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呜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一百多年前,旧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贫弱交加之时。在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西方列强的肆意蹂躏下,中华民族,这个古老骄傲的民族被科技发达的西方蔑视,在西方的机械鸣叫声中失去方向。而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用有力的臂膀,撑起了中国铁路建设乃至中国工程界的天空。
可以说,詹天佑就是为那个时代而生的。若不是清政府处处挨打,从而掀起洋务运动的热潮,詹天佑的命运也不可能被改写。祖籍安徽的詹天佑祖辈经营茶叶生意,也曾一度兴盛过。到詹天佑父亲这一代,局势动荡,家道中落,父亲靠农耕及替人写字画等养活一大家。孩童时的詹天佑也和同龄人一样,在私塾接受早期教育。到詹天佑十岁时,因家境贫穷,父亲原本不打算让他读下去,此时,父亲的好友带来清政府送幼童留美的消息,詹天佑的命运从此便改写。后学成归国,辗转沉浮后挑起中国铁路业的大梁。
胡适在为凌鸿勋编著的《詹天佑先生年谱》一书作序时,写道:“容闳先生领带到美国留学的一百二十个幼童之中,詹先生是回国后能有机会充分运用所学的专门学术而建立伟大成绩的唯一的一个人。”詹天佑得以建立伟大功业,不仅有机缘,更多的还是因为他的品德修养和深邃思想,最重要的是他对祖国的一腔热情。
詹天佑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在学术方面相当有建树。早年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即掌握了最先进的铁路建造知识。回国之后,仍然请在美国的朋友代购介绍最新技术的书籍,始终关注着最新的科学动态,保持着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倘若仅此而已,詹天佑只能说得上是个杰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会有更高的建树。然而,大可留在西方国家享受优越生活的詹天佑不顾同学的劝阻,毅然回到了祖国。即使被迫“改行”,未被重用,也从未有离开祖国的想法,而是一心为祖国着想,用一生捍卫着祖国的铁路权益。
一生光阴都在为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奔走的詹天佑十分重视教育和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在仍沿袭着科举考试制度的旧中国,他无力彻底改变这种落后的、不实用的教育制度,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培养工程界的青年人才。詹天佑结合自己的经验,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并且十分重视青年工程人员的道德品质。他在病榻上曾写《敬告交通界青年工学家》,提出自己对青年工学家的学识及品质要求。詹天佑为急需工科人才的旧中国培养了一批掌握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中国的近代工科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詹天佑一生操劳,逝世时仅58岁。在生命弥留之际,他口述《遗呈》,呈交给当时的民国政府。《遗呈》中仍多处提及中国铁路事业,并希望其后人继续从事工科事业。直至临终,詹天佑惦记的依然是中国铁路事业,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旅美华人学者高宗鲁曾大量搜集詹天佑的资料,为研究詹天佑及留美幼童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高度评价了詹天佑的伟大贡献,说:
“詹天佑是晚清容闳氏率领到美国留学的一百二十名幼童之一。他以幼龄出洋,留美九年,回国以后在动荡的政治环境下,尊重传统但坚持思想,以三十一年岁月,献身在中国铁路事业上,不事宣传,不求表彰。他完成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给百年积弱、面临巨变前的中国,恢复了相当程度的民族自信心。他是中国近百年工程界的楷模,其对于中国铁路事业影响至大且巨。”
今天,我们缅怀詹天佑,不仅为纪念他为中国铁路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更因感动于他赤诚而真切的爱国情怀。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儿女,是人民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