸丰七年(1857年)十月初四日

【译文】

沅甫九弟左右:

接到弟弟十五日夜里所发的信,知道你十六日已赴吉安,吉安中营还容易整理吗?

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规模远大和综理密微两方面缺一不可。弟弟的综理密微、精力超过了我。军中器械,稍精良的,要另外建立一个账簿,亲自记录注明,选择适当的人授给使用。古人打仗,以铠仗鲜明威慑敌人,常常容易取胜。刘峙衡对于火器勤于修整,对刀矛却完全不讲究。我曾经派褚景昌去河南采买白蜡杆子,又办腰刀,分赏各将士,他们都很爱惜、重视。弟弟也可试一试,留心这件事,也是综理的一方面。

至于说到规模大,弟弟也要讲求。但讲大场面,最容易混入到散漫中去,遇事漫不经心,毫无条理,那么虽说大又何足贵呢?差事繁多而有条不紊,实行才可以久远,这才是局面宏大,而且没有弊端的呀!胡润之中丞来信称赞弟弟,信中有“才大器大”四字,我很喜欢。才能的根本是器量,这真是了解你的话啊!

湖口敌船,在九月八日烧的烧夺的夺,全部歼灭干净了。湖口梅家洲,都在初九日攻克,三年积累的气愤,这一天真是雪了耻,雪琴从此可以重游那浩荡的天地。只是次青还在坎坷境遇里。弟弟在方便时可和他通通音讯。李迪庵有请假回家探亲的意思,但没有接到他的亲笔信。他带兵实在有人不可及的地方。弟弟应该经常和他通信,诚恳地请求教益。弟弟在军营要保养身体,肝郁最伤身,我平生受累就是肝郁,应以和易调和一番。

【心读】

咸丰七年二月至咸丰八年五月的这段时间里,曾国藩奔父丧在家。这段时间也是曾国藩心情最抑郁、教训最深刻的日子,因为这段时间他几乎被朝廷彻底遗忘了。也是从此以后,曾国藩总结前半生宦海教训,性情与做事方法大异以往,真正走向了成熟。

纵观曾国藩一生,几乎时时立志,事事立志,年轻初做翰林时立志德业惊人,咸丰三年愤走衡阳时立志“打落牙齿和血吞”,终练成湘军。然而曾国藩在这封家书中,认为成大事者除了“规模宏大”,即立下远大的人生志向之外,还须具备另一方面的素质:综理密微。即具体细微的行为。

曾国藩此言可以分成两个方面去看问题:纵观人的成才路线,步步为行,脚踏实地,铢积寸累,积跬步以成千里;横向看待做事步骤,分毫不乱,丝丝入扣,环环相绕,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而世人多易立下恢弘志愿,一心攀爬向上实则好高骛远,对世情险恶多始料未及,却不如一味向平实处用功,因为现在经历的一切点点滴滴将会在个人未来的生命中串联起来,无论好恶臧否。而当时过境迁回首之时,往往感叹,未料当日一切竟会成日后一种冥冥中的谶语。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经验:读书历事之时受到某人某事的触发或激励,会立刻也为自己立下宏伟志愿,更有甚者将名言警句贴在随身可以看到的地方,或者制订好完整详细的计划。然而这些计划与志愿究竟有多少是从翌日开始做起,又有多少能够坚持下去呢?世界上往往有两种不同做事情的人,一种人做什么事都可以做好,而另一种人往往借口小事无需为而大事也未见其成。

东汉陈蕃年轻时,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懒散成性。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到访,看他住房里外又脏又乱,就说:“你家里来了长辈、贵客,也不稍加收拾吗?”陈蕃说:“大丈夫处世,当横扫天下,哪用得着在小小几间屋子上下工夫!”薛勤反问:“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被问得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从此尽扫狂傲之气,不捐细谨,终于成为东汉声望卓著的学者、官员。可见能扫一屋,方可论理天下。

天下之事难者众,故成功者少。事态往往自成系统,多数人在局外呐喊议论;而部分躬自入局者初担此事时,难于一时困惑摸不着头绪,理不清思路,故而选择放弃;而少数意志坚定者能够挺膺负责,坚持到底,层层斟酌,一丝不苟,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力争处理好事态的每一个细节,推开看似疑局的拦路虎,并且在过程之中受益匪浅,终成大事。

古之有才者不占少数,但并不是所有有才华之人都能成功成仁。根源正在于曾国藩所言“才大器大”“才根于器”,才华能够结合实际,结合适时情境,才能大放异彩,如虎添翼,愈行愈远,愈远愈明。

3.欲成大事,“明强”为本

【原文】

沅弟左右:

廿七日接廿一日来信,具悉一切。弟辞抚之意如此坚切,余廿二日代弟所作之折想必中意矣。

来信“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字,实获我心。本日余有一片,亦请将钦篆、督篆二者分出一席,另简大员。兹将片稿抄寄弟阅。吾兄弟常存此兢兢业业之心,将来遇有机缘,即便抽身引退,庶几善始善终,免蹈大戾乎?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于愚必明,柔必强。弟向来倔强之气,却不可因位高而顿改。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即修身齐家,亦须以明强为本。

——此家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二十七日

沅弟左右:

强字原是美德,余前寄信,亦强调明强二字断不可少。弟强字须从明字做出,然后始终不可屈挠。若全不明白,一味蛮横,待他人折之以至理,证之以后效,又复俯首输服,则前强而后弱,京师所谓瞎闹者也。

——此家书写于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一日

【译文】

沅弟左右:

二十七日收到二十一日来信,一切情况都知道了。弟弟辞任巡抚的意图如此坚定恳切,我二十二日代为弟弟作的奏折,想来必定合你的心意吧。

来信所写:“乱世功名之际尤为难处”十个字,非常合乎我的想法,今天我也有一份奏折,也是请把钦篆、督篆两个职位留出一席,另选大员担任。先把奏折抄给你看。你我兄弟永远保持这种兢兢业业的精神,将来遇到机会,便可以抽身引退,或许可以善始善终,以免获得更大的罪责?

至于担当大事,全在于“明强”二字。《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五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把不明白的变明白,不坚强的变坚强。弟弟向来是很倔强的。却不要因为地位高了而一下改变掉。大凡一件事情,没有志气是做不成的,而不坚定也做不好,即使是修身齐家,也应该以“明强”二字为根本。

沅弟左右:

强字原本就是美德。我前些日子写的信中,也强调明强两个字断不可缺一。人欲做到强,应该首先从明字开始,之后始终坚持不懈。如果凡事都不甚明白,一味蛮横行事,等到别人抓到把柄而以明理说服,证实以后果不其然,才低头认输,则前面的刚强变成软弱,这就是京师所说的胡闹之人了。

【心读】

曾国藩写这两封信的时候,时值太平天国后期,满清王朝胜利在望之际。是时曾氏兄弟正处鼎盛之时,可兄弟二人却已经萌生了引退之意。

官至极品,位极人臣,一朝大权在握,很多人往往便呼风唤雨,享尽富贵荣华,并成为万人仰望的对象。由古至今,无人不仰望成功,无人不渴望头罩光环顶此殊荣。然而谁曾想曾国藩在此前曾经历了靖港、九江战败并两度自杀,在官场失意又丧失至亲之后,虽历任两江总督,剿灭太平天国胜利在望,然已思忖功成身退,善始善终。

古语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独占峰顶无限风光,必自受山高雨急风来猛之危。曾国藩此二书信本意似不在此,而在“明强”,在立志,在坚持。

同类推荐
  •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

    《孔子全书》旨在针对当代人的精神境遇,有侧重地选择思想大师孔子的言论,阐释他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人文思想。
  • 巨天中说易经

    巨天中说易经

    中国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智慧熏染着我们中华东方文明的本色。因为人的成败营谋与易经人文交织并行的历史,人的智思与智慧砺炼在人生谋取成功的过程中,参照和借鉴易经智慧,已经成为当今成功人士协引其事业方向的重要温习和修炼。本书以成功学和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和深入浅出的中外事例,把深奥的易经古文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可化解人生和管理中的诸多困惑。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

    《媒体伦理学:案例与道德论据》本书既可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专业人员研讨使用。它广泛适用于新闻工作者、广告人员、公关人员及娱乐圈,对于培养分析技巧,提高对伦理学的认识,颇有助益。
  • 梁启超其人其书

    梁启超其人其书

    作者系中国近代史、中国经学史研究名家,长期收集、整理近代思想家文献,对于戊戌变法研究尤为深入,此书系作者近三十年研究梁启超的心得,对梁氏生平与论著的重要侧面进行探索,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校园密恋

    校园密恋

    浪漫的校园爱情,虐死你..................敬请期待
  • 重生之豪门权宠

    重生之豪门权宠

    一朝重生,遇见两世的劫。前世,被母亲抛弃,被父亲,后妈逼到跳楼。今生,家世更甚,本想平凡度过一生。然而他出现了,萧令仪陷入万劫不复。她是重生为萧家最疼爱的小公主,是孤独症患者,不轻易说爱,却对唐渊飞蛾扑火。一场阴谋,众叛亲离,她心死,逃往小城市,遭遇大地震。只有他,一直在身边。
  • 空间传说之能量风暴

    空间传说之能量风暴

    “我是主角,是个坏人。现在我要去做点坏事,谁来阻止我?”
  • 艾恋雨

    艾恋雨

    好好的他与她,三年前在一起,却因为一场车祸,使故事支离破碎,好不容易回到原来的她,却发现一切都变了,这是天意在捉弄人?
  • 极致奇修传

    极致奇修传

    一块玉佩改变了李恒飞的人生,从一个凡人走上了修仙之路,看他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破除一个个阴谋,登临万人瞩目之路!
  • 至尊高手在都市

    至尊高手在都市

    调酒圣手,兵界神话!吸引无数美女眼球的花式调酒手法,让无数男人羡慕的热血旅程。萝莉,御姐,女王,呆萌,统统围绕身边不停。各路军团齐聚,诸兵王争霸,看他一拳在手便是非我莫属。修真路上,各门奇法,传承皆不在话下。谁在演绎传奇神话,一位屌丝少年从兵王到调酒师再到修真神话……
  • 荼蘼开至君归处

    荼蘼开至君归处

    喧闹街市,静谧古楼,袅袅熏香,一座落尘居,一本《拂尘录》。你有求而不得的东西吗?你甘心永远以你现在的面目生活吗?你想要修改命运吗?我可以帮助你,但是……如果结局并不太圆满,可与我无关呢……
  • tfboys在夏恋中的处遇

    tfboys在夏恋中的处遇

    本文以弃,请看《tfboys初遇中相遇》,这是本文的重新起点,欢迎捧场!
  • 宛在海风中

    宛在海风中

    当两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时,她的灵魂意外的占据了“她”的躯壳。两个灵魂同一个躯体,上天又在跟她们开着怎样的玩笑呢?或许我们有着相似的经历、或许我们曾经都那么的执着、也或许我们本就是同一个“我”!这一回我只做一个真正的“我”!这又会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那,就敬请期待它的到来吧-------
  • 花落你又知多少

    花落你又知多少

    上神九央,天帝之女。因执意与魔尊九离相爱而被贬下凡间。需经历三生三世的凡人生活才能重返天庭。三世,会有什么样的故事。九离给她的那一眼,仿若万年。蚩尤却从未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意。她会是无比平庸的渔家女,还是尊贵显赫的公主殿下。三生三世又是以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