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2800000011

第11章 养心殿与书房——新政治中心与皇家私塾(1)

因为一场政治变故,养心殿取代了乾清宫的中心地位,成为治国方略的策源地;而上书房和南书房,则为其提供了一批后备人才。它们是故宫的真正核心,也是清代政治的中枢神经。

养心殿:后来居上的核心区

养心殿,明代嘉靖年间建造,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代重修。

顺治时皇帝住在养心殿,并死于养心殿,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康熙驾崩之后,雍正为了表现自己的“孝心”,在养心殿为康熙守孝,孝期满后,也就顺理成章地移居于此。从此,养心殿成为清代的政治中心。乾隆时,对养心殿大加装饰和改建。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处理政务的活动及寝宫均在此处。

正厅设有宝座、御案。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升迁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这种仪式叫“引见”。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接见过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皇表章,并赐给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

养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

乾清宫前西出月华门,为东一长街,门正对面为琉璃随墙门——遵义门,又称膳房门。进门正对面为黄色琉璃照壁,其后为养心殿第一进东西横长的院落,院内西侧、东南、东北墙根下为连檐通脊的廊房共34间。建于乾隆15年,为太监的值房。

南面正中为养心门,南向。歇山琉璃门楼,进门为木照壁,牌楼式,中间为隔扇门可开启,但是平时不开只有皇帝进出养心殿的时候才开。绕过照壁是养心殿的正殿,也是第二进院落,南北长63米余,东西宽近80米,面积5000平方米。整个院落分前院(养心殿前殿)和后院(后寝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正殿面阔7间(36米),进深3间(12米),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正间和西次间、西梢间前出卷棚悬山顶抱厦,正中三间为一敞间,正中偏后设楠木宝座和屏风。北墙正间上悬雍正帝御笔“中正仁和”,东西次间悬乾隆御制文匾。屏风后又两垂帘小门,曰恬澈、曰安敦。北墙设书隔,东西按墙壁与东西暖阁相隔,墙南各有一门通往东西暖阁。

东暖阁就是东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向前后两室,以隔扇分割。南室靠窗为一通炕,东壁西向为前后两重宝座,是清末慈禧和慈安垂帘听政的地方。每当召见大臣,策划军机要政之时,小皇帝坐于前座,慈禧和慈安坐于后座,两座之间挂一黄色纱帘,一切决策由帘后慈禧作出。慈禧在“垂帘听政”的名义下,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

东暖阁西南原有御笔“明窗”,为皇帝每年元旦开笔之处。北室虚分东西两室,东一间小室无窗,靠北墙为床,为皇帝斋戒时的寝宫,此室有仙楼,原为供佛处。西室靠北位窗,西小间北窗下设宝座,有匾“随安室”、“寄所托”等,为皇帝御笔。后“随安室”匾移到了东小室寝宫床上。“寄所托”原为后室之中室,清末改为“寿寓春晖”。

西暖阁就是西次间和梢间,分南北前后两室,前室西为“三希堂”,额为乾隆御笔,因内储晋代书法大家王氏的三张书帖而得名。东墙有小门通中室——勤政亲贤,匾额为雍正御笔,南为窗,北设宝座,为皇帝召见大臣之处。为保密,南窗外抱厦设木围墙。东为夹道,有门通后室。后室也隔有小室,西室曰“长春书屋”,东室为“无倦斋”,乾隆间设佛堂于此,养心殿西耳殿为“梅坞”,为乾隆39年添建。殿面南,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

前殿东配殿,明建,面阔五间前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初名为“覆仁斋”。明间开门,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配殿规制同东配殿,初名“一德轩”。东西配殿清代无殿名,雍正以后设佛堂于此,是皇帝专用佛堂。

穿过养心殿正间“安敦、恬澈”二小门为穿堂,直通后殿。后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代曰“涵春室”,清代无殿额。正间额曰“乾元资始”靠北墙为一炕,正间南为穿堂与前殿正间相连,成工字殿。东西次间梢间为槛窗。西梢间为“华滋堂”内设床,西次间为南窗下设通炕,北墙设雕龙柜。东梢间为“自强不息”,内设床,床上额曰“又日新”。东次间靠北墙下设宝座,上额曰“天行健”。

后殿东耳房为“体顺堂”,明建,初名“隆禧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绥覆殿”,后改为“同和殿”,光绪时改今名。面阔5间,前出廊,东与东围房相接,黄琉璃瓦硬山顶,为皇后前来养心殿时临时坐卧休息之处。皇后主管后宫,但不得干预皇帝的私生活。

后殿西耳房为“燕喜堂”,明建,初名“臻祥馆”,雍正时,无殿额。咸丰赐名“平安室”,光绪时改今名。是妃子被召幸御陪宿时的临时歇息之所。因为后妃们在宫中都有各自的住处,没有皇帝的旨意,是不得轻易来此的。

东西耳房外有东西向的围房,6间前出廊。北接小房2间,与前殿东西配殿后围房相连。为妃嫔等待侍寝时的临时用房。

现在西殿的南窗下,还保留有当年的木板围墙,是防备有人偷听和偷看而设的。

●移居养心殿的幕后故事

乾清宫是后宫正殿,皇帝居住符合典制。但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改养心殿为寝宫呢?

关于雍正胤禛继位,民间流传有许多说法。其中最为著名是改写遗诏。其实稍一分析,这种传说是站不住脚的,清朝的遗诏是用满文写的,改写一事实在不大可能。但暗害一说却不能完全排除。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初,康熙病危,十三日丑时(1:00—3:00为丑时)急令在天坛代其祭天的皇四子胤禛回宫,继而又召见皇八子、皇十二子等人。寅时(3:00—5:00)宣布胤禛继承皇位,此时,胤禛虽未能赶到,但应该很快便得知遗诏的内容了。巳时(9:00—11:00)胤禛来到康熙身边。申时(15:00—17:00),康熙去世。

从寅时宣布继位诏书到申时去世,相隔十几个小时,胤禛必定是度日如年,因为康熙死得越慢,时间越长,危险就越多。胤禛放毒的时间和心理条件都具备。但事实究竟如何,胤禛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做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胤禛不在此处为其父守灵,而改在养心殿守孝,以后又以养心殿为寝宫,这些举动都不合典制。胤禛还远离其祖父顺治、父亲康熙所建的东陵,为自己修建了西陵,似乎是心虚。不论怎样,从此以后,乾清宫和养心殿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乾清宫依然是名义上的后宫正殿,但养心殿则是实际上的政治中心。二者一升一降,而这种升降又和建筑安全性、实用性与礼仪性毫不相干,从雍正的性格来说,他又不是异想天开任意妄为的人,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他是有意避开父亲康熙曾经朝夕居住的寝宫,而他之所以要避开的原因,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因为篡位了。

虽然雍正帝位的继承或许让人疑虑,但他却创建了秘密建储制。我国历代王朝皇位的继承者,大都采取公开建储的制度,预先公开册立皇太子,以备继承皇位。一般皆以长子为继承者,如无子则兄终弟继。康熙为建储事伤透了脑筋,皇太子废了又立,立了又废,其他皇子们又分成几派展开激烈斗争,势如水火。或许康熙已意识到公开立储弊病太多。雍正即位后,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结合自己争夺皇位时的亲身体会,始创了秘密立储制度。将一份亲书的继位书当众装入匣中,搁置在乾清宫正殿悬挂的“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随身携带,明令死后才可取出,两份相对无误便可生效。从此,“正大光明”匾便成了让皇子们仰视和惦念的地方了。

●养心殿侍寝的内情

朱家溍先生的《故宫退食录》中有对后妃侍寝制度的详细说明,总结一下,基本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其一,东西六宫不分等级都是住后妃的,明朝皇后住坤宁宫,所以叫中宫。清朝的皇后,只有经过大婚,才在坤宁宫住三天,三天后,在东西六宫指定一个宫,不像明朝那样永远住坤宁宫,清朝皇后住的本宫是她自己居住的地点。没经过大婚的皇后,一辈子都不能住在坤宁宫里。

其二,皇后除住本宫外,还有一个经常的住所,比如在圆明园总住“天地一家春”,在宫里皇后总住在养心殿的东院。养心殿是共字殿建筑,后面共字的东院光绪年间称“体顺堂”,原来叫“绥履殿”,体顺堂是皇后常住的地方。光绪的皇后就住在那里,皇上斋戒的时候她就回本宫钟粹宫,皇后和皇帝吃饭的时候也就在体顺堂。

其三,别的妃嫔的待遇就不同了。在皇帝吃饭时递绿头签。妃嫔晚上到燕喜堂等候传唤,皇上叫某妃就把桌上的某妃的绿头签翻过,内殿首领就叫某妃,某妃就陪着吃晚饭,晚上共同生活,其余“叫散”,未被传唤的妃嫔等于下班回去了,就是这种形式。从前传说妃和皇帝睡觉脱了衣服拿被子裹上扛着进去,纯粹是胡说。

●军机处——养心殿的“外脑”

军机处是中央的决策机关,是清朝雍正皇帝建立的机构。雍正皇帝移居养心殿不久,就设立了这个机构。当时清朝正在对西北发兵征战,雍正皇帝为了及时地了解战况,指定战术决策,便建立了军机处。后来这一机构在强化中央集权方面成为清代皇帝最得力的工具。在军机处任职的称为“军机大臣”,其僚属称为“军机章京”。

养心殿里的激战

养心殿作为政治中枢,承载着超乎想象的压力,因此,这里最容易受到关注,也最容易爆发危机。影响中国历史走向的若干决策,干扰中国发展的偶然事件,多多少少都和这座寝宫有些关系。

●“礼仪之争”与禁教令

前面提到过,养心殿曾经是康熙皇帝接见罗马教皇特使的地方,那么,为什么教皇要派特使来中国?特使与康熙之间有过怎样的接触?康熙限制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又和特使之行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这件事的梗概基本是这样的:公元1704年,罗马教廷声称中国教徒祭祖、祭天、祭孔的做法为异端行为,必须予以禁止。接着,教皇派特使到中国任意张贴所谓禁止异端的教皇“谕旨”,下令所有的中国教徒放弃对祖先,上天和孔子的崇拜。对此,康熙采取断然措施,下令将教皇特使多罗驱逐,一面颁布上谕,严格规定,只有保证在中国定居永不回国,并遵循利玛窦以来定下的原则,保证中国教徒有祭祖、祭孔、祭天的自由,并经内务府发给执照的外国传教士,方可在中国传教。1720年,当罗马教皇再次派特使来中国坚持无理要求时,康熙再次下令将特使驱逐出境。罗马教廷干涉中国内政的事件,引起了康熙对西方殖民者的注意,他朦胧意识到“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因此,到了康熙晚年,对西方传教活动一直采取抵制态度。

而这个冲突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代。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到中国之后,觉得儒家文化是传教的重要阻碍,于是他们进行了变通,宣称信教者可以保留儒家礼仪信条,不必完全按照基督教的教义进行皈依。这本来是一种高明的办法,但是却被教廷的强硬派所反对。

1704年11月20日,教皇克莱门特十一世(Clement XI)发出“禁约”,规定:

一、西洋地方称呼天地万物之主用“斗斯”(Deus)二字,此二字在中国用不成话,所以在中国之西洋人,并入天主教之人方用“天主”二字,已经日久。从今以后,既不许用“天”字,亦不许用“上帝”字眼,只称呼天地万物之主。如“敬天”二字之匾,若未悬挂,即不必悬挂,若已曾悬挂在天主堂内,即当取下,不许悬挂。

二、春秋二季,祭孔子并祭祖宗之大礼,凡入教之人,不许做主祭、助祭之事,连入教之人,并不许在此处站立,因为此与异端相同。

三、凡入天主教之官员或进士、举人、生员等,于每月初一日、十五日,不许入孔子庙行礼。或有新上任之官,并新得进士,新得举人生员者,亦俱不许入孔庙行礼。(注意,这里只涉及入教的进士、举人。)

四、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入祠堂行一切之礼。

五、凡入天主教之人,或在家里,或在坟上,或逢吊丧之事,俱不许行礼。或本教与别教之人,若相会时,亦不许行此礼。因为还是异端之事。凡入天主教之人,或说我并不曾行异端之事,我不过要报本的意思,我不求福,亦不求免祸,虽有如此说话者亦不可。

六、凡遇别教之人行此礼之时,入天主教之人,若要讲究,恐生是非,只好在旁边站立,还使得。(既入天主教,就得遵守天主教“礼仪”,此乃天经地义。)

七、凡入天主教之人,不许依中国规矩留牌位在家,因有“灵位神主”等字眼,又指牌位上有灵魂。要立牌位,只许写亡人名字。再者,牌位作法,若无异端之事,如此留在家里可也,但牌位旁边应写天主教孝敬父母之道理。

同时,教廷还派意大利人多罗(Charles Maillard de Towrnon)主教带着这道禁约到中国。多罗于1705年4月到广州,12月4日到北京。他到北京,表面上受欢迎,实际上暗中受到监视。

萧若瑟说:“至康熙年间,各省传教神父,争执益力,纷纷上书于罗马教皇,求察明断决,以息群喙。历任教皇,以神父所言不同迟疑不决者久之。至一千七百零四年教皇格勒孟第十一,又详细考核,知以上诸礼,难免异端臭味,不合圣教之至圣。遂不复迟疑,即出谕禁绝。”这个评价很中肯。

广东的耶稣会士察知多罗此行的目的,暗中联络在京的耶稣会士,密商对策,劝多罗不要以教皇“特使”身份见康熙。所以,多罗见康熙,关于衔命来华发布禁令之事,只字不提。

1706年康熙第二次接见,向多罗谈了关于中国祭祖的意义,并云:中国两千年来,奉行孔学之道,传教士入传中国,常受中国“保护”。若是反对敬孔祀祖,传教士便“休想留在中国”。他又说,中国人古来所敬拜的天和基督教的神是二而一的,中国拜孔祀祖与基督教义并不冲突,基督教之《圣经》,可与中国经书相通。

多罗不敢正面回答,答应引荐被称为“中国通”的主教阎当。阎当只会说福建话,不会讲官话,康熙就说他:“愚不识字,擅敢妄议中国之道!”

多罗不得已于1706年8月离开北京,到达南京。康熙皇帝则在1706年12月通令在中国的传教士必须向朝廷领取“居留证”,并声明遵守利玛窦的规矩,否则驱逐出境。

1707年2月,多罗在南京宣布教皇禁令,并加上自己的解释,谴责使用“上帝”和“天”的称呼以及用牌位表示阴灵的做法,宣布对违者处以绝罚。康熙闻之大怒,将多罗遣送到澳门。在澳门,多罗被葡萄牙人所困,于1710年6月8日病故。

多罗被囚澳门将近三年,被教皇任命为枢机主教。多罗虽身处逆境,仍愿意与中国朝廷修好,立即将教皇恩命奏闻中国朝廷,又向清朝政府推荐随员潘如(精通天文历算)、德里格(精通音律之学)、马国贤(长于绘画),“乞赐简用”。三人遵多罗之命进京,并领取印票(印票上写有姓名、年龄、某国、某会,“永不复回”等字样)。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三国演义长诗原创

    本人尝试把历史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国内首创!
  • 大汉定远侯

    大汉定远侯

    定远侯威行西域,其智勇已然是历史名人中的顶尖水平了,率三十六人平三十六国,更是开挂般的战绩。若是再为之随便开点儿外挂,那会变成怎样的情景呢?
  • 乱世报魂

    乱世报魂

    生逢乱世,一个是军阀姨太,一个是报社总编。一场清末民初,抗日救国的变革乱世。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恨纠葛和国仇家恨。堪称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 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汉人

    汉人

    五胡入侵,神州沦陷。礼乐崩坏,国将不国。内忧外患,汉人将亡。不计生死,只为大汉。山河破碎时,谁能力挽狂澜?神州沦陷时,谁能舍身忘死?汉室将倾时,谁能挺身而出?汉人将亡时,谁能翻转乾坤?(新人新书,求点击、求推荐、求收藏,谢谢)
热门推荐
  • 龙袍至尊

    龙袍至尊

    少年君王周农,被权相阴谋篡位,逼入绝境,于生死之间得大造化,获天地第一功法,他的人生,在执掌天子剑时,就已悄然改变....重夺皇位,诛杀奸佞,不过旦夕之间。东征西讨,开疆辟土,不过一念之间。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我一言,可定天下秩序,我一怒,可伏尸百万流血漂橹,我一念,可让漫天仙佛惊颤。论权势,我是人间帝王,论武力,我是无上至尊。我之上,再无一人,再无一物!(本书等级设定:武夫,武师,大武师,武侯,武王,武皇,武宗,武尊,武圣,武帝)
  • 坏蛋做好事

    坏蛋做好事

    江湖流血不流泪,人间相杀又相思。皇图霸业寻常耳,最美原是鸳鸯诗!
  • 妄情断

    妄情断

    仙侠,或许早已定为了各种境界的划分,各种门派勾心斗角的另类“宫心计”,亦或者成为了写着标签的玄幻,何为仙,未见,但是心生飘渺,何为侠,曾见,相助他人皆可为侠。我写不出仙的飘渺,也难以表述出侠的大义,但是,我想他,墨清,或许能给你一丝仙的世俗,侠的敢作敢为。忘却亲情,忘却爱情,忘却友情,成仙又如何;家里有人等候,出行有人相助,到老有人携手,那么,做个世俗侠客又如何?亦或者,保留着那份情,成为那仙的传说。
  • 狐身凤命:花落人散两阑珊

    狐身凤命:花落人散两阑珊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涂山狐女枸煐因爱甘愿堕入命轮,只为贪婪多望那弘墨轩一眼,甘愿抱憾独行,踏上无期修仙之路,忘记初心,却无怨无悔。“如果真的有天道轮回这一说,那么我愿生生世世守候你归来;如果你无法归来,那么我会去找你,无论你在四海九州八荒六合,我都会找到你”“如果你为了找到我,需耗尽自己的三千韶华,那么我希望生生世世,永生永世,你都会忘记我,望着这段情,我只会站在命轮的尽头,静静望着你,这就够了。”在仙道的最后一滴情泪予你,此生无悔。
  • 驳痕

    驳痕

    当弹痕划破天际,他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还是誓死捍卫正义的旗帜?辉煌过,落寞过,当斑驳的弹壳铿锵落地,一切从头开始……
  • 落跑甜心:腹黑总裁请饶命

    落跑甜心:腹黑总裁请饶命

    床上一片凌乱,她傻傻的看着床上那个男人,半响后,二话不说穿好衣服狂奔出房间。她记得昨天男朋友才刚刚跟她分手,她便一个人跑去酒吧里喝酒……然后……然后好像糊里糊涂的将一个男人扛走开房去……该不会是她主动的把?妈呀!“你以为你能逃得掉吗?”他只要一动手指头,就能将整个世界倒转,他嘴角微微带着邪意,“你这么不听话,我该如何处罚你呢?”“我错了!”她弱弱的低下了头。男人满意的点头,“错在哪儿了”“哪里都错了。”他在她面前,哪敢不低头啊。
  • 胖子进化论

    胖子进化论

    这是一个胆小又猥琐的胖子,为人类生存进化,而奋斗的故事。在游戏中的挣扎打拼,在现实中的另类大明星。看胖子如何挽救人类!
  • 末世之全职召唤师

    末世之全职召唤师

    空间错乱,末世来临,最强召唤师——冷暮晨,阴差阳错重生,回到末世来临前夕,看冷暮晨如何召唤各种奇物,在末世中化险为奇遇,一步步成长,保护朋友,守护家人,捍卫地球。末世来临,乌云密布,龙族,尸族,深渊族,猛兽族,飞禽族,虫族降临于世,觉醒者,传承者纷纷跃出保卫家园。有绝世强者,挥手之间,斩数万异族;出拳之间,城破人亡。更有创世神王,思绪之间,万物重生,时光倒流。穿梭在各大时空之中,怒可碎裂空间,乐则普照人间。可以直说,觉醒者与传承者的成就与其所获得传承息息相关,或使人站在世界之颠峰,受世人之仰望;或使人原地踏步,等待着被袭杀。在末世,唯有不断变强,不断突破瓶颈桎梏,才能在弱肉强食中生存下去。……
  • 诡梦传道

    诡梦传道

    诡梦降临,只为传道。王凯手持黄金笔记,降临电影世界。看他如何穿越万界,寻找最终的秘密!
  • 望气师

    望气师

    望气者云,东南有天子气,秦始皇东巡以镇之。气为万物之母,万物皆有气,望气可辨阴阳、察吉凶、观天象、定山川、镇国运、寻龙探宝……王皓得高人传授望气术,成为望气师,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