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100000037

第37章 建筑(17)

塔的前面,有一座山门,其他三面都有房屋,形成一个十分幽静的塔院。人走到跟前,仰望塔顶,还真有点头晕目眩。塔所在的寺院就是嵩岳寺,是中岳嵩山的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北魏武帝永平二年(509),原来是宣武帝的离宫,后来,其子舍宫建为寺院。到孝明帝正光元年(520),改名为“闲居寺”,并大加增建,殿宇达1000多间,僧众700人。隋文帝仁寿二年(601)才改为嵩岳寺。唐朝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曾把嵩岳寺作为行宫。这楼阁相连、亭殿交辉的寺院,曾极尽一时之盛。然而,自唐以后,佛教活动中心逐渐分散到了少林寺和其他寺院,这所古刹逐步衰落下来。现在除山门三间和一些残碑断刻之外,仅残存这一古塔,它堪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一个瑰宝。

嵩岳寺塔的建筑年代,与闲居寺同时。据唐朝李邕所撰嵩岳寺碑上记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这一段记载与现存的塔甚为吻合。所说的“十五层塔者”在全国是绝无仅有。“凌空八相而圆”的塔,在唐以前也是更无二处。它建于北魏正光元年(520),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这是闻名中外的一座古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砖塔。

就说此塔的平面形状吧,它同我国后来所有塔的形态都不相同,既不是八边形的,也不是四边形、六边形的,而是十二边形的,在我国现有的古塔中,还是独一无二的。当时的设计师们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尚不得而知。从结构上分析,越接近圆形,结构的整体性能越好,这大概是此塔经历多次地震而未受损害的量要原因之一吧。

嵩岳寺塔从外观上看是属于我国宝塔中一种密檐式砖塔,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第一个密檐塔。在汉、魏以来的许多文献记载中,塔大多为木构楼阁式,但后来逐步为砖石所替代,而嵩岳寺塔即是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的早期实例,甚为可贵。

嵩岳寺塔底基台低矮而简朴,台上建第一层塔身。这层塔身特别高大,这是所有密檐塔的特点。第一层塔身又以叠涩平座分为上下两段,在四个正面均辟有贯通上下两优的塔门。门顶作半圆拱,上饰以尖状装饰。下段的其余8面均为素面平砖,没有任何装饰。而塔身上段,则为整个塔的装饰最为集中之处。除4个拱门顶上装饰的之外,在其余8个面上,各砌出单层亭阁式方塔壁龛,并刻有壶门和狮子装饰。龛门之间的12个转角上,砌出角柱,柱下有雕成莲瓣形的柱础,柱头雕有火珠、垂莲纹饰。

第一层塔身以上,叠涩出密檐15层,每层塔檐之间,距离甚短,几乎分辨不出塔身的形状。塔檐之间每面各有小窗一个,龛门旁又隐出直棂小窗。一些龛门与原来内部楼层相配合,作为少量通风和采光之用。有的则只作为装饰,象征塔身层数而已。两旁的小窗则纯为装饰性质。塔身两层的间距越往上越小。且有节奏性的变化。人嵩岳寺塔近景们常把建筑比作凝固的音乐,这是因为建筑和音乐都包含着数学变化的节奏,都包含着数学般的内在规律。嵩岳寺塔的外部轮廓的连接线(数学上称为包络线),就是一条圆滑的抛物线。每层出檐都是用砖层层挑出,挑出的距离越来越大,使出檐间的距离每两层的比值大约是20∶19∶18∶17∶16∶15……这样一种等差级数。北魏时代的匠师们究竟是凭着直觉确定这些尺寸,还是通过预先的计算设计出来的,这至今还是一个谜。

塔刹全部为石制,在外形上明显地分作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刹座是巨大的以仰莲瓣组成的须弥座。须弥座上承托七重相轮组成的刹身,刹顶冠以巨型宝珠。这种形式的塔刹,一直为后来许多砖石密檐塔所采用。

塔身内部的结构为空筒形,直通塔顶,有挑出的叠涩8层。原来的楼层是木制的。现已无存。塔身内部下层与外表一致,同为十二边形的,但自一层以上则改成了八角形。这种内部表状改变的情况,在后来各时代的砖石塔中也是常见的。

嵩岳寺塔的外观,呈抛物线形,不仅具有巍峨挺拔之雄,而又具有婉转柔和之美,设计艺术水平极高。1956年,为了弘扬我国古代文明而发行的古塔邮票,其第一张就是嵩岳寺塔。嵩岳寺塔的这种造型,给人以既坚固又美观的感觉,再加上它穿着一身洁白的“外衣”(嵩岳寺塔的外表,涂的全是白灰),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位高大的巨人,站立在嵩山脚下。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这座有1400多年的古塔,有关部门近年来开始了对嵩岳寺塔的全面测绘和维修工作。待这项工作结束,说不定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告诉人们呢!

河北定县料敌塔

脍炙人口的杨家将故事,曾激动过无数的中国人。这些故事只有一少部分是真实的。如杨业(又名继业,即杨令公)、杨延昭等,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其中的许多情节甚至人物都是后人的艺术虚构。但不管怎样,既不去评说其中的是非功过,也不必去探究其中的真伪虚实。这个故事还是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900多年前宋辽之间激烈而残酷的军事和政治斗争。随着时光的流逝,伴着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除了留在历史和文学著作中的记载之外,在实物和地域上的痕迹也不多见了。在这罕见的遗迹中有一处却十分突出,这便是河北定县的开元寺料敌塔。这座中国第一高塔,就是在宋辽两国尖锐斗争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定县位于保定以南的京广线上,料敌塔就坐落在定县城南门里。开元寺院的殿宇早已尽毁,不复存在,惟有这座高塔依然屹立在这块土地上。塔为楼阁式砖塔,平面为正八角形,共11层,底部直径为24米,面积几乎可以容纳4个排球场,塔高84.2米,相当于一幢20层高的大楼,比高大的山西应县佛宫寺塔还耍高出近17米,在30里之遥便可见到它的身影,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大塔。

据定县县志记载,北宋时有开元寺,此塔是该寺僧人慧能发起修建的,因此,此塔又称做开元寺塔。当时,慧能曾去天竺(今印度一带)取经,带舍利子归来,即开始筹款修塔供奉。这本是符合佛教的传统做法的。佛教徒以清静为本,与世无争,是可以不介入宋辽之争的。但料敌塔却是在北宋统治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开工兴建的,并且成了宋国和辽国军事对抗的产物。此塔从北宋成平四年(1001)宋真宗下诏建塔开始,于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才宣告建成,先后持续了55年。民谣说:“砍尽嘉山木,修成定县塔。”可见工程之艰巨。因定县在宋时与辽接邻,为军事重镇,遂把此塔建为料敌塔,作为了望监视敌情之用。当人们登上塔顶,极目远眺,冀中平原的山川景物尽收眼底,数百平方里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它的料敌效果非常明显。

当时河北、山西一带,宋辽两国战线犬牙交错,战事频繁,而定县一带是重要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在如此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这座塔竟修到这么高,而且名为料敌塔,表明了它作为军事观察哨的明确目的。为了军事的需要,设计上也与常规不同。一般塔顶开窗之数少于下部,而此塔第十层和第十一层却八面开窗,下部则仅开四窗。塔的高处出檐比较宽大,可以在出挑的平座上绕塔行走。“每上穹然绝顶处,几疑身到碧虚中”,这是前人赞颂定县料敌塔的诗句,也是对此塔雄伟高大形象的真实写照。

塔的每层边长与层高比例适度,各部配合匀称,外观挺拔秀丽。第一层塔身较高,上有塔檐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塔檐而无平座。塔檐的形式是用砖层层叠涩挑出短檐。它的断面呈现出明显的凹曲线,较江南完全用砖石仿制柱子、梁枋、斗拱的楼阁式塔另具风格。塔刹的形式是在刹座上施以巨大的忍冬花叶纹饰,刹座上置覆钵,覆钵上置铁制相轮和露盘,最上为青铜宝珠两个。塔的4个正面均辟有门,其余四面则饰以假窗,窗上用砖雕出各种几何纹的窗棂。在外各层门券上,还绘饰着彩色火焰纹图案,直到腰檐外口为止。

塔的内部结构为穿心式楼梯上达各层,每层均有回廊。廊的顶部用砖制斗拱,斗拱上施以砖制天花板,雕有各式精美的花纹。第四层到第七层的天花板改为木制,在板上施以彩画。第八层以上则无斗拱,只是以砖砌作拱顶。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此塔施工时间长,当中或许因材料的准备,以及与辽军事对抗方面的关系等原因,中途停工,以后继续施工时,某些局部设计有所改变而致。

塔上还有一些碑刻,字迹已经模糊,但立碑人多是军人。如第二层碑上署名有:镇定高阳之路都部署王超,深州团练使定州驻消行营马步军副都部署杨嗣等等。这使人仿佛看到了当年来往的军旗和远处的战火硝烟……实际上,定县以北正是当年杨家将中的杨延昭,即人们所说的杨六郎驻防的地方。杨延昭曾在这一带伏击过辽兵。杨延昭死于1014年,当时塔还没完工,他虽未能登塔观察敌情,但说不定他对此塔的修建还发表过意见呢。

料敌塔自修建以来,经历了将近干年的时间,明、清时期曾有小的修缮,但对塔的结构和主要部分均未改动过。光绪十年(1884),塔的东北外壁忽然崩塌下坠,其原因可能是这一部分塔基残坏,加上多次地震,使上部结构开裂而造成的,从此游人再也不能登临了。这一局部的崩塌,却意外地使人们了解了这座砖塔的内部结构:塔的中央好像是一根上下贯通的砖柱,砖柱的外形也是一个塔的形状,被称为塔内包塔。塔内的回廊、斗拱等构造情况也一览无余。

塔的第一层因高度较大,又分隔成两层。上层圆顶,用砖骨8条以承载逐层挑出的砖块,结构别具匠心。不久以前,在第二层的夹层内,发现了色彩如新的北宋时期的彩画和壁画。因为在塔刚建成不久,这一夹层就被封闭起来,与外面隔绝,所以才能保存得这样完好鲜明,十分可贵。塔身内部还嵌有北宋时期的碑记数十块,是珍贵的书法文物和史料,也是研究宋代彩画和装饰的宝贵资料。

料敌塔从始建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在长达千年的风雨剥蚀中,此塔经历了十几次地震,但古塔仍巍然耸立。从1986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投巨资对其进行整体加工维修,成为全国文物修复工程最大项目之一。1986年,全国古建筑专家、力学家、设计专家云集定州,开始对定州塔全面维修。修复定州塔,共用杉木架杆110000根,巧妙搭起了高84米脚手架。整个架身即便是十级大风,也纹丝不动,搭起这座架子,就是一幢精美的建构。

料敌塔历经17年的维修,到2002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我国著名建筑专家罗哲文几次来定州视察建塔情况,并为之题写了”中华第一塔”。在对料敌塔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在80余米高的塔厦里发现了一盒用金属密封的《金刚经》,专家认为这是清朝雍正元年维修古塔时放进去的,同时被发现的还有3尊铜佛和一把铜锐镜,其中一尊铜镜上有明代弘治年间的字样。

寺塔建成以后,逢节开放,形成定俗,游人甚多。登高远望,已经成为当地一种引以为豪的活动。居高临下,极目远望,北面唐河如带,南面沙河银波涟漪,华北平原一望无际。使人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陕西大雁塔小雁塔

大雁塔坐落在古城西安雁郊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原名慈恩寺塔。慈恩寺始建于隋代,初名无漏寺,是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子李治为纪念亡母文德皇后以报答养育之恩而扩建,故名“慈恩寺”。著名的画家阎立本、吴道子都在此绘制过壁画。大雁塔建于永徽三年(652),是唐高宗李治为安置玄奘由印度带回的经籍而专门建造的。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玄奘法师亲自参加建塔,搬运砖石,历时两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师亲自组织建造的这座塔,因转表土心,风雨剥蚀,草木丛生。五十余年后逐渐毁坏。唐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施钱重新基建,更新改造为七层宝塔(人称七级浮屠),较前更加庄严雄伟。人们常说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概由此而来。

该塔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塔基边长48米,高4.2米,其上是塔身,边长25米,高59.9米,塔基和塔身通高64.1米。每层为仿木结构,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明代在塔外包砌一层厚砖,磨砖对缝,坚固异常。底层门楣有精美的线刻佛像,西门楣为阿弥陀佛说法图,图中刻有富丽堂皇的殿堂。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嵌有两通石碑:《大唐三藏圣教序》和《大唐三藏圣教序记》,都是由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字体清秀潇洒,是唐代的两通名碑。西面石门楣上有唐刻建筑图案和佛像等线刻画,画面布局严谨,线条道劲流畅,传说出自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和尉迟乙僧之手,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

唐代以来,每逢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大慈恩寺内有传统的庙会,俗称“雁塔庙会”,极为繁华兴盛,同时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举子及第后均登塔题名,“雁塔题名”遂成为士子们仰慕向往之事,塔的前边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间的陕西举人题名刻石。此外,文人还常登塔题咏。

小雁塔全称“荐福寺小雁塔”,位于西安市城南1公里的荐福寺内,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规模小于大雁塔,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小雁塔建于公元707年,共15级,约45米高。相传,当年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荐福寺塔。皇帝李显极其懦弱,凡事都要皇后拿主意。皇后得知此事后,即令后宫嫔妃及宫娥、彩女都捐钱修塔。宫人们争先恐小雁塔后,慷慨解囊。捐的钱建了这座塔还未用完。

小雁塔是密檐式砖塔,略呈梭形,原高15层,因塔顶残缺,现残高43.94米。其平面呈正方形,底边各长11.56米,每层有砖砌迭涩出檐,南北两面各开一门。1980年寺内出土明正统十四年寺塔全图刻石。根据刻石可知,塔顶原由圆形刹座、两层相轮和宝珠形刹顶组成。塔的平面为正方形,底层边长11.38米。坐落在底边长23.8米、高3.2米的方形砖台之上。塔的底层较高,2层以上高度逐层递减,每层迭涩出檐,檐下各砌有两层菱角牙子。塔底层南北有券门,其上各层南北均有券窗。底层南北券门以青石做成门楣、门框,其上布满唐代蔓草图案线刻,刻工精细,线条流畅。塔内为空筒,设有木构楼层,有木梯盘旋而上。塔身从下面而上,每一层都依次收缩,愈上则愈细,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卷刹曲线,造型挺拔、优美。初建时,整个塔身全部用垩土涂抹,呈银白色,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宝象庄严。

同类推荐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中庸注参

    中庸注参

    本书乃陈柱先生为暨南大学及大夏大学两校讲授《中庸》时的成果。作者多以自家心得注解《中庸》,其别无新意者则仍采郑注,并选录各家之说,尤于近代戴震、康有为、马其昶及业师唐蔚芝先生之说,录之甚众,以备参考。同时,本书附有陈柱昔日讲学南洋大学时所著《中庸通义》,实乃研读《中庸》的经典文本。
  •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千古丹青:墓室壁画(文化之美)

    它们是被尘封在地下的美术陈列馆,它们以自己的方式向人们讲述着神秘高深的艺术,也为我们了解古人打开了一扇窗。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水浒黑白绰号谭

    水浒黑白绰号谭

    长期以来,世人对《水浒》人物及其姓名和绰号颇有兴味,它们已被视为水浒文化的标识,它所特有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如天罡星群中林冲的绰号“豹子头”,王英绰号“矮脚虎”等,认识、研究中华人文,可以借读本书人物的绰号,探寻它们的由来、发展和影响,以及它们所蕴涵的社会众生相和时代风尚。
热门推荐
  • 若夏去默伤悲
  • 暮色兮凉城

    暮色兮凉城

    还没有离婚的林暮,遇见了于凉淼,林暮一直以为于凉淼是个大暖男,其实他是个腹黑大BOSS。对于林暮的前夫于凉淼绝对不手软,带着林暮花式虐狗。。林暮躺在于凉淼怀里听着于凉淼讲着往事。突然林暮炸毛说:“我那个时候把你当朋友,你竟然想着要泡我!”于凉淼抱着林暮说:“那你同意吗?”“嗯。”于凉淼吻上她的唇,又开始了他们刚刚做过的‘运动’。
  • The Man of the Forest

    The Man of the Fore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皮之骨相

    皮之骨相

    世人只知皮相,未识骨相。他说,他爱我,却从未入骨。我的玉珩哥哥,早在十年前就死了,现在站在我面前的,只是楚君沛。若生迷局之中,怎堪自身之祸。
  •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
  • 英雄联盟之无敌天下

    英雄联盟之无敌天下

    孟扬一夜梦回瓦罗兰大陆,成为了德莱文血色邢台的一名死亡囚犯。那些英雄们站在了世界的顶峰,为了追上他们的脚步,前世身为特种兵的孟扬开始了自己的传奇一生。符文射手,符文战士,符文法师,所有职业,孟扬统统不放过。“我的目标是无敌于天下!”本文等级:一级战者-九级战者,英勇青铜境,不屈白银境,荣耀黄金境,华贵铂金境,璀璨钻石境,超凡大师境,最强王者境。请问,身为召唤师的您又是哪个境界?”
  • 华严感应缘起传

    华严感应缘起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Ancient Law

    Ancient Law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宠物小精灵之穿越之旅

    宠物小精灵之穿越之旅

    儿时的梦,一次又一次的预想,一次又一次的渴望...知道某一天,已经被封锁于心底的梦诡异的被是实现...以“被选者”的身份阴差阳错的进入到了这梦一般的世界中...或兴奋、或恍惚、或兴奋、或错愕,似梦似幻...
  • 色胆包天:美男,请躺好

    色胆包天:美男,请躺好

    别看尹千川小,骨子里却是个色胚子。家道中落,混成乞丐,别人乞讨,她讲黄段子。生活再艰难,她始终觉得每个女人都会等到属于自己的”西门庆”,吃香喝辣,夜夜寻欢。试问,她的“西门庆”身在何方?是他吗?妖孽魅惑,诡计多端。还是他?温润如玉,城府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