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24100000031

第31章 建筑(11)

云冈石窟,这个宏伟的“石雕艺术宝库”,为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兴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我们应该永远珍惜它、爱护它。

龙门石窟

在我国绚丽多姿的文化宝库中,石窟雕像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之中龙门石窟以它年代之久远、蕴含之丰富、保存之完整堪为众窟之冠。在这里有距今1600余年北魏时期的摩崖雕像,有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诗章、墨宝,有风格各异的洞窟寺庙,有散布于沟崖山壁的佛龛、题刻。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我们探寻佛教在我国发展的足迹,研究华夏文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极为形象生动的资料。龙门石窟这个人类文化艺术的宝藏,是我国文明历史的写照,是寻古探幽的良师,是一部厚重无价的史卷。今天,当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透过岁月的隔障,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幅记载龙门石窟所走过的沧桑岁月的画卷。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距市区12公里。乘车出洛阳老城向正南行驶,一条笔直的大道一直通到龙门。这里两山夹一水,东边的山叫香山,西边的山就叫龙门山,中间的水叫伊水。由于这里东西两山陡然对峙,确实叫人感到是一道“门”。不过,龙门这个名称是隋唐以后才广泛使用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被称做“阙塞”。“阙”的意思是障壁中间开口处,即宫门。“塞”有防塞和堡垒两种意思。从这个名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是洛阳城南面的要塞。由于河的名称叫伊水,所以这里又有“伊阙”之称,意思说伊水为两侧的高山所夹,像是一道狭门。

隋唐以后,这里则通称龙门了。据说,此处通称龙门,与隋炀帝对此处地形的感叹有关。史载,“炀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在隋朝以前,洛阳曾经做过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五个王朝的都城。隋炀帝在此所说的“自古何不建都于此?”是指为何不对着龙门口而建都城。后来,隋炀帝果然把东都建在了这里。从隋炀帝的感叹中,我们能够看出龙门这一带地理龙门石窟外景位置的重要。也正是因为隋炀帝有如此感叹,“龙门”这一称呼才取代“阙塞”、“伊阙”,成了此地的通称。石窟便是在伊水两岸的香山和龙门山这一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开凿的。

龙门石窟如同无数个蜂窝,密密麻麻地分布在伊水两岸绵延1公里长的山岩上。据统计,龙门石窟共有2100个,佛像10万余尊,碑文题记2870块,石雕佛塔40余座。龙门石窟前后共营造了1000余年。其中集中营造时间为150余年,亦即北魏进行的第一次营建高潮,历时40余年,和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在位时期进行的第二次营建高潮,历时110余年。1000余年的营造史俨然就是一段雕塑艺术的发展史。

北魏开凿的石窟全部集中在龙门山,古阳洞、宾阳洞、石窟寺、莲花洞是魏窟的代表作。古阳洞是支持孝文帝迁都的王公贵族和高级将领为孝文帝雕造的,洞高11米,宽6.85米,深14.5米。早期的造像都在上部,较晚的在下部。后壁是高大的一佛二菩萨像,左右壁为趺坐释迦世尊像和弥勒佛像。宾阳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做“功德”而营建的,共三洞,其中中洞最为富丽堂皇。宾阳洞洞口的两旁有两个金刚力士,后壁主像为释迦牟尼佛。在前壁入口的两侧原来有浮雕三层,上层为文殊问疾,中层为摩诃萨埵太子及须大拏太子本生故事,下层是有名的“帝后礼佛图”,分别以孝文帝和文昭皇太后为中心,组成南北相对的礼佛行进队列。这两幅雕刻生动的作品,1934年均被外国不法商人勾结北京古玩奸商岳彬盗走,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艺术博物馆。石窟寺位于西山南部,为北魏孝明帝时营造。窟内雕刻丰富,正龛两侧有菩提树,转角处雕供养人,在南北两壁的下部各雕有礼佛图一幅。莲花洞是北魏晚期开凿的。因窟顶雕有一朵大莲花而得名。窟内龛额构图精美,有尖拱、眉拱和屋檐拱等式样,装饰花纹精雕细刻,富于变化。

唐代是龙门开窟造像的第二个高潮,也是龙门石窟在规模上和艺术成就上的鼎盛期。唐高祖武德年间,造像甚少。而太宗贞观年间和高宗永徽年间的造像数量却相当多。如贞观十五年(641)前后,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泰才继续营造了北魏始凿的宾阳南洞,永徽年间及稍后一些时候,又续凿了北洞和始凿潜溪寺。高宗永隆元年(680)还完成了万佛洞的开凿。武则天立为皇后至武周时期,龙门开窟造像的热潮达到顶峰,营建的大、中型窟龛较多,其中以奉先寺最具代表性。唐中叶以后。开窟造像的规模和数量却日渐式微。

奉先者,“奉先思孝,接下思恭”,即奉祀祖先之意。这里因宋时加盖了9间木构保护性屋檐建筑,因此,又俗称“九间房”。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艺术最精,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洞窟,其瑰丽磅礴之势,令人惊奇赞叹。关于奉先寺的营造时间,唐玄宗开元十年(722)补刊的《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这样写道:“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至上元二年乙亥十二月三十日毕功。”参照宾阳洞营建的速度推测,奉先寺大概开凿于永徽年间,前后用了近20年时间。奉先寺造像布局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主佛的梵名是“卢舍那”。卢舍那即所谓报复佛,译名“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备故云满”。卢舍那坐佛总高度达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该像螺形发髻,身披袈裟,结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面庞清秀丰满,寓微笑于唇间,蓄爱抚于目光,温雅敦厚,贤惠聪颖,表情庄严、温和、睿智、慈慧。卢舍那佛两侧侍立的二弟子,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形象。迦叶,虽已风化崩圮,但从仅剩下的头像局部来看,俨然是一位严谨持重、饱经风霜的老僧。而阿难则文静温顺,衣着朴实,宛如一位虔诚的小和尚。两侧侍立的菩萨,皆头戴宝冠,身挂璎珞,肩搭帔帛,下衣长裙;薄衣贴体,衣裙飘洒,有出水之势,实乃雍容华贵的贵族妇女形象。南北两壁还各雕一天王、一力士。北壁天王盔甲严整,足蹬战靴,下踏夜叉,左手撑腰,右手托塔,面相威武,气势逼人。同侧力士则赤膊袒胸,蹙眉怒目,筋肌突起,咄咄逼人,如闻其声。南壁天王虽遭严重自然风化圮毁。但其足下的夜叉很有特点。侍立在两侧梳双髻,着长裙,穿云头履的供养人。虽也略有残损,但两个妙龄侍女的身分依稀可辨。

龙门石窟1000余年的营造史俨然就是一段雕塑艺术的发展史。首先,在刀法上,龙门石窟石像的雕塑经历了一个从平直刀法向圆刀雕刻的演变过程。云冈石窟的石像,多是雕工们采用平直刀法雕刻而成的。这种方法,概括洗练,但形体衣褶棱角生硬,似乎与人世还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龙门石窟营造的前期,仍然保持着这种手法。但后期则不同了,在后期,雕刻的手法已由平直刀法演化为圆刀刀法。圆刀雕刻使形象本身和衣褶的生硬棱角转折消失。这就给人以亲切的世俗化之感,似乎与人间的鸿沟已经缩小。其次,在造像风格上,龙门石窟完成了从粗放洗练向入微写实艺术境界的过渡。云冈石窟,以至龙门石窟早期石像的雕刻,多带有奔放粗犷、大体大面、概括洗练的风格。有人分析这或许是鲜卑少数民族本身固有特点的反映。但后期,造像风格有了变化。粗放洗练的风格逐渐为精细入微、一丝不苟、趋向写实的风格所代替。例如,宾阳中洞的佛、菩萨造像就体现了这个风格特点。用这个风格雕塑的中央坐佛,神态自然生动,流露着神秘的浅笑,于严肃中表现出和蔼慈祥的神态。特别是两只手的雕刻,令人感到与真手一样,使坚硬的顽石变成了活的肌肉。这一变化可以看做是北魏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并有意接受汉民族艺术传统的结果。再次,在总体构思上,龙门石窟存在着一个由想象走向表现生活的发展轨迹。石窟是佛教地庙的一种形式,所以石窟石像的组合自然要反映天国境界,具有一种想象的神秘色彩,早期的石窟构思即反映了这一特点。后期,特别是唐朝的石窟构思就变得与现实生活接近了。比如奉先寺卢舍那佛实际是武则天的化身,弟子阿难、菩萨、天王、力士等等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影子。就是说,表面上它也仍然是天国世界,但实际上却是现实的反映。龙门石窟的这些艺术成就,使其成为典型的中国式佛教石窟艺术,并影响到了周围的石窟营造,甚至波及到边远地区,成为中国石窟寺网的中心点。诸如巩县石窟寺、浚县千佛洞和摩崖大弥勒佛、新安鸿庆寺、陕县温塘石窟、伊川石佛寺以及偃师水泉石窟等,都是受龙门石窟雕塑艺术直接影响的产物,甚至可以说是龙门母窟的子窟。

龙门石窟不仅有大量雕塑精美的石像,还有大量的记述修建石窟和雕琢佛像时间及缘由的碑碣石铭。据统计,龙门造像题记和其他碑碣约3600多块。这当中有相当部分都是书法珍品,特别是北魏时期的碑碣石铭。它们不仅本身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魏碑体。所谓魏碑体就是一种以楷书为主,而用笔又稍带隶书意味的书体,它是在融汇了汉楷和晋隶两种书体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龙门石窟所形成的魏碑体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即古阳洞和老龙窝崖壁上的20块造像题记(其中19块在古阳洞)。“龙门二十品”的字均为方笔书写,字的转折、撇、捺都见棱见角,字形朴拙,结构紧密,极其硬挺有力。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体,虽说不像南朝楷书那样代表了书体发展的方向,但它也毕竟顺应了北方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比较缓慢地在隶书特别是晋隶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并且相当成熟的魏碑体。

龙门石窟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营造艺术,虽然是源自印度,但它从一开始就不是印度石窟寺艺术的模仿或翻版,而是融汇中外雕塑艺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再创造。它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善于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从而不断地创造、发展民族新文化、新艺术的优良传统。

麦积山石窟

佛教东汉初年由印度传入我国后,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传播,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尤其是北魏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对佛教更加推崇和宣扬,在其统治的地区内对佛教的迷信,达到了空前的高潮。与此同时,随着佛教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石窟寺,也随之兴起并风靡一时。建寺立塔,开窟造像,蔚然成风。朝廷上下,不惜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我国的名胜之地,悬崖峭壁之上,开窟造像。历经千年沧桑风雨,叠凿修善,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名扬四海的甘肃敦煌的莫高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以及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等。这些石窟光彩夺目、垂照青史,在我国的佛教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其中,麦积山石窟,是我国继敦煌的莫高窟、永靖炳灵寺石窟之后,又一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古代“塑像宝库”,是世界上现存的不可多得的一座立体雕塑馆,也是研究我国古代佛教和佛教艺术发展的珍贵资料。

麦积山,是西秦岭山脉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五代人撰写的《玉堂闲话·麦积山》中说:“麦积山者,北跨清渭(清渭指清河和渭河),南渐两当(两当:地名,即今两当县)。五百里冈峦,麦积处其半,崛起一石块,高百丈寻,望之团团,如民间积麦之状,故有此名。”这一带的山峰远远望去,非常像农家丰收以后,在场院上堆起的麦垛子的形状,当地劳动人民,为了企盼丰收。能够年年岁岁都有像这些山峰般的农作物,久而久之“麦积山”就变成了这些山峰的固定名称了。

麦积山深居大陆腹地,距海洋较远,但正处在东亚大陆季风区内,受暖湿的夏季风影响,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春季升温快,冷暖变化大;夏季无酷热,降水多而集中;秋季降温快,阴雨天气多;冬季雨雪少,寒冷时间短。这样的气候条件,加之大地的风雨沧桑变化,从而形成了山峦叠嶂,林壑幽深,松桧阴森,烟雾团绕,瀑布悬流,溪水潺潺,百花斗艳,鸟语花香的自然美景,现已被列为甘肃省境内的重要风景区。

麦积山石窟在天水县麦积山乡南侧,由天水市东门过罗玉河、五里铺、三十里铺、花牛寨、马跑泉,然后由马跑泉入山,沿永川河南行,经崖湾、白石峪等村落到甘泉。甘泉为天水到麦积山的第一大镇,镇上店铺林立,人集如云,永川河即在镇东缓缓流过。由甘泉启程,经元店,入大峡门,过贾家河,入山路。山路尽头即是瑞应寺。这就是麦积山石窟所在地。

麦积山高约140余米,石窟即凿于崖壁之上。远远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凭崖而凿的一组雕刻造像,中间一坐佛,高达15米,左右两尊菩萨侍立,迎送来往游客。行至山前,抬头仰望,只见窟龛密如蜂房。依窟建檐,层层相叠。栈道云梯修建于悬崖之间,浅龛深窟开凿于峭壁之上,建筑高超雄伟,工程奇险浩大。麦积山石窟,原是一个完整的山体,唐开元年间(734),由于秦州(今天水地区)大地震,使崖面中间部分窟群崩塌,整个窟群遂分为东、西两崖。东崖以涅窟、干佛廊、散花楼、上七佛阁、中七佛阁和牛儿堂等最为重要,规模宏大;西崖共140窟,最重要的三大窟中以万佛堂最大,天堂洞次之,一二七号窟最小,皆开凿于6世纪。

据有关学者研究,麦积山开窟造像始于后秦皇帝姚兴在位期间(约384),大兴于北魏明元帝与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后又有发展。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再修崖阁,重兴寺院。北周武帝保定、天和年间(561~572),秦州大督都李允信为亡父造七佛阁,为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隋文帝时期于七佛阁下泥塑高达15米的摩崖大佛三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仁寿元年,文帝亲诏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修建,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现存实物中以北魏、西魏、北周和隋代的窟龛数目和造像最多,其中北魏应为麦积山石窟开窟造像的最高峰,现存窟龛80余个,几乎占全部窟龛总数的1/2。

同类推荐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传统民间手工艺(E眼藏地行 卷七)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9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花鼓戏

    花鼓戏

    《花鼓戏》主要内容分为走进花鼓戏、瑰丽的艺术、花鼓戏的种类等。 花鼓戏是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各地的花鼓戏、采茶戏、灯戏和杨花柳等剧种的统称。主要曲调来源于民间小调,如花腔、打锣腔、川调、口子调、筒子腔等。
  • 武林丛谈

    武林丛谈

    本书介绍了武林行当、武林习俗、江湖特征、江湖规矩、江湖习气追溯了武林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武术流派发展成武术门派、武术门派和江湖帮派割舍不断的联系,以及武术从民间走向殿堂的历程反映了民间对武术的见解和理解记述了以良莠混杂的江湖文化为特点的武术文化现象,还原给读者一个真实的武林。
热门推荐
  • 独家蜜宠:权少的私藏小娇妻

    独家蜜宠:权少的私藏小娇妻

    一夜之间,父母双亡,未婚夫失踪。为了报仇,她精心策划了一场刺杀行动,谁知刺杀不成功,反而被仇人睡了。而且他一睡成瘾。每天晚上筋疲力尽的时候,她都哀求道,“要么杀了我,要么放了我,为什么要缠着我不放?”他笑,“那只能怪你,让人睡了又想睡。”
  • 执剑为萝莉

    执剑为萝莉

    茫茫宇宙,存在亿兆位面。一个有着自己意识的位面,从广阔的宇宙中寻觅可能守护这个世界的人。因意外事故死亡的韩笑,应召穿越到这个位面,却不幸流落东瀛,邂逅了一个神秘且永远长不大的小萝莉。从此旅程展开,由东瀛到大明,一把樱吹雪将整个天下颠覆。炮轰天守阁,火烧平安京!刀斩神道,剑绝东瀛!天子伐兵,武林围杀!风云翻覆,天道崩解,皆以一刀斩之!诗号:“风吹樱雪为葬,剑渡生死;心寂红尘而悲,刀断尘缘。”汝听此声之时,即是归葬之日!
  • 重生之鬼妻妖娆

    重生之鬼妻妖娆

    她因心愿为了和忘记了自己的死因身份而无法投胎变成了一个在人世间的孤魂野鬼,但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却一点也不担心,在人世间和鬼界混的到时如鱼得水,但他的出现改变了一切的出现。。。(?ò?ó?)
  • 替嫁:邪王的叛妃

    替嫁:邪王的叛妃

    她是慕容大将军最不受宠的女儿,明明可以和竹马双宿双飞,却被逼替姐嫁给父亲的死对头——清王爷夏奕清。传闻清王爷会头戴牛角,性格怪癖清冷,对女人从不怜悯,更是众王爷中最不按常理出牌的一位。又有传说其实他俊逸清朗,号称天宇国第一美男。
  • 阴阳棺

    阴阳棺

    【故事起源彝族,有人信,有人不信,但无论信与不信,故事就在这里,悠久流传。】一口黑棺一代人,一袭白衣一座城;穹窿银城的万佛朝宗,梅里雪原的九层黑塔;悬尸、疑事;诡影、秘辛。岁月埋不进长眠于历史中的故事,风沙里,有一段段耸人听闻的悬案……Ps:应读者意见开了第一个读者群:476446522,有兴致的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聚,聊聊鬼,说说怪,谈谈那些你对故事的猜想,说说这些你想看到的龙套。
  • 科勒萨之门

    科勒萨之门

    这个世界有着太多未知的东西,而我们的主角就幸运的接触到了这些东西。虽然并不是很美好。王天韵,一个普通的网络写手,在自己意外死亡后见到了死神大人,并成为了死神大人的左右手之一,共同对抗来自科勒萨之门的邪恶生物们,寻找关闭科勒萨之门的方法。听起来很俗套的剧情,但却是出乎意料的精彩。各位读者老爷如果有各种稀奇古怪的脑洞,无论是关于人物的还是关于异兽的,都可以给我留言。还要请大家多多关注和支持!!QQ群号:472243998加群有机会让自己的异兽或角色在小说中登场哦!
  • 神赐英雄

    神赐英雄

    神赐大陆,以武为尊。这里没有炫丽的魔法,也没有牛叉的斗气。这里有的仅仅是众生皆可修的源气,没有功法的差别,但是只有能够将源气留在体内的人才能够修炼,人们把修炼吸收源气的人称之为使徒,修炼的体系分为低阶使徒、中阶使徒、高阶使徒、大使徒、圣使徒和神使徒,每个阶段又分为三个品级。在吸收了源气成为使徒之后,每个人都有机会觉醒属于自己的神赐天技,而且随着每一个大境界的突破,自身都会多出一个神赐天技或者说强化以前的神赐天技。少年殷雄,自带bug,且看他如何在这神奇的神赐大陆,用他所带的bug,玩转神赐!
  • 面包树

    面包树

    零食国里有一棵巨大的面包树,所有人都以为它不见了,都已经淡忘了它,一个女孩却在一个名叫死亡岛上看到了它,可这个女孩也即将面临死亡,就在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原来是奶奶和灵思。
  • 权倾天下之宫家嫡女

    权倾天下之宫家嫡女

    她是才名动京城的相府嫡女。前世,她嫁给渣男,受到庶妹陷害,怀胎十月,结局却是胎儿死腹中。生前,她受尽百般屈辱,最终惨死郊外……这一世,她得以重生,她发誓绝,不为人鱼肉,任人宰割,她要踢开渣男,拍飞庶妹,走上权倾天下的至尊之路!
  • 僵尸女王翻身记

    僵尸女王翻身记

    打扫,住破屋。我受够了!明明我流着皇家的血脉!凭什么!当血泪流到指尖,变身僵尸女王。。。内什么,什么什么,哦对了,死胖子!过来,我要收拾你。XX“你要收拾谁,我帮你”女王“你怎么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