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教创立
大约公元前531年,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佛教,相传他原是释迦族的王子,29岁出家修行,到迦耶的菩提树下独自静坐悟道,霍然“心地光明’,悟道成佛,这时释迦牟尼已35岁。从此他就在印度河——恒河流域说法传教,信者纷至沓来,日益增多。于是释迦牟尼将部分信徒派赴印度各地传播佛法,并偕余者云游四方,广传佛法。此后,佛教不仅在印度盛行一时,后来广泛地传播于东南亚、中国、日本等地,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538年,百济国王将佛像、佛经赠给日本天皇,并受到权臣苏我氏支持。经日本天皇同意,大乘佛教在日本传播开来。不久国内流行瘟疫,权臣物部氏称是信佛引起神怒之故,佛像遭毁,佛教一度被禁。后经苏我氏争取,佛教又得到恢复。
2.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
释迦牟尼出家前的名字叫悉达多,生活在距今两千五六百年以前,与我国的孔子同时,活了80岁。他出生在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位置在现在的尼泊尔境内。他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娶过妻子,生有孩子。
悉达多年轻时,生活优裕奢侈,但精神上得不到慰藉,感到十分空虚。他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和种姓制度。按照当时婆罗门教法典,人们按种姓划为4个等级。悉达多反对神权至上的等级制度,提出 “四姓平等”的主张。传说他29岁那年,见过人类的生、老、病、死便想到出家修行,找出一条解脱人类苦难的道路。后来遍访名师,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形成了一套宗教哲理观点。佛教中说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此后,释迦牟尼一直在印度的北部和中部传播教义,发展了很多信徒,逐渐形成一大宗教。
3.南无阿弥陀佛
人们常常听到信佛的人口中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音na,mo),是“归敬”、“归命”、“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印度佛经《阿弥陀经》上说,信佛者只要一心长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临死之前佛就会出现,将虔心礼佛者接引至“极乐世界”。所以,佛教的信仰者经常口念“阿弥陀佛”。为表示尊敬,特地加上“南无”二字。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的来历。
4.大雄宝殿和如来三佛
佛寺的正殿气象森严,匾额上有“大雄宝殿”4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大殿内供奉着3尊巍峨庄严的大佛。“大雄”是释迦牟尼的尊号,是古代印度佛教徒对教主的敬称。意思是说佛的智力无边,勇敢无比,能降伏一切妖魔,没有人能与他对抗。大雄宝殿内的3尊大佛,代表着佛教的3个世界。正中端坐的是释迦牟尼,主宰娑婆世界;坐在东首的是药师佛,主宰东方净琉璃世界;坐在西首的是阿弥陀佛,主宰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俗称如来佛或大佛菩萨,他是佛教的创始人。药师佛又叫大医王佛,他曾发下十二大愿,要帮助众生解除痛苦,医治疾病,消灾延寿,满足信徒的一切愿望。药师佛手持法轮,掌管人间一切的善恶报应,根据人们修行的程度,安排生前死后的待遇。阿弥陀佛的别称很多,有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10多种,也简称弥陀佛。弥陀佛手上拿的金台,据说就是接应众生的用具。
5.三宝殿
人们常用“无事不登三宝殿”,来形容有事拜访的客人。究竟什么是“三宝殿”呢·
“三宝”指的是佛教中的佛、法、僧。“三宝殿”即佛教寺院中佛、法、僧这3个主要活动场所。“佛”是佛教信徒“大众登场藏事”的地方,如“大雄宝殿”;“法”是佛家“珍藏宝典”之所,如“藏经楼”;“僧”是指和尚睡觉的“寂静禅房”。
这些房舍都是佛门重地,平常是不允许人进去闲逛的。“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便由此而来。
6.五百罗汉
有的佛教古寺设有五百罗汉堂。“五百罗汉”来源于一个佛教故事。
据说摩羯陀国有1000个僧人。其中,500个是凡夫僧,500个是罗汉僧。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修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僧人。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在五百凡僧之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常常说一些违反教规的话,使一大批僧人深受影响。国王无忧王很生气,想把1000僧人全部淹死。这时500罗汉僧才各显本领,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既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认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就在国都修建一座寺庙,照500罗汉僧的模样塑了500尊像。
玄奘去印度取经时,将这个故事写入《大唐西域记》中。从此,“五百罗汉”的故事传入中国。在中国各地寺庙,有不少五百罗汉像。
7.袈裟
“袈裟”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不正色”。按佛教的规矩,取得僧人资格要经历剃发、染衣、受戒等几道程序。染衣,表示从此舍弃美好装饰,过简朴的生活。所以,僧服摒弃青、黄、蓝、赤、白“五正色”及绯、红、紫、绿、碧“五间色”,而染成铜青、泥褐、木蓝色,才算“三如法色”。这样,“袈裟”也就成了僧服的专用名词了。
僧人所穿的袈裟,原规定只有3件。其中一件是“五衣”,即由5条布缝缀成的衬衣;一件是“七衣”,即由7条布缝缀成的上衣;一件是由9条以至25条布缝缀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遇有礼仪或外出时穿着的。
现在,世界各地的僧人服制都有所改变。但是,袈裟作为僧人的传统服饰,还是令人们难以忘记。
8.舍利
舍利是梵文的译音,原意为“身骨”,是佛家珍宝之一,泛指的是释迦牟尼的遗骨、头发、牙齿等。
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逝世。他的尸骨炼就84000颗舍利,被8个国家的国王分取供奉。后来,舍利供不应求。于是,僧侣们不得不降低规格,用其他东西来充做舍利。连佛经中也规定:“若无舍利,以金、银、琉璃、水晶、玛瑙众宝造作舍利。”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得道高僧圆寂火葬,骨灰中会出现五色彩珠,也可称之为舍利。
9.9个香疤
遁迹空门剃光头时要用香火在光头上烧出9个香疤,以表明正式出家,苦修开始。这种仪式被称为烧戒,通常由方丈主持。“烧香疤”的由来,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烧香疤源于宋朝。宋朝时,佛教有两大派,即密宗与显教。密宗的教徒被称为喇嘛,显教的教徒被称为和尚。由于皇帝非常优待密宗,对喇嘛的赏赐异常丰厚,显教的和尚对此既忌妒又羡慕。为此,显教从服饰到仪式极力模仿密宗。由于显教人数众多,全国的喇嘛就增加了几十万。皇帝知道后,很不高兴,下令全国除喇嘛外,所有和尚必须在光头上烧疤,以示区别。渐渐地,烧香疤,成为和尚入佛门的一种制度。
另一种说法认为,烧香疤源于南北朝。南北朝时,梁武帝信奉佛教。为了显示禅心,他大赦天下死囚,安排这些人出家当和尚。为了对这些人进行监督,就在他们的光头上烧些疤痕作为标志。后来,所有和尚都要在脑袋上烧出9个香疤。
10.佛教尊崇莲花的原因
千百年来,莲花一直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佛教尊崇莲花的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与释迦牟尼降生的传说有关。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本来是天上的菩萨,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投胎。他降生之前,净饭王的宫廷里出现8种祥瑞,百鸟聚集,四季花木盛开,特别是池沼中突然开放出大得像车盖一样的莲花。菩萨化做一头六牙白象,前来投胎……得道后的释迦牟尼,每次说法之时,就座“莲花座”,坐姿亦成“莲花坐姿”,即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另一种说法与印度的爱莲风气有关。佛教从初创起,就注意迎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而在古印度,很多人喜爱莲花。佛教的理想境界是不受现实世界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风格象征着佛教的理想。所以,佛教尊崇莲花便作为一种习俗流传下来。
11.吉祥的标志“”
在如来佛像的胸前和德国纳粹党的党旗上,都可以看到这个右旋的十字符号——卐。但它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义。
“卐”,最早是原始社会里一些部落的符咒,它在当时被人们作为太阳的象征。“卐”字向四个方向伸展的笔画,代表着太阳四射的光芒。因为太阳给人类带来温暖,“卐”字也就成为吉祥的标志。在佛教里,也作为“万德吉祥”的标志。“卐”在梵文中读作“室利靺蹉”,它随佛经由印度传人我国时,最先译成“万”字,唐代玄奘把它译成“德”字。到了武则天当皇帝时,又定为“万”字。
德国法西斯纳粹党把“卐”字符号作为党徽。纳粹是德文“国家社会党”的音译,在德文中“国家”与“社会党”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两个S交错而成“卐”字,被德国法西斯政党用做党徽。由于纳粹党实行法西斯专政,挑起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卐”字就成为法西斯罪恶的象征。
佛教的“卐”和法西斯的“卐”,形状虽然相似,颜色却有区别。在佛教里,卐是金色的;德国法西斯的“卐”是黑色的。
12.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是唐代的一位高僧,他东渡日本,传播佛典,成为日本佛教律宗的大师。对佛教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鉴真世称过海大师、唐大和尚,俗姓淳于,生于公元688年,死于763年。14岁在扬州大云寺出家。当时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律宗创立不久,鉴真在扬州、长安等地,先后得到律宗嫡传大师道岸、弘景的传授,并受了大戒。他以渊博的知识,刻苦的努力,对佛教三藏(经、律、论)都作了研究。到45岁的时候,已成为著名的授戒大师,门徒达4万余人。
鉴真东渡一共经过6次,最后一次东渡时他已经双目失明,凭着顽强的毅力终于抵达日本。从应邀发愿开始,历时12年,经受挫折5次,先后有36人付出了生命,鉴真始终不屈不挠。第二年,鉴真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戒法,后来被日本天皇授予“传灯大法师”的称号。公元761年,日本政府又规定:任何人如果没有在东大寺等3个大寺受戒,便不能取得僧籍。鉴真还在奈良新建一座佛寺,以收容更多来学的僧徒,这就是著名的唐招提寺。鉴真后来就逝世在这个寺的云房。
13.玄奘西天取经
玄奘本名陈棉,玄奘是法名,又被尊称三藏法师。玄奘13岁出家,21岁受了大戒。当时国内对佛教经论没有统一说法,翻译过来的佛经晦涩难懂甚至失真走样。玄奘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学习、取经。
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从长安出发,由姑臧、敦煌,直到西域。途经高昌等国,历尽无数艰难险阻,最后终于抵达印度。玄奘先到那烂陀寺,拜戒贤法师为师,直接钻研佛经原文。5年后,他游学印度各地,演讲佛典,并与印度学者争辩,探讨佛学理论,名震全印度。公元645年,玄奘回到长安。玄奘这次西行,经历17年时间,2.5万千米路程,138个国家,带回佛教经典520箧,657部。到长安后,他埋头翻译佛经,在20年中共译出1335卷。他还把中国的《老子》等书译成梵文,传往印度。他被称为我国古代的三大佛经翻译家之一。
玄奘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和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及中亚等地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公元664年玄奘逝世,据说当时有100多万人为他送葬,3万多人为他守墓尽哀。他从印度取来的佛经被保存在专门建造的西安大雁塔内。
14.济公
历史上,济公是南宋时期杭州灵隐寺的道济禅师。
道济是宋代浙江天台人,俗姓李,名心远。他出身显贵,为驸马之子。道济出家于杭州灵隐寺,后常住净慈寺,是一位禅宗僧人。他生活落魄,嗜好酒肉,言行类似癫狂,所以有人称他为“济癫僧”。在民间传说中,济公玩世不恭,喜欢帮助弱者,时常和达官贵人开玩笑,弄得对方又气又恨,却又无可奈何。由于济公形象深得民间百姓的喜爱,因而出现了济公塑像。
15.道教的建立
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有两派:一派是汉顺帝时期(公元125~144年)建立的五斗米道;另一派是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178年)建立的太平道。张陵是五斗米道的创始人。
张陵,示称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进过太学,当过江州(今重庆)的行政长官,对儒家《诗》、《书》、《礼》、《易》、《春秋》都很有研究。后来他带了弟子进四川鹤鸣山修道,并在那里写了一本道书,说是得自太上老君口授,并自称“太清玄元”,创立道派。因为入道的人要交五斗大米,所以称为五斗米道,简称米道。它使用巫术和道术,画符篆、烧符篆,用符水为人驱鬼治病。还把收徒、治病募集来的钱,办一些有利百姓的好事,因而扩大了影响。
太平道又称黄老道,创始人是张角和他的弟弟张宝、张梁。张氏兄弟是当时农民起义的领袖。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教人叩头忏悔,用符咒为人治病。他一边为人治病,一边传教。10多年间,信徒达数十万,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张角把道徒分为36方(部),大方1万多人,小方六七千人,都有将帅率领。他们的起义队伍就是通过这种形式组织的。起义失败后,太平道仍在民间秘密流传。
16.阴阳五行说与八卦
阴阳五行说与八卦最初跟道教毫无关系。它们是古代思想家对世界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一种解释。认为阴是暗,阳是明,所以月叫太阴,日叫太阳。由此引申开去,称正面、温暖、南方为阳,反面、寒冷、北方为阴。同时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家们还认为自然界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构成,并且相生相克。阴阳五行说后来又发展为八卦,用一两个符号分别配成天、地、雷、风、水、火、山、泽8种事物。
后来道教把阴阳五行说与八卦拿了过去,构成自己的基本教义,并且用来说明社会生活的奥秘,把刚柔、动静、生死、往来、盛衰等一系列概念都纳入阴阳的意义中去。老子在《道德经》里就以此来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组成情况:“万物负阴以抱阳。”道教还用八卦卦象和阴阳五行说来占卜,预示人们从生到死,事物从始到终的各种状态和结果。民间流行的看相、算命、求签、画符、念咒、看风水、择吉日等,都与阴阳五行说和八卦有关。
17.各显神通的八仙
道教尊奉神仙,流传民间的“八仙”就是八位神仙,他们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其中有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但经过民间传说和道家渲染,成了长生不老、神通广大的仙人;有的纯粹是道教编造出来的。
道教里有许多神话人物,有令人望而生畏的玉皇大帝,炼丹的太上老君,还有平易近人的八仙。点化成仙前的“八仙”,也都是普通人。他们是传说中各行各业的祖师爷,如吕洞宾是理发业的祖师,铁拐李是乞丐的祖师。除蓝采和、何仙姑外,其余6人又都是道教各宗派的创始人。故事说,3月15日蓬莱仙岛牡丹盛开,白云仙长宴请八仙和五圣共赏牡丹。归途中经过东海,八仙各自拿出法宝显示神通。不料龙王的儿子抢走蓝采和的玉板,并把他拉下海去。八仙大怒,与龙兵搏斗,大获全胜,吕洞宾还用火葫芦烧东海。最后佛祖如来出面,把他们都请到灵山,经过调解,才消了怨气,重归于好。
18.《圣经》
《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圣经》又称《新旧约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