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芝兰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是一部权威性历史鸿篇巨制,史料翔实,内涵深刻,全面系统记载和客观公正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29年波澜壮阔而又曲折复杂的历史。
如何看待这段历史,以什么样的态度去编写这段历史?这部书的作者们给出了很好的回答。他们坚持党性原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直面现实,尊重事实,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准确引用大量的史料,包括不少已解密的历史档案和重要数据,尽可能地还历史以本来面貌。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条主线。既讲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又讲挫折和失误,包括反“右派”运动严重扩大化,“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所犯急躁冒进的“左”的失误,“文化大革命”那样长时间、全局性的严重失误。在分析曲折和失误时,既讲党的主要领导人的主要责任,又讲党的集体领导成员相应的责任;既讲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一些领导人滋长骄傲自满、党内滋长个人崇拜以及党内民主生活和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削弱等主观因素,又从当时国内外面临的复杂形势和我们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等方面,讲明客观上的原因,讲明有些失误是难以避免的。在叙述这段历史时,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新中国诞生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既然是探索,就会有成功有失误,有顺境有曲折,但是不管什么情况,我们党都不断地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吸取教训,纠正失误,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两个主词。在书中,“探索”和“经验教训”这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可以说是这条主线的主词。由于紧紧围绕主线主词展现一页页历史画面,尽管讲了不少曲折和失误,讲了一些严重失误造成的灾难性后果,确实令人痛惜。但是看到我们党在探索中付出的巨大代价,变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变为取得成就的成功之母,变为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动力,我们又备受鼓舞,甚感欣慰。所以,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我始终被我们党勇于自我剖析的坦荡真诚和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顽强精神所感染,这令人敬佩,使人激动,催人奋进。
准确区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正确运用“区分”这个概念,这也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比如,对“大跃进”和“大跃进”年代,应该加以区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灾难性后果,但在那个年代,许多战线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又如,“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十年”,这是不同的概念,必须加以区分。“文化大革命”是这10年中发生的最大的一件事,应该彻底否定。然而在这10年间,我国在科技、外交等领域,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成就写够,失误写透,《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综观新中国成立后29年的历史,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旧时代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的进步。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国民经济体系和国防体系。29年间取得的成就占主导地位,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的主流,具有决定性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为当今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