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200000016

第16章 艺术(1)

中原古乐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民族,吟咏着《诗经》,我们一路溯回远古。

孔子像《诗经》是一部记录上古时代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也称《诗三百》。当时的诗歌创作主要来自民间,周朝政府就专门派人到民间采集民歌民谣,经过整理修改,配上乐谱,订正文字,始成各类歌舞曲。孔子根据周政府所收集的诗歌编成了一部诗歌总集。这部诗集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于是便称之为《诗经》。因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过《诗经》,又称其为《毛诗》。

《诗经》所描绘的内容主要是人事而非神事。没有太多的宗教色彩,而是充满世俗的内容。“国风”记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男欢女爱。“二雅”则包含了周代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种种方面,如宴饮游猎、戍边征役、宗人关系、执政得失、官场环境、人生际遇等。即使是以祭祀为主旨的“周颂”、“鲁颂”、“商颂”,也很少神秘色彩,而往往是描写人的日常生活;诗歌的主角也不是神,而是人间英雄,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公等部族领袖。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依据不同的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宋代的郑樵对风、雅、颂这样分类:风是民间音乐,雅是朝廷音乐,而颂则是宗庙音乐。风包括了15个诸侯国的民歌。地域范围集中于北方,包括今天黄河流域的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四省以及长江流域的湖北省北部和四川省东邮。雅是周人的音乐,即今天陕西关中一带的本土音乐,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在当时读音相同,周人所谓的“夏”也就成了“雅”。“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雅乐”也就是周地的音乐。因为周人统治中原,“雅乐”的含义随之扩大为正宗音乐、正规音乐,以此与民间的“俗乐”相区分。雅在《诗经》中基本上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包括“大雅”和“小雅”两部分。颂是宫廷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主要内容是颂扬先祖的历史与功德,包括“周颂”、“鲁颂”、“商颂”等。由此可以看出,在《诗经》中,风、雅、颂的社会等级是依次上升的。

《诗经》中的诗实际上是歌谣。歌谣分随口唱的“徒歌”和伴乐器唱的“乐歌”。当时的乐工搜集“徒歌”和“乐歌”编成唱本,后乐谱散失,只剩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经》三百余篇,均可诵咏,并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由此可以看出《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有着密切的关系。《诗经》中所有的篇章都是可以配乐、配舞和歌唱的,雅、颂部分还可辅之以舞蹈。由于时间的久远,我们今天已无从寻觅当时的曲谱,但据音乐史家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在《诗经》中的风和雅中。起码包含了10种曲式。有的是一个曲调的重复,如《周南·桃夭》,有的是一个曲调后面再加副歌,如《召南·殷其雷》,也有的是两个曲调各自重复,如《郑风·丰》等。从乐器使用来看,在祭祀乐曲《颂》的演奏中会用到多种乐器,有钟、磬、鼓、祝、管、箫等等,交响合鸣,烘托出一种典雅庄重的气氛。从歌词的风格看,风、雅、颂有着比较大的区别。十五“国风”源自民间,歌词通俗明了,朴素自然;“大雅”、“小雅”因为有了文人参与创作,用词比较丰富,描写上也比较细致典雅。“周颂”、“鲁颂”、“商颂”则由于其祭祀内容的特殊性质,所用词汇比较简省,语义也比较晦涩。

作为乐歌,《诗经》非常注重节奏感和音乐性,许多作品都采用回环复沓的形式。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句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有一种声韵美感。这种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装饰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所使用的双声、叠韵、叠字语汇大多为形容词,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叠字大多用来状物拟声,如“关关”写鸟鸣,“夭夭”写桃枝,“灼灼”写桃花,“洋洋”写河水,“依依”写杨柳,“霏霏”写下雪,“发发”写鱼跃,“坎坎”写伐木等等。双声词如“蒹葭”、“参差”、“玄黄”、“倾筐”、“踟蹰”等等。叠韵词如“窈窕”、“辗转”、“崔嵬”等等,清人李重华在《贞一斋诗话》中评价道:“叠韵如两玉相扣,取其铿锵;双声如贯珠相联,取其婉转。”铿锵婉转的音韵增加了《诗经》的音乐性。

“风”、“雅”都以叠韵、叠章为其曲式的特色。叠章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使用最一普遍,“颂”和“大雅”、“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叠章。如《周南·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全篇三章九句,只变动了六个词,运用叠章表达了歌者对采葛女子的恋慕之情,通过不断重复的韵律表现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似乎传达出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小雅”中的《鹿鸣》就用三段曲的叠韵曲式,有张有弛,把一场鼓瑟吹笙、嘉朋满座的盛宴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佻,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叠章重句的美感是相当动人的,这种表达方法在《诗经》以后出现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如汉乐府诗《采莲》就借鉴了叠章手法,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表现了采莲人泛舟采莲、歌声相和的情景,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景致。

除了歌词,《诗经》还记载了许多古代乐器。咏唱《诗经》的年代,琴瑟钟鼓还十分昂贵,只有贵族才能拥有高雅的乐器。但并非只有诸侯、士大夫可以用礼乐,一般平民其实也可以作乐。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而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乐器就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弹弦乐器有琴、瑟等。而《诗经》中提及最多的乐器是古琴,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由于乐器品种的增加。周代便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产生了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乐器,称作“八音”分类法。

正因为《诗经》中的民歌富有鲜活的生命力,表现了当时不同地区的人民所持的不同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因此,不但在平民的生活中广为流传,而且官员或贵族为达到“赋诗言志”的目的,常根据当时的情境挑选其中的相关诗篇,让乐工们演唱或亲自诵唱。比如。楚国遭吴国入侵,楚将申包胥到秦国去求救,但秦哀公不愿出兵,申包胥即在秦庭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被感动了,即为他赋《秦风·无衣》,表示愿意出兵解救楚国。在其他的一些外交活动中,也常可见各国贵族使臣之间歌赋和答,充分体现出周代礼仪化、规范化的文化氛围。《诗经》还曾被列为上层社会教育的主要科目,所谓“四术”之“诗、书、礼、乐”,诗就列于首位。王公贵族在社会交际活动中也常引用其中篇句,作为辩论依据或必要辞令,可见《诗经》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诗经》中的音乐形式,在今天的音乐创作中仍被广泛使用着。

《诗经》是民谣体,来自于最底层百姓的生活,如原生态歌曲一般,直白,透明,简单,和谐。没有文人的矫饰造作,天真朴素,自然剔透,雅正纯真,琴瑟友之,无轻薄之意,有清透之心。“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的水和其伴生的植物,起伏于“风、雅、颂、赋、比、兴”之间,几乎每一首诗开端,都由水和植物来“比兴”。诗韵悠扬,荡起乐符,演奏着相思、怀人、悼亡、嘣恋等人生体验和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径走入圆满之境。

屈原与《九歌》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是我国最早一位爱国诗人,战国时楚国人,出身贵族,学识渊博,明于治国之理,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他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却遭谗去职,被放逐江南,多年流浪辗转于沅湘流域。当他看到强大的楚国日渐衰落,忧心国事,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九章》、《九歌》、《招魂》、《天问》、《离骚》等。他在名篇《橘颂》中用拟人手法将橘树理想化和人格化。“受命不迁”、“深固难徙”,喻意自己执守的品格、道德、节操,也隐示了诗人50年后投水自沉的绝决之念。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国君臣仓皇出逃,百姓惨遭涂炭。理想的毁灭,国家的危亡,人民的苦难。使屈原痛不欲生。是年旧历五月初五,他自投汨罗江而死。后世人民为表达对屈原崇敬怀念的心情,就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

楚文化有崇“九”传统。屈原作品就有《九歌》、《九章》,他的学生宋玉也有《九辩》。《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有人认为《九歌》的“九”字泛指多数,有人认为“九”可读为“鬼”,至今尚无定论。《九歌》并不限于9篇,而是有11篇。其中:《东皇太一》祭祀天神;《东君》祭祀太阳神;《云中君》祭祀女性云神;《湘君》祭祀湘水男神;《湘夫人》祭祀湘水女神;《大司命》祭祀寿命之神;《少司命》祭祀子嗣之神;《河伯》祭祀河神;《山鬼》祭祀女性山神;《国殇》祭祀阵亡烈士;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这些篇章可以由男女巫觋来表演,以表现人神交会等场面。

楚国兴起于江汉流域,殷商时已与北方政权发生联系,春秋时得到迅速发展,已足经和中原抗衡。楚国地域广大,川泽山林遍布,物产十分富饶,地理环境优越,在长期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楚文化。与中原地区的“礼乐文化”不同,地处偏远的楚文化吸收了土著民族巫鬼信仰和歌舞祭仪的某些特征。而楚国国君对这种巫鬼祭祀之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乐歌的起源与巫术仪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歌舞都是全民性的歌舞,后来才渐渐分化出善歌善舞的专门人才,女性称“巫”,男性称“觋”。巫觋主祭司舞,装神弄鬼,先民相信他们可以上达人的祈愿、下传神之旨意。在氏族部落和奴隶社会的神权、族权统治下,巫觋享有特殊地位,他们又是人类中最早的歌舞艺术家和教师。原始乐歌中祀神的乐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内容可以概括为神歌、情歌两大体系。情歌在原始时期同祀神乐歌融为一体“以乐诸神”,后随文明的演进才逐渐分化出来。三峡地区原始乐歌的最大特色是“巫音”、“巫风”,在现代流传的传统民歌中仍然能见到“巫音”的痕迹。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被放逐到楚国南部的沅水、湘水一带,他发现这里巫风兴盛,人们信鬼神、重祭祀,“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对这些比较粗陋的民间祀神歌舞进行了加工,创作了一组优美的祭祀用歌舞套曲——《九歌》。久远的年代,使巫觋活动掩埋于尘埃之中。所幸的是,现在我们还可以从屈原的《九歌》里,感受到祭神礼仪的盛况。

《九歌》在形式上延续了“巫觋文化”的形式,但其内容已不再是单纯的祭祀鬼神,而是蕴含了屈原的主观情感,是一种借题发挥式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上超越了自我身世感怀和个人际遇,因而也就更单纯、更自由、更健康、更富于想象力;由于《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所以它也就更加具有楚国的地域气息和神秘色彩。具体说来,《九歌》中的任何一段都具有独特的切入角度和意象体验,将我们带到一种飘渺恍惚的仙境。“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中关于祈神降临的这段描写,用秋兰点缀优雅环境,体现了祈神者的圣洁与虔诚,满堂的“美人”都在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场景。然而,无影无形的神灵却情有独钟地依附在巫师的身上,其精神的沟通就像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美好的时刻稍纵即逝,当来去无踪的少司命御风归去之时,巫师不由地发出了生离死别的慨叹。然而,这既是永远的别离,又是永恒的怀念。在这里,屈原将神秘无比的降神仪式描绘成男女之间的情感缠绵,在大胆的笔法和丰富的想象之中,加入了俗世的体验和人性的温情。读来感人至深。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山鬼》中的这一段描写也很精彩。“山鬼”本应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怪物,作者似乎为了克服人们的恐惧心理,第一句便把它描绘成一个人的形象,从而在感情上拉近了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然而“若有人”还不就是人,倘若山鬼完全长成人的模样,那又何其成为“山鬼”呢?因此这个人形之鬼还必须“被薜荔兮带女萝”。即用山上常见的藤蔓植物以妆点其“山”的形象、“鬼”的特征。于是,已被拉近的距离又被故意推远了。第三句最为巧妙,它不仅以“含睇”和“宜笑”两个词将远处的描摹变为局部的特写,而且再次以情感的方式缩短了读者与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这种眉目传情、秋波流转的姿容里,我们所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面目狰狞的怪物,而是一位风情万种的女子了。

从表演形式上看,《九歌》很像一出化装歌舞剧,分角色歌唱,乐队丰富,有钟、鼓、琴、瑟等乐器,采用了独唱、对唱、领唱、合唱等形式,有独舞,有群舞,且有简单的情节。比如《湘君》和《湘夫人》就可以看做是一出戏的上本和下本。《湘君》写湘夫人到达约会地点,没有见到湘君而对湘君产生的思念;《湘夫人》则写湘君前来和湘夫人约会,没有见到湘夫人而对湘夫人泛起的怀恋。男巫和女巫分别扮演湘君和湘夫人,在歌舞演唱中充分展现这对配偶神相约、企盼、失望、哀怨等情怀。因此,有学者认为,这里已经具有了戏剧艺术的雏形。

大傩图屈原的《九歌》中充盈着放纵恣肆的想象与浪漫的情怀,由此推想,远古巫术仪式中的《九歌》及夏启操演的《九歌》想必也与此相类似。巫文化的流风遗俗自汉以后在中华文化中已难觅踪迹,但从《九歌》中,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那迥异于中原乐舞的狂放激情。

同类推荐
  •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双峰对峙:鬼门关(文化之美)

    这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这里,有饱经蚕桑的古迹名胜;这里,流传着许多传奇的历史故事……
  •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文明之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文化之美)

    周口店遗址是现今世界上发现人类化石最丰富、最生动的古人类遗址,那具著名的“北京人”头盖骨便是周口店的发现,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本书编者融合国内外考古发现,剖析遗骨遗迹的同时,挖掘考古背后的文化及历史背景,为读者全面展现周口店遗址挖掘的历史过程。
  •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第12卷)

    《世界汉学》旨在给关切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事实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各国汉学家,提供一个自由演说的园地,祈望以汉语的方式建构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系统之间沟通与对话,建构国际汉学研究的学术桥梁,为实现在21世纪的共同梦想而尽绵薄之力。全书分“汉学视阈”、“汉学名家”、“经典释读”、“艺术史辨”、“文学对话”、“文献钩沉”、“汉语研究”、“学者访谈”等版块。
  • 突围中的农村

    突围中的农村

    摆在读者面前的是—部引人入胜的书。它呈现的事实,它引发的思考,它展示的人格,都是一般书所难以具备的,并形成了其独特的魅力。逐字逐句的阅读打动了我,也相信会打动你。这部书对问题的感受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对问题的思考为常书所不及……这部书作者的人格魅力为常人所不及……这本《突围中的农村》(李桂平编写)展现的事实,所引发的思考的价值可能远远超过那些尽管精细却似曾相识、千人一面的著作。相信你可以读后收益不少。
  • 宝带桥

    宝带桥

    “中国古代科技史话”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末世重生恶魔来临

    末世重生恶魔来临

    末世之前,重生之事不得而知。却了解末世和空间之事。恶魔血统降临在她身上,毁灭世界或者拯救世界?
  • 道气永存

    道气永存

    仙,人与山;人,思想、智慧、性格;山,是财、法、地、侣中的地,深点是环境,在引申是自然是“道”是“真”。能使人与自然相合便是“仙”,这个过程便是求道。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为李诚的修道者,依靠着师尊所传道法初篇,自我完善,走出不同于当下的修行路。作为一个老仙侠书虫,一直想写一部独特的属于自己的仙侠,希望各位读者支持!谢谢!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天山之阴阳怪圈

    天山之阴阳怪圈

    天下的道教分为很多其中有我们熟悉:茅山派、全真派、灵宝派、正一派、净明派等都是我们熟悉的。但是有一个门派几乎是一个传说的门派。我叫叶清明,有一次和别人玩儿笔仙,误打误撞认了一个师父。和中药店的大叔还有茅山的方道长捉鬼王,我又认识了一个人成为了我的好朋友。18层地狱谁下过,本人我就下过地狱里面的可怕谁都不知道,如果想知道的话,还有主角到底遇到什么东西呢?一切尽在天山之阴阳怪圈……
  • 万界圣尊

    万界圣尊

    诸天万界,强者无数,弹指间,山河破碎!永恒彼岸,不死不灭,一念间,天地变色!本应死去的秦明,却意外重生,一步步登临彼岸的时候,他逐渐发现了诸天万界背后隐藏的秘密。这本就是一盘棋,秦明不愿从棋子变成棋手,而是要提着剑,将这盘棋砍得支离破碎!
  • 宠你入骨:总裁的契约娇妻
  • 美男是我的收藏

    美男是我的收藏

    意潇潇意外的加入了一个名为“万能红包群”的群内。由于手速过快,她要十个红包内抢到了五个可红包内不是金灿灿的钱币,而是这样的“恭喜你抢到美男一枚”这是第一个红包“恭喜你抢到绝顶容貌”“恭喜你抢到穿越机会一次”“恭喜您抢到提问机会三次”“恭喜你抢到萌宠一只”意潇潇一下子蒙了,这是啥?群里面哀嚎一片,大呼意潇潇你手速也太快了吧!还我美男
  • 唯我心源

    唯我心源

    少年热血,携带最强大的机甲,最逆天的资质,穿梭于无数异界之中,与另异面主角之间的激烈碰撞与火花,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 高血压科学保健指南

    高血压科学保健指南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本书从高血压的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方面来说明应该怎样做才能预防和控制这种疾病!
  • 他来自2016

    他来自2016

    “看!秋风拂过,阳光如幕一般洒在一个少年身上,他星目剑眉壮志如龙气如虹,他有着强健的体魄坚毅的品格,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做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咯!他就是我,我叫正夫!”他似乎只是对着她一个人说的这番话,可是他T恤衫上的金发少年却对着所有人咧着嘴开怀大笑。同学们都抬头注视着他,被他的文采所吸引。
  • 4号杀手

    4号杀手

    选择淡然,就可淡然活着吗....风息不歇,战殇不止,唯争霸结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