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49400000007

第7章 听听孩子的心里话,你才知道怎样做父母——孩子的日常心理调适(3)

“高中时,我自虐得很严重。拿刀割,用订书机订自己身上的肉,感觉一点儿都不疼,因为肉体上的疼对我来说是可以忍受的事。最严重的一次是,我用特别锋利的刀尖刺进左臂,然后再拔出来,弄得鲜血淋漓。”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就读的一位男生平静地述说着,好像这一切与他无关。他在高中就被诊断患有抑郁症,他自己分析,可能是性格内向、遭遇家庭暴力和父母离异等因素造成的。上了大学以后,他情绪低落,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手足无措。他说,现在之所以不敢再做出极端的事来,是因为牵挂着母亲。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咨询室的老师介绍说,近年来患抑郁症的学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在学生面临的压力、挑战和竞争都很多,这些都很容易导致抑郁情绪,严重的会发展成为抑郁症”。

孩子时期由于自我意识水平处于不稳定时期,因而对事物的看法也会经常出现偏差,无论对他人还是对自我的评价,都具有情绪性或片面性,特别在意别人的眼光,对别人给予自己的评价非常敏感。孩子的情感丰富,每遭受情感挫折,就会悲观消沉,甚至会因轻生而走上自杀的道路。

家庭环境也会导致孩子的抑郁情绪。家庭气氛过于严肃或压抑,父母对孩子冷漠,会使孩子长期缺少爱的体验,心情压抑,经常处于忧虑和紧张之中,轻微的刺激就可能引发抑郁症。还有的父母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对孩子的要求太过严厉苛刻,使孩子在恐惧与压力中长大,当压力和要求超过孩子自身所能承受的程度时,他们就会产生抑郁、焦虑等症状。

除此,孩子已经面对或即将面对的各方面压力,如学习、考试、受到父母或老师的批评和处罚、与同学的人际关系、就业,父母离异或死亡等都会引发抑郁症。

另外,性格因素也是引发抑郁症的又一重要原因。孩子的意志薄弱、优柔寡断,会使他们在困难面前表现为消极退缩或逆来顺受,遭遇的失败多了,人就会产生自卑,形成抑郁。

教养加油站

对于已有了抑郁表现的孩子,下列方法有助于爸爸妈妈对孩子抑郁心理的矫治:

教孩子理智调节自己的情绪

让孩子感到抑郁的,并不是糟糕的事情,而是孩子对事物消极的认识。当孩子情绪低落、抑郁的时候,父母需要冷静、理智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考虑是否周到。如果孩子学会了主动调整看法和态度,纠正认识上的偏差,用理智控制情绪,消极情绪就会减弱,最终消除。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心情低落的时候,父母可以寻找一些令孩子开心或是振奋的事情,比如讲笑话,打打球,出去踏青等。让愉快的活动占据孩子的时间,让时间的推移来逐步消化他心里的积郁,用积极的情绪来抵消消极的情绪。

教孩子学会适当的宣泄

适度的宣泄可以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使心情平静。当孩子心中有烦恼和忧愁时,父母要鼓励孩子可以向老师、同学、父母或是兄弟姐妹诉说,也可以用记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情绪低落时,也可以大哭一场;在自己什么事情也不想做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动,使自己精神振奋。

对孩子进行目标激励

当抑郁情绪缠绕着孩子时,孩子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什么事情也不愿想,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完全处于一种迷茫状态。这时应该引导孩子为自己树立一个目标,最好是一个近期目标,使孩子有方向感,不会感到无事可做。

害羞、胆怯是孩子对自己不熟悉的人或环境所表现出的一种忧虑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之一。而现在,我们可以从越来越多的孩子身上找到这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家里很随便,但一遇到陌生人、陌生的场合,就感到浑身不自在,仿佛到处都是陷阱,曾经在父母跟前的从容,竟一扫而光,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有一位母亲说:

女儿已经4岁了,在家里总是又蹦又跳,活泼得不得了。可是让我们感到头疼的是每次家里有客人来,她总是显现出六神无主的样子;那么小的人儿,显出与年龄极不相称的好静不好动,每次到朋友家里串门,她会一路吵着“不去,不去,我怕见到叔叔阿姨”,即便是到了目的地,女儿也像被钉在地上一样就是不进人家的门。

还有一位母亲十分无奈地说:

每次带女儿出去,我总是提前给她打“预防针”:诸如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别让妈妈提醒了,人家问什么好好回答就是了……但十次有九次女儿拿我的话当耳边风,偶有巧遇,照常摆出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的架势,而且把脸扭向一边根本不看人家;如果对方是高高大大的男性,干脆趴在我身上给人家一个后背,有好几次弄得我都很尴尬。

害羞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大约一岁到两岁半左右,要经历正常的害羞期,在经历害羞期后,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参加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但有一些孩子在过了这个时期之后,仍然过分害羞,无法发展社交技巧。在八岁左右,其中有半数的人出现社交恐惧症,还有一些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过于严重的会形成怯懦与自卑的人格。

在心理学家萨姆·帕特纳姆位于缅因州伯伦瑞克鲍登学院的实验室里,没有配置什么高科技设备,充满童话色彩的肥皂泡泡、万圣节的化装面具和会发出响声的玩具,就是全部的实验道具。但他所进行的研究却绝非如此简单。一些孩子会被带到实验室来游戏,而他就在一旁观察他们。有些孩子一见到泡泡便兴奋地跑上前去,对那些会发出声响的道具也颇感兴趣,当一位工作人员戴起化装面具时,他们还会高兴地尖叫;有些则静静地站在一旁观察;还有些孩子哭了起来。

由此看出,孩子的害羞主要源于对新事物感到紧张和恐惧。害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一种正常焦虑现象。它的形成原因主要有:

(一)孩子的先天素质和性格差异

有的孩子在身体发育方面有缺陷,通常会变得比较敏感和害羞。有的孩子先天气质内向、孤僻、胆小,喜欢安静独处。另外,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孩子害羞与否与文化差异有关。例如,中国的孩子比美国的孩子更害羞。

(二)父母的教养态度

父母对于孩子过度保护或家教过于严格,都可能造成孩子害羞。过于被父母溺爱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性,不能应对环境的挑战,很容易演变成对自己能力的不信任,产生害羞情绪;在家庭管教过于严格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经常有退缩行为,如:内向、顺从、信心不足,害怕参与社交场合等情况出现,因而导致越来越害羞。另外,如果父母本身就很害羞,不爱参加社会活动,或者恐惧心强,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三)先前失败经验的影响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孩子以往的失败经验会令他失去自信,甚至产生恐惧,以至于一遇到类似的情形就胆小、害羞,甚至紧张退缩。

尽管害羞在孩子身上发生很普遍,但害羞也并非一无是处。美国心理学家沃伦·琼斯博士认为,害羞虽是一个人的弱点,但害羞的人比较聪明、可靠、讨人喜欢,更能体谅别人,容易成为工作的搭档。所以,家有害羞的孩子,父母不要太担心,更何况,害羞是可以克服的。

教养加油站

那么,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呢?

增加孩子的社交机会

让孩子有较多和他人相处的机会,是加强社交技巧的好方法。父母可以邀请亲朋好友带孩子到家里做客,让孩子们彼此有更多的互动,以此让孩子熟悉和他人相处的情境。

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容易害羞的孩子,通常会比较在意他人的眼光,担心自己的行为会不被认同。

因此,当孩子试图表达时,父母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赞扬,让孩子勇于继续向前,去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

培养孩子的自信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应该适时提供机会,让孩子试着独立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过度的保护,凡事都帮孩子处理,如此才能让孩子拥有某种程度的自主权,产生被信任的感觉,建立自信心。

肯定孩子的专长和优点

害羞和自卑感有一定的联系,为了使孩子对自己有更多正面的肯定,父母可以尽量引导孩子去发挥其专长或优点,并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孩子有更多的勇气去表现自己。

多一份关心和体谅

当孩子需要面对新的环境或人群时,例如,上幼儿园、参加聚会,父母应该先帮助孩子做一些心理准备工作,让孩子提前熟悉新生活,才不会产生担忧、紧张的情绪。在孩子开始接触新的环境或人群后,父母也应该主动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体谅,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了解他的需求。

在现代社会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时刻准备着超过别人,而所用方法,却并不是读书、学习,而是大把大把地挥霍金钱,以换取那些无用、甚至有害的奢侈品,在攀比中取得虚荣心的满足。

生活的差别不可避免,于是人们在差别中不由自主地产生攀比心理。

当你理性地看待生活,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公正的,并没有偏袒谁。有的人苦尽甘来,有的人甘尽苦来,有的人大起大落,有的人大喜大悲,世上没有永远的赢家,就如自然界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人不能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味攀比何时了?

然而,当我们在不停地强调大人不可攀比时,一场迅猛的攀比之风又开始在孩子身上蔓延了。中学生先攀比买手表、买收录机;后攀比买名牌服装、运动鞋;再攀比买手机、买电脑。如果说中学生还能理清头脑,那么在小学生及幼儿园孩子身上出现的攀比之风,则让人更加忧虑。他们的攀比已经不仅仅限于什么名牌用品了,他们已经到了攀比谁能坐私家车上学,谁家的车子更高档上来了。

一个年仅5岁的小女孩,得知爸爸把家里的车开走了,竟拒绝去幼儿园。为此,她的妈妈连声感叹现在孩子的攀比心理太强了。这位妈妈说,早上7点30分,女儿该去幼儿园了,她带着5岁的女儿下楼。得知爸爸开车出去办事了,妈妈骑电动自行车送她去幼儿园,女儿立刻哭闹起来。她不但拒绝去幼儿园,还哭着跑回家,嘴里嚷着“我就是要坐车去上学,不坐车去幼儿园会被同学笑话”。妈妈只好给她买了一个洋娃娃才平息了一场闹剧。

这位妈妈介绍说,女儿十分聪明可爱,就是爱攀比,小朋友穿了什么新衣服,有了什么新的学习用品,她就一定要家长买。去年春天,女儿要求他们买车接送她,说是很多小朋友的爸爸都买了车。

这么点儿的孩子就知道坐车去幼儿园来满足虚荣心,如此不能不让我们震惊、疑惑,现在的孩子把心思都放在攀比上了,他们还能读好书吗?

据《新商报》载,现在很多同学都有专车接送上下学,小学一年级的小男孩恳求做生意的姑姑开车送自己上学。要求得到满足后,小男孩再不许自己的父母来接送自己,并跟同学们介绍说送他的姑姑是自己的妈妈,而以前那个妈妈其实是保姆。

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为了满足虚荣心,连亲妈都不愿意认,乍听起来让人寒心,可静下心来想想,这就是孩子在攀比中形成的扭曲心理。孩子本来是单纯的,之所以要攀比大多是因为受到外界的诱导,尤其是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先不说各种各样的物质攀比,单就孩子的教育来讲,父母之间的攀比也比比皆是,比上兴趣班、特长班或特色幼儿园、贵族幼儿园等。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白纸一样的孩子不受其影响也难。

孩子爱攀比,还跟其心理发展特点有关。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当他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或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时,就会用漂亮的衣服、新买的玩具或受到奖励等行为,来引起大家的关注。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和好奇心非常强,喜欢新鲜事物,和其他孩子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这些心理因素都会引发他的攀比行为。

上了小学,孩子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学习成为主要活动,学习能力上的差别使他的竞争攀比意识更加强烈。每个孩子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与别人做对比,有的比物质水平,如:比名牌服装;比学习用品高档;比谁的零花钱多,花钱大方等。

有的则比家庭条件,如:谁家的房子大、装修档次高、父母当的官大、钱多、车子好,家中生活用品高档等。还有的比外表长相,比荣誉,比谁更受老师喜欢等。

由此看来,攀比心理只会令孩子变得奢侈与虚荣,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小教育孩子远离攀比心理。

教养加油站

如果孩子总是把攀比用在比吃、比穿、比花钱上,那么攀比之心要不得,作为父母,一定要坚决抵制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

父母不要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

父母一味满足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就会助长孩子奢侈的花钱观念和攀比火焰,还可能将孩子引入歧途。作为奖励,可以偶尔给孩子买一两件有助于孩子学习的用品,这样既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又不至于使孩子养成奢侈的习惯。

教孩子进行正确的比较

攀比心理缘于比较方式的不当,就是盲目攀比。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比较:把自己的能力和他人对比,把自己的吃喝穿用和他人比,自己的家庭出身和他人比较,自己的长相和别人比,等等,不一而足。其实,父母只要多让孩子想一想那些普通劳动者,孩子的心里也许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焦灼、急躁与失落,甚至是愤愤不平了。面对众多普通人,孩子的心里就会多一份平静豁达,甚至多一份愧疚。还有什么可攀比的呢?

将物质攀比化为精神攀比

孩子与人的攀比大多是物质和金钱上的攀比,因此,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竞争倾向,将攀比的目标转向学习、才能、意志力、良好行为等方面,正确引导孩子发奋努力,勇于超越,不但矫正了孩子不正确的攀比心理,还有助于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

同类推荐
  •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

    “丛氏萨提亚模式”帮助你学会萨提亚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让你获得关于自我成长、亲密关系的改善、更好的沟通等问题的全新认识。萨提亚模式到底是什么?萨提亚对我会有什么改变?我应该怎么用它?——《萨提亚模式与自我成长》里有最可读的答案。
  •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心理学策略读本,我们天天都在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只是不知道而已。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知识的益处,越来越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以便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此书是心理学大师、管理学大师马斯洛探讨关于人性与社会关系的著作,全书共8篇23章。书中详细探讨了自我实现及其超越、人类的创造性、价值、高峰体验、需求层次关系等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概念和哲学观点,是一本极佳的人本心理学启蒙读物。书中还自述性地解释了马斯洛为何开始研究自我实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师的思想历程。希望我们精心策划和编辑的这本“人性指导书”,能为迷茫中的人在寻找存在意义的路上指明方向。更希望通过关于人性的大讨论,为每个人的自我成长提供参考。
  • 打开心理学之门

    打开心理学之门

    这是一本引领我们真正走入心理学世界的图书。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要而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心理学研究什么,心理学的基础领域、应用领域,以及心理学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具体应用,等等。
  •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专家给女性的心理呵护书

    作为女性,应该是善良的、自信的、温柔的、充满魅力的、坚强而快乐的,而具有这些优秀品质的基础就是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灵是女性幸福的源泉。给自己心灵最好的呵护,才会获得精彩的人生。爱“心”就是爱自己。不要让心中的阴影遮挡生命灿烂的阳光。美丽的女性应该拥有健康的心理。通过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呵护,剔除心中的虚伪、自卑、嫉妒、猜疑和贪婪,用自信化解烦恼和压力,用温柔感动家人和朋友,活出率真的、卓越的自己。
热门推荐
  • 末日之我市女主

    末日之我市女主

    机缘巧合之下,大学宅女柳玉娇穿越到一本末世文里身为女主的她展开了一系列的故事。-----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 梦幻苍天

    梦幻苍天

    曾经与全国状元失之交臂的落魄青年沈星夜一夜间通过梦境重返过去,夺回了全国高考状元之名,弥补了遗憾,并用几十年的时间登上了世间巅峰,辉煌一世!然而梦终究有醒来的时候,沈星夜本以为靠着梦境中几十年的历程可以再度问鼎巅峰,接下来发生的种种离奇事件却为他打开了一扇奇妙玄幻的大门!当某一天沈星夜回望过去,只能感叹:“我曾经辉煌过,也曾落寞过!然而这些都不重要,当我醒来时,这世间一切皆如梦幻,不过浮云也!
  • 倾世毒医:腹黑邪尊求放过

    倾世毒医:腹黑邪尊求放过

    一见钟情是什么鬼?非你不娶又是什么鬼?大神,虽然我承认你够帅够妖够魅够拽够酷够霸气。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对你有意思!······某大神:“娘子~求扑倒~”某渣渣:“···大神,您的节操呢?”某大神:“被你吃了。”【男女主节操已丢,脸皮很厚,精神失常。喜欢的宝贝儿们快入坑~】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一卷)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是汉语中的璀璨明珠,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其精练、形象,极富表现力,有着历史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每个历史成语的形成都有一段真实的历史史实,它反映了政治、军事、文化、民间风尚、道德及理想。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历史成语故事去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高超的智慧和历久弥新的语言文字。
  • 九烛

    九烛

    诸神相争,恶魔生,为了解决诸多关于元界的问题,数千年来逐渐苏醒的诸神决定,我们来召唤九个小伙伴,让他们相爱相杀吧!不不不……那当然只是无聊的小事,世界可是要靠他们拯救的!月兔神说:“他们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拯救世界,我们就命名为九烛吧~”诸神(他们是被你强行召唤来的吧……还燃烧自己,这样真的好吗?)不管怎么说,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 最后,一个神仙

    最后,一个神仙

    一种很老套的写作手法,一个很热血的冒险故事。修仙修道,修魔修心,三界之中,闯荡四海。他必须要走遍人魔两界,才能找到属于“他”的东西……
  • 天庭聊天系统

    天庭聊天系统

    某学生,经过一场游戏,误打误撞获得了系统……
  • 把你咳进肺里

    把你咳进肺里

    初始相遇,清眸一笑:现时偶遇,目光冷漠。而一天。你闯入我的世界,一个本身与你无关的世界。你捏起我的下巴。不屑的嘲笑:“叶芯,我要你一辈子活在……”
  • 排球少年之王者归来

    排球少年之王者归来

    她,是排球界公认的天才,只因为身体原因而无法踏上球场,成为教练后斩获所有的奖杯,却忽视了排球的根本,当她来到这个还没开发的土地,她能否如愿?
  • 明姝记

    明姝记

    当她走下凤轿的一瞬间,看到那双魂牵梦绕的星眸,自是呆了!原来兜了一大圈子,最终还是乖乖钻入了某人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