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兄弟从1806年起,就深入民间,广泛搜集传说和童话材料,经整理、研究,合编成《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俗称《格林童话》,共收有童话216篇。《格林童话》是欧洲各国中搜集、编写最早,篇幅最多,系统性最强的一部童话集。其中不少故事反映了日耳曼民族的质朴、幽默、机智和勇敢,揭示了人民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故事情节曲折,有不少故事的语言富于诗意。《格林童话》中的有些作品也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的传统观念,如宗教、等级观念等。
74.自学成才的小说家狄更斯
狄更斯(1812·1870年),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小时候父亲欠债被关进拘留所,没有了经济来源,狄更斯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当过童工和广告模特儿,还到律师事务所当过信差,1831年进入报界,开始进行创作。
1837年狄更斯发表的《匹克威克外传》,从此一举成名。他一共发表长篇小说14部和许多中短篇小说以及杂文、游记、戏剧等。《艰难时世》和《双城记》这两部长篇小说代表了狄更斯的最高成就。《艰难时世》反映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劳资关系的对立,揭示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双城记》是部历史小说,它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夕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总之,这两部作品都反映了19世纪四五十年代英国劳资之间的尖锐对立,表达了作家对人民的同情。他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以人道主义观点为出发点,在艺术上常用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人物个性突出,形象鲜明。
75.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1829~1910年)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1869年10月中旬,他完成了一部宏伟史诗——《战争与和平》的创作。该书描写了1812~1820年俄国反抗拿破仑侵略的全过程,通过对具体人物和历史场面的描写,鞭挞了拿破仑侵略战争的残酷,热情地讴歌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作者也以历史视角探索了俄国社会的命运与前途。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世界文坛历史小说的典范。
76.父子作家大仲马和小仲马
大仲马青少年时代就痛恨波旁王朝,曾参加1830年的七月革命的战斗。由于父母早丧,家庭贫困,14岁起辍学当小职员。他的文学生涯始于戏剧创作。《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的上演,轰动了法国文坛,但《冶金学家》的上演却遭到失败。从此他便转向了小说创作。《三个火枪手》和《基度山伯爵》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三个火枪手》描写了3个火枪手为王后效力历尽艰险的故事,揭露了宫廷的勾心斗角,反映了统治集团的黑暗,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基度山伯爵》的主人公邓蒂斯受人诬陷,被打入死牢,侥幸越狱后,凭借狱中难友得到大量财宝,化名基度山伯爵,回到巴黎,向3个陷害他的坏蛋复仇。小说揭露了七月王朝的一些上层人物的罪恶发迹史,暴露了复辟时期法国司法制度的黑暗。
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他为儿子,但始终不认小仲马的生母是他的妻子。这种切身的遭遇在小仲马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伤痕。他的作品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资产阶级社会的道德问题。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小说《茶花女》,后来他把小说改成话剧。话剧内容与小说一样,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出身贫苦,聪明善良,但因环境逼迫沦为娼妓。她结识了富家青年亚芒,产生爱情。亚芒的父亲反对这门婚事,他用虚伪的道德说教逼迫玛格丽特离开亚芒。玛格丽特后来贫困交加,含恨而死。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小仲马从此专事剧本创作,比较有名的有《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77.“文学中的林肯”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1835~1910年)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描写了阶级对立、种族歧视的美国社会。马克·吐温从开始发表作品到1910年病逝,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了大量的小说、游记和政论。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描述黑奴孩子吉姆和白人孩子哈克在逃亡途中所遇到的种种“意外”,严厉地谴责了种族压迫的罪恶行径。作品塑造了淳朴善良、对亲人爱得深沉真挚,对朋友关心照顾,勇于做出自我牺牲的黑人吉姆的形象,说明黑人与白人一样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丰富的感情。通过哈克与吉姆患难相遇真诚相待的关系,劝告和教育美国人民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黑人。这部小说既有现实主义的精心描写,也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有人物心理的剖析,也有奇特风趣的想象。作品语言既有生活气息,又简明流畅。
78.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探案》
福尔摩斯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1859~1930年)在系列侦探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血字研究》、《回忆录》、《四签名》、《冒险史》、《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归来记》、《恐怖谷》、《最后致意》、《新探案》等,都是以歇洛克·福尔摩斯为主角,以华生作陪衬,解决各种疑案。作家本人曾受过高等医学教育,他把化学、解剖学及其他科学知识,运用于福尔摩斯这一艺术形象塑造上。福尔摩斯实际上是马车、煤油灯、电报传递时代,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进行推理破案的冒险英雄。
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犯罪现象,但对社会本质的揭露是不太深刻的。福尔摩斯的各篇故事,艺术水平不完全一致。但从总体而言,情节曲折复杂、场面紧张惊险,以逻辑推理而破案,则创立了推理侦探小说的流派。
79.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
俄国作家契诃夫(1860~1904年)是一位与法国作家莫泊桑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于1860年1月29日出生在俄国一个杂货店老板家。他从小生活困苦,靠当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和继续学业。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当了一名医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契诃夫便在一些幽默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在20多年的创作活动中共写了400多篇中、短篇小说,10多个剧本,创造出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风格。
契诃夫的小说所描写的内容丰富,如《变色龙》揭露了统治阶级奴才的暴戾无耻,而《匿名者的故事》、《跳来跳去的女人》则反映了市井小人的庸俗与丑恶。《哀伤》、《苦恼》、《万卡》等真切地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剧命运,而《没意思的故事》、《套中人》等则深刻地揭示出空虚苦闷的知识分子,向往新生的内心世界。他的剧作《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大都讲述很普通的生活故事,作品中蕴含着深邃的思想,人物的对白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他的最后一个剧本《樱桃园》发出了年轻的俄罗斯的声音:“永别了,旧生活!”“你好,新生活!”
80.整个印度为之骄傲的泰戈尔
泰戈尔是一个用诗歌来歌唱自然与和平的人,同时还是小说家、散文家和艺术家,他是整个印度民族都为之骄傲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加尔各答的一个富有家庭,从小就对文学有浓厚兴趣,曾到英国学习,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熏陶,回国后专门从事文学活动。泰戈尔一生都没有停止做诗。早年最有价值的《故事诗》大都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宗教历史传说,歌颂反抗外族侵略和不屈的民族英雄,也揭露种姓制度和印度传统的陈规陋习。特别是《两亩地》深刻地揭露批判了封建地主的强取豪夺。20世纪20年代,关心祖国命运的他创作了《新月集》、《园丁集》、《吉檀迦利》,这些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诗句跨越时空净化着全人类的情感与灵魂。诗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晚年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时代激情让他写出不少政治抒情诗,直接召唤人民斗争。人民性是他诗的核心,他一生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和20多个剧本。
印度人民不仅因文学家泰戈尔而骄傲,还为画家、音乐家、哲学家、思想家泰戈尔而自豪,他已成为印度的文化之神。
81.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1866~1944年)22岁时收到列夫·托尔斯泰一封信,信中解答了罗曼·罗兰提出的问题,还鼓励他从事文学创作。罗曼·罗兰感到这封信像“一扇开向无穷宇宙的门”,于是下定了从事文学事业的决心。罗曼·罗兰先写了一系列以法国大革命为题材的剧本。他希望通过这些“革命戏剧”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教育人民。20世纪初他开始为伟人作传,歌颂那些杰出的艺术家。《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是闻名于世的传记作品。
他主要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一共10卷。小说塑造了一个在苦难中孤独奋斗的知识分子形象,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社会的广阔图景。约翰·克利斯朵夫出生于德国一个穷音乐师的家庭,从小表现了非凡的音乐天才,后来随父进宫演奏,目睹了封建贵族的骄横,小市民的奴颜婢膝。他因反抗贵族而受到排斥,结果生计也成了问题。但他不向命运低头,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批评上流社会糟蹋音乐,得罪了许多人。有一次为搭救被大兵欺侮的农民,造成命案,逃往法国。但是法国社会到处充满铜臭,音乐界死气沉沉。他抨击丑恶,孤军奋战,却到处碰壁。他到了民间,虽同情人民的苦难,但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最后万念俱灰,潜心于宗教音乐的创作,追求精神上的自我完善。
82.无产阶级文学先驱高尔基
高尔基(1868~1936年)生于一个木匠的家庭,父母早亡,幼年寄居在外祖父家里。他只上过2年小学,当过鞋匠、面包师、码头工人,但酷爱读书,勤奋自学。后来他结识了进步的知识分子,阅读革命著作,这成了高尔基的真正“大学”。20世纪初投身革命风暴,十月革命后担任苏维埃文化界的领导职务。
高尔基的作品有小说《童年》、《人间》、《大学》、《福马·高尔杰耶夫》、《母亲》,散文诗《海燕之歌》,剧本《小市民》、《底层》、《仇敌》等。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小说生动、逼真地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压迫和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形象,展示了巴威尔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由一个普通工人,迅速觉醒,并成为无产阶级坚强战士的光辉道路。母亲尼洛夫娜是俄罗斯妇女的光辉代表。她的经历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革命意志的觉醒过程。
83.描写个人奋斗悲剧的杰克·伦敦
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年)的代表作。它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个人奋斗的悲剧结果,否定了个人主义哲学,同时也批判了那个社会的腐朽和空虚。
水手马丁·伊登因一个偶然的机会撞进摩斯律师家。罗丝小姐喜欢这个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无产者,马丁·伊登也觉得罗丝纯洁、高尚,有文化修养,因而爱上了她。马丁·伊登在罗丝的鼓动下一边刻苦写作,一边打短工。有时穷得连饭也吃不上,稿子又一次次被退回,但他并不气馁,他认为自己是个强有力的人。虽然罗丝在父母的反对下同马丁·伊登断绝了来往,但他没有因此消沉颓废丧失意志。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马丁·伊登终于成了名。过去看不起他的人一个个都跑来拉拢他,罗丝也哭哭啼啼跑来要求恢复恋爱关系。然而马丁·伊登爬上社会“顶峰”后,发现了一切都是虚假的、伪装的。他的精神支柱垮掉了。他憎恨周围的一切,但他又回不到人民中间去了,于是只有到大海中去寻找自己的归宿,以自杀结束了生命。
84.现代派小说的巨著《尤利西斯》
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一部新颖的小说《尤利西斯》。作者就是“意识流”派的代表作家,爱尔兰的乔伊斯(1882~1941年)。乔伊斯的小说,主要有4部:《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斯》和《为芬尼根守灵》。此外,还有诗集《室内音乐》和剧本《青年流亡者》。他的所有作品都以都柏林为背景,以爱尔兰生活为素材。
《尤利西斯》是乔伊斯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是青年艺术家斯蒂芬·代达罗,广告经纪人利奥波尔德·布罗姆及他的妻子莫莉,作品叙述了这3位都柏林人一天之内的生活和感情经历。自始至终都采用象征的手法,小说按荷马史诗《奥德赛》的结构,巧妙地组织起来。作者将小说取名为《尤利西斯》,表明本书是记录现代人的史诗。作者将布罗姆在都柏林游荡与古希腊英雄尤利西斯(即奥德修斯)10年漂泊相比;把斯蒂芬比做尤利西斯的儿子忒勒马科斯;把莫莉比做英雄的妻子佩涅洛佩。作者用这种古今对比来强调现代西方社会的庸俗、腐朽和堕落,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灵魂的空虚。
85.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卡夫卡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年),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业余作家,国籍属奥匈帝国。他与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作品引起了世界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股“卡夫卡”热。
卡夫卡一生的作品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却是极为深远的。卡夫卡的小说揭示了一种荒诞的充满非理性色彩的景象,表现了个人式的、忧郁的、孤独的情绪,运用的是象征式的手法。后世的许多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如“荒诞派戏剧”、法国的“新小说”等都把卡夫卡奉为自己的鼻祖。
86.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
获得196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1905~1984),主要以顿河地区的斗争生活为题材。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全书共有4部8卷,生动地描写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个动荡的历史年代中,顿河哥萨克人的生活和斗争,表现了苏维埃政权在哥萨克地区建立和巩固的艰苦过程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小说的主人公葛利高里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中农家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上了前线。他看不惯军官的飞扬跋扈、兵痞们的奸淫掳掠。布尔什维克战士贾兰沙向他揭露帝国主义战争的荒谬和专制政体的腐败,使他逐渐觉醒。然而当他回到家乡养伤时,成为乡里第一个获得十字勋章的战士,被虚荣所迷惑的葛利高里把贾兰沙在他心中播下的真理的种子给毁灭掉了,又以一个出色的哥萨克的身份重回前线,连连立功,升任为少尉排长。十月革命后,他参加了红军,并在同白军的战斗中表现得非常英勇。但他对革命缺乏认识,当看到波得捷尔珂夫枪杀白军俘虏时,十分反感,终于与革命决裂。以后他在红军和白军两个阵营中徘徊,2次加入红军,却3次投身反革命叛乱。1922年回到家乡,村革命委员会主席宣布要追究他的反革命罪行,他带着情人阿克西妮亚远走他乡。半路上遇到苏维埃征粮队的袭击,阿克西妮亚被打死,葛利高里在森林、村野游荡,最后怀着痛苦、绝望的心情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