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93400000257

第257章 清朝(11)

不久,左都御史郭琇上奏弹劾,说:“皇上天未亮即起、很晚才进食,为政事焦虑操劳,励精图治,任用人,治理国事,未曾有丝毫借助于左右。却有原任少詹事高士奇、左都御史王鸿绪等人,他们表里为奸,结党营私。试略陈述他们的罪行。高士奇出身微贱,他开始徒步来到北京,寻觅教家馆的活计聊以为生。皇上因他对书法颇为擅长,不拘资格,提拔他补翰林,让他入南书房供奉,不过是让他考订文章,原来并没有给他参与政事的权利。而高士奇天天想着与人结交,谄媚依附大臣,兜揽政事自取权力,以此谋划分享利益。朝廷内外大小臣僚官吏,没有不知道高士奇的。高士奇的声望名气显赫,乃至于如此。这是可以诛伐他的罪行之一。高士奇入内廷时间长党羽已经很多,于是自立门户,又勾结王鸿绪为他的死党,给事中何楷是他的结义兄弟,翰林陈元龙和他是叔侄关系,王鸿绪的哥哥王顼龄和他是儿女姻亲,都被高士奇委以心腹,在外招揽权势。凡是总督、抚台、藩台、臬台、道台、府台、厅台、县令以及朝廷内的大小官员,都由王鸿绪、何楷等人为他们安排住宿,哄骗他们带来馈赠的财物,多达成千上万。或者不属于他们一伙保护的,也有一般的规矩,称之为平安钱。高士奇等人的贪贼枉法,全无顾忌,这是他可诛伐的罪行之二。光棍俞子易,在北京横行无忌多年,事情败露逃跑。他在虎坊桥有瓦房六十多间,价值八千两,馈送给高士奇。此外高士奇在顺成门外斜街以及各处房产,是让心腹出面置买的,这里寄留着受贿银两达四十余万。高士奇又在原籍平湖县置田产一千顷,大兴土木,在杭州西溪又广置园囿宅第,凭他这个寻家馆谋生的穷书生,忽然间变成为一个拥有数百万家私的富翁。试问钱是从哪儿来的?无非是从各官吏那里取得的。官吏的钱又从何而来?不侵吞国家的钱,就是括民脂民膏。这高士奇等人是真正的亡国蠹虫民之盗贼,这是他可诛伐的罪行之三。皇上洞察了解高士奇的罪行,因为各馆编纂诸书尚未完峻,下令解除高士奇的官职只管修书,爱惜保全他的恩德太大了!但高士奇不想改过自新,仍然坚持作恶,毫不悔改。当圣驾到南方巡察,皇上告谕臣僚严禁馈送,否则以军法治罪。只有高士奇和王鸿绪实在不怕死,王鸿绪在淮、扬等处收罗各官吏馈送的钱一万两,暗中送给高士奇。淮、扬如此,其他地方也可想而知。这高士奇等人欺君不法,背公行私,这是他可诛伐的罪行之四。王鸿绪、陈元龙是殿试一等出身,俨然是文士中的杰出人物,竟然不顾公正的舆论,曲意依附大臣,无所不至。这些人苟且贪图富贵,伤名声毁教化,难道不玷污朝廷而羞辱当代文士吗?总之高士奇、王鸿绪、陈之龙、何楷、王顼龄等人,有豺狼的本性,蛇蝎的心肠,鬼蜮的形骸。害怕权势的人已观望到情况但不敢说,趋向权势的人还拥戴他们而且不肯说。臣假若不说,就有负圣上的恩遇。所以不回避嫌疑怨恨,请求立刻把贬斥赐给他们,依法公开处置,这将是天下最值得庆幸的事。”上疏进呈,高士奇等人都以年老而去职回到原籍。副都御史许三礼又上疏弹劾卸任的尚书徐乾学与高士奇是姻亲,他们招摇接受贿赂,相互为表里。吏部议论因所弹劾的内容没有根据,结果搁置一旁。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高士奇被召到北京修书。高士奇到京以后,仍然当值南书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因要赡养母亲请求还乡,朝廷下诏允许他还乡,特别授予詹事府詹事。不久提升为礼部侍郎,因母亲年老未前往赴任。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圣祖南巡视察,高士奇在淮安迎接圣驾,扈驾到杭州。至圣祖回京,高士奇又随从到京师,多次入宫策对,赐予优厚。圣祖看着侍臣说:“朕开始读书,内监以《四子》本经教授,作应试之文;得到高士奇,开始懂得作学问的门径。起初见高士奇拿到古人诗文,一看就知道它的时代,心里感到奇怪,不久,朕也能这样做。高士奇没有战阵之功,而朕待他优厚,因他裨益我的学问,作用很大。”不久遣送高士奇回乡,这一年其在家里去世。

顾炎武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江苏昆山人,是明朝的生员。出生时眼珠有两个瞳孔,中间白而四周黑。读书时一目十行。他看到明朝变故很多,所以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明朝在南京亡国后,侍奉继母王氏躲避兵祸到了常熟。昆山县令杨永言组织了义军,顾炎武和归庄便投向杨永言。南明的鲁王授他为兵部司务,事情没有成功,幸而得以脱身,他的母亲便绝食而死,死前告诫顾炎武不要到异姓的清朝做事。南明的唐王朱聿键征召他为兵部职方郎,因为母亲的丧事没有赴任,便离家不再回去。顾炎武认为自己怀有为世所用的策略,不得一展自己的志愿,因此在所到的地方就稍稍地试一下。他在山东的长白山下开垦农田,在山西的雁门北面、五台的东面放牧,积累了千两白银。顾炎武走遍了边关要塞,四次到明孝陵拜谒,六次拜谒明思陵,才在陕西的华阴去住下来。他认为“陕西人仰慕经学,尊重不在朝做官的读书人,支持公正的评论,这一些都是别的地方所缺少的;而华阴控扼潼关和渭河的路口,虽然足不出户,也能见到天下的人,听到天下的事。一旦有警报,就能进山把守险要的地方,不过只有十里路那样的距离;如果有志于东南西北四方,那么一出潼关的关门,也有居高临下其势不可阻挡的便利”。因此在这里定居。

顾炎武像顾炎武生平精力过人,从少年到老年,没有一时一刻离开书本。他所到的地方,常常用二头骡二匹马装载了书籍,经过边境要塞和驻兵的堡垒,就叫来老兵向他们询问当地事情的曲折经过,凡是有跟平时听到的不符的地方,就取出随身带的书籍查对;如果是在平原旷野,就在马鞍上默读各种经书的注疏。他曾经和朋友在谈论学问时说:“一百多年来做学问的人,往往说心说性,而使人茫然得不出它的正确解释。命和仁,是孔夫子很少提到的;性和天道,是子贡所没有听到的。性命的道理,在《易传》有所提到,而未曾屡屡告诉别人。他回答问学的士人,就说‘行己有耻’,做学问,就说‘好古敏求’。孔子告诉鲁哀公要取得聪明善良的成效,首先是博学。颜回几乎是圣人,还说‘博我以文’。从曾子以下,笃行诚实没有超过子夏的,谈到仁,就说‘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聚集起几十上百宾客学生,和他们说心说性,舍弃多学习而增长知识,却求得用一种道理贯穿於事物中的方法,把天下的困苦贫穷搁置一旁而不述及,却在讲什么危言微旨精粹纯一,这难道是他们的思想学说都比孔子高明,而他们的学生都比子贡贤良吗?《孟子》这本书里,说到心和性时都是教诲不倦,乃至于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等提出的问题,和孟子的回答,常常在于进退去留辞受取予之间。因此性、命、天这些道理,孔子很少谈到,而现在的君子却时常谈起。进退去留辞受取予的辨别,孔子、孟子常常谈到,而现在的君子却很少谈起。我认为圣人的主张怎么样?就是‘对礼乐制度的学识广博,凡自己认为可耻的事就不去做’这样的两句话。从自我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都是要学习的事。从父子君臣兄弟朋友以至于进退去留辞受取予之间,都存在是否可耻的事。作为读书人而不首先说是否耻辱,就是没有根基的人;不是好古多闻,就是空洞的学问。没有根基的人去讲空洞的学问,我看他每天声称从事于圣人的言行,而离开圣人的言行更远了。”

顾炎武的学术,大抵主张抑制徒有浮华而注重实际。凡是国家的典章制度、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类,他无不深究事物的始末,考证得失,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另外有《肇域志》一编,是在考证求索之余,将文字和地理图合在一起所写成的。他精通音韵学,著有《音论》三卷。谈古韵的,从明朝的陈第起,虽然从荒芜中开创了道路,但是还不够深邃严密。顾炎武便从经传中推索寻求,追溯事物的根本。在他的《诗本音》十卷一书中,主张陈第的诗没有协韵的说法,不和吴棫的本音说争论,他不采用吴棫的例子,但就《诗经》本书中的韵律相互考证,并用其他书做证明,说明古音原来就是这种读法,不是由于迁就而改变的,所以称为本音。又如《易音》三卷,就是根据《周易》以求古音,考证精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都能上溯恢复夏、商、周三代以来的音韵,分门别类而知道它的演变。又著有《金石文字记》、《求古录》,和经书历史相互证明。而他的《日知录》三十卷,尤其是造诣精深的书,是积累了三十多年的心得所写成的。书中论及治理时能综合事物的名称和实际加以考核,对礼仪教化尤其小心谨慎。认为风俗衰败,廉耻的堤防就会崩溃,从没有礼仪这一点来权衡,常常要用古代的制度作为天下的楷模。顾炎武又因为杜预的《左传集解》中常常出现错处,便写成《杜解补正》三卷。顾炎武其他的著作有《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菰中随笔》、《亭林文集》、《亭林诗集》等,对学术和社会风气都很有补益。清初号称学有根底的,以顾炎武为最著名,学者们称他为亭林先生。

顾炎武又广交贤良豪杰年老的人,虚心和他们商讨问题,对自己不满足宽容。写了《广师篇》说:“通晓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学问,根底牢固而不可动摇的,我不如王寅旭;读书为自己,探索深奥的道理洞察细微,我不如杨雪臣;独一精通《三礼》,特出的讲授经书的教师,我不如张稷若,超脱于世事之外,自得造化的奥秘,我不如傅青主;坚持到老努力学习,没有教师而自己有所成就,我不如李中孚;备尝辛苦困厄,和人世间的潮流一起沉浮,我不如路安卿;知识丰富记忆力强,饱学而有才能,我不如吴志伊;文章写得出众,为人忠心厚道,我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对朋友真诚,我不如王山史;精心于六书,信而好古,我不如张力臣。至于显达而在官位、可以称赞叙述的,也有不少,然而不是我一个平民百姓所能够议论的。”

康熙十七年,朝廷下诏顾炎武举博学鸿词,又修纂《明史》,大臣们争相举荐他,他誓死不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去世,享年七十岁。顾炎武没有儿子,吴江潘耒将他的遗书编列成序流行于世。宣统元年,顾炎武被送入文庙陪祀孔子。

经学大师汪中

汪中字容甫,江都人。7岁时丧父,家中贫穷不能到外面去读书。母亲邹氏,亲自教他《四子书》。汪中年纪稍大以后,帮助书商在市场上售书,因此读遍了经、史、百家,一看就能读出来,成了有学问而能融会贯通的人。二十岁时,被补为生员。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汪中由于才识优秀被选拔贡于京师,成为贡生,提学使者谢墉,每当贡生参加考试时另外设置一榜,把汪中的名字写在其他贡生的前面,曾经说:“我先于汪容甫的,是官爵而已,如果说学问,我应当尊他为老师。”谢墉对汪中竟如此尊崇。汪中因为母亲年老最终没有参加贡生的廷试。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侍郎朱珪主持江南的考试,对别人说:“我这次去江南主试,一定要把汪中选为第一名。”朱不知道汪中不参加考试。

汪中专意于经术之学,和高邮的王念孙、宝应的刘台拱是朋友,常常在一起讨论。他研究《尚书》,有《尚书考异》,研究《仪礼》,有《仪礼》校本、《大戴礼记》校本;研究《春秋》,有《春秋述义》;研究《小学》,有《尔雅》校本和《小学说文求端》。汪中曾经认为清朝研究古学的兴起,是从顾炎武开端的。《河图》、《洛书》假托名义进行诬陷,到胡渭时才有所减少。中国和西方的天文历算,到梅文鼎时而精深。努力专攻古文经籍中文字的,是阎若璩。专门研究汉代《易经》的,是惠栋。凡此种种都是千年以来没有流传而中断的学术,到戴震出现后才集大成。汪中本来要写《六儒颂》,没有写成。

同类推荐
  •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我挖了明朝兄弟的坟

    【著名编辑天涯行客力荐】身为考古工作者的主角穿越到大明初期,通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明初辽东边防卫所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其中既有波澜壮阔的抗击倭寇、北拒鞑靼的白刃相接,也有小儿女之间荡气回肠、矢志不渝的坚贞爱情;既有驰骋商界响彻欢乐的音符,也有战友伤逝的悲壮旋律;更有考试、比武、盗墓、足球、快餐、出海等元素在内,包罗万象,这些都需要各位看官的支持,和主角一步一步去迈出坚实的步伐吧。
  •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乱世三国华夏的救赎

    三国时代的华夏一族就如同远山寂寥徘徊的夕阳,带着不舍的眷恋,带着难言的哀伤!对于华夏一族而言,曾经的辉煌已是过去,过去的辉煌已是曾经!曾经横扫六合的霸秦锐士早已尘封土埋,曾经威凌天下的雄汉铁骑早已烟消云散!黄花将谢,落日将西!曾经的霸秦雄汉,似乎只是夕阳将落的一抹晚照,黄花将谢的一缕残香!一个惊才绝艳天下无双的少年不惜以命相搏,逆天改命,扼杀命运;只为解救民族的苦难!可他却是终究逃不过天罚!在渺渺茫茫的天命面前,凡夫俗子之力总是那么的渺小苍白!在本书中,在下会给大家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三国,会给大家讲述诸子百家纷争对于华夏一族的深远影响!
  • 掉入尘埃的神话

    掉入尘埃的神话

    神话与历史,在字里行间到底有多少重影?创新与传承,长大的我们丢失了多少“童年的玩具”?每常读《山海经》,便为其奇崛瑰丽的想象、逶迤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人物如痴如醉,然而亦未尝不为其只言片语、晦涩艰深扼腕叹息。它原本是否是一个长篇累牍的故事,一部恢弘磅礴的史诗,一块纪录文明草创的“甲骨”?它到底要向我们讲述怎样的一个上古世界?我们无法断言。我心里有个关于她的故事,犹豫着是否将它写下来,恐惧着遭到你们的嗤笑,然而突然有一天想起曹先生的一句话,除《四书》外,杜撰的多了,偏只我杜撰的不成?愿穷尽所知,以荒诞不经的幻想,为你们解读最为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捕捉藏在这些故事背后,历史促狭的尾巴!
  • 辉山侯

    辉山侯

    《辉山侯》是历史虚构小说,他不拘于任何一个时代,故事讲述某年月日,君山号大副何源君受船长委托,为黑君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卑鄙小人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公孙正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辉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何源君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辉山侯,经过精心谋划,报答了恩人,亦报大仇。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文笔俱佳引人入胜。
  • 弃誓者之歌

    弃誓者之歌

    因斯维尔大陆不是世上唯一的大陆,却曾经是最辉煌的大陆,由塞缪尔王室建立的统一王国,其影响力曾一度主宰世界。公元元年,瘟疫降临,外敌入侵,古老的王国在风雨飘零中分崩离析。王的誓约已被忘却,高高在上的权贵们重复着一场场的闹剧,转眼已是百年。公元245年,塞叶斯王国的誓约骑士团第十一骑士长惨遭埋伏牺牲,继承其遗志的见习骑士席诺踏上了复仇之路,随着调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隐情浮现出来。年轻的见习骑士,将会经受怎样的考验与选择,一曲弃誓者的壮丽之歌,在这片大陆上演。-------------------------------第一本小说,还望各位多多支持,每天更新,我会用心去写的!
热门推荐
  • 瞧咱桃花沟这些年青人

    瞧咱桃花沟这些年青人

    在那极其惨烈、无比悲壮,艰难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那些日子里,地处老革命根据地、胶东半岛西端的掖南县凤山区的军民们,为此付出了撼天地、动日月,波澜壮阔、可歌可泣之伟大斗争。他(她)们的鲜血染红了凤山大地!他(她)们生命的鲜花开遍了凤山山河!谨以此作尽力再现那段革命历史,献给那些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出生入死、英勇作战和努力工作的人们......
  • 卿迷夜心

    卿迷夜心

    慕容芷卿,二十一世纪超强异能特工,执行任务时身亡,穿越到了明月国七公主身上;被赶出皇宫?刺杀?退婚?还有神秘的藏宝图?且看超级特工如何站在这个世界的巅峰……夜冥殇,人称冥王,为人腹黑狡诈,偏偏对女主宠爱有加……想做什么就去做,我永远会在你的身后保护你。欢迎大家多多收藏哦,如有什么意见可以加安小漾QQ:516999592
  • 怎奈娘子太癫狂

    怎奈娘子太癫狂

    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要问他咋样,坑蒙拐骗装。哟,你还在拼爹呢?out啦!现在可是拼贱的时代←_←准确来说,谁见谁无敌~( ̄▽ ̄~)~一朝穿越,别人都是金手指大开,各色美男靠上来。而沈河清却是个可怜的,穿过去爹不疼娘不爱,姨娘庶姐来陷害,未婚夫还嫌她傻,孤零零地顶着个相府嫡女身份,还好死不死的“毁了”某只妖孽的清白。
  • 初始境界

    初始境界

    两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不同种族的十二位英雄决定探寻世界起源的秘密并寻找传说中的造物之神而冒险,为此,他们前往了大陆最神秘之地——不朽庭院。两千年后的今天,无人知晓十二位英雄发现了什么,为此各种族的勇士们再次整装待发,深入古代大陆追寻英雄们的足迹,也更多的了解英雄们的传奇与世界起源的秘密。一场波澜壮阔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
  • 无常有道

    无常有道

    酬谢神明必安犯法之人无救谁道无常功德自在其中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画江湖之琳琅天下

    画江湖之琳琅天下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藩镇割据,群雄并起。天佑元年,九岁的李星云同家臣李焕流落至渝州,偶然结识大侠陆佑劫。李焕居位多年,识破陆大侠真实身份,起了让李星云拜师的想法。但时运不济,陆佑劫遭遇玄冥教的手下黑白无常追杀身受重伤,李焕也为救幼主献身。陆佑劫临死前将李星云与幼女陆林轩二人托孤于好友阳叔子,含恨而终。两个孩子跟随阳叔子回到剑庐,相依相伴,悄悄长大。据说黄巢叛军攻陷长安之前,官府中的神秘组织——‘不良人’,曾经执行过最后一次任务,然后便消失不见了。几乎与他们同时消失的,还有叛军搜遍长安也未曾找到的国库宝藏。自此以后,江湖上便传出一条谣言,在传说中的龙泉剑上,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李星云,这个身世神秘的少年,将在避世八年后,再次踏入江湖,掀起一场可撼天地的惊涛骇浪。
  • 辉山侯

    辉山侯

    《辉山侯》是历史虚构小说,他不拘于任何一个时代,故事讲述某年月日,君山号大副何源君受船长委托,为黑君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卑鄙小人的陷害,被打入地牢。狱友公孙正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辉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何源君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化名辉山侯,经过精心谋划,报答了恩人,亦报大仇。充满传奇色彩,奇特新颖,文笔俱佳引人入胜。
  • 长歌一笑

    长歌一笑

    经生死,历劫难,命悬一线,却又绝处逢生。隐匿的旧事,埋藏的真相。家族恩怨,权力纷争,江湖情仇。一场江湖风云,一场皇权纠纷。或爱或恨,一入红尘,谁人还能主宰浮沉。他说:“如果可以,我愿以江山换你笑颜。”她说:“如果可以,我愿以世世轮回换他十年寿命。”他说:“如果可以,我愿她从不曾入江湖,从不曾遇见我。”
  • 凡人修凡

    凡人修凡

    当一个手无寸铁的凡人,并且是一个会算天机的凡人,因无数次窥视天机,受到上天的永凡诅咒,却意外穿越到一个弱肉强食,以强者为尊的仙武大陆的时候,他该如何生存?修仙?却发现自己毫无仙基,练武?体格早已定型,如何安逸的生存下去。且看一个现代世界邪恶男人如何在仙武大陆如鱼得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