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7000000028

第28章 师道传承(7)

金岳霖早年留学美国,又游学德国、法国、意大利。年轻的他身材魁梧,西装革履,气度不凡,极具绅士风度。他是我国现代逻辑学与哲学开山祖师式的人物,先后执教于清华与北大,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最好朋友。他始终恋着林徽因,终生未娶。他“逐林而居”,梁家迁到哪里,他也住到哪里,且只有一墙之隔或一门之隔。在学术研究上,三人如一人。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文章,都是互相切磋修改的,最后再请金岳霖从逻辑与哲学角度斟酌纠正才定稿,所以清华园里流传着“林徽因修饰梁思成,梁思成修饰林徽因,金岳霖润色”的美谈。我们经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金岳霖。此前,梁思成已于1962年再婚,金岳霖依然独身,他就跟林徽因儿子梁从诫一起住,以延续自己的精神寄托。金岳霖已到了风烛残年,一头白发,斜躺卧榻,起身要保姆左右搀扶。当他见到那本厚厚的书稿,惊讶地叫起来:“你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啊!”他居然还背出了林徽因的两句诗。也是独身的陈钟英,面对这位钟情于一、终生不渝的老者,敬佩至极,感慨万千,就俯身凑近金岳霖的耳边大声说,林徽因的文集即将出版,能不能请他口授或写些感言附于书中。我想,能在文集中一发沉积心田的话语,是个多么难得的机遇呀。我赶紧打开录音机,但他久久不开口,脸上涌动着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终于,他以沙哑低沉的喉音,一字一顿地说:“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庄严而神圣,“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说罢,他闭上眼,垂下头。对于林徽因,他心中该有千言万语,为何有话不能说?又说不愿意说,甚至还不愿意有这种话。这话使人觉得矛盾费解,蹊跷隐晦,好像话背后还藏着什么话,难以揣度。他谢绝了最后一次表达心声的机会。这段录音披露报刊后,引发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和困惑。10个月后,金岳霖去世,终年90岁。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会对林徽因说些什么?又怎么说呢?他给世人留下了一道新版的“哥德巴赫猜想”。

1985年,林徽因诗集在北京出版;1990年,林徽因文集在香港出版,继而在北京出版。作家作品是解读其思想与演绎其人生故事的基石。1993年,北京一位资深记者写出了第一部《林徽因传》。此后,从不同视角演绎她故事的传记出了十几种。我们收集的原始资料,有的已经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中国有个林徽因,师大有个陈钟英。陈钟英使得作为诗人与作家的林徽因,至少提前10年“出土面世”,此或可谓善莫大焉。

因我跟陈钟英老师接触时间较长,曾有人向我打听她的个性,我答:特胖呀!跟她一起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最好找一张长条板凳请她坐,以免左右“犯界”。要是坐有扶手围腰的椅子,起身时,要么起不来,要么连座椅子都带起来。她还会抽烟、喝酒,且专找白酒,我看了有点发憷——醉了咋扶啊?

陈钟英晋升教授后不久,就被任命为师大副校长,退休后,任福建省华南女子职业学院院长。熟人们称呼她,都省了后缀的头衔,直呼其为“钟老”。

(陈宇文学院副教授)李明德教授奠定了

我的心理学之哲学基础◎程利国

1978年金秋时节,我有幸成为福建师大教育系“十年动乱”后的第一届学生,此时,该系的招生工作已经中断了18年。当年的学习风气非常浓厚,大家都铆足劲,誓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岁月抢回来。

现在想起来我是非常幸运的。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教育系就安排了一门“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的课程,由李明德教授主讲,这影响了我一生的学术生涯。

在“十年动乱”初期,停课“闹革命”,我在家闲着,翻阅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但往往是浅尝辄止。像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感到其中奥妙无穷,却又艰涩难懂,后来“上山下乡”,又进了工厂,越发感到这种学问与自己“不搭界”。于是这本《自然辩证法》看了12年还没看完。通过李明德教授的讲学,我的兴趣又被重新激发,从此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著,这对我的世界观的重塑和学术思想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明德教授的教学水平堪称一流,在我们的系友中至今还是赞不绝口。他能够把深奥的哲理,讲得非常通俗易懂,如春风化雨般地浸润我们莘莘学子干渴的心田。

李明德教授身材不高,但很匀称,非常儒雅,很有学者风范。他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眼神活泼,很有睿智之光。他是一个很有包容心和亲和力的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有“气场”。

李明德教授上课时音量不是很大很洪亮,声音还略带沙哑,但却显得很有“磁性”。他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不是很夸张,但是很吸引学生们的眼球。他的语音语调中蕴藏着轻微的抑扬顿挫,且总能与授课的内容契合得天衣无缝。李明德教授的授课几乎没有一句废话,我们总能把他的话原原本本记下来,而且还能一边记,一边思考,他对教学节奏的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李明德教授上课时绝无煽情式的语言和夸张的姿态,那他靠什么来打动学生呢?他靠的是理性的力量。他上课条理清晰,由浅入深,又深入浅出;思想深邃,又通俗浅显。尤其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源流把握得相当清楚,会把学生的思维毫不费力地导入他的授课大纲,然后使学生沉浸在他的演讲中。我想,这无疑达到了教学的审美境界,学生在这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了。

现在回想起来,对我的哲学思想影响最深的一句话,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句话出自被恩格斯称之为天才的世界观萌芽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李明德教授把这句话同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作了比较,同时还阐述了它在教育理论中的指导意义,使我们坚信一个真理:我们人在改变环境的同时,也在改变我们自己;而这种主客体互动的基础,就是我们的生活实践。

在世界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前苏联的维列鲁学派和瑞士的皮亚杰学派,都自觉地把“人的活动”作为他们心理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但许多学者对此都发生了严重的曲解,甚至据此把皮亚杰归入唯心主义阵营。记得在21世纪之初,当我把专著《皮亚杰心理学思想方法论研究——关于实践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活动理论》送给文学院泰斗式的著名学者孙绍振教授时,他说:“哦,写皮亚杰,许多人说皮亚杰是唯心主义,我怎么看都不像,应该是唯物主义;而且在心理学方面超越了弗洛伊德。”我当时就告诉孙教授,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事后,孙教授非常欣赏我的这本专著,而且还向他的同事表达了他的看法,这使我非常开心。

实际上我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钻研皮亚杰学说,在1989年《心理学报》上发表了《皮亚杰应是三项图试论者》的理论文章,而且成了《心理学报》的审稿人,这在地方级的高校中是非常不容易的,并也从此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皮亚杰学术思想的深度研究者。饮水思源,当年若是没有李明德教授的授课,我要想研究皮亚杰,门都没有。

李明德教授是我的思想导师。我留校以后,在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上,他多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人难以忘怀。如今,李明德教授将近90岁高龄,仍然身姿矫健,思维敏捷,言语流畅,看不出他的内心有什么纠结,他总是那么的从容与淡定。他经常偕夫人在长安山漫步,成为我们长安山下的一幅美丽的夕阳红画面。我衷心地祝愿李明德教授伉俪健康长寿。

(程利国教育学院1978级,教授)饱经风霜依旧劲挺——访李述华教授◎朱瑞荣郑炜刘玉滨

初冬的午后,光照正恰到好处,恹恹的,懒懒的,洋洋洒洒都落在人的身上,天又是一例湛蓝湛蓝的,幽邃而高远……就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午后,我们走进了李述华老教授的家。

本约定于午后3时采访教授,或许是我们按捺不住的激动的心情,2时40分便来到了李老师的住宿小区——阳光新村内。为了不过早打扰老先生,我们便在小区内的古榕下等候。这是一株行年已过古稀的老榕,它伸展出如盖的浓阴,可遮风挡雨蔽日,到如今所荫庇的尘世之人,该是数也数不清的。我们的李老先生又何尝不是呢?

老先生亲自出来接待我们,古道热肠、热情好客得让人受宠若惊!一见我们,便笑声健朗,好如一棵苍劲的老松!

老先生在同我们搭话时总是笑呵呵,足见其乐天派的一面。因只见李教授一人在家,便冒昧打听了其老伴的情况。老先生黯黯然回答说老师母现今病入医院,已6个月有余了,他每天都会去照顾老妻,听罢,我们对老师母致以慰问,也对李老师致以敬意!先生马上岔开了话题,同我们聊起50多年前的那些陈年旧事。我们默默听着先生给我们讲授迟来的一课,仿佛翻开了一张张陈旧的灰色相片:

1952年,福建师院并入由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学院等合并成立的福州大学,当时的物理系一共才4名教师,11名学生,其中又细分为师范科和普通科两部分,师范科5人来自乌山师院理化系物理科,当时风华正茂的李述华便是其中一员。

回忆起自己当年一起拼搏学习的师友,老先生便滔滔不绝。如陈懿锦、莫文泉,吴芝南等恩师辈,李教授给了很高评价。同学辈的另4位,老先生介绍说,除一人到中学教书,一人以副教授职称退休,其余都先后晋升为教授,在华东师大、福建师大工作,并在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及电工学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这便是乌石山师院送出的许多优秀人才群的一个缩影。

老先生一直坚信好的学风、好的教风可以弥补条件的简陋和艰苦。他说起求学那段教育资源不足、教学条件欠缺的经历时却充满乐观开朗的神情。先生说他一年级的一次普物考试,至今难忘。试卷上有道题,“论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他特别强调了“论”字而非“描述”,这是一种引导思维开阔的题型。当时先生思考了片刻,便在卷面上“沙沙”地答起。而此时先生的老师刚好站在其边上,见着他如涌泉般流淌出来的见解,老师频频点头!当先生自豪地回忆自己拿了99的高分时,我们问说:“为何不是满分?”先生半开玩笑地回答:“我本来也以为能拿满分,我想是恩师要让我们知道学无止境的意味。”这连珠妙语,不仅体现老先生的自信,更体现了其求学的谦虚。

老先生继续讲述他们二年级那段,苦心的老师们便为他们选择了英文教材进行学习。刚开始虽然艰苦,然而对他们实在影响深远。老先生说,当时他们早已不满足于课堂,每次下课都会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思考老师所讲的内容,有思考才有延伸,他们所学所知都已超越了老师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老先生还附带了一句,比起如今烦躁的科研态度,当时的学术学问多纯粹。

后先生留母校任教,并当上了物理系主任。1981年,老先生不幸右眼视网膜脱落,由于治疗不及时,最终导致右眼失明。本该保守工作,保护剩下的左眼,但时值学院飞速发展,先生为努力赢取理论物理学硕士点而到处奔走不息。1985年,先生左眼视网膜也脱落,还好治疗及时,才保住了。作为学科带头人和系主任,先生深刻地意识到,做现代研究,光靠传统资源是不够的,必须引进人才。他先后从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引进了杨亚天教授和林肈华副教授,还选派杨亚天、林仁明和曾民勇赴美国学术访问,从而促进了物理学系理论物理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大大提高,终于在1990年获得理论物理硕士点。

先生自身也开始从教学研究转向科学研究。他结合自身的经历,提到教学思维和科研思维的差别。他认为,教学思维是一种继承和阐述,是让人明白原来这个知识是这样,那个知识是那样,但科研思维,重要的是创新理念、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做科研不该服从课本,应该勇于突破,对知识抱有怀疑态度。“书上的内容并非不可逾越”,先生认为只有敢想敢做才能有所成。

老先生已入耄耋之年,在采访末了,他对我们年青一代寄予深厚期望。他说基础知识很重要,希望我们“学好、学宽”。他说学科是相互交叉渗透的,要有远见,不要局域于自己现在所研究的狭窄方向。老先生对师大105周年也献上了祝词,他对学校、学院充满希望,真心希望师大越办越好,在新世纪有跨越式发展。

走出李教授的屋子,太阳已经打斜了,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感受流霞照彻在我们全身,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朱瑞荣物理与能源学院1985级,

光电与信息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我关注的一项工作

◎郑锹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事渐渐遗忘,只有那印象很深刻的事,还尚在记忆中。

我到教务处工作后,校领导就明确指出,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关系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由于当时师资科设在教务处,就此我比较关注,也可以说负有直接的责任。不久,校领导决定,由我带一个小组,人事科配合,开展师资队伍调查。

同类推荐
  • 郭沫若集

    郭沫若集

    郭沫若(1892-1978)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和作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和主任。他学识渊博、才华卓著,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本文集选录他有关历史学、古文字学和文艺理论、文艺批评的一些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四十八篇,分为上下两编。 编为历史学和古文字学,下编为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
  •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史·诗:邱新荣历史抒情诗精选

    邱新荣的历史抒情诗,像是一座没有墙的博物馆,从古老的神话时代开始,逐一呈现着人们熟悉的各种器物、人物、历史事件和积累着时间性的地点。这些诗篇的呈现又不同于博物馆,因为这些器物和人物都被诗的书写再次唤醒。
  • 悦读MOOK(第二十卷)

    悦读MOOK(第二十卷)

    世上之书,数不胜数,每天还以成千上万的数字增长。这浩瀚的书海,谁能穷尽?有了这许许多多的书,为何还要添上这一本——《悦读MOOK》呢?当你阅读《悦读MOOK》,你会发现,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书,是一本有关书的书,是会激起你阅读兴趣的书。《悦读MOOK》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不仅有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还有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可以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
  • 对错都是为了爱

    对错都是为了爱

    30多个故事,30多种不同的人生,30多次直面爱与生命的本质后才得到的透彻感动。在这本书里,历尽世事的刘墉不再传授如何披着铠甲识破假丑恶,反而用一双慧眼和一颗柔软的心,来帮我们认识被淹没在日常琐碎生活中的爱的面目。明明可以有更“精明”的选择,却义无反顾地选了“愚蠢”的那一项;明明爱本身一点也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舍弃;明明在心里深爱了一辈子,却无法说出一句简单的“我爱你”……在爱里,我们每个人都不那么聪明,却因为不聪明而幸福着。刘墉用朴素而干净的文字让我们明白,在爱里,不只是爱的形式没那么重要,就连对错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颗颗真挚的心。
  • 流年况味

    流年况味

    本书为散文作品集,收入了作家今年创作的优秀散文作品,每一篇散文作品都是作者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散文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作家们积极、健康向上的一种新状态。
热门推荐
  • 少年,待我长发及腰,你娶我可好

    少年,待我长发及腰,你娶我可好

    他对她,一见钟情,甘愿十年默默守护,她却不领情,执意将他当做弟弟。双亲意外身故,两人悲痛之余,他突然与她断绝了姐弟关系,她不解他的心思,以为他厌倦了自己,于是她消失,他的世界再无他的姐姐。她不知,他疯了一般寻找她,却怎么也找不到,她好似人间蒸发,他终是,失去她了吗?【听说有人想加我QQ……2116197366愿意勾搭允兮的欢迎来~~】
  • 我用半生等待,典当一次擦肩

    我用半生等待,典当一次擦肩

    他依然记得,那个小小的,柔软的身体紧紧抱着自己,小手轻拍,对自己说着“之奂哥哥,不哭不哭”的女孩,给了自己多大的勇气与安慰,可是,他却把她弄丢了……十八年的等待,她以为他只有愧疚与心疼,她以为他们的维系只是一纸婚约,却没有想过没有一个男人会用十八年的青春等待一个或许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还好,你回来了,还好,我们都没有错过……我用半生等待,典当一次擦肩……
  • 已沦陷

    已沦陷

    我爱你,爱让我放下。余生有你,尽是欢喜。
  • 仙侠花千骨之再续前缘

    仙侠花千骨之再续前缘

    小骨和子画再续前缘,旧情复燃,可老天不会就这样成全他们.....总有一些困难,他们能克服吗?
  • TFBOYS衡月伴雨

    TFBOYS衡月伴雨

    我叫洛宇。不管你曾经如何地位如何我爱了十年的少年我们十年再约
  • 钻石宠婚:第一总裁夫人

    钻石宠婚:第一总裁夫人

    她以为她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女人,谁知一段强制的婚姻把她与另一个陌生男人束绑在一起。法津上,她已是他的合法妻子,谁知那个可恶的男人却弃她颜面不顾,公然与情人厮混。什么?还要她侍候他的情人??命运毫不眷顾她,让她婆媳纠缠;夫妻冷战;情敌较量;还有在商圈中的冷暖交战……这是一种如何混沌的局面?到最后那一刻,她才知道人生的真相是什么?他一度以为,他与她的关系只是一张结婚证书,是他亲手毁灭了她的一切,把她献给他人。谁知这个女人却改写了他的一生……
  •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双重生活:从乌鲁木齐到东莞的迁徙之旅

    以文学的视角观察中国南北文化之差异,用思想的方式探触当下人群内心之秘境。一个新疆人向南方的生活转变及再扎根的现实遭际,一个诗人离别空旷边疆进入喧嚣沿海的精神疼痛史。本书系作家丁燕汇聚两年南方生活经历,倾情写作而成的一部真实鲜活的非虚构佳作。
  •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你的钱呢:点击经济学关键词

    本书从经济学中的“数字”入手,比如GDP、基尼系数等等,话题从这些关系国计民生、贴近百姓生活的数字开始,介绍这数字、指数、常数的渊源等的作用,我国目前所处的水平以及和老百姓的关系。
  • 恋上腹黑男友

    恋上腹黑男友

    她调皮捣蛋,他花心。她是校花,他是校草。一天她发现爱上了他,却因为他的花心而疏远他,他也发现爱上她,可反应回来,她早已疏远他,他千方百计的想出了办法,结果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吧······
  • 腹黑竹馬:甜心快到碗裡來

    腹黑竹馬:甜心快到碗裡來

    年少之时,林希然望着苏乐乐说:「你说好不好?」苏乐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转向来人嘴巴鼓鼓的问:「蛇母……吼不吼?」「我刚刚问甚麽?」「你问:你说好不好?」吞下口中残存的食物一愣一愣地回答道「好。」「???」不待她反应,林希然接着又说:「好,这一个月的三餐你负责。」嘴邊勾起一抹得逞的笑。苏乐乐风中凌乱ing……多年以後,同样的问题再次上演:「你说好不好?」聪明如苏乐乐这次学乖了,二话不说答道:「不好!!!!!」然而她却没有想到号称腹黑大尾巴狼林希然哪会这麽简单就放过她。「不好?等你畢業再結婚你說不好?那……我们现在就去领证吧!」又是一抹得逞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