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000000040

第40章 师恩如海(5)

与许多师范大学学生一样,刚入学时,我们只看到的是“大学”二字,忘了“大学”的前面还有“师范”二字。因此,学生对写作、文学、文艺理论都比较感兴趣,而那时给我们上这几门课的老师中,李联明老师、孙绍振老师、李万钧老师又是很善于“煽情”的。因此,他们的课很受学生的欢迎。

李联明老师上的是文艺理论课。理论在常人看来是枯燥的,但学生听李老师的课一点也不感到枯燥乏味,往往越听越精神。李老师讲课富有情趣,他能通过自己对某作品的钻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用这些例子来阐释某一文学原理,做到事与理浑然一体,毫无牵强附会之嫌。他讲课时情感极其投入,在描绘某一景象、叙述某一事件、介绍某一人物时,他绝不平铺直叙,总是用他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舞台表演艺术的语言,把下面的听众牢牢抓住。所以,我们学生称其为“铁嘴”。

孙绍振老师那时给我们上的是写作课。在孙老师给我们上课之前,我们学生都知道他是一位诗人,他与他的一位北大同学合作在报刊上发表了多首自由体的长诗。那时孙老师单身一人,住的宿舍离我们学生宿舍很近,他经常会到学生宿舍走走。我们也可以近距离仰视这位诗人。孙老师一再叮嘱我们不能只埋头看书,要边看边思考,要善于提出问题。按孙老师的叮嘱,我在看一本文艺理论书时,断断续续地记了17个问题。后来,我把这些问题拿去问孙老师时,孙老师用很平静的口气说,××问题其实是属于××的问题,××问题是属于××的问题,用××理论一分析就清楚了。三下五去二,他对我的一揽子问题很快就做了解答。此时此刻,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渊博,什么叫高屋建瓴。记得有一次,学校安排我们中文系学员到闽西革命老区进行社会实践。到了古田会议会址,孙老师指导我们写诗。记得孙老师解析说:“写诗,就要善于把内容凝聚到某一点上。比如,你要写古田会议,不要泛泛写会议过程、整个场面,你可以通过古田会议会址地上留下的篝火烙在地上的痕迹来写,把许多事情聚到这个点上。透过这个篝火的烙印,你可以想见当时国民党军队正从四面向革命根据地扑来,你可以想见古田会议上,毛主席正在做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的报告,你可以想见篝火映照着红军指挥员英俊的脸庞……”由于孙老师几乎在所有场合都给人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感觉,于是有些学生猜想,像孙老师这样的老师上课之前都不用备课了。但有一次在孙老师讲课后,他告诉我们说,为了讲好这次课,他写了17页讲课稿。听罢,我不禁肃然起敬。联想到孙老师在古田利用闲暇看《〈资本论〉中的辩证法》的情景,我更深刻地领会了“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在那些名师们“脱口秀”的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啊!

李万钧老师平时总是西服革履的,这在那个男性全民灰色中山装的时代,无疑是“鹤立鸡群”。李万钧老师教的是外国文学,他极力主张读原著。他说,你读了一定数量的原著,将来你对学生说到某种文学流派的特征时,你就有底气,心里不虚。李老师讲课十分投入。记得他讲《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时候,讲着讲着,他忘情地走到窗口对着窗外,朗诵着《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语段:“罗密欧,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呢?你不要姓你的姓,我也就不姓凯布了。”俨然是失恋的朱丽叶。可以设想,如果当时李老师也只是像其他老师一样说:“《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朱丽叶有一段独白‘罗密欧,罗密欧,你为什么是罗密欧呢?你不要姓你的姓,我也就不姓凯布了’,这一段独白反映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姻与家庭利益之间的矛盾。”那么我早就把这些教学内容忘到爪哇国去了。但正因为李老师当时忘情似的教学,使我至今难忘。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十几年后,为什么李老师会受中央电视台之聘在中央电视台讲授外国文学了。

陶以文老师和张熙老师是我的写作老师,他们对学生非常亲切。因为当时已有的大学写作教材都遭到批判,没有写作教材,陶老师和张老师亲自到报刊上找一些时文,指导我们进行写作训练。陶以文老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很认真,有一次,我的一篇文章被陶老师退回来,陶老师对我说,我总觉得你这篇文章气脉上不连贯。我自己心里很清楚,这篇文章是硬拼凑的,怎么能不留下拼凑的痕迹呢?陶老师很关心学生,有一年,我到师大参加高考评卷工作,陶老师见了我,很高兴地说:“你评上了特级教师,学校都把你的照片事迹贴到校友宣传栏上介绍了,祝贺你。”陶老师那种表情,让我备感温暖。张熙老师对我也特别关照。有一次,他从某报上发现了一篇好文章,很高兴地对我和另一位同学邱森祥说,找一个时间我给你们讲讲。后来我和邱森祥同学到了张老师处,张老师就把那篇美文给我们看,并对这篇文章做具体分析,指出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张老师的这份关爱,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庄浩然老师和陶以文老师、张熙老师一样,对人态度很温和、亲切,甚至很难见到他高声说话的情形。一段时间里庄老师给我们讲鲁迅诗,他的教学平实中讲究艺术。比如讲鲁迅的《无题》时,他不是逐词逐句地讲下来,而是问“‘秋萧临天下’什么意思”,再问“作者对‘秋萧临天下’是什么样的态度”,引出“惊”、“曾惊”。之后庄老师又问:“既然对‘秋萧临天下’感到惊讶、吃惊,照理不会‘遣春温上笔端’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说‘敢遣春温上笔端’呢?对‘敢’字怎么理解?”就这样,庄老师引导我们逐步去分析这首诗。因此后来在教诗词时,我都有意识地模仿庄老师,设计出几个相关性很强的题目,连成一串,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诗歌。在我走出大学之后的30多年里,庄老师都依然关心着我,我有什么收获与成绩,也都乐于向他汇报。

那时的中文系主任是黄寿祺教授,当时正值“批林批孔”运动,中文系安排了许多教师给我们讲孔子的思想。在许多位古典文学老师的10来天讲座之后,黄老师登场了。这架势真的与刘鹗写《明湖居听说》所描述的白妞出场的情节几乎相同。前面几位老师的讲座相当于琴师与黑妞出场,而黄教授就是在众星捧托之下出场的。黄教授讲的内容大都是前几位老师没讲的,有些内容即使前面老师已讲过,但黄教授也能讲出新意,绝不给人冷饭重炒的感觉。记得讲到“子见南子,子路不悦”时,黄教授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孔子要见一见漂亮的南子也是人之常情,子路也没必要那么在意。讲到这一句时全场发出了会意的笑声。现在想来,在那个时代,黄教授敢于开这样的“玩笑”,也是要有一定胆量的,而这胆量是黄教授在长期治学中获得的。

在师大读书时我还认识了许多教师,如陈祥耀老师、郑松生老师、穆克宏老师、林可夫老师等等,他们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0多年过去了,老师们的形象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我依然沐浴在他们的春风里,每每想起他们,总有一股暖流荡漾在心中。

(陈成龙文学院1973级校友,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特级教师)长安山的思念

◎周文富

时光流逝三十多载,有些事件、有些声音始终回荡在心田,久久不能消逝,它温润似玉,沉甸如金,像深山老林中阵阵清爽的和风,一生难忘。

那是1976年,福建师大1975级和1973级的同学及江西冶金学院的学生都在福州冶炼厂学工。我们的学工时间是两个月,母校化学系无机教研室陈采老教授是带队老师之一,他品德朴实、知识渊博,有问必答,工人们说他是“活字典”,给我们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回忆。虽然他15年前就已离世,但在我的心中,他依然还活在长安山。

1976年,全国各高校还经常放演“马尾巴功能”的电影,学术批判论仍在盛行,陈采教授仍然执著坚持只有科教才能兴国、只有科技才能兴邦的哲理,一再要求我们学生多学一点知识,多掌握一些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多做些事,多尽点力。当时,冶炼厂电解镍废渣中含有大量的铜、锌、钴、铁、铅等,由于厂家没有回收技术,废渣堆积如山,生产效益不高,一直困扰企业发展。陈采教授带领我们学生以相分离技术,设计出有机与无机相逆流循环萃取分离回收工艺,最终被厂家采纳,为冶炼厂解决了长期困扰企业生产的一大难题。他经常以此为题和我们谈心,沟通思想,启迪思路。他说企业人才奇缺,非常需要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你们每个学生在校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要“红专并进”。他说:“教师职业也一样,看起来很平常,但很重要,要有良好的师德,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走上工作岗位还要执著去追求,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好教师。”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也许算不上什么突出的事迹,但在1976年那个特殊的年代,鼓励学生读书,可能成为“走白专道路”的典型,对学生严格管理则有“管、卡、压”之嫌,陈采教授说出这番话是要有勇气的。

记得陈采和陈琼琳老师上无机化学时,把无机化学中的四大平衡和过渡元素、锕系、谰系元素及整个周期表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粒难忘的种子。学生对陈采老师的话不理解时,他的眉宇之间透着沉稳与智慧,眼波里隐隐荡漾着几缕温柔,眼光里仍然慈祥地期待着,如同闽江夜晚水面上闪闪发光的渔火,别有一番魅力。是他,用心引导我们走出灵魂的荒漠,并赐予我热爱化学的激情和执著。他对我说“做一行要专一行,要精益求精,尽量成为专家”,陈采老师的话至今仍然回荡在我的耳边。老师总是那样威严、慈祥、和蔼,那样宽容、睿智、有爱心。老师的学识让我钦佩,为人让我折服,每当我在夜间伏案苦读,就感觉到老师以不同的方式让我自律,催我进步。

化学系还有很多像陈采老师那样十分敬业,为人师表,师能精湛,备课认真,治学严谨,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许多老师每次上课的板书都是精心设计的几个黑板,板书图文并茂,书写快速,字体工整,可谓赏心悦目,至今我们仍记忆犹新。许多老师在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起了很大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时刻牢记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一边虚心学习,一边潜心教研,整个生活的主旋律,就是“学习和工作”。我效仿老师们那样努力奋斗,埋头工作,踏实做事,低调做人,最终成为三明学院的第一个教授。我发表了136篇的论文,早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并于1997年、2007年两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2008年评为福建省教学名师,2003年受聘为福州大学教授。这些荣誉称号的取得是当年长安山播下的种子。回想我当学生时的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珍惜难得的学习机遇,当年1975级教室里的米黄色墙壁上时常幻化出学子们的苦读身影。清晨、夜间长安山空气里弥散着的淡淡花香,激发着学子们心灵深处对知识的渴望。

往事是一段年华,风华是一指流沙。当我在浩瀚的化学海洋中遨游30多年之后,我最不能忘记的,是恩师指路的那盏明灯,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成为我当教师后努力效仿的楷模,我也自觉不自觉地沿用陈教授的方法要求自己的学生。每当想到这些难忘的往事,我心中总会产生一种愉悦。几十年过去了,这种蕴藏心中的思念难以淡化,我永远为之呼唤礼赞。(周文富化学与化工学院1975级校友,

三明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一辈子不用换血

◎蔡芳本

大学时,崇拜过不少老师:教外国文学的李万钧,大胆泼辣;教文艺理论的李联明,字斟句酌,但我接触最多的还是孙绍振老师。大家都叫他“孙老头”或“老孙头”,尽管当时他年纪并不大,相貌也不显老。

他厚厚的眼镜片后面闪烁的是狡黠和智慧的目光,两片薄薄的嘴唇像一把机关枪,不断地吐出一串串妙语。他的嘴巴一张开,你就别想叫他合上,侃上几个小时也用不着喝一口水。

孙老师的课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幽默而又生动,让你觉得气象万千。而最让我佩服的是他思想的敏锐性和先锋性。当朦胧诗出现时,中国诗坛一片惶乱,有人反对,有人赞扬,有人不知所措,《诗刊》由此展开一场争论。孙老师的一篇《“朦胧诗”的崛起》,给予朦胧诗相当高的肯定,他和他的“崛起论”为舒婷们摇旗呐喊。谁也没想到,朦胧诗一下风靡全国。中国诗歌这个苦命的孩子,一下子激活了,新生了。

孙老师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诗歌,他也关心着诗歌以外的世界。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一上台就实行分田到户,那时,我已经大学毕业。有一次我到福州,找到孙老师,闲聊时,我表示对邓小平改革政策的不理解。我当时“左”得很。我以为中国好不容易建立社会主义,田地连成一片,现在分田到户,每家每户一小块田,以后拖拉机、收割机怎能用得上?我脸红脖子粗地大发牢骚。孙老师狠狠地教训我,他的意思是,中国不走改革道路就没有出路,邓小平是要救活中国。我带着满腹狐疑回了家,稀里糊涂地教着书,国家的事咱管不了。

同类推荐
  •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

    《清风明月》:本书收录刘瑛十几年来写作的小说、散文,舞台剧剧本(话剧、音乐剧、小剧场戏剧、科幻剧和话剧小品等),电视剧本,影评、剧评等。
  • 家乡雨

    家乡雨

    家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家庭的住所。其实这是一种表面的无情感的直译。家比住所有更丰富的内涵,有更深厚的情韵。在异国豪华的高楼大厦里,在他乡的山庄村落里,那是住所,不是家。家是祖血的泉源,家是跳动不息的人脉。家中的故土下埋着一代又一代祖先的尸骨,家中的土地上生活着一辈又一辈的乡亲父老。有生命完成的悲伤,有哇哇坠地的喜悦。这是生命的代谢,也是血脉的延续。
  • 沙上的真理

    沙上的真理

    爱惜每一个来到你生命中的万物尘埃。沉淀下来,像一粒沙子那样沉淀,直至听到海洋的呼吸和咆哮。诗歌一直跟着我,尾随我,我们是尘世间最大的爱和被爱。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晚风集(卷一)

    晚风集(卷一)

    殷谦散文作品精品合集。其中不乏犀利的批评,怡人的观点,明智的思想。这五部作品从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或者通过故事,或者通过评论,形式各种,但可见作者独特的心境,让我们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沐泽的天空

    沐泽的天空

    亲身经历的感悟,内心所想,说之所见,分享生活,分享成长,分享感动。
  • 血浸鸳鸯石

    血浸鸳鸯石

    魔君问世千年,面临凡间的一场浩劫,魔君请求冥界相助,冥界小王爷将会如何抉择?魔君遇到仙界女子寒兮,两人之间的爱恨纠葛又将如何落下帷幕?冥界小王爷最终又将如何成为掌管冥界的冥界之王,如何成为倍受三界敬仰的冥魂大帝?
  • 夜雪清歌

    夜雪清歌

    除夕之夜,李青歌及三岁女儿被害于柴房,凶手竟是她曾经救过的好姐妹李碧如以及从小带她的奶娘张氏,而幕后指使者就是她的夫君高逸庭。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到了十二岁那年。弟弟李青画和贴身丫鬟醉儿都活生生地陪在身边,还有张氏与其女红喜,一行人正陪同自己去往京城高家。李青歌记起,彼时的她,才经历父母离奇死亡,未来夫家高家又是父亲的至交,自然派人来接。想着前世在高家所受的种种屈辱,到最后枉死,李青歌心痛如绞。却不知,脱轨的命运更为她送来了两个脱轨的祸水——高家二少爷高逸轩和皇家三殿下赫连筠。此时的她,并未料到这两个前世的陌路人,居然会在今生带她走出高家的深宅大院,并搅乱她的复仇大计!
  •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 博弈爱,我爱故我在

    博弈爱,我爱故我在

    我不敢说,我有办法救你,救你就是救我自己,力量在爱里;再不容迟疑,我爱故我在,爱,动手吧。他爱你,并不是你是谁,而是他在你身边,他是谁;一旦,失去了对你的好,不再会对自己好了;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爱是对的,错的还没学会爱,就急着去爱。
  • 爱的卑微,不如不爱

    爱的卑微,不如不爱

    她好傻。他们相亲相识,她爱他爱的没有自我,她为他放弃更好的条件,她在等他回头看见她,可他会么?
  • 与回忆为邻

    与回忆为邻

    某天约会的时候在月老庙时他曾许愿到:叶然希望你永远都不会有待在我看不到你的地方的时候。因为看不到你我会崩溃的。而她也曾许愿到:羽铤如果我答应你以后有你在的地方一定有我的身影,那你可不可以答应我以后有我在的地方也一定有你的身影。他们的愿望是如此的相似可是就在许完愿后的一段时间,他们却不得不分开.....五年后的再次相遇当他还是那个一心一意爱着她的那个他,她也是当年那个一心一意爱着他的那个她时,到底他们还能不能在一起?
  • 幽冥再起

    幽冥再起

    它就在你身后!闭上双眼,感受身边的世界,你所看到的并非为真。怨灵索命;巫术通天古墓中走出的秦国大将日本先祖竟是北疆的一个供奉颯巫的流寇民族……伴随着九幽冥界的开启,一个个谜题将就此解开幽冥再启,万鬼臣服。本书慢热,请先收藏,待养肥后再杀!
  • 御风行

    御风行

    天人相隔,六年成约,御风直上捣黄龙;玄灵互济,七圣为尊,执印覆手镇妖乱。西为灵境,北座器宗,无处妖岛,心有灵犀。无上难醒金樽,一杯醉魂,镜里谁作回眸人。有情易老天骄,万里扶摇,梦瑶岛上无心牢。东君山上有佳人,曦露作雨浅吟风。徒履难追黄泉际,惟采一缕夕阳红。
  • 从洪荒到现代

    从洪荒到现代

    现在已经是末法时代,修仙已经成为传说。可是末法时代从何开始?为什么会有末法时代?一切已无人知晓。本作者在这里斗胆写出自己的认知,本书将从洪荒开始,一直写到现代。带你领略辉煌和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