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679000000004

第4章 高位理财方略(1)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子。它爬行时不论遇到什么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背的东西越来越多,从而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一旦蝜蝂能爬行时,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丰富他们的家产,却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因为积重难返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敛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很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真是太可悲了!

柳宗元《蝜蝂传》

然而,居高位者如果一味地将钱财视为“阿堵物”,而不屑于掌控他们,那就有两个非常严重的负面结果:一个是属下的严重贪污腐败滋生蔓延;一种是自己的政治资源废置,为对手所击败“今岁花开君不待,明年花开复谁在?”但是利用得过多,甚至贪占得更多,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关键就是一个“度”。

政治资源的妙用

在儒家的经典里,其实有很多理财处世的要义,身居高位,必须善于利用手里的政治资源,一方面为老百姓谋利益(分内),一方面也为自己向上晋升铺平道路(同样是分内)。清官也是要升官的嘛!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想当大官的官也不能认为他就是坏蛋。所以说,清官一般不是坏官,但不一定就是“好”官,比如雍正朝的鄂敏,他确实“清”,但决不“廉”,是欺上瞒下的高手;而周公是鲁国君主,可谓有权又有钱同样的情况还有广置财产的明朝大学士张居正,他们都很富有,却并非坏官,严格地讲,也不能算贪官。

同时,也存在着跟“钱”字没有直接关系的运用,那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势,在无形中结织关系网、安插亲信门生的这都是官场上的利器。其实,利器本身并没有善恶是非一比如,发展核武器,有的国家是用以邪恶的目的;有的则是为了保卫和平。

诸葛亮人格的实现

如果清官处于一个朝廷的最高地位,那于国于民是一件非常大的好事。因为,他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清廉环境,会制定新的官场规则,淘汰那些贪官出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而如果相爷大人是贪官,那就麻烦了。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少年时,父母双亡,追随叔父避乱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常自比管仲、乐毅,爱唱《梁父吟》,结交庞德公、庞统、’司马徽、黄承彦、石广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

刘备屯兵新野时,徐庶为幕僚,向刘推荐诸葛亮。刘备三访其庐,诸葛亮才与其相见,并立刻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即占据荆、益二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天下的建议。诸葛亮深得刘备的赞赏,自此成了刘备的主要辅佐。后助刘备败曹操于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曹丕代汉为帝之后,刘备也称帝,诸葛亮出任丞相,总理国家大事。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嘱托后事说:“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

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少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人蜀,以其青壮年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南安(今甘肃陇西)、天水、安定(今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进军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指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份行丞相之职。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成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还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他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李严自己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地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到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作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李严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意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罢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口),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令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土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诸葛亮当上了大官,而且是终身制的“相父”,所以他可以不再利用自己的政治资源为自己谋私利,以应酬官场人际他可以没有竞争对手地安心当一个清官,做蜀汉所有官员的道德楷模。与诸葛亮相比,李严的操守就要差很多,在军国大事上还要讨价还价,所以诸葛亮会同同僚(操守、居官之道与自己接近的人),参掉李严,保持住适合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李严勾结黄皓之类的宦官,内外用力,则将形成威胁诸葛亮地位的对手。当然,诸葛亮这样的“相父”在封建时代颇为鲜见,从吕不韦到多尔衮,能善终善果的有几人?“相者”,平衡者,也要搞朝廷权力关系,为平衡政治官位的稳定,等等。相反,“在其任而不谋其利”的,像海瑞这样的“清官”也算得上千古奇人,可以作为“不吃肉的老虎”而广为传诵,但不吃肉的老虎啊,毕竟是不多的。

司马光荐才

如果是师生关系,一般还是要粉刷上“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色彩,因为两者毕竟不是平行辈分,所以斗争起来利害关系少些。而“朋友”就不同了,在官场上,很多朋友,甚至八拜之交都是可能变质的。张耳、陈馀,先是知交,后来反目成为仇敌;而韩信,也曾经信任那个“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萧何。

甚至有很多“朋友”,都是在并不情愿的状态下结交的。

北宋名相司马光并非一直春风得意,在他失意赋闲在家时,也曾一度消沉。好在他热爱读书,喜欢交朋友,与友人一起举杯小酌,谈古论今,时光也好打发。

司马光当了宰相后日理万机,案头文书堆积如山,其中有不少是旧友来函。这些人在给司马光的信中,多半是回忆旧情,欲勾起司马光的怀旧情结,然后就是叙述个人目前处境如何不好,大有怀才不遇的感叹,继而或暗示或者恬不知耻地表示希望得到司马光的提携……司马光对这些来信并不是每函必复,对其中啼饥号寒者有时也给以适当的接济;对有意进取功名者复函表示鼓励;对厚颜讨官要爵者则置之不理。

司马光也并非全然不念旧情,他也有时忆起故旧,对旧友中那些德行好、有才气、很可能发展为党羽的,他是忘不掉的。

这一天,史馆的刘器之来拜望司马光,谈完公事后,司马光问刘器之道:“器之,你可知道,你是怎样进入史馆的?”

“知道知道!若不是君实(司马光字君实)兄推荐,器之将依旧是布衣寒士……”

不等刘器之说完感恩图报之类的话,司马光又问他道:“那你可知我为何要推荐你呢?”

“知道知道!这完全是君实兄有念旧之情……”

“哈哈!这点你就说错了!我的故友旧交倒确实不少,如果仅因念旧而荐人,那朝廷里不到处都会有我的旧友?”

刘器之听后一时茫然,他静待司马光说下去。

司马光果然接着说道:“在我赋闲居家时,你经常去我那里。我们在一起谈文论史,各抒己见,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回想起那段生活,还真有些意思。我当时心境不好,你常常宽慰我,鼓励我。我那时无权无势,能有你这样的朋友,真是幸事!后来我做了官,如今已是宰相,那些过去的泛泛之交,甚至仅见过一面、对答过几句话的人,都纷纷给我来信,借叙旧为名,行要官之实。可只有你是从不给我来信的人!你并不因为我居高位而生依附之心,你对我一无所求,依旧读书做学问!对失意人不踩,对得意人不捧,这就是你与其他人的最不同处。我就是冲这一点极力向朝廷推荐你的……”刘器之听罢,起身对司马光深深一揖:“君实兄知我,我由此更知君实兄!”

司马光的人品,向来比较受争议,而这一个例子,更证明此人为结朋党之用心良苦刘器之没有去拜谒司马光,就是怕被后者纳人其人事系统,而一起成为司马光政敌的打击对象,但司马光岂能轻易放弃他?一番言语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已经是为刘器之定性了:当年自己蛰伏时,刘器之来与他接近,其实就已经认同了与司马光是一党,否则为什么找我司马光呢?然而我推荐你进入官场,你没有来向我示意,我却并不认为你是变了心,因为你是“对失意人不踩,对得意人不捧”的汉子,我已经把你列入我的人事系统了,你变卦也没有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如果刘器之拂袖而去,以证明自己的高洁,那他就真的是不想做官了。所以,也就话里有话地表示“君实兄知我”,言外之意就是“士为知己者死”,我正式入伙了!

穆彰阿栽培曾国藩

这是一个利用师生关系发展势力的经典例子。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终攻克南京,被授武英殿大学士。晚年则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死后还带走一个“太傅”的官衔,并荣膺“文正公”的谥号。

曾国藩的最初发迹,离不开其恩师、军机大臣穆彰阿的提携。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足,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对他说:“明日上朝,我决定正式向皇帝推荐你,你要有个准备,把四书五经多加背诵,皇上或许要试你的才学。”曾国藩听了受宠若惊,躬身作揖说:“多谢恩师栽培,晚生自当珍惜这个机遇,绝不负恩师厚望。”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问道:“你说这个门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的超人才能嘛,是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也没有说什么,穆彰阿便告退了。

穆彰阿回到府中,心里十分懊丧,怪自己刚才只说了那么两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把曾国藩的才能张扬一番,白白地将大好机会错过了。

谁知咸丰皇帝在相国走后,却一直琢磨着他那两句话,心想,此人真要是有那样的超人之处,是应该予以重用的,于是咸丰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

两天后,咸丰皇帝命太监传旨给穆彰阿,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穆彰阿大喜过望,忙叫来曾国藩,把这事告诉了他,并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准备,以应付皇上的测试。曾国藩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恩师厚望。

初一这日,天未亮,曾国藩即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去了皇宫,随太监来到中和殿。太监命他等着候见,便关上殿门走了。曾国藩环顾大殿,见殿内金碧辉煌,气氛肃穆。他不敢坐,挺直身子站着,竖起两只耳朵聆听门外的动静。可是,等了很久很久,仍未见太监前来,他心里惶恐起来,不知道是凶是吉。后来,他站得腰也酸了,便在大殿上左走右踱,这才见到大殿四壁挂着大清历代先皇的圣训,由于心神不定,他也无心细看。后来,太监终于来了,对他说:“皇上今日没空,命你明日再来。”曾国藩怏怏不乐地走出皇宫,才发觉太阳当空,已是晌午时分了。

同类推荐
  • 明朝大屠夫

    明朝大屠夫

    一个非典型屠夫穿越到明朝嘉靖年间后,一介书生,却行万人屠之事,谋万世之太平。在历史的故纸堆中,这是黄昏来临前一段原本平静的岁月道士皇帝深居后宫三十年自以为帝王心术登峰造极,群臣尽在彀中。无数能臣权臣奸臣弄臣角逐朝野,屡屡刷新明朝政治斗争的最高水平。蒙古人依然是汉族政权的心腹大患,努尔哈赤的父亲还在荒凉的辽东做野人部落的头领。海盗之王汪直走私小贩的事业在南海才刚刚起步。原本只想混吃混喝的青州府秀才林展立下宏愿:我愿常怀慈悲心,掣屠刀在手,杀出一个海清河晏、锐不可当的大明!
  • 南北朝那些事儿2(南北争霸卷)

    南北朝那些事儿2(南北争霸卷)

    本书为读者展示了我国南北朝数百年辉煌而又纷乱的争霸历史,本书为南北争霸卷。
  • 混迹于元朝末年

    混迹于元朝末年

    一觉醒来,他发现自己居然穿越了,就在他窃窃自喜之时,他偶然得知自己居然穿越到了元朝末年。元末,在元朝政府的高压剥削下,农民起义不断,风云四起,他这身大少爷身份着实有些危险。在这混乱动荡的年代中,看他如何步步为营,成就一世霸业!一切精彩皆在书中!PS: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实属巧合!
  • 夏商传

    夏商传

    《夏商传》带你回到夏朝末年,感受当时八方诸侯背叛,四藩异族作乱的动荡年代。看主角们如何面对忠义难存的局面,又作如何选择。本书不仅以夏朝为背景,还收录了大量神话故事、历史典故作为故事展开的桥梁,更以漫画般的手法描述激烈的仙术秘术激战场景,还有尔虞我诈的宫廷斗争、江湖侠义的恩怨情仇等一系列热血、谋略、兵道、爱恨尽归此书!欢迎大家以一个开放的心态来收看。
  • 暮声

    暮声

    楼兰古国属西域三十六国之强国,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热门推荐
  • 霸气潇洒倾城恋

    霸气潇洒倾城恋

    他们的相遇是命中注定,还是纯属巧合?老天爷一次次的戏耍他们,他们又该怎样化解?爱情命运的挑战,正、式、开、始!
  • 为了信仰

    为了信仰

    他有很多疑问,为何晒太阳会感到不自在?为何我没有味觉?为何我一出生?眼睛和别人不同?头发也和别人不一样?为何我不睡觉也不会觉得困?偶尔头疼过后,总能想起点什么。身为孤儿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超级巨星,7岁时,被2个不法份子卖到韩国,从那时起,他的一生就发生了转折。后来他发现,这除了是他的梦想外更是他的责任。“我不光要在娱乐圈发展,我还要踢足球,打网球,只为了收集更多的信仰。”性安的小子冰冷的想。本文纯属作者YY,不要和现实对照,那样你们会死得很惨的!新人新作,求推荐,收藏。
  • 做大明星的御用厨师30天

    做大明星的御用厨师30天

    离婚后的穆子叶来到帝都散心,一不小心就成了大明星的御用厨师。说好的只做一个礼拜的厨师,结果被骗做了一个月。一个月后,穆子叶想要离开,大明星却把她圈在怀里恶狠狠的说,想走,没那么容易!呜呜,每天和大明星在一起,知道了大明星的太多秘密,会不会被“灭口”啊?
  • 铃兰花的承诺不说再见

    铃兰花的承诺不说再见

    “遇见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泪水无声息地掉落在地上。
  • 黄金海格力斯的传说

    黄金海格力斯的传说

    六个来自现实世界的少年,因为玩了一个叫“昆虫皇帝”的游戏机,穿越到了昆虫世界。又因这个世界的大王长戟大兜虫的哥哥黄金海格力斯离奇失踪,长戟大兜虫请求他们帮忙,踏上了奇幻的寻找之路……
  • 万妖奇谈

    万妖奇谈

    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性或夭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
  • 凤羽玄修

    凤羽玄修

    凤凰出世,浴火焚身,看八岁少年,如何驾凤而行......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 我当阴曹官那几年

    我当阴曹官那几年

    我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的姥爷是阴曹官...
  • 不服来战boss打一架吧

    不服来战boss打一架吧

    喂,那谁,我们来一决高下。苏子洛不服的看着厉寒凛,厉寒凛摇摇头叹了口气,宝贝,你打不过我的。她,只是一个孤儿,被一个慈祥的老人收养,传授武艺。却被老人的弟弟欺骗,成了赚钱的机器,心寒无比。就在这时他出现了,给予她无限宠爱,呵护备至,温暖了她的心他,是黑白两道通吃的大boss。手段狠绝是他游走在两道的规则,却多次为她破例。宠她上天,不论她如何欺骗,他一如既往的宠她。厉寒凛眯着双眸,扫视了一圈,慢慢的吐出几个字,谁敢伤她,我必让他付出代价。冷冷的语气使在场的人一震。苏子洛低垂着着头说,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