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404600000001

第1章 导言(1)

所谓“后物欲时代”,简言之,即是人类社会温饱问题解决之后的这个时代。最先使用“后物欲时代”这一概念的,是社会学家郑也夫,他在其研究现代消费社会学有关问题的专著《后物欲时代的来临》序言中指出:“新时代同样问题丛生,其中最大者,我以为是合二而一的这样一对问题。一方面,温饱即将全面解决,这在生物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于是空虚、无聊必然发生。另一方面,物质的供应仍以加速度、疯狂地推进,乃至商人成了最强的社会势力,消费成了最大的社会运动,追求快乐成了与之配套的、俘获众多男女的生活哲学。但是它没有解决,相反却造就出新时代的最大问题和荒诞。”郑也夫:《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页。后物欲时代是无须为温饱挣扎,但难免空虚、无聊随之而来的时代。

摆脱生存危机,解决温饱问题是人类始于原始社会时代的祈梦。这个追求一直激励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历史上总是被吃饭问题困扰的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就基本解决,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有划时代的意义。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我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还有不少人在为生存问题苦苦挣扎。执政党及其政府也还在为扶贫等问题做出巨大努力。不少理论工作者也在为诸如贫困人口问题、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投入巨大的热忱进行研究。但要看到,温饱问题从总体上已基本解决,社会总体用不着为生存问题而担忧。人类步入或正在步入后物欲时代。对于这个时代的来临,早在1930年代,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就发出了先知般的预言:“我得出的结论是,假如不发生大规模战争,没有大规模人口增长,那么,‘经济问题’将可能在100年内获得解决,或者至少是可望获得解决。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展望未来,经济问题并不是‘人类永恒的问题’。您也许会问,为什么这样就让人惊诧?这的确令人惊奇。如果我们不是眺望未来,而是回首过去,就会发现,迄今为止,经济问题、生存竞争,一直都是人类首要的、最紧迫的问题——不仅是人类,而且在整个生物界,从生命最原始形式开始莫不如此。因此显而易见,我们是凭借我们的天性——包括我们所有的冲动和深层的本能——为了解决经济问题而进化发展起来的。如果经济问题得以解决,那么人们就将失去他们传统的生存目的。那么这对人类到底是福还是祸呢?如果你完全相信生命的真正价值,则这一远景至少为我们展示了从中获益的可能性。不过,那些经过无数代的培养,对于普通人来说已是根深蒂固的习惯和本能,要在几十年内加以悉数抛弃,以使我们脱胎换骨、面目一新,是难乎其难的。思及此点,我仍然不能不感到非常忧虑。因此,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遇到了他真正的、永恒的问题——当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应该怎样来利用它的自由?科学和复利的力量将为他赢得闲暇,而他又该如何来消磨这段光阴,生活得更明智而惬意呢?”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版,第357—359页。

正如凯恩斯所预测的那样,当温饱问题猛然解决的时候,当最初的满足过后,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空虚无聊。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工作时间大为缩减和工作岗位减少,人们的空闲时间延长。这种空闲时间增多和温饱解决后的空虚与无聊导致其中的一些人腐败堕落。毒品在西方社会中的泛滥,昭示着一个巨大的转折:空虚无聊已经压倒物质匮乏,成为今日西方和未来全人类的首要问题。

由于全人类曾经面临着的共同的难题——生存挣扎,已经得到或正在得到解决,适用于一切人的生活意义不复存在。每个人必须为自己寻找生活的意义,填补生活的空虚。弗兰克曾说:“与昔日的人相反,也不再有什么传统的东西告诉今天的人们应该做什么,意义不能赋予,而必须被发现……意义总是具体情景中的具体意义。”弗兰克:《无意义生活之痛苦》,三联书店1991版,第25页。

从人类历史上看,这种温饱解决后带来的空虚,曾经率先降临在社会中的少数贵族头上,导致其中的一些人腐败堕落,如清中后期的八旗子弟就是纨绔子弟的代名词。但也毕竟是少数人的事,无伤大体,而现在的事情不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是人类几百万年来头一次全体成员的温饱问题大致解决了。我们以往建立在温饱未解决之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面临着困难与挑战。从20世纪中叶往前推,全部的人类历史都是为生存而挣扎的历史。人类各个民族曾经提出过的几乎所有的主导人生观,都是建立在这一基调之上的,都折射出此种生存状况的基本氛围:生存是严酷而艰难的。

以中国古代先哲提出的人生观为例。孔子说:“君子居无求安,食无求饱。”(《论语·学而》)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章句下》)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孟子·告子章句下》)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成语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句句箴言都离不开劳苦、艰难、忧患。即使社会上有少量贵族养尊处优、置身于艰难之外,但也笼罩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即严酷的生存挣扎。所以社会拿出来的都是这样的人生观。

但是,今天这样的生活状况不存在或即将不存在。新生代们出生伊始生活就不艰难,还能拿过去那种人生观来教育众生们吗?你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他们问:为什么要艰难困苦呢?这不是陷入悖论吗?人们通过艰苦的努力以及他所创造的生产力进步,使他渐渐脱离饥寒和苦难,而我们却又要说苦难才是他成长和成功的基本条件,这不等于说他的成功将使他自己堕落和失败吗?西方大文豪萧伯纳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生在两种悲剧:一种是没有得到你心里想要的东西;另一种是得到了。”萧伯纳:《人与超人》,《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第15卷),台北:远景出版公司,1982年版,第220页。这种因空虚无聊而导致的行为失范、道德缺失和精神迷离在我国社会也日渐增多。

正在求学和逐步走向社会的当今青少年学生,和他们的父辈相比,物质条件和教育条件都有很大改善,吃过苦的父辈尽量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他们创造较好的生活条件;和六七十年代人相比,他们的优点是脑瓜子灵活,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平常时候一般表现出较好的精神状态,活泼、开朗、适应性较强。但是要看到,由于他们吃的苦偏少、缺少对苦难的真实接触,个体生命往往很难沉潜下来,而容易漂浮在人生的表层,只愿享受生活的阳光灿烂,而不愿去正视可能的风云变幻,导致生命的根扎得不深。因而当今的青少年精神和心理上相对脆弱,缺乏韧性,行为往往容易走极端,遇事易冲动,容易消沉。他们的物质条件相对优越,但内心却不乏空虚,在思想道德方面容易滑向道德相对主义和道德虚无主义。加上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家长娇纵惯了,无拘无束,在空虚和无聊时为了寻找刺激,往往会放纵自己的行为。从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我们看到: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道德失范包括青少年的一些非道德行为,并非没有明确适用的规范和法律。也就是说,当前的道德失范问题不是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不够健全的问题,至少主要不是这个问题,非道德行为者并非不知道他们的行为触犯了社会的道德和法律规范,但还是放纵自己的行为,其原因固然有许多,其中一个方面是因为空虚与无聊。这里举两个事例可以典型地说明这一点。2006年5月20日,在北京市宣武区发生了一起两男两女四位青少年(其中3名未成年)无故向36岁的丁女士寻衅,对其侮辱,逼其脱衣服,火烧其头发,用棍棒全身殴打丁女士致死,其后若无其事地扬长而去。被捕后警方问及为何如此时,他们回答:无所事事、好玩、刺激并经常以此为乐。就在致死丁女士的前一天,四人用同样的方式致一女士轻伤。这是一起典型的因空虚、无聊导致的犯罪事件。又比如,2009年1月17日深夜,山东枣庄市中心区幸福小区某建筑公司发生连环纵火烧车案,停在小区里的5辆高档汽车被烧毁。1月21日夜,再次发生纵火案,7辆汽车被烧毁。经侦查是一名18岁的青少年所为,这名嫌犯在谈到其行为动机时说,是为了寻求刺激。

如果说上述事件主要是由厌学、成绩差的青少年所为的话,那么在一些成绩优异的学生中也不乏精神空虚和无聊之人。比如众所周知的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火碱和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事件。据事发后《中国青年报》所作的评论和反思文章中介绍,刘海洋除看书外无其他爱好,在班里也只有一两个朋友,平时也不和同学聊天,更没有女朋友,没谈过恋爱。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应试的压力和追求中,我们社会中的一些成绩优异的青少年,在整个中学阶段,甚至延伸到小学阶段,其童年、少年的生活都是为了升学、考试而展开的。除了学习、应试、升学外没有学到或体验到生活的其他方面,更缺乏生活的情趣和学习以外的成功与快乐。而当目标一旦实现,比如考上大学,甚至重点大学,就容易失去奋斗的目标而陷入空虚和无聊。在我国中学阶段刻苦努力应考,上大学后普遍放松混日子的大有人在。许多中学班主任也是这样告诫他的学生:你们现在好好用功,吃点苦不要紧,等考上大学了就可以过轻松日子。

除了上述影响恶劣的伤害事件外,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网恋、恶搞以及酗酒等也多半与精神空虚有关。而日渐增多的青少年偶像崇拜和追星族也多半与之有关。

遍布于青少年中的多种“追星族”,他们可以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省吃俭用、虔诚地去迎接、追堵他(她)们视若神明的“大腕”、“明星”。有时他们被明星乘坐的汽车溅了一身泥水、却连明星的影子都没有看到,但这仍然会使他们心满意足、欣喜若狂。在“超女”、“快男”的角逐中,台下的少男少女们边看边哭、边哭边喊等现象,不一而足。这年头,出于各种原因为明星自杀的青少年也屡屡出现。早年“小虎队”风靡全国时,就有少女为追求其中的成员而自杀。2003年,大连一名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盘而自杀。2002年,浙江温州一名17岁的初中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明星赵薇而服毒自尽。而在“追星族”中最为著名的还是那个叫杨丽娟的女孩,为了达到追星的目的,竟然愚蠢痴迷到逼死自己父亲的地步。据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专家王玉凤的调查表明,在中国3.6亿未成年人中,至少有3000多万人存在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而在这些人中不乏无聊和精神空虚者。

除因空虚导致的伤害和自杀现象等极端事例外,日常生活中空虚无聊最多的是无所事事,无目的、无意义地混日子。据史耀芳在其《青少年人生困惑与超越》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真实事例:有这样一名男生,14岁,初二学生。该生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经商的父母每天给他许多零用钱,用完了还可向父母要,要多少给多少。其自述:学习完全是为了父母,自己根本不想读书,上课无精打采,作业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考试好坏无所谓。节假日成天闲逛,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显得无聊、无事、无奈,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似乎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能够足以引起兴奋的事情。没有兴趣,没有欲望,没有爱好,也没有精神,更没有目的,凡事与己无关,自己也根本不想操什么心。看到期末自己的成绩单上红灯高挂无动于衷,整天庸庸碌碌、糊糊涂涂,让自己麻痹在消极的幻想之中。他说:“我从虚无中来,将在虚无中消失。”有时他对目前这种心态也很苦恼,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

面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迁带来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如何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填补生活意义的真空?这是时代赋予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任务,也是一个挑战。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实际工作者作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和理论探索。比如,生命教育和人本教育理念;让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审美渗透等。但是,专门针对后物欲时代的空虚、无聊进行的教育研究与实践还是较少,笔者在吸收、借鉴他们优秀成果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对后物欲时代道德教育的调整与创新作些初步探索。

众所周知,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对学生中存在着的空虚、无聊问题涉及较少或者缺乏有效的应对方法。而我国当前的青少年群体,他们一方面整体享受的生活与教育条件是前所未有的,吃过苦的父辈尽力避免让他们吃苦受累,力所能及地给他们创造优越条件;另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与竞争,不断地往个体早期的教育延伸,父母们更多地把子女生活围绕着升学竞争而展开,实际上各种素质教育不过是强化应试教育竞争的砝码而已。加上独生子女自我中心的生存姿态和相对的封闭,使得他们的学习兴趣、生命体验、伙伴关爱,甚至生活快乐降低。较好的物质条件和相对狭窄的精神空间使得他们更易陷入空虚和无聊之中,调整和创新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以应对社会变迁就显得非常必要。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从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精神资源

面对后物欲时代带来的空虚与无聊,我们回溯历史,从古典贵族教育中汲取教育资源。这是因为在古代社会中,贵族阶层依靠对其极端有利的分配方式走在整个社会之前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在文明社会中首当其冲地遭遇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在历史上,他们对此发展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并在相应方面获得了大量的经验、教训。

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今天正全面遭遇这一问题的当代人借鉴和反思。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的古代贵族们,摆脱空虚无聊的途径和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个是堕落,一个是升华。贵族们的生活腐化与堕落我们并不陌生,特别是经历了革命与阶级斗争年代的笔者这一代人,但我们也要看到,贵族中或贵族文化传统中也还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历史上的另一部分贵族分明向我们展示出,摆脱空虚与无聊的另一个出口,那就是开发精神世界,使自身完美,使生活艺术化。

古代东西方贵族在应对富足的挑战时依赖的手段都是乐趣的培养、精神的充实,而不是道德的说教;他们都在凭借生活艺术化来疏导丰盈的物质造成的空虚无聊以及物欲过度导致的荒靡生活。而这些都是需要学习的,贵族教育便是致力于此。

同类推荐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广播电视名家访谈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春苑论史

    春苑论史

    本书收集了作者散布在杂志、论文集里的文章。内容涉及中国现代史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人物及著名的历史运动等方面。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怎么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十年烟火十年凄凉

    tfboys之十年烟火十年凄凉

    与你们许下十年烟火,却在最后留下十年凄冷。
  • 穿越之胡作非为的爱情

    穿越之胡作非为的爱情

    这是一个能力非凡的乞丐与一个不败之神的将军的爱情故事。庭非,一个没心没肺还臭不要脸的现代女强人,她的战绩可以说是特别精彩。胡作为,一个刀枪不入无所畏惧的古代大将军,他的权势连帝王也要礼让三分。两人因一场比武相识,庭非只答应当他一场战争的兵,可没有答应要当他一辈子的女人。但是,爱已覆水难收,还来得及吗?
  • 屠魔灭界

    屠魔灭界

    没有人一开始就站在万物之首,你是,我是,就连神也不例外。但是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天之王座的空白期也即将结束了。从此我将站在天上。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恶魔少年的灵修传说

    恶魔少年的灵修传说

    这是地球,但也不是地球。这是一个有关于灵的世界,利用灵发挥强大实力的人被称为灵修者。在这里,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灵修者。一个体内封印了恶魔的少年,闯入灵的世界。请看他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还能重来一次,我还是会变成恶魔,因为我不想你死!”
  • 不朽天碑

    不朽天碑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当紧闭的双眼再度睁开,失去的力量逐渐回归之时,诸天万界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 八零后的情路

    八零后的情路

    子如穿梭在不同的男人身边,在这变幻莫测的时代,她的情感之路也跟着变化莫测,爱情变得可遇而不可求。80后的她,该何去何从?
  • 灵仙神剑

    灵仙神剑

    他是一个大家庭中的失宠公子,在童年里饱尝白眼和欺负,无意中解救的灵兽竟为他带来一段奇妙的境遇,看一位平凡少年如何成长为修真强者,看他和一位能吃能造的贫嘴兄弟如何走过满是荆棘的修真之路,邀您一起走进这九死一生,亦真亦幻,玄妙无比的修真世界。
  • 密道

    密道

    无故穿越,遭人陷害,被人玩弄,恋人被觊觎……为什么?她的人生如此坎坷?别人有悲有喜,她只剩悲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对她而言,应该说“大难不死,后祸不断”吧。而他,在她最舒心时出现,最无助时给予帮助,甚至,可以不要一切,只要她,就够了。可恶的协议帮她当上贵族,却使她不敢接受王妃之位,因为,她爱他……
  • 惑爱危情

    惑爱危情

    [花雨授权]他执意把她收拢在自己的羽翼底下,要把她的人、她的心好生呵护,愿意扛下所有的狂风骤雨,决意要让她明白自己的坚持。从不相信不同的世界会有圆融的未来,两个人的未来,真的可以期待吗?
  • 冰精

    冰精

    即使命如草芥,哪怕手指无缚鸡之力,我依然可以主宰我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