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316200000022

第22章 高考:一个时代命运的嬗变(1)

高考状元:应试教育的一块“抹布”

年年高考,今又高考。每年高考之后,期待着的“高考状元”便涌现出来。出“高考状元”的地方很当一回事,因为这是他们的政绩;到外地招生的名牌大学很当一回事,因为这能使名牌更有名气;各类媒体很当一回事,因为这能成为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而成为一个新的卖点;本人与家长就更不用说,一会儿上电视,一会儿上报纸,虽然没有披红挂绿,却也大可荣宗耀祖。

下面是一则类似“愚人节”的“状元节”故事,看似天方夜谭,读起来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深思——

2003年8月4日,四川宜宾的理科状元宋波正式接到邀请,参加8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金榜’文化节”揭晓仪式。邀请说,届时宋波将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2名、外籍2名、港澳台6名高考状元一道,身骑高头大马,胸佩红花绶带,接受与会领导检阅,他们的名字将被造册铭记、刻石碑传,珍藏在《中国科考文化展览馆》内。

紧接着中广网报道称,1300年的中国科举历史上,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就出现过22位举人,2名进士。较典型体现了中国科举制度和北京乡村文化的渊源,因此被誉为“举人村”。北京文化主要包括:宫廷文化(皇室文化);士大夫文化;宗教文化(寺庙文化);民俗文化(市井文化)。灵水村除不具备宫廷文化的内涵外,其余各类文化均都具备,而且具有原始性、创始性和系统性。是京味乡村文化的典型。

文中还特别指出,“本届文化节,意在通过我国长达1300年(公元606—1905)的封建科考制度的历史,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并为古今用,让这一文化遗产为现代科学、教育服务。”云云。

此消息甫一面世,立即引起社会强烈反应。有的说“做学问是寂寞功夫。对于这些高考状元来说,真正的学习或研究生涯还没有真正开始,这时候就迫不及待地将其捧作明星来膜拜,其本质实是戕害,即所谓‘捧杀’的一种”;有的甚至认为“中国‘金榜’文化节”将全国“状元”召至京城,不仅披红挂彩、骑马游街,还要和过去的举人、进士们一起“名垂史册”,为他们树碑立传,总觉有些变味。

“反应”归反应,可人们还是羡煞那些风光无限的状元们。果然“中国‘金榜’文化节”有两名状元捧场——四川宜宾的宋波和上海的殷国炯。对于出席此次状元秀的感受,殷国炯的母亲在接受《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怒不可遏:“什么全国高考‘状元’聚首,什么披红坐轿跨马游,其实,就是去做了一回木偶,当了一次道具,过了一个‘愚人节’,奇耻大辱!”

下面便是《解放日报》记者独家专访片段——

昨天,殷家终于开口了!

门头沟灵水村的“状元节”搞得名动九州,全国不见有哪位当事主角说亲历——无论“状元”或其陪同。电话里记者要求采访殷国炯被殷妈妈挡了驾,不过,她是儿子全权委托的“新闻发言人”。

问:儿子为啥不肯接电话?

答:今年他高考出了彩,考出个全市仅3名的数学物理双满分,清华也录取了,媒体也报道了,一家人本来喜气洋洋。现在完结了,去了趟“状元节”,儿子说,好名声也变臭了。

问:双满分怎么算“状元”?

答:我也一头雾水,不知主办方怎么会找到我们,都是儿子的母校在联系。什么全国62位文理状元都去,结果只去了我儿子和四川宜宾地区的最高分,他总分比省状元低了41分。

问:那为什么去?

答:这个问题只能到此为止,反正倒霉倒到家了。

问:什么时候感到倒了“霉”?

答:从北京机场出来,到举办“状元节”的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毛两百里的“山路”呀,越走越偏,越走越荒,司机一路说了3个多小时的“就快到了”。等真到了一看,深山老林!

问:村里是怎么接待“状元”们的?

答:我也算能吃苦,当年下过北大荒,可那天的“晚宴”,饭菜“土”来得要昏过去。实在下不了筷,我一个胃口并不大的中年妇女,饿得整夜前胸贴后背。特别是这时才知道,全国一共只来了上海、四川两名编外“状元”,心里那个气啊,虽说一路颠簸得浑身都是土,也是从来铁打不动要洗漱再睡,可那晚气啊,脸也不想擦、脚也不想洗,胸闷!

问:为什么没有马上退出?

答:那样一个荒山野地,哪里找车?天不应地不睬。我和儿子最后决定,熬过第二天仪式结束,人能太平就是福。

问:第二天的“状元节”是怎么回事?

答:那天上午突然下起暴雨,现场一塌糊涂。等雨小点后,我儿子和被拉来充数的门头沟“状元”一起,戴上大红花,坐上大红轿,被从村口抬到主会场。还好,轿子虽然四面漏风,倒是顶上有篷能挡雨,可就苦了那些“夹道相迎”的“百姓们”,边淋雨还得边“欢呼”,一片乱哄哄。下轿后,儿子他们又上主席台一排坐好,同干一碗“状元酒”。不过后来儿子说,一口下去,是矿泉水!

问:怎么没了“状元跨马游”呢?

答:村里叫了一群当地民兵,穿上戏袍骑马走了一圈,不二不三的。

问:有些什么“大腕”出席?

答:原本吹得花好桃好,说有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中国民俗学会主席冯骥才、北大清华校方领导,可统统没来。还说除了内地的高考状元,还有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韩国、日本的8名高考状元都会来,结果影子也没见。11点半开始的大会,没到12点就已结束。

问:“中国状元节”就这样收场了?

答:好戏在后头。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会场上支起几口大锅,摆开一排摊位,推销起当地土特产,什么“举人粥”、“举人酒”。还有几位“举人”现场给村民写对联,几位郎中搞义诊轧闹猛。五花六花,像煞赶庙会了。

问:这跟“状元”搭啥界?

答:借着“状元”卖“粥”嘛,卖他们村举人集团的“举人粥”。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们是台上的摆设、戏里的道具,被彻彻底底捉弄了一回。

问:四川的那位“宜宾状元”呢?

答:也是一脸不高兴。不过,他和同去的宜宾宣传部副部长,还是捺着性子说吃了午饭再走。我们是一刻也不愿等了,儿子一下主席台,就立即要求派车去机场回上海。

问:对方爽快吗?

答:他们也知道我们不高兴,再说反正已经不需要“道具”了。

问:请“状元们”来,主办方都提供了哪些优惠?

答:打6折的往返机票,两顿饭,一晚住宿,一本宣传资料,一袋“举人粥料”。

问:现在情绪还好吗?

答:心里恨煞了。回来第二天,亲戚朋友一个个电话打过来,我是绝口不提。前天和父母公婆一起吃酒水,本是欢欢喜喜为儿子送行,结果谁也吃不下。

问:今天怎么接受采访了?

答:说实在,那个穷村不容易,炒作也是为致富。但想了几天,儿子和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亲历说出来,算一个警示吧——闹剧能搞活经济吗?

问:和您儿子通一句话,行吗?

答(殷妈妈放下话筒征询意见后回复):儿子说不想谈。

问:为啥?

答:心里烦。不过相信儿子能调整好,在山里那晚他就说了,做人做文做事情,一定走正道。

其实,心里烦的状元还不止殷国炯一人。刘洪强摘取2003年辽宁省高考状元的桂冠之后,从6月29日开始就一直没歇着,经常一天跑三四个地方,有时候接电话胳膊都举麻了。

“高考结束后,原来90多公斤的刘洪强一直节食准备减肥,节食那几天没减下来,这几天可真减下来了,掉了几斤肉。因为吃不下饭,我给孩子吃了袪火药,还买了黄连泡的黄连水喝了。”刘母自己也上火了,牙也肿了,吃不下饭,连着几天只喝酸奶。

“高考状元”作为一个群体,乃是这种应试教育的最佳成果;“高考状元”作为一种现象,更是高考指挥棒挥舞出来的最有力度也最为诱人的一个弧圈;所有为“高考状元”张目的举措,都是素质教育的不和谐音符。只要“高考状元”还名至实归,就不会有真正的素质教育。

2003年11月18日,《时代商报》报道了沈阳一高考状元变成“疯子”的消息,恰如其分地印证了这种“应试教育的最佳成果”。

1999年赵阳(化名)以理科高考成绩640分的高分成为沈阳市沈河区一所重点高中的高考状元,近4年过去了,他却成了退学在家的待业青年。他把自己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出国留学梦”上,他曾对自己的母亲叫嚷“如果你不拿钱把我送出国,我就砍死你,然后再自杀……”

“我是一个有罪的母亲,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就是我的儿子,人家别人都是‘母以子为贵’,而我却是‘母以子为罪’,因为我的原因我儿子没有考上清华大学,本来我想用母爱来偿还我所犯下的错,可是现在我的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疯子,他把我看成了他的仇人,救救我的疯儿子吧!” 赵阳的母亲拨通了《时代商报》的热线电话求救。

赵阳以前是一个特别听话、懂事的孩子,高考时赵阳考出了640分的好成绩。由于当时高考后估分上的失误,母亲没有在赵阳的高考报名单“国本”那一栏上填报“清华大学”。赵阳的“清华情结”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

当他在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和老师的祝贺声中拿到北京另一所名牌大学录取通知书时,赵阳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

在赵阳的世界里,“只有考上清华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大一时赵阳7门功课中5门亮了红灯,大学的4年里,逃课上网成了赵阳最重要的“功课”。2003年年初,“孤傲”的赵阳因为琐事而与同学大打出手,根据赵阳以往不良表现,赵阳被校方责令退学。

回家后赵阳想到了出国,他让下岗待业的母亲拿出20万元送他到国外留学。对赵阳的新要求等于“要了他母亲的命”。由于要求没得到满足,他把母亲看成 “毁了他一生的人”,他经常用恶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母亲,还经常地有一些攻击性行为,他还扬言要掐死自己的表弟,因为他舅舅4年前不支持他考清华大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高考书”使赵阳成为典型的“高分低能儿”,这既是中国教育的瓶颈问题,也是应试教育的直接恶果。

下面是《中国高考报告》描写的十分惨烈的临战氛围,我在看了之后其场面一直在脑海里难以抹去,好像自己也回到了高考年代,兹录于下——

大考前夜,某中学高三五个班的一百六十四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高考目的地进发。这是一个地处农村的市级重点中学,像以往一样,每次高考时他们都得从自己的学校整装到指定的城里考场附近事先住下并准备第二天的考试。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有经验的老师安排下度过的,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太早会给考生过多的紧张压力,太晚会使考生对考场产生陌生感。

在看完考场后,老师说话了:“这是最后一次给同学们作战前动员:明天是你们一生命运的冲刺时刻,是生者和死者之间的选择,是光荣和梦想的决战,十二年寒窗的所有苦和累,将在这三天中得到回应。过去每天唠叨的话已经够多的了,现在只说一句:‘今晚好好睡一觉,迎接明天大考!’”

“咔嚓——”老师将电闸拉下,于是整个宿舍一片漆黑。这是老师们采取的强制措施,为的是让考生们能够休息好,以便明天精力充沛地上战场。所有的笔和手电之类的照明用具及学习用具也一律被暂时收缴。

“喂,你睡得着吗?”考生A悄悄掀起蚊帐问B。

“废话,能睡着吗?”B说。

“那你在干啥?”问。

B扬扬一只手指:“看这儿……”

A说看不到。

B示意他悄悄走过去看。

A凑近一摸,不由大惊出声:“哇,你怎么啦?流那么多血!哪儿刮伤了?要叫老师吗?”

B“嘘”地用嘴巴示意A别出声:“这是考前的最后一件必须做的事,老考生们说……”说完他把手中的一块什么东西藏在了枕头底下,对A道:“回去睡吧。”

第二天一早,考生们以最快的动作完成了洗漱,当A和大家一起走出房间时,他的两眼仿佛一下凝固了,他被走廊两侧墙上贴满的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布条、纸条惊呆了:原来同学们都以各种不同的文字写下了“上战场”的血书。再看看那血书的内容,A同学被震撼得浑身发颤——

“誓死一战!”

“我以我血为证:拼命冲刺到底!”

“搏不死则活,活不成则死!”

“为了父母!为了老师!更为自己:拼杀吧!”

血书之多连成了一片“血墙”。看上去十分庄严,十分悲壮,也十分恐怖。

现在已经进入上海某大学的A同学告诉我,他本来或许第一年可以考上大学的,但正是7号这天起床后看到同学们写下的这一张张血书刺激了他的神经,那一年他走进考场,手中拿的虽然是考卷,但眼里呈现的却一直是那一份份血淋淋的誓词……三天考试,他的眼前无时无刻不在晃动着同学们那誓死一搏的血书。因为他没有写,所以他觉得自愧对高考的决心不如大家那么大,有种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大家的强烈内疚。这一年他失败了。

后来老师和他自己都认为失败就失败在他没有写血书上。有老师告诉他,有一年一位平时成绩平平的学生就因为在考前拿出了破釜沉舟、决一死战之心,结果超常发挥,考上了北京一所名牌大学。老师从此便常常用这个学生的事例激励考生,于是,这个中学每年高考时,总会在临考前出现众多学生挥写血书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不少学生在进入高三时就有人开始写下血书了,而且有人不止写过一次。一位同学拿出三块用手绢写的血书,内容分别是:“十名是耻”、“目标重点”、“一次成功”。她的解释是,第一次写血书是因为她从高二升到高三后,前十几次班级考试排名总停留在十名水平。老师讲过,像他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成绩不在年级前五六名,是难以“跳出农门”的,更何况她是班级十名水平。她为此第一次写了血书,这份血书伴了她三个月零五天。后来她的成绩排名在班级前二名,年级前六名。这就意味着按学校往年高考升学率来说她的半只脚已经进大学的门了。但这时的她又把自己的目标定在了考重点大学,于是又有了第二份血书。她写第一份血书时,同学们谁也不知道,老师也不知道,只有她自己知道,因为她把血书放在枕头底下,但她每天睡觉之前都要看一遍。后来,等到高三第二学期开学后,她在成绩一直稳居在班级前一二名时,她的第二份血书已经从枕头底下移到了宿舍墙上,并十分醒目地高高地挂在那儿。“目标重点”,是她在这最后的半年里最重要和最明确的奋斗理想。在7月6日晚临睡觉之前,她揭下那高高挂在墙上的“目标重点”的血书,然后像举行一个庄严仪式似的,特意找出一块崭新的丝绸手绢,轻轻地摊在桌面上,之后她站立好身子,面朝自己的家乡,闭上双眼,两手合十放在胸前,默默地说了一句话:可怜的爸妈,女儿这辈子要彻底跳出农门了,愿上帝保佑!随后她毫不犹豫地拿起一把新买的水果刀,用力划破左手的食指,鲜红的血顿时流淌出来,她伸出右手食指蘸过血后,在雪白的手绢上写下了“一次成功”四个大字。第二天她进考场时,口袋里惟一带的东西就是这份血书……

在“高考状元秀”的诱惑下,“高考状元图书”顺理成章地成为首当其冲的“帮凶”。且在每本书的封面上,都赫然印着“读什么才能进入北大清华?怎样读才能成为高考状元?”的煸情广告词,这对于高考重压下的中学生来说,无疑具有“致命的诱惑”。

同类推荐
  •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

    《探索与研究》的编写宗旨,仍然以不同行业、系统的不同来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面、不同视觉反映了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这些来稿大都来自实践第一线,对一些新观念、新思维、新现象、新发展进行了较有力度的探索与研究,注重了改革与发展主旨的积极发挥。作者都在一定的高度上联系实际,观点鲜明,论述充分,见解比较独特,阐述较为独到,明显地提升了论文的课题价值,对当前深化各项改革具有积极的参考与引导作用。
  •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新闻哲学的思考:以人类认知为参照

    全书100万字,分认知之路(引论)、新闻之路、新闻本质论、新闻复杂论、新闻价值论、新闻表现论、新闻超越论七大部分。这是一部构建新闻哲学大厦的奠基之作,一部揭示新闻深层奥秘的鸿篇巨著。它以一线新闻记者的探索和感悟为基础,吸收了新疆经济报20年新闻改革的理论成果,集中西新闻思想之大成,以最新科学哲学理论成果为支撑,填补了中国大陆“新闻哲学”领域的学术空白,为信息时代新闻理论创新做出了新的探索,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

    《国家兴衰的传播动力机制研究》是一部探究媒介、传播与国家命运关系的学术专著。以“传播何以改变国家命运”为研究命题,通过概念界定、理论推演、模型建构、案例分析来揭示国家兴衰中的传播奥秘,启发中国和平崛起的传播战略。在复杂系统理论的逻辑框架下,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典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背后的诸多传播问题,清晰呈现媒介传播在历史兴衰中的动力机制,丰富发展了媒介理论,展示了传播思想的学术魅力。引证材料翔实,理论思考严密,宏大叙述鞭辟入里,精微分析智趣横生。
  •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专生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依据新课程理念,从调查研究入手,对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现状和写作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比较、研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培养中专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和写作能力的教学策略。这些策略不但为改革中专思想政治课和语文课教学提供了借鉴和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为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做到细处提供了思路,更有利于中专生将来立足社会、服务社会。
热门推荐
  • 诛邪记

    诛邪记

    依剑证道心通明,青衫磊落长歌行。除魔卫道天地间,我自乘风逍遥去!————我心中的仙侠!
  • Child of Storm

    Child of Storm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山暮雪

    天山暮雪

    一支独一无二的箭,引来灭族之灾。幸存者后裔的他,起死回生,召唤神兽,走向抵抗魔兽之路。
  • 错缘之冥渊

    错缘之冥渊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我们之间的缘,是错,可我从未后悔认识你;在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才对你说出“我喜欢你”,会不会太晚......
  •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佛说一切如来乌瑟腻沙最胜总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末世之重临

    末世之重临

    灾难总是突如其来,文明在顷刻间毁于一旦。绝望的人类在兽欲与鲜血中重生,当所有人都以为曙光将近时,重来一次的魏行却清楚的知道,这一切,只是灾难的开始。丧尸纪元,外域殖民,神启时代,随着一个个灾难的降临,世界终于永坠深渊。
  • The Jungle Tales of Tarzan

    The Jungle Tales of Tarz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致光辉岁月

    致光辉岁月

    不知在何时,受尽旁人白眼的我,身后不知不觉间聚集了一批又一批好友,同甘苦,共患难,用我们最辉煌的十年去铸就那一个又一个光辉岁月。
  • 醉心异世界

    醉心异世界

    因为爱,喝下遗忘盅的遗络回到了异世界,遗忘了他深爱着却又让他痛苦绝望的醉心!因为爱,醉心狠心的拒绝了爱她至深的遗络,在清醒过来后,毅然的踏上了寻找遗络的异世界之行!奇异的异世界,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大祭祀,统治异世界的六路‘英雄’,忘情残酷的遗络……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不足,敬请谅解!
  • 永恒魔皇

    永恒魔皇

    千年前三皇治世,五帝独尊,强者辈出,天才涌现。然而盛极一时的三大皇朝和纵横天下的五位帝尊却是在一夕之间全部消失。千年后,五帝之一的魔帝,重生在了少年赵昊的身上,看着现今统领天下的神宫,魔殿,赵昊眼中浮现出了仇恨的火焰:“我赵昊……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