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3400000321

第321章 民国(17)

而中国共产党鉴于东北军、西北军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及广大官兵要求抗日的情绪,在争取国民党最高当局联合抗日的同时,加强了对这两支部队的统战工作。193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红军将领的名义致书东北军全体将士,阐明中共的抗日主张,明确表示红军愿意同东北军首先停战,共同抗日。并且释放了被俘的东北军军官,与张学良等在延安会谈,商讨了逼蒋抗日的可能性。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和杨虎城10月,蒋介石调集嫡系部队约30个师从河南开入西北“剿共”前线。12月4日,蒋介石再次飞抵西安,逼迫张、杨执行“剿共”命令,否则即将东北军、西北军分别调驻福建和安徽,由中央军进驻陕甘两省“剿共”。张、杨既不想参加内战,也不想离开西北。张多次劝说蒋介石放弃内战政策,杨拒不服从“剿共”命令。而蒋介石毫无悔悟之意,表示“剿共”政策至死不变。张、杨“苦谏”失败后,便开始筹划“兵谏”,逼蒋抗日。

12月12日凌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卫队包围了临潼华清地,扣留了蒋介石;杨虎城部控制了西安全城,扣押了陈战、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要员。随即向全国发出通电,陈述事变动机完全出于抗日救国,对蒋介石“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并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停止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释放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中山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等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同时,张、杨还电告中共中央,邀请代表团来西安参与决策,共商大计。

西安事变引起了国内外各派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响。英、美两国政府从维护其切身利益出发,避免南京政府为亲日派所控制,因而极力主张支持营救蒋介石,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苏联则从外交政策上考虑,希望同南京政府改善关系,力主事变和平解决,竟公然斥责张、杨这一爱国义举。日本政府竭力破坏中国的团结抗日,挑动内战,公开威胁南京当局,暗中支持武力“讨伐”,以便实现灭亡中国的野心。

在国内,西安事变的爆发,完全出乎南京政府的意料,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极力主张明令“讨伐”张、杨,炸平西安,欲置蒋介石于死地,以便取而代之。以宋子文、宋美龄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则力主用和平方式营救蒋介石。国民党左派人士冯玉祥等也主张和平解决,以避免内战。东北军和西北军将士及西安大多数民众要求公平、枪毙蒋介石。张学良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杨虎城倾向于惩办蒋介石。

西安事变的消息传至陕北,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深入讨论之后,于19日发出《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的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结果。并指出事变的发展可能有两个前途:一是爆发内战,削弱全国抗日力量,推迟全国抗战的发动,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亲日派所欢迎的;二是结束“剿共”,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得到早日实现。中共中央从民族利益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12月15日和19日,中共中央先后两次发出通电,坚决支持张、杨的爱国立场,重申同共合作,团结救国的一贯主张,阐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立场。

12月23日,宋美龄、宋子文代表南京方面,张学良、杨虎城代表西安方面;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正式开始三方面会谈。经过两天的谈判,达成了六项协议,即:改组国民党与国民政府,驱逐亲日派,容纳抗日分子;解放上海爱国领袖,解放一切政治犯,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停止“剿共”政策,联合红军抗日;召集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救国会议,决定抗日救亡方针;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其他的具体救国办法。蒋介石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合抗日。”但对六项协议,不愿书面签字,而以“领袖人格”担保,回南京后分条逐段实行。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为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历史转折点。

第二次国共合作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大肆进攻,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

瓦窖堡会议后,中共为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采取了各项措施。193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红军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为了贯彻执行决议精神,中共中央把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变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锋军”,并于1936年2月17日发表《东北宣言》。当蒋介石调遣中央军7个师10万人阻止红军东征,为了顾全抗日大局,中共中央决定红军回师陕北,于5月5日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揭露蒋介石、阎锡山阻拦红军抗日的错误行为,鼓促南京政府幡然改悔,通电正式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看作为联合对象。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致中国国民党书》,对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宣言和蒋介石报告中的若干转变表示了诚恳的欢迎。同时要求国民党把敌对的目标由国内移向日本侵略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集中国力,一致对外,以结成全民族的坚固的统一战线。在信中,中共用“民主共和国”口号代替“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以便动员和团结一切赞成民主,拥护抗日的阶级、阶层和个人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出: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把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应改为“逼蒋抗日”。1935年12月6日,又发出《关于改变对富农策略的决定》,变过去反对富农为中共富农的政策。1936年7月,又作出《关于土地政策指示》,除对汉奸、卖国贼的土地予与没收外,其他小商人、手工业等不在没收之列。这些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团结一切可能抗日的阶级、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国民党方面为商讨西安事变后的国共关系和对日政策,于1937年2月15在南京召开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会上接受了宋庆龄、冯玉祥等人提出的“恢复孙中山手订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案”。并通过了《根绝赤祸之决议》、《促进救国大计案》等决议案,在原则上接受了中共关于团结抗日的主张,成为国民党最高当局由内战、“剿共”和对日妥协向和平统一、团结抗日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历史标志。

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后,尽快实现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华民族的当务之急。从1937年2月至9月下旬,国共两党就红军改编、苏维埃改制、合作形纲领等问题进行了六次谈判。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送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抗日三项主张。“八·一三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加快了国共合作的步伐。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公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等第八路军的命令,成立总指挥部,委任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卢沟桥事变”

经过有步骤的准备,日本帝国主义对北平西南卢沟桥的中国驻军进行突然袭击,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驻军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

日本军部于1937年就对华作战计划这样规定:华北方面以8个师团占领北平和天津及青岛、济南、福州附近要地;华中方面以3个师团占领上海,以2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然后两路会攻南京;另以1个师团在华南作战。对华作战兵力共14个师团近20万人。“七·七事变”爆发前,北平的东、北、西三面皆为日军及伪军控制,仅西南一角为中国驻军宋哲元部第二十九军驻防。位于平汉路上的卢沟桥,是北平通往内地的唯一门户,成为日军南下的军事突破点。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英勇抗击日军1937年7月7日夜间,驻扎丰台的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向中国驻军寻衅,并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宛平县城搜查。日方的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地方政府的拒绝。当交涉还在进行时,日军即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并炮轰宛平县城,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37师何基冲旅219团奋起抵抗。旅长何基冲、团长吉星文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下令坚守阵地,坚决回击。”广大官兵英勇杀敌,全歼进攻卢沟桥的日军100多人,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连战士,与敌英勇拼搏,最后只剩下4人,其余均为国捐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七事变”,也叫卢沟桥事变。

事变发生的第二天,即7月8日,中共中央便通电全国,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共要求南京政府立即动员军队准备抗战,要求全国人民全力援助神圣的抗日自卫战争。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在共产党的抗日号召下,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纷纷起来,组织了募捐团、慰劳队、宣传队、战地服务团,开展了广泛的抗战前活动。

“七·七事变”拉开了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同时也从根本上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淞沪会战

七·七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又炮击上海市中日区域,制造“八·一三事变”,淞沪抗战由此开始。

日本帝国主义对上海的大举进攻,直接危害着国民政府的经济中心和英美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蒋介石不得不采取比较积极的抗日行动。8月14日,国民党政府外交部发表声明:“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唯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先后调集73个师70万大军参加淞沪会战。日军也先后投入10个师团和海空军共达30万人。上海的淞沪会战是中国军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举。在上海人民的大力支援和鼓舞下,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士气高昂,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将日军10余个师团阻滞于上海达3个月之久。守卫宝山县的姚子青营500余人,在优势敌人猛攻下,坚守阵地两昼夜,全部壮烈牺牲。坚守在上海闸北囚行仓库的88师524团的800名官兵,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茂的指挥下,孤军奋战4昼夜,全部壮烈牺牲。坚守在上海闸北囚行仓库的88师524团的800多名官兵,在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茂的指挥下,孤军奋战4昼夜,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毙敌200多名。最后奉命撤入租界。中国军队的英勇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据日本陆军省公布,自8月13日至10月底,日军死伤达4万人以上。但是由于国民党军队采用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处处被动挨打,亦伤亡近20万人。11月5日,日军以三个师团从杭州湾登陆,从西线迂回直扑松江城,切断了沪杭铁路,由于京沪铁路和吴淞海口也被日军控制,中国几十万大军有被日军包围全歼的危险,于是统帅部仓猝决定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失陷。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在上海和全国人民支持下,奋勇苦战三个月,歼敌六万人,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作战计划,为组织有效的战略退却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大规模抗战的展开。至此,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上海后,即向南京进攻。一部向沪宁路进攻,并派出一个师团在自茆口登陆,先后攻占嘉兴、常熟、常州,直取南京正面,并于12月初攻占江阴要塞。另一部日军则向沪杭路和南京杭州公路前进,连陷嘉兴、吴兴、长兴、宜兴、取溧水、句容,袭南京之背。日军并从长兴、广德西进,占宣城、芜湖,完成了对南京的包围。12日晚,南京守军15万人,按蒋介石的命令撤退,12月13日,南京失陷。

同类推荐
  • 秦始皇出巡记

    秦始皇出巡记

    本书审视了两千多年以来鲜为人知的有关秦始皇出巡的历史,并恢复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重在发掘秦始皇心灵深处的秘密,揭示他所处时代的精神本质,佐证对秦始皇和秦代历史的研究。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汉末狼骑

    汉末狼骑

    重生汉末,北击鲜卑,南掠匈奴,雄踞河套,虎视天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试问:谁能一统天下?
  •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体例分为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记历史,写人物,以史为鉴知得失,以人为鉴知进退,是为本书的主旨。   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纪连海的点评,诙谐幽默、设问解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

    《保安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讲述了保安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自然环境与社会背景等等......
热门推荐
  • 深宫谍影之一夜弃妃

    深宫谍影之一夜弃妃

    她穿越而来,为她复仇,却掉进无尽的谎言之中,她重拾情亲,却被谎言包裹。到底什么才是真的?到底什么才是属于她的东西?情亲、爱情、友情?她到底何去何从。
  • 深深爱过你的

    深深爱过你的

    ——什么是永远?从来不知道,憧憬过,但不确定。——这一刻,在他满满温柔地笃定之下,我相信了他口中的永远。——所谓永远不过就是那一瞬间,你那一颗愿意相信的心。
  •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改变习惯改变一生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举手拱足、一言一行、接人待物、饮食起居……这些看似细小的习惯却影响着我们一生的幸福与成功!据研究发现,人们每天高达90%的行为都出自于习惯。如果我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希望拥有幸福与成功的人生,就应该尝试着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改变我们的习惯,让健康、积极的习惯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旋律”!
  •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为人的学问·处世的技巧

    本书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事例和精炼的要点,从赢得朋友,让同事愿意和你交往与合作,和上司搞好关系,做一个称职的领导,自如地与陌生人相处,成功恋爱,促进夫妻关系和谐,做一个合格家长,注重品德、修养,充满自信,认真工作和学会幽默等方面,生动展示了得体为人、轻松处世的方法。
  •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

    《中国历史博览1》主要分为“史前文化”、“西周的建立”、“春秋”等章节。
  • 元破无极天

    元破无极天

    转眼间,距那次浩劫已过近十万年...十颗魔星也即将连成一线,这意味着君帝的预言将灵验──十万年后十颗魔星连成一线,压制四魔族的封印将减弱,而他们也将依靠鼎盛的魔力冲破封印。.......元之轮回,时代变迁。在这新时代里,终究会发生什么,。究竟是轮回者完成使命拯救苍生,还是魔族逆霸天下...........且看《元破无极天》古尘不一样的修武之路.....命运的洪流已经开始了..........
  • 弈剑听雨阁

    弈剑听雨阁

    展示给诸位看官的,将是披着都市外衣的武侠,披着武侠外衣的争杀。人也是动物,始终逃不过丛林法则。荒诞的故事即将发生在这里,这里是文明的怒国。
  • 偏偏惹到你

    偏偏惹到你

    什么嘛,上学第一天就惹到了不该惹到的人,还被迫签了两个月的“主仆协议”!!!真是的,还要同居!逗本小姐呢?不过随便啦!跟首席大校草同居,不要白不要嘞,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 第一个喜欢的女孩

    第一个喜欢的女孩

    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冷皓宸、安琦希本该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不过竹马五年别离,青梅五年思绪纷飞,两小有猜。《女孩》:女孩不想看你受一样的伤害所以学会溺爱一而再再而再三而再的错怪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