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222400000014

第14章 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概况

与国外相比,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自1973年中国开始参与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性资源活动,生态系统的理念才逐渐引起我国立法界的重视。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引入生态系统的观念。自那以后,涉及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法规在中国相继出台。从宪法、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法、草原法等法律和相当一批地方性法规都明确规定,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这些重要规定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

要研究我国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法律制度,势必涉及我国法学界对生态系统及其相关概念的理解问题。据检索,我国现行法律中明确规定生态系统的法律政策文件不多,而明确规定或涉及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律政策文件则更少。除“生态系统”外,在我国现行法律政策文件中提到的与生态系统相关的术语主要有:生态、生态环境(包括农业生态环境等)、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物与其生境(包括动物、植物与其生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因此,从广义上可以认为,凡是规定或涉及环境、生态、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生物与其生境的法律规范性文件,都是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性文件。

从总体上看,我国有关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律与国外和国际社会的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法律具有关联性,它较集中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立法中,主要由我国所参与的国际性环境资源活动所影响和带动。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很少参加国际性的生态学科学研究和生态保护活动,国内生态学研究相当落后。与此相适应,在1979年《环境保护法(试行)》颁布以前,我国的法律法规,无论是《宪法》,还是《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若干规定(试行草案)》(1973年)和《森林法(试行)》(1979年2月)中都没有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

随着生态学和生态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对我国政策和法律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根据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六届大会2313号决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3年制定了“人与生物圈计划”①(简称MAB)。它是一项国际性、政府间合作研究生态学的综合性计划,其目的是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圈资源,保存生物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为协调和改善人类同环境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中国从1973年开始参与MAB活动,1978年成立了“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生态系统的理念逐渐引起我国立法部门的重视。于是有了1979年9月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在引入生态学观念方面的突破。该法明确规定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包括“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2条);强调“防止破坏生态系统”(第19条),实行“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等原则,采用“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综合治理技术”,“做好综合科学调查”等综合性方法。

在国外,对生态系统的关注首先表现在海洋法领域,海洋生态系统被认为是规模最大的生态系统。我国不仅参加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12月10日签订于蒙特哥湾)的谈判和制定过程,而且于1982年12月10日签署了该公约。正是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于1982年8月23日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首次规定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目标。①接着,经过修订的《宪法》(1982年12月)作出了“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规定。所谓“生态平衡”,包括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结构和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包括系统的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系统的结构、功能、物质流和能量流,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此时各要素的关系协调、功能正常,系统结构不易发生不可逆变化,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相当(即接近相等)。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和生态阈限范围内,其结构、功能和秩序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生态平衡是人们认为的生态系统的一种良好、稳定状态。按照这种理解,可以认为,如果法律政策文件中涉及“生态平衡”,实际上也就是规定了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态平衡”就是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和良性循环。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环境的一种类型,是指由各种形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环境;如果按这种理解,可以认为,这种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实质上就是包括人在内的生态系统。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这种规定,可以说是我国法律对生态系统方法的最初反映。根据《宪法》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我国于1989年12月颁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该法规定了“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防治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等体现了生态系统方法的内容。在《环境保护法》的带动下,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环境保护法规相继规定了体现综合管理的内容,例如,《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8月)第6条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方针。”《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3月)第19条规定:“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集中控制,综合整治。”《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年7月)第5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1992年5月)规定:“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第4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区域控制,综合治理”(第5条);“根据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的原则,增强城市污染综合防治能力”(第44条);“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和区域性综合防治,防治废气、废水、工业固体废弃物 、噪声及放射性污染。逐步实施城市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第44条)。

1992年11月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并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成为第一批达成一致的成员国之一。为履行该公约规定的义务,中国在1994年制定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此后,我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8年11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该规划规定了“我国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优先抓好对全国有广泛影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力争在短时期内有所突破;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各种治理措施科学配置,发挥综合治理效益;坚持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建设进程,建立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使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法制化,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科学化;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使各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发挥长期效益;坚持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坚持依靠亿万群众,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环境建设资金”等体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的内容。2000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该纲要明确规定了“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进行资源开发活动必须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审计制度,确保投入与产出的合理性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机制”等体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由于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视,到2005年,我国已建立9个生态省(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山东、浙江、安徽、江苏、辽宁)、528个生态示范区、7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50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或城区、17个各种类型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2家国家环境友好企业、488所国家级“绿色学校”和2 300个省市级“绿色社区”。①2003年,已开展生态省建设和循环经济建设的9个省的人口、土地面积和GDP总量已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33%、14%和49%;2004年,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各省投入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近700多亿,启动工程项目上百个。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生态系统立法工作。

对我国生态系统方面的立法影响较大的另一个因素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以后,党和政府决定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国务院于1994年3月公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专章规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第15章)、“荒漠化防治”(第16章)、“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体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内容。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制定了一批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综合生态系统管理原则的法律,例如《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通过)、《防沙治沙法》(2001年通过)、《农业法》(2002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通过)、《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通过)等法律已经规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或采用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另外,不少地方法规也根据可持续发展观规定了综合管理的内容。例如《甘肃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8月)第5条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月)规定:“环境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化害为利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方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

目前,我国已有《环境保护法》(1989年通过)、《森林法》(1998年修订)、《草原法》(2002年修订)、《水法》(2002年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修订)、《农业法》(2002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定了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物及其生境或者采用相关概念;已有《环境保护法》(1989年通过)、《草原法》(2002年修订)、《渔业法》(2004年修订)、《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水法》(2002年修订)、《海域使用管理法》(2001年通过)、《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修订)、《水土保持法》(1991年通过)、《防沙治沙法》(2001年通过)、《农业法》(2002年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年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规定了保护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或采用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的概念;已有《防沙治沙法》(2001年通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修订)、《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通过)规定了维护生态安全或环境安全的目标。我国已经制定一些冠以“生态”或“生态环境”的地方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如《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甘肃省也于2007年7月出台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中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念或原则还体现得不够明确、具体,也缺乏具体的生态系统管理制度,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系统开发的申报登记制度、生态破坏的恢复与重建制度、征收生态补偿费制度、生态审计制度、生态保护基金制度等。

同类推荐
  •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电视的奥秘与巧用

    本书介绍了电视的品种功能、节目的种类、电视机的选用、保养和看电视与老幼身心健康的关系等。
  • 大海绝密惊爆

    大海绝密惊爆

    本套作品知识全面、内容精炼、图文并茂,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能够培养我们的科学兴趣和爱好,达到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发性和知识性,是我们广大读者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普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扑朔迷离的化学宫殿(科普知识大博览)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世界上那形形色色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这个自然科学中最根本的问题,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公元前5世纪,我国的大学问家庄子就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说,一尺长的短棍,若每天截取一半的话,是永远也截取不完的。
  • 绿色生活

    绿色生活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如果没有绿色,我们的绿洲就会变成沙漠,我们的河流将会干涸,我们的天空会变得黑暗,我们的生活会不堪设想……倡导绿色生活,从每个人做起。
  • 破解的天书(上)

    破解的天书(上)

    宇宙太广大了,以至于宇宙中的地球小得如同一粒尘埃。宇宙太神秘了,以至于地球人绞尽了脑汁、穷尽了假设,仍无法窥测其中的全貌和究竟。虽然如此,由于生于斯、长于斯的缘故,地球上的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对宇宙未来的探索、对宇宙天书的破解。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地球及其所有的生命皆属于宇宙。
热门推荐
  • 都市修真之剑仙

    都市修真之剑仙

    一次偶然的机会,魏索在路边摊得到一本古书,借此机会如何踏足修真界,且看魏帅如何混迹都市,坑蒙拐骗,征战仙神魔三界,成为一代剑神。
  • 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

    不可思议之国的爱丽丝

    【说是冒险文,其实是天真小白与冷漠傲娇少女转换不断(绝不是双重人格,性格转换只是特殊原因啦~),最终却仍被腹黑大灰狼攻略的宠文!】大概介绍同样是爱丽丝,同样有兔子洞,却有一段全新的冒险旅程!当爱丽丝为寻找自己的小猫黛娜,而跟踪兔子先生进入不可思议的美食王国,她才发现,原来到处是点心香气的国度,竟是一片几百年来从未有人踏足的魔法世界!用扑克牌作武器,与各种怪物斗智斗勇,在一次次的冒险战斗中,结识接连来到的朋友们,并一起向着红桃王后的王都前进……当爱丽丝等人为命中使命而共同战斗时,却不想命运之轮已悄悄开始转动。命中注定的一切,终将来到!【注】“爱丽丝”并非女主真名,真名以后会告知哒!
  • 绝世小偷

    绝世小偷

    这本是唐宋时期一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然而历史记载中却毫无踪迹可言。“我偷遍了天下,却偷不回你的命。老天爷,难道是我此生作恶多端,你要拿走我最爱的人以做惩罚?既然如此,那我便偷尽天下光阴,让我这一生从历史中消失吧,数千年之后,若有缘同名同姓之人出现,我定会重回人间,偷遍天下情,让全天下人也尝尝失去心爱的人是何种滋味!”两个相同的人,两世不同的情。善人从恶,恶人向善,两世轮回,因果注定。“既然你是我前世,为何要夺取我的今生,与其在今生偷遍天下情,不如回到前世,一切重新开始。”
  • 终极一班4之回归大爆炸

    终极一班4之回归大爆炸

    在金时空,正邪两派一直打斗不断。在金时空即将陷入危机时,汪大东,王亚瑟,丁小雨,雷克斯,田弘光等一系列异能高手回归到金时空,回归到终极一班。当所有的异能高手都齐聚一堂时,会碰撞出怎样的激烈火花呢?………………敬请关注
  • 螽斯秘诀

    螽斯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玄通传奇

    玄通传奇

    本书内容源自于西游记真假美猴王一段当中,齐天大圣打死六耳猕猴之后,六耳猕猴在佛祖金钵之中得到重生,被天庭封为齐天尊者,继而担负起佛道两家的重要任务。结交了胡三太、莽天刚、两位地仙,收徒为秦俑师徒四人一同南行寻找智慧发生的一系列离奇、玄幻的故事。
  • 火元素

    火元素

    寒冰大陆,这是一个无尽寒冷的大陆。流淌着熔浆的地脉,是唯一能让人类居住的地方。冰兽,一种能生存在极低温下的生物,它们才是这个大陆上的霸主。而人类之能龟缩在地脉中,为生存而战。云竹,拥有烈焰之神传承的他,将注定走上不平凡的道路。烈焰与寒冰的对碰,将会谱写出怎样的精彩?
  • 爱过笑过.方知如何来过

    爱过笑过.方知如何来过

    写一位高中生杨欣在校园里发生的点点滴滴,激发对于读书生活的怀恋。
  • 道何欢

    道何欢

    世上有仙,我欲夺之。少年一朝醒来,却发现这方天地变得再不相同。十年所得,是梦,还是现实?是彗星崛起,还是王者归来?是虚幻的臆想,还是未来的预言?那年那寺血花开,我观沧海道佛哀。千秋万代遍地庸才!万古诸圣,谁敢一战!
  • 金刚钻儿和糖葫芦系列

    金刚钻儿和糖葫芦系列

    内容提要千年古币下落不明,古董铺掌柜神秘自杀。金刚钻儿博士带领学生糖葫芦夜探灵堂,大闹警察局,潜入鬼市,勇闯蝙蝠峡,顺藤摸瓜,终于抓住了真凶,侦破此案。本书以盛唐古钱“开元通宝”为线索,演绎了中华五千年的货币文明。故事扑朔迷离,悬念迭起。语言幽默诙谐,轻松风趣。既能学到货币学的金融知识,又能感受到案件侦破中的惊险刺激,值得孩子们课余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