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82500000003

第3章 零敲碎打(2)

拍马屁实际上没有体现对马的关爱和尊重,而只有拍马者的利益企图;主人和奴才是不会拍自己的马的,马从主人和奴才那里享受最多的倒是“鞭策”。有时我会听到有人说“感谢领导对我的鞭策”的话,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拍马屁去。我这样对人家不尊重,是不能原谅的。不过我也想,马真正在受到鞭策的时候,一定是不会说感谢的话,而是在心里恶毒地诅咒的。可见,人就是人,到底和马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很难说是人看不起马呢,还是马看不起人呢?

说畜牲已经说了很多了,接下来再说说野兽。先说老虎吧。老虎的屁股是不能摸的,更不用说拍了。这是为什么呢?莫非畜牲与野兽也是有等级之分贵贱之别的?这是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其实,老虎屁股摸不得,并非老虎屁股特别的尊贵,而是因为老虎为百兽之王,其权威一直不容置疑、挑战和侵犯,这种权威体现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包括屁股。无论是摸,还是拍,更不用说是打了,这些施加在老虎身上的所有动作,在老虎看来都是对它的权威的挑战、侵犯。因为老虎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凡与老虎有关的一切行为都是带着极大的冒险性的。比如,深入虎穴,那是九死一生的;与虎谋皮,那简直是痴心妄想;至于虎口拨牙,大概是活得不耐烦了。虽然我们知道有个武松打虎的故事,但是那是在武松喝醉了酒的情况下发生的意外事件。有点类似今日之醉驾。清醒的人谁会干这等事的?老虎不可能给别人什么好处的,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去巴结它而去拍它屁股的;倒是因为虎有权威,因而常被人利用了。比如狐假虎威、拉虎皮作大旗等等。

老虎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尽管其权威不容挑战,但意外受伤,或者被极端愤怒的人打死的也是有的。老虎一旦受了伤,那是相当可怕的。比如在水浒的好汉中,有一个绰号就叫中箭虎的。想想,中箭的虎会怎么样呢?倒不是因为皮肉之痛,主要是那个气啊,怎么能咽得下去呢?所以,它就暴躁,狂怒,决计报复:你敢伤我的皮毛,我就要你的小命!

狼与虎虽然经常被扯在一起,比如,如狼似虎,虎狼之心等等。但实际上狼与虎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在于狼,是想谋而谋不起;在于虎,则是不屑与狼谋的。

狼在很多时候是被人看作残忍的代表,这实在有点冤枉于它。这些年,狼的境况好像有点看好,为它平反的歌曲不断地唱着,比如“灰太狼”、“北方的狼”等等。说句公道话,狼本来就应该有这些待遇的。理由如下:

狼有时要吃点东西的,这是为了生存,就是我们人也要吃东西的,无论好人坏人,总是要吃的嘛。至于狼吞,狼籍的吃相吃法,那是个人习惯,与道德无关。

狼吃点东西实际上不容易,比如想吃只羊解解馋,还要去弄张羊皮披上,然后悄悄混在羊群中,伺机弄点吃的。但老虎就没有这么麻烦了。老虎想吃就可以大大方方地走到羊群中,从从容容地挑肥拣瘦。羊们敢说“不”吗?即使说了“不”又有什么用呢?其实,羊不对老虎说“欢迎光临”,还会罪加一等的,比如套上“大不敬”就再合适不过了。

狼在野兽中的地位是不高的,为打斗而受伤是家常便饭。狼受伤的时候,没有资格像老虎那样声张。发几声野狼嚎叫,不但得不到同情,还会招其他野兽的嘲笑,只能是示众,丢狼现眼。所以,狼受伤时,就孤独地躲在密林深处,舔自己的伤口,反思自己为什么就受伤了。再说,狼是从来不需要别狼或别兽同情的。鲁迅对狼的这种品格是极为崇敬的。

拍马屁是为了讨好马的主人及其奴才,与马本身没有什么关系,马只是一个苦力而已。老虎屁股摸不得,万一不小心给摸伤了,那你也就搭上小命了。没听说过摸狼屁股的,狼从来不需要什么人来摸它的屁股,受伤的狼不想去招惹谁,它只是躲在黑夜的密林深处,舔自己的伤口,并且反思自己为什么受伤了。

猪八戒照镜子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这种结果,在于猪八戒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猪八戒照镜子,照出来的结果是里外都是人,或者一边是人另一边是猪八戒,那么,这镜子一定是有问题的。或者是镜子失真,属于假冒伪劣产品;或者是这镜子具有某种魔力,比如传说中是照妖镜,可以把一种伪装的东西照出原形来。

猪八戒其实是一个爱美、有情调、懂生活的神,即使因小小的生活作风问题,受到不公正的处理,被罚下凡界当苦役,但他大约还是经常要照镜子的。想当初,他只不过是倾慕于嫦娥,向嫦小姐表达爱的方式不妥,而嫦小姐可能还有假正经的嫌疑,结果把事情闹大了;平心而论,他天篷元帅是连“调戏未遂”的定性都够不上的,更不用说“临时性强奸”了。如今,他实际上是很自觉接受上天对他的惩罚的,取经路上,多少次爱情降临他头上的时候,他都能克制自己,并且得到师父、师兄弟的帮助,到底没有再弄出什么大事来。高老庄的遭遇是不能认为是艳遇的,而且还表现出他善良、能干、真诚的品行呢。

然而,人的不幸在于,其心胸总是不如佛的宽广,识见也不如佛的深远。就因为一次失误,一次受到不公正的处理,人们就忘记了天篷元帅,也不去理会悟能和尚,而只是揪住八戒前面的一个“猪”字不放!好在我佛慈悲,好在老猪根器不浅,九九八十一难,多少坎坷,多少艰辛,苦重脏累,每一难他都是在窝囊憋屈中度过的,到头来还是成就了正果,当上了多少凡夫俗子羡慕不已的净坛使者呢。

无论是当初的天篷元帅,还是取经路上的猪八戒,他从来都不曾想到要在镜子前面照出人样来,更何况如今是净坛使者呢。人的可笑可能在于过分地迷信于镜子和过分地迷恋自己。过分迷信镜子,结果是上了问题镜子的当;过分地自恋,导致心胸格局的狭窄,以为除了自己是人样,凡与自己不一者,都不是人样;更为严重的是,当看到他者以真实的面貌出现、以真实的姿态存在时,就以为那是大不幸、大悲哀,大不可容忍的了。

人的确是需要镜子的,一是可以随时地进行自我欣赏,增强自信;二是可以经常发现自己毛病,及时加以修正,把人做得更像。但是,世间的问题镜子也是不少的,无论是铜镜、史镜,还是人镜,都有提防的必要。当然,只要镜子是合格可靠的,那么照出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只要真实的自己不至于丢失,也就没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了。如此说来,猪八戒照镜子,尽管里外都不是“人”,在于老猪或者悟能,乃至当初的元帅和当今的使者,都是大可放心,不必在意的了。

孟子三论“五亩之宅”

孟子的民本思想,具体化之,则为保民、养民和教民的三步走构想。这与孔子的庶民、富民和教民的三步走构想,是一脉相承的。

孟子的民本思想三步走构想的具体化措施,体现在他三次对“五亩之宅”论述中。

孟子第一次提出“五亩之宅”说,是在《孟子卷一·梁惠王上》中。当时,孟子与梁惠王讨论增加国民人口数量的重大问题。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时,比相邻的国家更为“尽心”,也采用了诸如移民和扶贫等等有力的措施,可是邻国的人口并没有减少,而自己国家的人口也没有增加。对于梁惠王的疑问,孟子巧妙地以战事设喻,委婉地用“五十步笑百步”的现象,对梁惠王进行了批评。孟子在“破”的基础上,顺势提出了“立”的主张。孟子之所立者,无非是“两手抓”而已矣。

他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的这段论述,无非是说,要使国家强大起来,实现王道理想,一手要抓发展经济,一手要抓教育。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田地是重要并且主要的资源,是国与民的命根所系,发展种植业(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与养殖业(鸡豚狗彘之畜),几乎等同于经济的全部了;而对于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则在于高度重视学校建设与强化教育内容。由此可见,治本之策在于建立关于经济和教育的基本制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让民有自立的基础,而不是依靠政府临时性补贴救济的治标之举。

孟子第二次提到“五亩之宅”也是在《孟子卷一·梁惠王上》中。这一次是针对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而言的。此次的论述,与上面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几乎完全一样,只是上面的“数口之家”在这里变为“八口之家”,“七十者衣帛食肉”变为了“老者衣帛食肉”而已。由此可见,其中的发展经济与发展教育的主旨是不变的。

孟子向来反对霸业,所以对齐宣王的“齐桓晋文”之问避而不谈,而是直接进入了他一贯主张的“王道”之论。

在孟子看来,成就王道,关键在于“明君制民之产”,通过制民之产,实现民有恒产而有恒心,“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样,民就不会造反闹事,统治起来自然也就便当了。当然,孟子在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对民的经济权利与受教育的权利给予充分的保障。特别让人佩服的是,孟子在那么早的时候,已经触及了“物权”与“道德”的问题:恒产,即不被随意或任意剥夺的财产,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让民有安全感,能安居乐业;恒心,在恒产基础上产生的理性服从。全体国民有恒产且有恒心,“明君”自然成“王”了。

孟子第三次提到“五亩之宅”,是试图解决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保障问题。这仍然是他一以贯之的王道思想。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己归矣。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无饥矣。……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孟子卷十三·尽心上》)孟子身处“春秋无义战”之后的战国,面对“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的社会现实,提出与“人牧”针锋相对的保民、养民和教民的民本思想,追求王道乐土的政治理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他依然不可能跳出把人当做统治的工具和手段的局限,依然是为“人牧”者对民“驱而之善”服务的。这与今天的“以人为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在于,把人当做目的本身,而不是把人当做统治的工具或手段,即发展主体是人,发展为人、发展靠人、发展归人。当然,今天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全体人民,与孟子时代同“官”相对的“民”有所不同。

在孟子看来,民中最需要保护的是老者,老者的吃穿问题,至关重要。这可能与孝道伦理占意识形态主流地位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一方面老者曾经劳动创造,为社会作出贡献,社会理当回报,否则,人们创造奉献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另一方面老者身上还有丰富的生产劳动经验与人生经验,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可以促进他们发挥余热。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老者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代表,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健全,对弱者的关怀程度是重要的指标。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卷十四·尽心下》)尽管孟子已经认识到人民为诸侯之宝,但是在剥削制度之下,人民依然是难逃被玩弄与驱使的厄运。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物质主义似乎有些失控趋势的现实情况下,金钱至上,有钱便有一切的“宝珠玉者”不乏其人,且有不少已然殃及自身的例子,真的会让想好好活下去的人大担其心。“人民”经过奋斗,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当然希望“政事”对土地主人的承诺永远不变,把土地、人民、政事当做吉祥三宝,让所有人有恒产、有恒心。否则,再怎么“河东”、“河内”(见《孟子卷一·梁惠王上》)地折腾,到底也是不会折腾出什么好名堂来的。

山下老虎咬不咬人

有一首关于小和尚下山去化斋的歌曲,很是诙谐。歌中唱道:“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见了千万要躲开。走过了一村又一寨,小和尚暗自揣,老虎它为什么不咬人,模样还挺可爱……”

《坛经》云:“何名为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内性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缘触境,触即乱,离相不乱即定。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故名禅定。”

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非常看重一个“定”:“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你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五十而知天命,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一种内心的定力,基本上可以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不为外物所动了”,“在对天命有了透彻的了解,自己内心有了巨大的定力之后,孔子说‘六十而耳顺’。此时,你能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人,你理解任何一个事情存在的道理,你能虚心倾听各种声音,并站在别人的出发点上去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说”等等。

以上三段话,要是从凡俗到禅佛,倒着读上去,真的会让人越发悲观且困惑了。

同类推荐
  • 永恒的乐园

    永恒的乐园

    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文集经典套装(全集)

    慕容雪村老师的倾情创作,真实的情感体验,了解另一个世界的真实生活,包括《原谅我红尘颠倒》、《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天堂向左,深圳向右》、《多数人死于贪婪》、《慕容雪村随笔集》、《中国,少了一味药》六册书。
  • 独酌

    独酌

    此书遵循的是一个“醺”字。醺,微醉也,醺醺然,是一种幸福、乐观、忘我、没有烦事的境界,也是一个较为放开的世界。平日不敢说的不敢想的,此时可以放开了胸襟。说者痛快,听者忘我。
  •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

    本书分五辑,共收录作者《墓碑后面的字》、《信任开花》等85篇散文。
  • 我读

    我读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书评性质的书,而是近似于一种社会时评的文集,作者从某本书出发,从中引申出对社会、人生等各方面的看法,语调轻松有趣,以说故事为主,启发读者:书可以这样读。
热门推荐
  • 陪着孩子长大

    陪着孩子长大

    160则温馨的小故事,160则爱的叮咛。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现象,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他们的所思所想;同时站在家长和老师的角度,告诉他们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塑造孩子理想的人格,如何让他们走出挫折的阴影。
  • 放弃全世界,也绝不放弃你

    放弃全世界,也绝不放弃你

    因为小时候的爱情,小时候的回忆,小时候许下的诺言,十年后的女主罗曼莎踏上寻爱之旅。找到了那个他,他还是记忆中那个天使般的他,那她呢?她已经被遗忘在他的回忆里。她该如何去坚守自己的爱情,怎么去寻找自己的心?那么,最后,谁记起了谁?谁又伤了谁?
  • 田园医女

    田园医女

    新书《甜妻99度:Boss,请克制!》已发布,欢迎亲们收藏阅读哦!---新婚之夜,她命丧至亲之手,却重生邻国古村,从此,命运颠覆……素手银针,医行天下,她步步为营,光华夺目。从田园至朝堂,她该如何应对,完成自己的复仇之路……重生田园,药女为妃,步步为营,倾覆山河!
  • 惑乱江山:嫡女风华录

    惑乱江山:嫡女风华录

    一身罪孽累白骨!她为扶他坐上皇位机关算尽,却不想漏算他的狼心狗肺,被他一杯毒酒赐死后宫!重生十三岁,母亲安在,她尚未出嫁!这一世,她步步为谋,誓要报仇雪恨,改写前世枉死之命!
  • 那一首不着调的歌

    那一首不着调的歌

    王树从小立志要当一名改变世界的人可是粗鲁的社会却教他拘束的活着而他笨拙的前行在速食爱情灯红酒绿的年代嗯,他说:再坚持一天吧,也许明天就是晴天了。可是梦想怎么越来越远呢?
  •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

    《解码赵泰来》主要内容包括:匆匆过客故人缘,直笔人戮赵秉钧,“出世人世”伍廷芳,“革命圣人”朱执信,“晚节不保”郑孝胥,生于寒露不逢时,“哑巴”童年不言愁,动荡岁月倍寒心,非法探亲过香江等。
  • 边缘人

    边缘人

    “当初在确定书名之前,颇费了些脑筋,某天在去新村玩,路过宜宾农校门口时,突然想到边缘一词,“边缘人”就立即出现在我脑中,当即我就兴奋不已,将它作为我这个专集的名字。
  •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传习录(传世名著百部第50卷)

    王守仁是明代中叶的著名哲学家。他的心学思想,以一种“活泼泼”的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冲破了数百年来中国思想界为程朱理学所垄断的沉闷局面,风靡晚明,启迪近代,影响至今。在《传习录》中,王守仁对程朱理学以外在于主体的“理”为本体的思路进行了抨击,指出:“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矣。
  • 樱花树下定终生

    樱花树下定终生

    她,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因为迷恋炒股搞得老婆不要他了。因此,她恨她爸爸,因为一次偶遇和那个他相遇。他,一座冰山,因为和那个她相遇,便渐渐地暖了起来。
  • 血樱月薇

    血樱月薇

    她,悲哀如樱...喂,你知道我名字的意义吗,不知道,我来告诉你,樱花飘落瞬间凋零。我的爱也如同这樱花一般凋零,我不知道这是爱还是什么,只知道我渴望他渴望他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