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000000044

第44章 师恩如海(9)

2011年10月国庆长假,中文系1981级同学们回福建师范大学母校新区聚会,并与诸师合照叙旧。搀着满头白发、拄着单拐的83岁的肖天赏老师,握住他温暖的手,我感动、感慨。在晚宴上,87岁的曾一萍老师勉励同学们更好地创业,同时达观地说再过10年、20年的聚会还会再来。89岁的彭霖辉老师精神矍铄,态度和蔼,我们如坐春风。许多女同学在晚宴中向恩师们献上了表达由衷敬意和谢意的鲜花。

面对此情此景,我想起了30年前开始的大学生活,那求学中一幕幕亲切感人的场景,又历历如在跟前。

1981年高考,我超出重点线30多分,填报志愿时,父亲的意见是,报考福建师范大学最好。最主要的理由是,福建师大有他敬重的当年下放到上杭旧县乡的温祖荫和陈其芳老师,还有一位乡贤是数学系党总支副书记陈金昌老师,我若在此就读能得到三位师长的教诲和关照。

记忆犹新的是,辅导员罗莹老师作的全年级入学动员大会报告。他以宰我“昼寝”受孔子批评为例,认为白天睡懒觉是一种“自杀”行为,是“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以此作为反面教材,激励同学们奋发学习。

大二时我萌生了毕业后支援西藏、新疆的想法,陈金昌老师问我,有没有和家长商量?身体适不适应?他认为我不适合去。现在回想,这是充满人情味的忠厚长者的忠告。

指导我本科毕业论文的是翁银陶老师。当时,他住在文科大楼西、地理系宿舍楼东的筒子楼里,我经常到他家去聆听教诲。我的毕业论文是《浅论〈诗经〉中的爱情诗》,那时没有任何学术研究基础,经过老师指点和修改,论文取得良好成绩。

大三、大四期间,我选修了林新樵老师的《〈左传〉选读》、张文潜老师的《唐宋词研究》、郑锦扬老师的《音乐欣赏》等,他们用的都是刻蜡板油印的讲义。我从中受益匪浅。

李洛枫老师教《现代汉语》,她温柔美丽,普通话讲得很好。陈泽平老师教《语言学概论》,他魁梧潇洒,让我们初步接触了语言学理论。黄以诚、林建煌老师教《文学概论》,他们认真严谨,把枯燥的理论讲得井井有条又生趣盎然。陈果民老师、陈子清老师教我们《基础写作》,他们寓教于乐,要求我们用听觉和嗅觉写下从师大出发到台江、东街口、火车站的感觉。陈一舟老师一口莆田腔,讲授《中国古代文学》却格外吸引我们。林海权老师、马重奇老师教《古代汉语》。林老师把古汉语语法等讲得透彻明了,我们很爱听;马老师的闽南口音浓重,他讲“帮旁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的驾轻就熟的功夫让我们敬佩不已,至今声犹在耳。

李万钧老师上课爱提问,戏说他提的是“小学生的问题”。要大家记笔记,句号、逗号都得记,还等大家记下后,才继续新的讲授。他边抽烟,边喝茶,边讲课。孙绍振老师教我们《文学创作论》,他上课语言犀利、幽默,时时闪烁智慧的光芒。

在考博求学过程中,我又拜识了陈庆元老师,向他索求《中古文学研究论文集》,从此聆听了陈老师的诸多教诲,他还赠送了我《福建文学发展史》、《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诗词研究论集》等书籍,使我从此明了今后学术努力的方向。

温祖荫老师虽未教过我,但由于他是乡贤,所以我得以经常拜访他。在“比较文学与客家文化”等研究思路方面,他给予了我许多启迪。记得有一天,我在门外听到钢琴叮叮当当的声音,以为是温老师家孩子在学琴,等老师开门一看,只有温老师一人在家,原来是温老师自己在学琴!

陈其芳老师是上杭旧县人,他是政教系教授,毕生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程朱理学研究。他与厦门大学高令印老师合著的《福建朱子学》是研究福建朱子学的必读之作。据他女儿冬金笑言,一位教授一辈子写一本书的稿费只够买一台威力牌单缸洗衣机。

在坐闽江学院校车回家时,我结识了化学系的李献文教授,交谈中意外获悉其父亲是编写我们《文学概论》教材的李联明教授;闽江学院的黄高宪教授的父亲是德高望重的黄寿祺老先生!真巧,在这次从山东赶回母校参加聚会的火车上,偶遇从江苏徐州上车的一对中年姐妹,她们去福建。我说,自己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记得中文系1978级毕业晚会上李少园教授朗诵苏轼《水调歌头》特别让人陶醉。她们说,李教授是她们的亲舅舅,这次她们就是去探望老先生的。

纸短情长。唯愿母校愈办愈好!愿恩师们顺心如意,健康长寿!

(冯蔚宁文学院1981级校友,闽江学院教师)跨越三代的接力

◎陈创业

“报福师大吧!”30年前,当我填报高考志愿时,父亲说。

“报福师大吧!”两年前,当儿子填报高考志愿时,我说。

1954年父亲考入福建师院中文系,2010年儿子接过第三棒考入福建师大文学院,从仓山到旗山,跨越56年的接力,我一家三代都奔跑在福师大的书香道上,一些熟悉的朋友开玩笑说我一家是不是在师大有股份?我说,股份肯定是没有,但是却和师大有一条看不见的脐带,绵长而柔韧,永远割不断。

当老师好,贫穷没什么可怕的

“布衣疏食,屋漏泰然……”书房里挂着一幅父亲的书法作品,那是父亲草书的关于莆田乡贤、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先生的一段文字。郑樵结茅深山,苦心修行,贫病不移治史志,终成大器,这精神成了父亲安身立命的圭臬,也成了父亲教导我发奋苦学的教材。父亲多才多艺,书法、绘画、音乐都有涉猎,书法更能行、楷、草、篆各体兼工。他一生浸染在教育界,先后辗转泉州师院、莆田一中、白沙中学、莆田三中、莆田学院等多所学校,担任过教师、教务主任、校长等职。从我懂事开始,我就知道家里虽然有个吃公粮的父亲,但生活一直十分拮据。直到2005年去世,父亲一辈子都没有买过一件家用电器,电视机、洗衣机、冰箱都是我工作后掏钱添置的,家里的书桌和书柜是让当木匠的亲戚打的,一用20多年,他唯一给我买过的一件礼物就是一个文具盒。我读高中时个头长得快,穿的几条裤子都是用新布料接旧裤脚,新旧对比耀眼,俨然少数民族穿的筒裙。一生清寒,不改父亲对老师这一职业的痴迷。他兢兢业业,一心扑在教学上,深受学生的敬重。退休之后,他更享受一辈子为师累积的“红利”:逢年过节,学生的贺年卡雪片般地飞来;除夕夜的拜年电话让他接到手软;平时生个小病,总有学生主动过来带他去挂号。这些虽然不值钱,却都是父亲很看重的精神财富。他晚年常说一句话就是,当老师好,贫穷没什么可怕的,重要的是活着对别人有帮助,对社会有价值。他去世时,时任莆田学院的党委书记林文杨赞扬他是“师德之星”。那天从各地赶来参加他追悼会的学生挤满吊唁大厅,有人评价道,“十年动乱”前的福师院毕业生就是这么令人尊敬……

科研需要“土包子精神”

1982年9月,父亲带我第一次走出莆田山沟沟,来到位于福州仓山区的福建师大报到。当晚我们穿过几条弯弯的小巷,来到烟台山公园边一条僻静的小路,敲开了一个花木扶疏的小院子,一个神情和蔼、身材清癯的长者把我们引进了门。我不会想到,4年后我会经常出入这个叫文园的院子,这个长者就是父亲的老师,时任中文系主任的俞元桂先生。

客厅灯光有些昏暗,掩饰着我的局促和紧张,但父亲还是看出来了,他笑着对俞先生说我是土包子,从小在乡下长大读书,没见过世面。俞先生笑眯眯地说,土包子好啊,乡下人实在,踏实,诚实,读书做学问要的就是这种精神。4年后当我和来自重庆的师姐唐惠秋以他研究生的身份再次出现在俞先生面前时,他早记不得我曾经聆听过他的教诲,但对我说的“土包子精神”却十分赞同。我清楚地记得俞先生对我们上的第一节研究生课程强调的就是研究学风:做学问容不得半点虚妄、偷懒,务必掌握第一手资料,打牢研究根基,这样的研究成果才经得住考验。多年来,俞先生就是靠这种扎实的研究功力建立了一支中国现代散文史的学术研究梯队,出版了系列研究专著,领衔国内散文研究领域,为中文系捧回许多荣誉。惭愧的是,跟在这个梯队后我还是掉队了,毕业后,我和师姐都拐到了新闻行列,俞先生多少有些遗憾,不过他鼓励我们“走出象牙塔”。有次我在报上发表一篇公交问题的调查报道,竟接到俞先生的电话,他说,跑新闻和做学问还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要到第一线去调查研究,有细节就会生动,读者才爱读,其殷殷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

摇一杆瘦笔,喊几嗓民生,转眼间我奔走新闻行业一晃也23年了。2010年9月,当我再次跨入师大大门时,身边多了一个来报到的90后儿子。欢迎新生的队伍熙熙攘攘,但我听得见心中的一声叹息,20多年前的情景犹在昨日,父亲已远去彼岸,多期盼一家三代合影百年母校,却只能是一张永远无法曝光的胶片。

儿子报到的是师大旗山新校区,新校区规划齐整、配套齐全、现代气派,是一座花园式的大学城,学习生活条件比我们当年优越多了。走在校园的花径间,儿子的脚步有些雀跃,但我知道,他报到时的心情和我当年是不太一样的。当年的我有一种彻底的解放感,是从此“脱了草鞋穿皮鞋”的喜悦,而如今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大学只是一个学历教育,高考之后未来还有一场又一场的人生大考,考研、考托福、考公务员、考企事业、考职称、考职业资格等等。人生道路似乎很宽阔,生存环境却很狭仄,就业压力从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如影随形。

“知明行笃立诚致广”,这是儿子最先接触的师大文化精神。对初入校门的儿子来说,这校训有点深奥,道理却很浅白,训的是知与行的统一、做事与做人的统一。我告诉儿子,大学与社会隔绝的围墙已然倒塌,死抱书本与现实脱节行不通,智商高、情商低也行不通,未来4年,读懂这8个字才算真正拿到毕业证书。

读大学时,我很喜欢上长安山晨读,山上遍植一种叶片细长形态婆娑的树木——相思树,每当微风吹起,那叶片就“沙沙”作响,大家都说,那是一种倾诉,是数10万走出校门的师大学子对母校的思念和感恩。我想说,这声音里有我一家的音符。跨越56年的接力,是传承,更是缘分,而这样的缘分已融入血液,化成陈家教育的家族基因了。

(陈创业文学院1982级校友,现任

《海峡导报》社常务副总编,高级编辑)大学授业恩师速写

◎廖伏树

大学毕业已25年了。长安山4年那1400多个日子,也仿佛1400多只放飞的风筝,那校园的菁菁芳草,教学楼的子夜灯火,运动场喷薄而出的黎明,相思林中的甜蜜遐想,安乐窝中面红耳赤的争辩……那是一段每分钟都能开花的时间。特别令人刻骨铭心的是授业恩师们那些经典的话语。

我是1983年入学的,我至今还能清清楚楚地记得老师们个性飞扬、才华横溢的讲课,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烙印在学子心中,影响着我们深深浅浅的人生。

辅导员王朝益老师,其实就是我们中文系1981级留校的大师兄,不少学生的年龄都比他大。他身板结实,棱角分明,一副眼镜稍稍掩盖了他的霸气、侠气和豪气。王老师敏锐干练,处事果决,兢兢业业,尽心尽责,更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多才多艺,潇洒风流。令我们常纳闷的是,为什么他浑身上下总有使不完、用不尽的干劲和热情?为什么刚刚还雷厉风行火急火燎,转眼间,又和风细雨苦口婆心唠唠叨叨?他的绝活除了书法、足球、吉他外,便是三更半夜“守株待兔”抓爬水管上楼的学生。宿舍楼的一楼铁门11点上锁,“夜游者”只好爬水管上二楼。王老师住三楼,一丝风吹草动也瞒不过他,一抓一个准。他的代表作是一次抓了6个喝酒的同学,后面依次上来的没有一人知道前面的已被逮住,因为每个人一跳下来,就被潜伏在黑暗的他轻轻一按,不仅来不及向同伙通风报信,还得乖乖配合他,向下面的人轻声喊到:平安无事噢!待全都上来确保安全了,喝酒海量的王老师居然嬉皮笑脸地说:“还喝不够多嘛,至少还有气力爬上来,佩服佩服!”继而脸一沉,厉声喝道:“还不服气?要不要单挑?是再来两瓶二锅头还是两箱榕城啤酒?回去写检讨!”

同类推荐
  •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三千六百五十行阳光

    在2006年盛夏酷暑来临之际,我突发奇想,萌生了这个念头。既不出自响应什么号召,也不源于迎合某种需要。只是想为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十年写一点东西。准确地说是写一首长诗,三千六百五十行。
  •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爱要怎样千回百转才死去

    作者着眼点在这些传奇人物“惊世骇俗”的婚恋史,以民国那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为背景,以一批最敏感、最有才情的男男女女为主角,妙笔生花,风趣幽默,为我们讲述了那个时代、那些人的令人唏嘘的人生和爱情往事。读的时候,你会不停地笑,笑过之后,你会觉得悲。悲欣交集后,你会觉得对人生的理解变得不同了……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中国,少了一味药

    中国,少了一味药

    慕容雪村命悬一线,23天惊险卧底,只留遗书一封,孤身暗访混沌传销界,那里只有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只有暗无天日的权色统治、只有烈性的洗脑毒药和触目惊心的噩梦。传销黑手深藏于重重帷幕之后,正在制造着罪恶与咒怨。“无间道”真实再现,没有剧本,没有重来,惊天骗局摧残无数人生。揭露黑暗传销的无知与疯狂!且看笔者如何全身而退。
  •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在所有的风景里,我最喜欢你

    关于我们,关于这本书:13岁,相识,同一所初中,隔着一道墙,分在两个班。16岁,读了同一所高中。17岁,相恋。那一年,有我无限的勇气进行无数次的表白。在无数次地被拒绝后,经过三个月的不懈努力,平凡男终于成功和小班花在一起了。18岁,我们上了同一所大学。有了一群共同的可靠又可爱的小伙伴。19岁,我们第一次一起旅行。22岁,我们毕业,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25岁,我们结婚。然后,我们去度一个很长的蜜月,在世界的风景里,你负责笑,我负责拍,偶尔会用上三脚架自拍我们的招牌动作。以后老了,即使我不在了,也有满满的回忆可以陪着你。这辈子已经拥有了很多,此时我最想要的,是你可以幸福一辈子。
热门推荐
  • You Never Can Tell

    You Never Can Te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放开那个荒人

    放开那个荒人

    苏凡穿越到九州大陆,却悲催的发现荣华富贵还没来得及享受,沦为了人人喊杀,只有短短两年寿命的荒人,什么?身负十道死痕必死无疑?荒人还能觉醒荒技?荒技还能进化?
  • 玉灵晗

    玉灵晗

    传说,人死后,会经过奈何桥,喝碗孟婆汤,然后才能去转世投胎。但并非所有的魂魄都能舍弃前世的恩怨情仇,于是,有贪念的,坠入魔道,有痴怨的,进入阴司,寿终正寝的,转世投胎,唯有无欲无求的才能步入仙界。然而,玉灵晗,一个为爱而痴,为情而怨,为义而贪得人,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凤倾凰权

    凤倾凰权

    夜萧,21世纪特工局的首席特工,在执行一次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的任务时为国捐据,灵魂重生在丞相府大小姐凤倾华身上。一朝穿越。再次睁眼,已不再是那个被尘封了记忆被迫成为废物的凤倾华!走出多年不曾出过的丞相府。我要让世人都知道。这夜林,还有一个丞相府。这丞相府,还有一个大小姐,凤倾华!天下有三绝。东篱阵法盖天下,雪族音杀乱天下。御界医术平天下。东篱阵法小可围攻一人,大可盖至天下。传嫡不传庶,传女不传男。雪族通天音杀一出。乌云瞬间铺天盖地,惊雷霹雳响彻天空。顷刻间,山河沉寂,万兽臣服。御界神医影无身,出则可以救火深,孤壶挂酒悬天下,可将白骨化春生。
  • 恰到轻寒微雨时

    恰到轻寒微雨时

    她是诗宗小诗仙,诗剑江湖,却只心系一人;他是背负灭门惨案的医家后人,纵然对她有千般关怀,却忘不了最初的那个人……而另一个他一直默默的看着一切,守护着对他而言是唯一的小诗仙……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校草你可知晓我的心

    校草你可知晓我的心

    浅籽夜,一个平凡家庭出生的女孩,阴差阳错地认识了霸道公子哥洛初言,从此上演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
  • 娇宠无度:绝色嫡女

    娇宠无度:绝色嫡女

    世人皆知傅家嫡长女骄纵无知、骄奢无度、骄慢无礼。最终落得声名尽毁,削发为尼的下场,天下之人拍手称快。重活一世,撕破伪善婶婶的面具,揭露恶毒堂妹的真面目,毁掉叔叔的富贵荣华梦。前世的屈辱与世人的谩骂让你们尝个遍。今生我依旧骄纵、骄奢、骄慢!但却要世人赞我忠孝两全、心地善良、才华横溢、容貌绝美、心系万民……***不过,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娶妻娶贤,你明知道我心狠手辣算无遗策,还敢上门求亲?”“嗯,我口味比较独特。”“喜欢精于算计的女子?”“不,只是喜欢你。”“你对我这么有求必应、无求自动应,真的不是捧杀吗?我有心理阴影。”“绝对不是,只是想着把你捧到天上没人摸得着才安心。”
  • 终结纪元

    终结纪元

    神秘陨石坠落,世界重组,生物存在方式改写,崩溃在即……唯一的办法,是在各个位面穿梭,寻找破碎的世界核心……但是,为什么要去拯救世界?我们又是为了什么而存在?
  • 守护甜心之苦咖啡

    守护甜心之苦咖啡

    在神界,她是新一代的守护女神;在凡间,她是世界首富;在冥界,她是新一代的地狱冥女;在血族,她是新一代的彼岸公主。。。。。。因为前倾美哪的嫉妒她才会知道,真实的自己;因为她恨她所以她要变得更强,去报仇。少女最后是否会原谅他们呢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