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滨峰
柳毅传书的故事早在唐朝就有了。唐人李朝威撰《柳毅传》,讲书生柳毅遇洞庭龙君之女“牧羊”于雪野,得知龙女的丈夫泾河王子凶残任性,又被婢女奴仆迷惑,龙女曾加劝谏,反触王子与翁姑之怒,致遭贬辱。柳毅怜龙女,慨然愿往洞庭娘家报信求救。洞庭龙王的弟弟钱塘君得知侄女受难,怒不可遏,发兵,顷刻杀了泾河王子,把龙女救回洞庭。龙女爱上柳毅,柳毅却怕人家认为他有所图谋--也是个不爱美人爱名声的--忍痛拒绝。柳毅回到凡间,把龙王所赠珍宝拿一点出来变卖,就成了巨富,他娶了张氏、韩氏,她们先后都死了。一年后,柳毅又娶了卢氏之女,洞房之夜,觉得新娘子酷似龙女。又过一年,卢女才说出实情,她果真是龙女,特意到人间来嫁柳毅。
后来柳毅随龙女回龙宫,龙王退位后,把王位让给女婿,至于柳毅当了龙王之后如何,没有故事,反正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柳毅的故事,搬演成戏,风行于世,到了清代蒲松龄,又衍出《织成》。《织成》写后世有一个柳生,落第回乡,归舟过洞庭,在船上遇到了龙宫里的一帮人。这柳生是个轻薄儿,趴在船底,见一个女的漂亮,竟色胆包天,偷偷用牙齿咬那女人的袜子,被发现后抓了要杀,柳生求情说:“听说洞庭君是柳毅,我也姓柳,我和你们大王是同宗哩!”柳毅见他文才不错,不但饶他不死,后来还把那个叫织成的侍女许配给他。
织成的故事讲完后,蒲松龄又闲闲地说了几件柳毅的怪事:
洞庭龙王逊位于柳毅,因为柳毅相貌斯文,怕他不能摄服水怪,就给他一副鬼面具,让他白天戴上,晚上再摘下来。柳毅慢慢戴习惯了,晚上经常忘了摘下来,久了面具就与本来的脸合而为一。柳毅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新面孔,又恶心又惭愧,自觉羞于见人。从此人们行船湖上,若以手指物,柳毅在水下见到,便疑心人家是在指他;人若把手放在额上,所谓“搭个凉棚”,就疑心他在偷窥自己,马上就兴风作浪,把船打翻。
这个柳毅,脸一变,心理就变了,行为也暴虐起来,不再是原先那个善良的柳毅了。
钱钟书论柳毅的变脸--
柳毅变脸,寓言而亦微言,可以移疏《荀子o性恶》篇所谓“积伪”、“化性起伪”。面具称“代面”,亦称“假面”;既久假不归,则可取而代。借面长戴,渐夺本相,即习惯成自然,弄假变为真,故曰“长此作伪者初伪而终失其伪”。
假面具戴成真脸皮,这是久假成真。荀子说:“凡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然则至人之于礼义,积伪也。”荀子所说的“伪”并不等同于虚伪,主要指“人造”、“人为”,反正不是自然生成的就是“伪”,所谓的“善”就是后天教育改变的结果,所以“善”不是人的本性。--如柳毅的鬼脸,并不是生来就有的,但它终究成了真的。
积伪成善的最佳例子,是香港电影《无间道》。《无间道》讲的是两个男人,一个是警方派在黑社会的卧底(梁朝伟),一个是黑社会埋在警局的奸细(刘德华)。由于各出于长远计划,他们都从年轻时就混入对方阵营,10多年后……他们的自我感觉混乱了。刘德华装好人装久了,慢慢以为自己就是好警察,甚至产生幻觉,要把原来那个自己抓起来。梁朝伟身心亦深受困扰,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有暴力及自残倾向。他们都决心要离开这种“人不人鬼不鬼”的境地。
其实柳毅原本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以貌取人”也是世态常情,相传“寇准促白须以求相”,说宋代寇准年纪轻轻就很有能力,皇帝想让他当宰相又嫌他脸嫩,寇准回家就大吃“三白”,让须发提早变白。
习非成是,这样的事在官场上比比皆是,对上级无原则的服从成为习惯,成为天经地义,渐渐的,“潜规则”就变成真主宰。
常言“相由心生”,但柳毅变脸后的怪异举动,则仿佛说明也可以“心由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