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77000000032

第32章 海底之谜(3)

1968年,美国航空公司一架大客机在穿越百慕大海区时,竟在地面荧光屏上失去图像达10分钟之久,而后它却安然无恙地降落在迈阿密的机场上,抵达时间并大大地提前了。机组人员虽未遭遇任何稀奇事件,但飞机上所有钟表都比陆上慢了10分钟。显然,根据相对论,只有飞机加速到接近光速,这种情况才有可能发生。

1977年2月,一架水上飞机载了5名乘员进入百慕大水域进行现场考察,当考察人员在机舱内进晚餐时,突然发现刀叉变弯,机上钥匙变开,罗盘上指针偏离了几十度,录音磁带中出现了噪声。面对此情此景,考察人员惟有疑窦丛生。

1983年,有位女婴出生在沿百慕大海区一条由巴哈马群岛驶往迈阿密的邮轮上。十几个月后,女婴出现怪异容貌,而且显示出用目光移动物件的超常能力。数年来,她一直在接受联邦德国心理学家比尔博士的研究。

1986年9月,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位45岁渔民,在百慕大海域因遇到风暴而漂流了两星期后获救,返回以后不到一个星期他的外表发生变化,皱纹消失,黑发复生,就像20多岁的年轻人一样。后来他被送进医院检查以期找出原因。

1988年,一对瑞典夫妇乘坐游艇在百慕大“魔三角”历险。在大巴哈马岛附近,游艇发动机突然灭火,紧接着游艇慢慢地被吸人海区中心水域,但见一片浓雾笼罩。在雾中,夫妇俩闻到一股异香,听见空中爆裂声,船上的雷达及其他仪表完全失灵,指南针胡乱转来转去。但是,几分钟后游艇居然飘出蓝雾,到达百慕大三角海域之外。很怪,发动机、雷达等一切设备统统恢复了正常工作。有趣的是,夫妇俩的智商在这次神秘的百慕大经历之后都明显上升。丈夫基尔维斯丁法文基础颇差,可他居然可以看懂法文杂志了,后来又很快熟练地掌握了好几门外语,成为公认的外语学习上的“奇才”。妻子娃洛莎以前连支票余数都辨不清,现在竟可以做相当复杂的数学题。连她本人也为自己成为“数学通”而深感意外。负责对这对夫妇进行测试的科学家在力争找出这一奇事的谜底。

1989年,一艘失踪近8年的英国游船“海风”号在百慕大水域的原失踪海面重新出现,而船上的6个人都平安无事。只是他们对消逝近8年的时光毫无记忆,都感觉无非是一瞬间;为此他们无法回答其间的神秘机遇,以为“刚才”没做什么。这些人目前正在接受催眠调查。海船再现事件原在30年代就已发生过,但那时人们只发现了完好的空无一人的“幽灵船”。

百慕大海区正在悄悄展示它的另一面;但人们毕竟不会忘记它的危险性。应当承认,最危险的百慕大海区同时又是最具诱惑力的海域。为什么百慕大水域能够造成人体生理与智能上的变化呢?为什么船只能够失而再现呢?难道百慕大三角海区果真有什么超自然的力量存在吗?抑或,百慕大“魔三角”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重力变异区或时空变异区?

亚洲的百慕大“龙三角”

在中国台湾省东北部的太平洋上有一个与百慕大“魔三角”齐名的三角海区,这就是东亚“龙三角”。两片海区近似对称地分布在地球的两侧。“龙三角”大体位于日本东京湾小笠原群岛、关岛和台湾西部的雅蒲岛之间。

日本人把这片海域视为“魔鬼海区”是从1955年开始的。当时,在风平浪静的晴日里,该海区发生了数起百吨以上的大型船只不留痕迹地神秘失踪事件。为此,日本政府派出一艘渔业监视船“锡比约丸”前往调查。岂料,此船在进行了10天毫无结果的海上搜寻后,也突然同陆上导航站失去联系,从此再不知去向了。迄今这类原因不明的海船失踪事件已屡见不鲜。据日本海上保安厅航行安全科调查,仅1963—1972年9年间,就有161艘大小船只突然失踪!

如同百慕大“魔三角”那样,船只和飞机进入“龙三角”水域时,经常会出现罗盘失灵、无线电通讯故障或中断等现象。也会碰上突然出现的巨浪、海雾、狂风、漩涡,以及突然涌出的浓雾、这里经常出现“三角浪”,即巨浪同时从三个方向向船只打过来。从海底地貌等自然条件来看,“龙三角”同“魔三角”这两处海区相差无几。同时,它们也都同样隐匿着未知的神秘性,带来那众多船舰及飞机的失踪。

在“龙三角”上空失踪的众多飞机中,有一架HK一8日本侦察机。在该机在硫磺岛附近失踪前,飞机员传回的电讯内容十分惊人:“天空发生了怪事……天空打开了……”说到这里,电讯突然断了。此后,这架飞机就失去联络,机上全部人员也随之消失无踪。

1957年4月19日,日本轮船“吉川丸”沿“龙三角”航线由南太平洋驶向归国途中,船长和水手们突然清楚地看到“两个闪着银光、没有机翼、直径10多米长、呈圆盘形的金属飞行物从天而降,一下子钻入了离轮船不远的水中,随后海面上掀起了奔腾的涌浪。”

1981年4月19日,“多喜丸”航行在日本东海岸外海。忽然间,一个闪出蓝光的圆盘状物体从海中冒出来,掀起一阵大浪,它的外表细节,直径约在200米左右。在它出现时,船上无线电失灵,船上信表的指针也乱成一团,疯狂地快速旋转。后来,它重新飞回海中,又造成大浪,把“多喜丸”的外壳打坏了。船长臼田计算了一下时间,来自海中的发光飞行物从出现至隐没共约15分钟;然而就在它钻回水后,船长发现船上的时钟奇异地慢了15分钟。

更令人不安的事实是带有核武器的潜艇及飞机的失踪。美国著名学者查·伯尔兹指出:“截至目前为止,可能至少有126枚核弹头在‘龙三角’神秘失踪。”

伯尔兹甚至为此联想到:“是不是‘龙三角’海底有一股神秘力量在把这些核武器收集起来?”倘若“龙三角”确实存在这股神秘力量的话,那么其力量会由何方而来呢?英国研究者琼·查瓦德曾进行过16年的详尽调查,认定南太平洋在1.2万年前存在过一块辽阔的“姆大陆”;“姆”意乃“太阳国度”。大陆的人们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的航海业和建筑业都相当发达,并去大洋诸岛传播文明。由于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地震和火山喷发,给“姆大陆”带来了毁于一旦的灭顶之灾;文明的创造者们连同他们的故土一同沉入蓝色海洋的深处。

潜水考古学的发现已为有关“姆大陆”的见解提供了必要的依据。譬如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有一个波纳佩岛,岛上居民世代相传,附近海底有一片沉没的古陆。潜水人员果然在附近海底发现了保存得相当完整的街道、石柱、石像和住宅。他们还从当地海底捞出十分珍贵的黄金和珠宝饰物。

离南美洲3000公里远的太平洋小岛复活节岛,百积约120平方公里,岛上有巨石筑成的石墙、石殿、金字塔等;最吸引人的则是那200余尊面海屹立、形状奇特的半身石雕人像。它们似乎在等待或遥想着什么。岛上土著人也口头流传着一个久远的传说,当地从前本是一块称为“希瓦”的大陆,后来由于突变而使大部分地区都沉沦于洋底,只孤零零地留下了复活节岛。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中的许多岛屿上都留有巨大的石头平台、石头城遗址、石头雕像等;一些地方留下了刚准备使用的巨石或未雕刻完的石像。这表明古人的富有成果的劳动是突然结束的,复活节岛上就清楚地留有这种迹象。这不能不令学者们猜测到:“这一地区曾经存在着一个高度文明的种族,他们在以高度的建筑技巧建成大规模城市、雕像与港口后,因为某种我们迄今尚不知道的原因则集体撤离或是集体灭绝,留下壮观的建筑遗迹。”

“姆大陆”上的祖先们会不会因某种突如其来的灾变而躲避到“龙三角”所在的大洋底部了呢?正如查。伯尔兹在提到核弹瞬间失踪时所大胆猜想的那样——

“‘龙三角’海底是不是隐藏着某种文明?是否是保留有史前文明留下来的核防卫系统。”

3800万年前为什么海温突降

通过对深海沉积物中深水底栖有孔虫壳的氧同位素分析,科学家们发现38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期海洋底层水温骤然下降了4~5℃,表层水温也大幅下降。这次降温共有10万年的时间,对于漫长的地质史来说,这只是短暂的瞬间。

当时,大洋深层被冷水占据,南极底层水开始形成,受盐度和温度驱动的大洋环流也开始出现,海底侵蚀加强,沉积间断广泛出现。在南极大陆周围,海洋面产生大规模冰冻,形成大量海冰,海底出现大量冰载沉积物。南极大陆局部地区已出现冰川。

海水温度骤降,使深海底的生物遭到沉重打击,浮游微生物大批衰减或灭绝,以致以后的一个时期里,海洋中生物贫乏、属种单调。同时,陆上植物也发生明显变化,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落叶林取代了常绿林。

3800万年前的海温骤降,是新生代气候变冷中的第一个重大事件,为新生代晚期的大冰期出现奠定了基础。

海温为什么骤然下降呢?

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始新世末期海水退落的结果。当时的海退已在墨西哥湾沿岸、澳大利亚和欧洲一些地区发现。海退使浅海大陆架露出水面,增加了海水对阳光的反射率,导致气候变冷。气候变冷又会进一步导致海面退落,使气候变得更冷。

南极洲局部地区及周围海域被冰雪覆盖,也会增加反射率,反射率增加引起的气候变冷又会进一步使冰雪覆盖面积增大。

因为海水变冷,冷水沉至海洋深处,使海水中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升高,海水将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削弱大气中二氧化碳温室效应,使气候进一步变冷。

但也有人提出,并非只有始新世末期才发生海退等现象,为什么这一时期海温的急剧变冷会如此突出呢?

美国学者肯尼特发现,澳大利亚在5300万年前曾与南极洲分裂,到始新世末期,塔斯马尼亚南面的南塔斯曼隆起,与南极洲进一步分开,塔斯马尼亚海道形成,南太平洋与南印度洋之间第一次出现表层水交流,南印度洋高纬海域寒冷的表层水通过塔斯马尼亚海道注入南极罗斯海域,冷水取代了以前来自北面的东澳大利亚暖流,触发了南极地区的冰冻。海冰形成,使下层的海水盐度升高,较高盐度的冷水势必向下沉潜,形成寒冷的底层水,导致海水温度急剧降低。

还有些科学家从其他方面解释海温骤降的原因,种种说法不一,至今没有形成一个定论。

大海为什么会潮起潮落

潮水是对海洋影响最大的力量。海里的每一件小物体,即使在最深的海底,也逃不脱它的影响。地球上大多数地方的海水每天都有两次涨落。白天海水的上涨,称为“潮”;晚上海水的上涨,称为“汐”。但平时把潮和汐都叫作“潮”。

大海为什么会时起时落呢?

古希腊的航海家彼费,是第一个研究这个问题的。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揭开这个秘密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在知道,潮汐主要是因为受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引潮力是月球对地面的引力,加上月球、地球转动时的惯性离心力形成的合力。

地球每天自转1周。1天中,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总有1次背对月球,1次向对月球,所以绝大部分地方的海水,每天总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称为半日潮。而有些地方,因为一些局部地区性的原因,一天中只出现1次高潮和1次低潮,称为全日潮。

除了月球对地球产生的引潮力外,太阳也能产生引潮力,不过只有月球引潮力的5/11,但当二者叠加在一起时,就能推波助澜,使潮水涨得更高。

每月的朔(农历初一)和望(通常是农历十五,有时是十六,甚至是十七),地球、月球和太阳处在一条直线上,此时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加在一起,力量特别大,就出现大潮;而在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下弦月(农历什二、甘三),地球、月球和太阳不在一条直线,形成一种并不太高的破碎波,能以15英里的时速,向亚马逊河上游推进300英里。上形成一个90。的角,月球的引潮力一部分被太阳的引潮力抵消了,就出现小潮。

海岸地形对当地潮水也常有重大影响。加拿大北部哥伦比亚角,潮水平均上涨只4英寸。但新苏格兰与新布仑兹维克间芬第湾头的明纳斯海盆上,潮水最大时,上升的高度比低潮时高出50英尺半,是世界最大的潮差。这是因为明纳斯海盆的漏斗形状,使潮水涌集在芬第湾头的狭端。每次潮水涨退,进出芬第湾的海水大约有1000亿吨。

潮水的涨退并不简单。不要忘记,海洋下面还有很多巨大的海盆,轮廓各不相同,视环抱的陆地与凹凸不平的海底而定。海盆的形状能够加强或减弱潮水涨退的幅度。

长久以来,大溪地潮水的涨退,一直使海员与科学家大惑不解。高潮发生于每日正午及半夜,低潮出现干清晨6时与晚上6时,与月亮的升落并不一致。所以有人也许会认为,月亮照不到大溪地,那里的海水只跟着太阳变。

原来大溪地恰好位于一个海盆的中心点上,海盆中海水受到月亮的引力时,就像平盘中的水一样来回动荡。如果把平盘的一边缓缓翘上或侧下,就会发现盘中央的水差不多保持同样的高度,盘边的水起落却很大。这样盘中的水好像翘翘板一般,以某一点为中心,此端上升彼端下落。就潮水而言,大溪地适位于翘翘板的中心点附近。所以,只有太阳的引力能对海上发生作用,潮水的涨退,与太阳的升落步调一致。

海水的涨落与渔业、产盐、航行都有紧密的联系。现在人们已经掌握了它的规律,能精确地预报出任何地方、任何日子的潮水情况。海水涨落,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现在的人类还建立于潮汐发电站,请潮水来发电。

海浪是怎么产生的

看海浪的人都会觉得海浪很神奇,海浪有时很富诗意,有时来势险恶,不管在什么时候,总有神秘莫测之感。

一连几天无风时,空气中的一切都不动,可是海上的破碎波越来越大。波浪默默地越过大海,活像列队的象群,一个接一个滚滚前来,究竟是来自多远的地方呢?远在波浪冲上海滩以前,先是象头然后是象身为什么都要变白,最后只见一片泡沫在海面上打旋?巨浪究竟能有多大?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都难以解答这些问题。事实上,到了近几十年,海洋学家才能告诉我们,波涛怎样在大海诞生,诞生后要走很远很远,才抵达岛屿沿岸处或大陆的边缘岸上消散。

首先,波浪是什么?有人可能认为,波浪是在海面上移动的大片海水。绝不是这样,只要细心观察随波漂来的一片漂木就明白了。先见漂木迎着前来的波浪移前少许,随浪升高,然后又跟着小浪移前少许便落下。波浪过后,漂木仍留在原位。因此有关波浪的第一件事实是,它和海流不同。海流确实带着水前进,而波浪只是穿水而过。波浪不外是能的脉冲,藉水分子的振荡在海水中传送。

同类推荐
  •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生活知识百科(第三册)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知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著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开始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时代在发展,生活在进步,家庭生活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因为更完善、更及时地向人们介绍生活知识已经成为大众的普遍需要。本书针对家庭生活知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科学的指导,是专门介绍家庭生活知识的百科式的工具书。其对于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其他图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 地理秘境之谜

    地理秘境之谜

    本套书主要介绍古今中外关于人类诸多未解的社会、自然现象,包括《中国自然遗产之谜》、《星球宇宙之谜》、《巨兽异兽之谜》等20个分册。
  •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日常节能环保并不难》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阐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以很大篇幅来阐述环保对生态、家居环境、生活习惯、生命健康等的影响,突出了主题,阐明了立场。另外,还适当地介绍了与环保相关的环保组织的建立、结构、功能等问题,对主题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人类地球未解之谜

    本读本是我们在新时期为当代青少年量身定做、专业打造的一套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素质水平的优秀图书。它涵盖了青少年在成长的重要时期不可或缺的科普知识,带领青少年探索神秘的大千世界,激发青少年对科学及未知空间的求知欲。我们希望以此引领青少年探求无穷的科学知识,让青少年在对知识的渴求与完善中不断成就自我。
  •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青少年身边的环保丛书)

    《人类自然与城市》由谢芾主编: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最先是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正式讨论的。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作者是挪威首位女性首相布伦特兰,她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并引用。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热门推荐
  • 星尘降落在人间

    星尘降落在人间

    可爱的小女生杨星星第一天上学报告就倒霉的撞到了全校女生爱慕的对象——高冷大神萧尘。不知怎么的,萧尘就是对这小姑娘狠不下心来,甚至还愿意去了解她……啊——!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他们,萧,萧大神竟然强吻了杨星星!他们真的会成功么?谁又知道,在他们背后有多少双邪恶的眼睛在盯着他们……
  • 阴阳逆转之萌妹三国

    阴阳逆转之萌妹三国

    姐妹们,么么哒哒的三国来了,这个世界女为尊,这个世界额(⊙o⊙)…刘备是女生……咦!那个帅锅你说你叫貂蝉……天这是董卓……
  • 除魔物语:斩妖英雄谭

    除魔物语:斩妖英雄谭

    人与妖一场延续了千年的战争人与妖无数跨越了禁忌的爱恋妖,生来就强于人。斩妖士,一群拥有特殊能力的人类。而他们的任务,就是与妖厮杀,守护那些普通的人类。一个被一位老斩妖士养大的男孩,能在这人与妖的世界里掀起怎样的风波、、、
  • 变异前行者

    变异前行者

    末日来临,人类感到了无尽的恐惧,丧尸各种变异生物。新人写小说
  • 浮生策

    浮生策

    因同名群浮生策创此小说若我为空白,则追寻自己的故事若我身清平凡,我愿书写自己的辉煌一朝被唤醒,我愿重书白纸,独留色彩
  • 呆萌小甜心:恶魔校草别这样

    呆萌小甜心:恶魔校草别这样

    自从遇上恶魔校草,就事事不顺,进了圣璃学院不久后,就变成了全校女生的公敌,北羽茉对此表示很无奈。终于,有一天她忍无可忍,走到某恶魔校草面前,对他说道:“说吧,你怎么才肯放过我”某腹黑勾了勾唇对她说道:“做我的小奴隶,每天伺候我”某小白兔对着某腹黑校草说道:“你咋不上天呢?”某腹黑慵懒了靠在墙上开口对她说:“一句话,做还是不做”某小白兔摇了摇头看着他,某腹黑用冷眸一扫。某只小白兔怂了撇了撇嘴慢悠悠的说道:“好吧,我答应你就是了。”某只小白兔就签下了卖身契,从那以后某腹黑和某只小白兔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 一战惊天下:摄政王的废材妖妃

    一战惊天下:摄政王的废材妖妃

    她,是身怀异宝,能吞九州的骨妖。他,是腹黑阴鸷,野心勃勃的妖界摄政王,人前纯善无害,人后霸策天下。当废物遇见天才,全天下都说她不配。一朝被埋,锋芒毕露。神兽为宠,融器为鼎,仙家法器随手就拆,当废材变天才,三界风云剧变。小废材:“王爷外要御敌内要勤政,着实辛苦,夜间活动可再短些?”大腹黑:“短?今夜加时。”小变态痛彻心扉:“不要在我面前秀恩爱,虐狗。”
  • 星空战翼

    星空战翼

    当方杨被一场发生了意外的曲速泡实验带到了未来之后……
  • 将军,娘子又病了

    将军,娘子又病了

    年年都会被“死”几回的病秧子苏长笙嫁给了镇国大将军穆晟奕,因为某个江湖术士说,只要跟穆晟奕圆房,她就能长命百岁了!
  •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我心飞翔:风丫头观鸟随笔

    本书稿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候鸟的迁徙,大量记录性图片反映了群鸟的生活,并附有作者的心灵随笔,让读者能够在欣赏摄影作品的同时产生心灵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