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企业班组而言,激励是指创造满足企业员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员工的行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员工产生实现企业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
(2)激励的过程。激励的起点是人的需要。未满足的需要会让个体内心紧张,从而驱动个体去搜寻并尝试能够满足需要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满足了需要,降低了内心的紧张,那么就会进入他的行为选择集,并成为在他的该种需要重新出现时优先选择的行为;如果结果每次都如他所愿,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从而成为一种习惯选择。个体积极满足需要的行动是明确的目标导向行为,服务于目标的实现。目标实现也即满足了需要,之后,又会有新的需要产生,如此不断循环。激励就是要考虑个体的内在愿望的基础上,对行为人实施外部刺激,影响其需要。
激励的作用
人人都有消极、倦怠的时候,也都有不愿多付出努力、维持现状的时候,这时就需要外部的刺激,才能使其重新振作,发挥出应有的能量。
国外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按时计酬的职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足以保住饭碗。但是如果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潜力会发挥到80%~90%,这之间的差额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效果是可观的。这组数据显示了激励对于维持或者提升绩效是至关重要的。
所有的管理活动最终的落脚点其实都是员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影响着班组每一项任务的完成。一支散漫、拖沓的队伍必然没有战斗力。
现实中,激励在改善班组管理的效力,提高班组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班组长应根据激励原理和员工需要,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使班组成员力有所用、劳有所获、功有所奖、拼有所得、才有所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激励理论与激励模式
(1)激励理论。当代激励理论为激励活动提供了基础思路指导。万变不离其宗,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激励理论对于班组长制定和实施激励措施、灵活使用激励手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代激励理论非常丰富,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看,由三种不同类型的理论构成:
①内容激励理论。该类理论以研究人的需要的特点及构成为中心,考察人们所追求的目标,奠定了整个激励理论的基础。该类理论尤其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理论和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为典型,提出人的需要的多样性和可变性,以及基本的变动规律。内容激励理论为管理者提供了详细的激励着眼点。对此,管理者要留心观察。
②过程激励理论。着重分析人们如何做出目标选择,研究激励实现的基本过程和机制。过程激励理论主要有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波特——劳勒综合激励过程模型和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该类理论告诉管理者个体感受到的报酬分配的公平性影响其行为,个体对激励措施的评价和期待也影响到他的努力程度,目标越明确、越具有可实现性,则激励力越大。
③行为改造理论。主要从外部环境来研究如何引导、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使其朝着组织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行为改造理论主要有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海德的归因理论、挫折理论和行为矫正理论。该类理论告诉管理者改变人们行为可以从外部的强刺激入手。
(2)激励模式类型。激励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依据激励理论建立相应的激励模型,或针对激励过程要素或针对激励内容要素,或采取外部刺激或选用文化熏陶。实践中,激励模型的建立常常是综合型的。将多种激励要素综合使用,会使激励更有效。通常情况下,激励模式根据产生激励作用的着力点不同,有通过员工内心醒悟而产生自觉行为的内在激励,有来自通过组织的规章制度约束和刺激而起作用的外部激励。从激励要素的性质看,有以鼓励和引导为主要手段、促进员工走向积极行为的正向激励,有以惩罚和批评为手段遏制或禁止消极行为的反向激励。根据激励的作用机制不同,有诱导性激励和强制性激励。
除此之外,针对需求层次的不同,激励模式有以荣誉、绩效肯定为主的成就激励,以培训和工作扩大化为主的能力激励,以竞争为主的环境激励,以及以奖金、工资、福利为主的物质激励。
班组激励的一般特点
班组长是班组实施激励的主体,对班组的士气和组员的积极性的激励起关键作用。因此,班组长对自己要有正确定位,首先要激励自己保持长久的工作积极性,并用这种状态影响下属,深入了解组员的需要,灵活应用多种激励方式,使组员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此,班组长要把握好班组层面激励的特点。
(1)班组激励的落脚点是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点。企业或车间的目标往往是到了班组的层面上才分解、细化到个人,因而班组激励的落脚点是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结合点,重点是要将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于班组的集体目标,激发和推动员工按照班组目标的要求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促使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的共同实现。因此,如何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是班组激励能否奏效的重要环节。
(2)班组的每个管理环节都隐含着激励的成分和机会。激励因素在班组活动中无处不在,班组长在从事每项班组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过程中,都要考虑如何借助作业和管理体系既有的激励因素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考虑应用哪些激励方式和手段来达到管理目标;认识到激励的随时性和多样性,并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恰当地刺激员工。
(3)激励的关键在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性是员工在工作时一种能动的、自觉的心理和行为状态。这种状态可以促使员工的智力和体力充分地释放出来,并导致一系列积极的行为。员工积极性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顺利或超额完成任务、提供优质服务等有着决定性作用。
(4)激励过程周而复始。如前所述,人的行为始点是需要,当需要未满足便产生动机,动机导致一系列寻找、选择、接近和达到目标的行为,行为达到目标就产生心理和生理的满足。原有需要得到满足后,一定会有新的需要产生并引发新的行为,周而复始。
另外,因为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一般情况下,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后,出现的新需求是更高层次的需求。近些年,奖金的激励作用不断下降,正是因为多数人都满足了最基本的生活物质需要,对奖金的关注度不再像以前那么高,而对更高层面的情感、精神需要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提出了要求。
班组激励要对如此螺旋上升循环中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予以调整、强化、引导。因此,激励工作是持续性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5)班组激励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每个班组工作任务和所处环境会有差异,组员情况不同,人与人的需求、个性等也不一样,因此针对单独的个体进行的班组层面的激励活动,方式方法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在基层实际工作中,灵活、多样的激励才更有效。
(6)班组激励是企业激励体系的一部分。作为基层组织,班组所有的管理活动都必然是在企业大的制度体系框架内实施的。激励活动也是如此,部分激励手段要借助班组之外的力量,借助于企业大体系的资源环境,这对班组激励活动既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指导,要求班组激励活动必须立足已有的环境条件,灵活实施。同样,班组激励活动的独创性和激励效果,也会为企业激励体系注入新的力量或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企业激励制度的完善。
7.搞好现代班组建设的具体方法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班组素质不高,管理方式比较落后,致使企业产品质量下降,物质消耗增大,生产效率不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花大力气、下深工夫抓好班组建设工作。这项工作的重点是:
加强领导、分工负责、通力协作
班组建设,是企业综合性基础建设工作,企业党组织、行政、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要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党政工团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局面。
根据许多抓班组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先进企业的经验,企业党、政、工、团合力抓班组建设的具体做法,一般包含以下内容:
(1)企业行政组织。企业行政要把班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抓基础、抓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工作来抓。由厂长(经理)全面负责,成立以行政领导为组长的厂和车间两级班组建设领导机构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单位班组实际制订的培训计划,实行对口抓,把专业管理的要求和考核指标分解到班组,为班组提高管理水平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进行指导,把专业管理和群众民主管理结合起来。车间(分厂、科室)对班组建设工作要直接抓,经常研究分析本单化班组建设实际情况,及时帮助解决班组建设中的问题,选配好班组长。支持班组长的工作,使其有职、有权,充分发挥班组长在班组建设中的作用。
(2)企业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班组建设的重大问题听取汇报,仔细研究。对班组职工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职业道德、企业精神教育,加强班组的思想作风建设,培养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基层党组织负责对班组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单位行政对班组长直接领导,支持班组长行使生产经营指挥权,注意在班组尤其是班组长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抓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
(3)企业工会组织。企业工会组织要紧紧围绕生产经营中心,对职工进行工人阶级优良传统教育和政治文化学习。加强工会小组建设,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工作,开展各种竞赛和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和“双增双节”活动,总结、交流经验及表彰奖励先进,不断提高班组建设水平。
(4)企业团组织。企业团组织要负责对团员。青年进行思想教育,组织团员、青年围绕班组生产经营中心,开展生产突击与小改小革活动,发挥青年突击作用,协助行政培养提高青年班组长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选配好行政班组长、工会小组长
企业行政班组长、工会小组长分别处于行政和工会两个组织体系中“兵头将尾”的地位,是整个班组的核心,他们既是班组职工的领头人,又是本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策略的执行者和实施者。这“两长”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如何,既是班组全员素质优劣高低的标志,同时又对班组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作风是否过硬,他们的工作能力大小、技术业务水平优劣、民主意识强弱、群众威信高低,都直接影响着全体组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影响着班风的健康发展,影响着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和主人翁责任感,影响着班组乃至企业生产经营计划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加强班组建设的首要工作就是严格按照标准选配好班组“两长”,把班组成员中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善于管理、能团结人的同志选拔为行政班组长;把班组成员中思想过硬、作风民主、办事公正、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受群众信赖的同志选为工会小组长。同时,配好班组质量管理员、经济核算员、宣传员等几大员,逐步形成一支思想作风过硬、业务技术过硬、懂管理的骨干队伍。
认真做好班组“两长”的培训工作
必须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认真做好班组“两长”的培训工作,把提高“两长”素质的培训工作作为班组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企业在安排工作和拟定发展规划时,应研究和拟定“两长”培训工作。“两长”培训要有专人负责,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短期脱产培训、函授辅导等方式。培训要突出重点,结合班组实际,尽量减少高深的理论教育内容,而要通俗易懂,学以致用。要增加班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民主管理、工会业务知识和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培训内容。把培训同考核、任免、使用、评比、奖励、晋级有机结合起来。
8.新形势下开展劳动竞赛的实施措施
劳动竞赛的内容
劳动竞赛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竞赛的创造性和先进性,把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作为竞赛的主攻对象,同时又要正确处理好竞赛与一般生产劳动的关系,不宜包揽和代替企业全部生产经营计划指标,避免与行政生产经营计划“撞车”或重复,从而掩盖劳动竞赛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劳动竞赛的内容不断创新,体现了时代的需要与特点。从目前来看,劳动竞赛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突出创造性劳动方面的劳动竞赛。创造性劳动方面的竞赛是指群众性的创先、创新、创优、创汇、创最佳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劳动竞赛。这种创造性劳动的竞赛,体现了改革创新时代的特点,抓住了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反映了职工群众的要求。许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力求以先进的指标、崭新的技术和服务、优质的产品和最佳的经济效益立足市场,因而这种创造性劳动竞赛的内容,最能使企业见到实效,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欢迎。
(2)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劳动竞赛。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目的是创造经济效益。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内容坚持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把提高质量、降低消耗、节约成本、增加盈利、开发新产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为重点,千方百计地挖掘潜力,盘活现有资产,促进企业的发展。
(3)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劳动竞赛。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提高科技含量,推动科技进步,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几年来,许多企业在开展劳动竞赛时,大力推广运用新技术,消化吸收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和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获得了丰硕成果。
(4)提高劳动者素质方面的劳动竞赛。市场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和成败。现在,基层企业都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作为劳动竞赛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培训、技术比赛和技术练兵、拜师学艺等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提高职工群众的素质服务。
劳动竞赛的形式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企业工会必须积极探索劳动竞赛的新形式,使劳动竞赛由单一功能的竞赛向多功能、全方位的竞赛发展,由突击性竞赛向目标性竞赛发展,由生产型竞赛向经营型竞赛转变,由体能型竞赛向智能型竞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