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与人交流是避免不了的,想知道说什么、怎么说,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是需要“心眼”的。很多时候,有些人吃亏就是因为没能管住自己的嘴巴。
办公室文员小宁就是一个说话没“心眼”的人,他性格非常内向,平时不太爱说话。当有人就某件事情征求她的意见时,她往往突然间说出来的话会很“刺”人,而且她的话总是在揭别人的“短儿”。
一次,一位女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其他人都称赞“漂亮”“合适”之类的话,问及小宁,她不假思索地说:“一般!我觉得这种颜色你穿有点艳,还有,你太胖了,看起来有点儿紧。”
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其他大赞衣服“怎样怎样好”的人也很尴尬。这完全是由于小宁没有“心眼”,说的话“太真实”。虽然有时小宁会为自己说出的话后悔,可在发表意见时,她仍然管不住自己,总是把别人最不爱听的话突然间说出来,让人不好接受。时间一久,同事们便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都不愿意和她说话,结果公司里几乎无人主动搭理她。
人都希望别人能对自己说实话,但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顾及面子、自尊,以及出于保密等,实话实说往往会令人尴尬,伤及自尊。怎么办呢?实话是要说的,却应该“巧说”!
如何才能把实话巧妙地表达出来呢?说得既让人听了顺耳,又让人欣然接受?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事故中,主管生产的副厂长老马左手指受了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厂长老丁来病房看望时,谈到车间小吴和小齐两个年轻人技术水平较强,但组织纪律观念较差,想让他们下岗一事。老马当时没有表态,只是突然捧着手“哎哟哎哟”大叫。
丁厂长忙问:“疼了吧。”
老马说:“可不是,实在太疼了,干脆把手锯掉算了。”
老丁一听忙说:“老马,你是不是疼糊涂了,怎么手指受了伤就想把手给锯掉呢。”
老马说:“你说得很有道理,有时候,我们看问题,往往因注重了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老丁,我这手受了伤需要治疗,那小吴和小齐……”
老丁一下子听出了老马的“弦外之音”,忙说:“老马,谢谢你开导我,小吴和小齐的事我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老马把“手有病需要治疗”类比“人有缺点可以改正”,进而巧妙地把“用人”和“治脖结合起来,既没因为直接反对老丁而伤了和气,又维护了团结,成功地解决了问题。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妙、高明的回答。
有一位衣着华美的妇女去时装店买衣服,对一套时装产生了很浓的兴趣,但又觉得价格昂贵,犹豫不决。
这时一位营业员走过来对她说:“您的眼光真是不一般,刚才某部长也看上了这套时装,和您一样,她也觉得这套时装有点贵,刚走。”于是这位夫人当即买下了这套时装。
这位营业员很巧妙地抓住了这位夫人“自己所见与部长略同”和“部长嫌贵没买,要与部长攀比”的心理,用“激将”的方法进而巧妙地达到了“让这位贵妇买下时装”的目的。
此外,你还可以委婉曲折、藏而不露地表明自己要说的大实话。
林肯当总统期间,有人向他引荐某人为阁员,不过林肯早就了解到该人品行不好,所以一直没有同意。一次,朋友生气地问他,怎么到现在还没结果。
林肯说:“我不喜欢他那副‘长相’!”
朋友惊道:“什么?那你也未免太严厉了,‘长相’是父母给的,也怨不得他呀!”
林肯说:“不,一个人超过40岁就应该对他那副‘长相’负责了。”
朋友当即听出了林肯的话中话,再也没有说什么。
很显然,这里林肯所说的“长相”和他朋友所说的“长相”,根本不是一回事。林肯巧妙地利用词语的多义性,道出了“这个人品行道德差,我不同意他做阁员”这句大实话,既维护了朋友的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