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同一内容的教育,在各个年龄段都可以进行,但具体的内容层次和方法却应有所区别,没有区别就没有了针对性。例如,同样进行交通法规教育,一位小学低年级班主任搞了一个“家庭小民警”的活动,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男孩子组织了“男子汉检查队”,女孩子组织了“自己动手队”,展开竞赛,不仅教育了学生自己,也教育了家长。而另一位初中班主任,让班委会出面,组织了一个“模拟法庭”主题班会,以本校违章受罚和交通事故作资料,编写了“法庭”审理、判决的班会活动计划,分角色排练,也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要针对班级实际存在的问题。活动总要解决一些问题,越是能针对班级里现实存在的问题开展活动,效果会越好。比如,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缺乏责任感。对此,有位班主任开展了富有针对性的班级活动。
请看下面的案例:
开学初,五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和小队干部讨论后,决定以小队为单位搞一次评比活动,评比的内容:纪律、学习、劳动,获得优胜小队可以搞小队活动,活动内容自己商定,可有一条:要搞有意义的。一小队可以搞活动啦!小队成员互相嘀咕,决定去野炊,地点在郊外的小湖边。于是在星期六的早上,一支特别的队伍出现了。前面是一群唧唧喳喳的孩子,手里拎着大包、小包,跟在后面的大人们也是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地交谈着。原来是一次四个小队联合的野炊活动。
清脆的哨声宣布野炊活动开始了,因为事先有规定,每个人自己动手烧一个拿手菜,爸爸、妈妈不准帮忙,这下他们可忙开了,洗的洗,切的切,点火的点火,好一阵手忙脚乱之后,小厨师们准备烧自己的拿手好菜了。程爽的新式炒刀豆法:先把刀豆倒入锅,炒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油没有倒,可想而知刀豆成了黑豆。这边小陈的糖醋大排引来了许多人,他刚开始烧就碰到了“技术故障”,不得不让他当厨师的老爸出山为他解急。当然也有不错的厨师。那边的婷婷一看就是能手,倒油,菜入锅,翻炒,放盐,放味精,有条不紊,是个内行人。李捷也挺心灵手巧,动作娴熟。好半天,各人的看家菜已摆在了“桌上”,有的菜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有的菜黑乎乎看不清是什么,不敢恭维。更令人好笑的是一个小队的菜居然如此统一:蛋花汤、炒蛋、蛋炒西红柿,清一色跟蛋有关系。一问,他们都笑了:“我们别的菜不会烧。”不过,看了别的同学的拿手菜,他们下决心回去一定好好练厨艺。最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吃着自己烧的菜,吃得那样开心,那样快乐。也许,那是他们终身难忘的一顿“丰盛大餐”。同行的爸爸、妈妈也意犹未尽,小宋的爸爸说:“本来今天要加班,但拗不过女儿来了,吃了女儿的炒蛋,觉得味道挺不错的。”小红的拿手菜不怎样,他爸爸表示有机会要让他锻炼锻炼。
“这样的活动有意义!是该让他们动动手,以后有类似的活动我们再来!”家长们建议。
“哎,真好吃!下次再搞!”孩子们要求。
活动是结束了,却回味无穷。确实,要多搞这类活动,它沟通了家庭和学校的关系,沟通了孩子和大人的心,沟通了孩子和老师的心,也建立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那份纯洁的友谊。
三是要针对社会上各种有影响的人物或事件开展班级活动。社会上的现象,有的是积极的,通过活动,引入班级,促进集体的发展和每个成员的成长,像学雷锋的乐于助人、学张海迪的自强不息,学刘翔的努力拼搏等等。有些现象是消极的,或比较复杂的,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清现象的实质,分清是非,自觉抵制消极影响,像“网吧热”、“武侠热”、“消费热”,都曾是许多班级活动的热门话题。
四、活动类型应该多样化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教授经过科学实践研究发现,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智能(后来又发展为十种),它们分别是: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表现的强弱是不一样的,如有的人是人际智能特别优秀的,而有的人在空间智能上有着突出的表现。但在我们传统的教育和评价中往往只注重语言和数理—逻辑两种智能。今天,学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要让学生的多元智能而不是一两种智能得到发展,要让拥有不同智能特长的人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但由于我们的课程设计与紧张的升学考试的压力,通常的学习活动仍然围绕着前两种智能进行,并且只用这两种能力来考查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自我认同是不利的。通过班集体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以展现,让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脱颖而出,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信心。当一位学生在体育竞赛中以其矫健的身姿受到全场瞩目的时候;当一位学生在演讲比赛中慷慨激昂,赢得热烈掌声的时候;当一位学生在文艺联欢会上潇洒地拉着小提琴受到同学羡慕的时候……他们便是在感受着成功。每一次班集体活动都会使一些学生脱颖而出,使他们自己,也使老师、同学都能感受到他们的才华。而这种成功所带来的自信,又鼓舞着学生在今后的品德、学习、纪律等各方面不断进步。所以,班集体活动的多样化可以让更多的同学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产生自我认同感。
多样化,既包括活动内容的多样性,也包括活动形式的多样性。班级活动,非常忌讳单调划一,刻板乏味。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少年儿童在小学(中学)需要接受多方面的教育培养,他们必须立体化地逐步完成其社会化和个性化过程,需要德、智、体、美、劳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而班级活动的多样性正是这种教育环境的最重要组织部分。其次,少年儿童活泼好动,求知、求新、求美、求乐,惟有丰富多彩、新颖出奇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合他们的口味。
只要肯开动脑筋,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可以根据班级不同,导演出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活动来。
某班举办“集体过14岁生日”活动,班主任根据班级存在的问题和班集体建设需要,确定完全不同的主题内容:回顾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尊敬父母的感情;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踏上新的人生旅途;认清过度消费的弊病,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少先队站好最后一班岗,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等。活动的方式也因内容和条件而多样化:学生与父母互相写信;领导、老师给学生赠言;学生自己抒发情怀;请革命前辈、英模人物座谈;请成年人讲“我十四岁的时候”;请共青团干部讲团课……
总之,活动类型越是多样化,越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也更能触动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简便易行,利于操作
班级活动要在学校教育中站稳一席之地,有一个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它的可操作性,也就是它是否可行,是否行之有效。
因此,在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应做到:
第一,要注意活动的规模。日常活动基本上是每天要进行的,因此要短、小、实。短,即时间短,一般三五分钟。小,即解决小问题,或针对班里的情况一事一议,或对一种行为展开评价,或背诵一首古诗,或表扬一个同学。实,即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面面俱到。形式上也要保证实效,可以有全班、小组、同桌活动几种形式。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参加,一个时期搞一二次。举办主题班会,应当注意:一是目标适宜,即一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不要定得太多,一至两个即可;二是主题集中,即一次确定一个主题,力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是过程简洁,即班会的程序要清楚、明了,场面不宜过大,容量以一课时为宜。
第二,要注意活动的频率。一学期里,班级主题活动的次数不宜过多。活动过多,学生花很大精力在活动上,必然会影响学习,造成一些学生静不下心来学习。活动过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滋生出一些不健康思想,导致班主任疲于应付偶发事件。至于活动多少为宜,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第三,班级日常活动要形成自动化操作。如上操、查卫生、主持“每日一说”、读“班级光荣簿”等,每天有专人负责,固定时间进行。每一次大的班级活动,事前要制订详细的方案。谁主持,谁发言,谁表演,谁负责录音,谁总结都要事先安排。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条不紊,才能顺利地进行。
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圣诞节的特别礼物。
圣诞节又将临近,像往常一样,孩子们兴奋地互赠礼物和贺卡。班主任李老师想:孩子们只是想到花钱买礼物,却没有想过给父母一点惊喜。一个不会爱自己父母的孩子,也不会去爱身边的美好事物。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爱心、孝心呢?于是,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很有诱惑力的圣诞节礼物。”孩子们喜上眉梢,纷纷猜测是一份什么样的礼物。蛋糕?玩具……
圣诞节前夕,李老师发给每个孩子一块巧克力,要求他们作为圣诞礼物送给父母。此时,已是下午放学的时间。饥肠辘辘的孩子们只有坚定信念,才能确保将礼物传递给父母,因为这不是一块普通的巧克力,而是对父母的一份孝心。老师要求他们务必送给父母,即使家长许可也不能自己吃;并且要求学生和家长在家校联系本上写上一两句留言。
在家校联系本上,两位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写下了这样的话:
小晶:我回到家,妈妈正在做饭。我剥开糖纸,小心翼翼地将巧克力送到妈妈的嘴里。妈妈笑眯眯地说:“有个女儿真好!”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母亲:女儿长大了,她给我的是巧克力,但我吃下去的却是幸福。真心谢谢老师!我请孩子带来的一颗怡口莲糖,请转赠给您的孩子,祝全家圣诞节快乐!
小正:我强忍着饥饿,全心抵挡着诱惑,安全地将巧克力送给了妈妈。
母亲:我和他爸爸分享了巧克力,吃在嘴里,甜在心里。养育儿子的辛苦此刻化为甘甜,谢谢儿子!谢谢老师!祝圣诞快乐!
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全班37名学生中,有34人向父母传递了这份爱心,有3人终因没有抵挡住诱惑而独自享用了。对于3个没有传递到位的孩子,老师再次发给他们一份“爱心”。最后,都有了回馈。在老师看来,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挫折本身也是好教材。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复杂,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只要班主任是充满爱心的。只有内心世界充实、富有生活情趣的人,才可能用这份热情和冲动来唤醒孩子内心沉睡的美德和良知,让爱在孩子的心田开花、结果,让美好的理想成为教育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