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厚积薄发
人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读书学习是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有的时候读书是学习,经风雨见事面,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学习,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才能努力地提升自我,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的时候,尽管你已经有了得体的外表,而且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你也渴望给予别人一个儒雅高尚的印象,但是如果你胸无点墨,对别人谈论的诸多话题不懂,更不能参与,或还说几句露出无知的错话。人们对如此的你,充其量只能给个“绣花枕头”的评价。况且,没有知识底蕴的风度,仅是做作出的潇洒,是强装出来的,一不留神就会“草包露馅”。因此,如果你想成就自我的良好形象,必须从思维内部、从源头做起,努力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身处于公司的众多人之中,上有老板,左右又有同事相伴,如果你并不是一个非常显山露水的人物,也没有被人过多地注意过。而处在这种境况下的人们往往都不甘于如此地平静下去,想方设法地通过一些途径使自己在公司内的地位逐渐提升,这其中也包括薪金和声誉的提高。因为人是有进取心的高级动物,适应与超越自己生存环境是天性所驱使的,又加上后天的拼搏与努力。有谁会甘心始终处于一个碌碌无为的状态之中呢?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平凡的境况,使自己的事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呢?
有些人极尽溜须拍马之事,虽然有时能收到短期效益,但狐狸尾巴迟早是要露出来的,这样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有一种人,偏做是非之人,对自己的同事任意贬低,其目的是想提高自己。这种作风在老板面前表现得更突出,因为老板把握着他升迁的机会。他们本以为这样做很聪明,却成了随意搬弄是非的代言人,遭到身边人的鄙视。而老板对这种扰乱工作和谐的人自然也很反感,真就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如果你正想以这种方法去打动人心,那么你应该趁早就此而止,因为这不是好办法。它只会适得其反,不得民心之事,还是不为之为妙。
你每天面对的都是平凡琐碎的办公生活,有时有的工作甚至枯燥乏味,这种情况下你何不从生活中吸收能使自己提高的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这样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如此下来你所追求的目标迟早会不期而至的。
脚踏实地,不断努力,才能逐渐有所收获。也只有这样,成功才不是不可实现的梦。正所谓人无完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得,那就需要不断的学习来补充自己的不足。
程颢、程颐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后人称之为“二程”。“二程”学说,后来被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巧程颐在闭目养神,坐着假睡。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却不言不动,不予理睬。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在门外,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如此等了好长时间,当时正是冬季,并且还下起鹅毛大雪来,但是两个人都没有要走的意思,决心已下,非拜师不可。当门外的积雪到了一尺厚的时候,程颐才醒来见客,见了杨、游二人,故作吃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遂收两个人为徒,把自己的学问倾囊而授。
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了。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也就是告诉人们要虚心的请教你的前辈或者在某方面比你要专业的人,拿出诚意来对待。
(一)不断学习努力进取
进了公司之后,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也是不应该间断的。一天不拿笔就感到手生,一天不动脑就会发现自己变迟钝了。一面学习专业知识,一面学习社会知识。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有了相当的经验,你就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以说这是准备工作,一场仗打得是否漂亮主要看你准备得如何。所以,这一阶段不容忽视,也是成败的关键所在。
有时,由于工作你还必然得牺牲一些休闲娱乐及家庭生活的时间。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正确合理地分配。工作和学习以及休息发生矛盾时,应怎样对待。当时间很少,且十分劳累时,这就需要你有良好的效率、坚韧不拔的毅力,来努力学习。除了运用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还应多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所以要博览群书,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人人都有向上进取的决心,在工作中脚踏实地,是干好工作的开始。仅接着在工作和学习中,还需要克服许多困难。这就需要有恒心,而具备这一点的人的就不多了。由于繁忙,有时甚至牺牲许多休息时间,因此一些人却步了。成功的阶梯是建立在荆棘上的,也与安乐贴不上边,因此要有所成就,必须放弃一些安逸的生活。
人都有惰性,能好好睡上一觉之后再做决定的话,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人会先去睡一觉。正因如此,一些该查阅的资料,常常东拖西拖,就拖到来不及查了,这种经历大概每个人都有过。因此,如何克服这种惰性,就显得很关键了。如果连自己都战胜不了,就难以战胜困难。
有时人们有“等明天”的思想,实际上一切只有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事业才有希望,理想才有基础。因为明天你做得再早,对今天来说都是晚。所以请抓住今天,而且今天是最佳的吉日。
为了不使自己误事,不妨试试以下的方法。
1.决定当日必须完成之事,并记录下来。
2.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列出优先顺序。
3.特别棘手的工作放在第一位。
4.不要把自己生活上的问题当作借口,例如父母、朋友、太太、小孩等影响正事。
5.如果对你来说,遇到难题时没有商量的对象,那么你就要相信自己,仔细分析事情的原委,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相信自己就一定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毅力坚强的人,最易得到别人的赞赏与敬佩。
某公司,常利用休息日,发起职员爬山运动,来锻炼员工的身体。年轻的同事,当然高兴报名参加,但中年以上的人,多数已对此不感兴趣,而老李却毅然决定参加了。因为年龄、体力的关系,老李自然落在年轻人的后面。在年轻人当中,有的早已捷足先登,有的却在中途就折回去了。但老李还是努力向上爬,虽然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如牛,却始终坚持着,终于爬到了山顶。其老板看到了这种场景,非常赞赏老李的毅力。有一天,亲自到老李家去访问他,闲谈之中,更觉老李的精神令人钦佩,遂选他担任其秘书;老李的办事能力,也如他的爬山精神一样百折不挠,工作业绩自然也就胜人一筹了。
一个人的毅力,有的时候是在挫折中锻炼出来的。经过许多风浪的锻炼,不仅能提高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也会使人变得有毅力。正所谓,苦难也是一笔财富。所以,年轻的时候多吃苦,是有好处的。现在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想吃苦都不太容易。但可以参加些锻炼毅力的活动,如爬山、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多经受些风浪,对人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真正正确的方向是没有勉强的。对自己没有勉强,对他人没有勉强,虽然偶尔会有不顺畅的现象出现,但为期不会长久。那种遇到挫折就退缩,甚至相反方向的人,虽然精明,但碌碌无为,难成大事。
一个优秀的人才必然是自觉地自我完善的人。
因为自我完善是人发展的最持久也最强大的动力。
正是由于存在自我完善,人才会不断地迎接挑战,寻找甚至创造一种冒险的体验的机会。
威廉·怀拉是美国一位享有盛名的职业棒球明星,40岁时因体力不支告别体坛另谋出路。他琢磨着,凭自己的知名度去保险公司应聘推销员不会有什么问题,可结果却出乎意料之外。人事部经理拒绝道:“吃保险这碗饭必须笑容可掬,您做不到,无法录用。”
面对冷遇,怀拉的热情未受丝毫影响,他下决心像当年初涉棒球场那样从头开始苦练笑脸。由于天天要在客厅里放开声笑上几百次,因此邻居产生误解:失业对他刺激太大,以至于快神经了。为此,怀拉只好把自己关进厕所里练习。
过了一个月,怀拉跑去见经理,当场展开笑脸。然而得到的却是冷冰冰的回答:“不行!笑得不够。”
怀拉没有失望,他到处搜集有迷人笑脸的名人照片,然后贴在居室的墙壁上,随时揣摩。他还购置了一面与自己身体一样高的镜子,摆在厕所里,以更好地修正自己的笑容。
一段时间过后,怀拉又来到经理办公室,露出了笑容。“有进步,但吸引力不大。”经理说。怀拉生来就有一种犟脾气,回到家继续苦练。
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非常自然地笑着打招呼。对方惊叹道:“怀拉先生,一段时日不见,您的变化真大,和以前判若两人了!”
听完熟人的话,怀拉充满信心再去拜见经理,他笑得很开心。“您的笑有点意思了,”经理说,“但还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那一种。”
怀拉毫不气馁,再接再厉,最后终于被保险公司录用。他感慨道:“人是可以自我完善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热情。”
不必问前途困难有多少,只要问你的毅力是否能持之以恒。“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句名言不只鼓励了多少人,也使他们走向了成功。人们在锻炼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人们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加以验证。同时,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社会知识。这对一个人的阅历来说是大有好处的。因为太简单,所以大多数人摒弃成功的法则——执着。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他自己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寻找很久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悬赏100美元,要人帮他寻找。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都开始卖力地四处翻找,无奈谷仓谷料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一直忙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也没能找到金表,人们开始相互抱怨着,逐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穿破衣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寻找着。
天越来越黑,小孩仍在坚持着。突然他听到了奇特的“滴答、滴答”的声音不停地响着,那是只有当一切喧闹都安静下来以后才能听得到的声音。小孩顿时停下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更加清晰,循着那清脆的声音,他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的奖励。
成功的法则其实很简单,但真正成功的人却很少,就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其实,这个法则叫执着。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周围,也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如果想听到那清晰的滴答声,就一定要执着执着地去寻找。
一位老人是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排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都打碎。一个年轻人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
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儿小毛病。”
年轻人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的心血啊!”
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年轻人。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中执着的信心不被打碎,他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默默地,他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到南下的打工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数年后,他拥有了一家尚具规模的公司。
百折不挠是成功者必备的精神因素。
谁也想不到,全球著名演讲家卡耐基在少年的时候,曾有一段口吃的经历。少年卡耐基由于舌拙口笨,每次演讲同学们都嘲笑他是“小结巴”,他感到非常自卑。这个时候,他的母亲明白自己儿子的苦恼,于是她给小卡耐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让小卡耐基口中含两块小的卵石,然后对着镜子高声朗读一篇演讲稿,读了几遍后,才将卵石取出来,再诵读,如此反复几次,小卡耐基果然发现舌头轻松多了,他开心地想:“只要按照这种方法训练,我一定会成功的。”
于是,小卡耐基开始坚持不懈的练习,有的时候,石头甚至把他的牙龈和舌头都磨破了,他还是不肯休息地练习。终于在半年后,卡耐基已能流利地背诵很多演讲名篇,与父母说话也畅快多了。他自信地报名参加演讲比赛,由于缺乏大赛实战经验,紧张局促发挥不好,以失败而告终。在那之后的很大一段时间里,他心情一直很压抑,对演讲再也提不起兴趣来,但是在父母的激励下,他终于又振作了起来。
因为他的坚持,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代演讲大师,与此同时,他的著作《卡耐基成功之道》也被翻译成多国文字,畅销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