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9100000007

第7章 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3)

4岁的斌斌每晚睡觉前,总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却不肯自己看书。这天晚上,妈妈拿了一本崭新的故事书,给斌斌讲故事。故事写得精彩,妈妈讲得生动,斌斌听得津津有味。

正当讲到最精彩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放下书去接电话。十多分钟之后,妈妈回来了,发现斌斌正捧着故事书,专心致志地看呢,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还有一种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简捷办法,就是给她提供那些拍成了电影或者来自电影的书。很多人看了电影以后,都会选择去买原着来读一读,孩子也不例外。

与孩子一起探讨,也可以提高她的读书兴趣。虽然读书是很个人化的活动,但每当读完一本书,几乎每个人都会想要和别人来讨论下刚才所看的内容。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并把你所喜欢的部分告诉他,然后问他对哪一部分更感兴趣,这样做还可以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你们可以依偎在一起看各自的书,或者轮流大声地朗读她的书。每天留出时间来,全家静静地坐在一起读书,分享一下各自看到的有趣的文章。

读书时可以准备一些音乐或者美食。人的大脑天性会寻求新鲜的、色彩缤纷的、有音乐感的、移动的、芳香的感觉输入。把这些感觉与读书结合起来,能够使他们享受读书的快乐。

17

易感效应:为什么孩子会反复看一本书?

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很早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不管是图画书也好,小人书也好,都可以让孩子感动其乐无穷。有些孩子看完一本换一本,很有成就感。但也有些孩子总是喜欢反复地看一本书,看了好多遍了,还是不肯换别的。

于是,有些家长就困惑了,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其实,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由于记忆力和理解力还相对有限,书里新奇的词汇、表达方式和知识素材,往往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才能在不断的强化中纳入长时记忆,成为可以随时提取的思维素材,所以孩子反复看一本书是正常的。

而且,人对外界的事物都是越理解越熟悉就越喜欢,当孩子重复看某本书的时候,他既获得了精神的愉悦,同时又满足了好奇心和探索欲,可以深入体会书要传达的意境和变化,体会人物之间的感受。

可以说,看一本书总要翻来覆去重复看才觉得“过瘾”,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我们做家长的不仅不需要害怕孩子重复看书,甚至要鼓励孩子重复读一本书。

在反复的阅读中,由于先前的阅读已经改变了阅读者知识结构,再读一遍,他就会更容易觉察书中所包含的潜在意义。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中称为“易感效应”。

心理学上的同化理论认为,当新获得的意义还比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认识结构中时,再一次接触这个已学过的材料,已经获得的认识内容会使学习者产生这种易感效应,更易于觉察精细的意义和微小差别。

据美国MSNBC网站近日报道,发表在《消费者研究》

期刊的一项新研究,对人们反复阅读同一本书或回放同一部电影的动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二次消费行为”并不是为了回顾或记牢其中的内容、细节等,而是希望自己能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它,从中挖掘出更多有用的信息,获得新的启发。

研究领导者、美国大学消费心理学家克莉斯汀·罗素也表示,回顾以前的经验,重复读一本书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心理行为,可能是源于人们天生的好奇心理。这就像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进一步从更全面、独特的视角思考问题。

有一次张方平遇见苏轼的父亲苏洵,就问他苏氏兄弟在看什么书。苏洵回答:“苏轼正在读第二遍《汉书》。”张平方惊讶说:“世间的书还有值得读两遍的吗?”

苏轼后来听到后说:“看两遍有什么稀奇?这位先生不晓得世间还有值得读三遍、四遍的书!”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领域都能开风气之先,而在读书方法上,三、四遍地读一本书也正是他的独创。

他在《又答王庠书》中答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这一读书方法。

他在信中说:“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年轻人读书,每一本好书都读它几遍。世界上的书就像大海一样丰富,什么领域的都有,但是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兼收并取,只求得到想要的就可以了。

希望学者读书,每读一遍都只带着一个目标去读。

其实,苏轼就是这样来读《汉书》的:第一遍学习“治世之道”,第二遍学习“用兵之法”,第三遍研究人物和官制。数遍之后,他对《汉书》多方面的内容便熟识了。这种定向专一、反复整取的阅读模式是:带着A目标读第一遍,带着B目标读第二遍,带着C目标读第三遍,带着D目标读第四遍……

苏轼在信的末尾说:“甚非速化之术,可笑可笑。”意思是,远不是速成的方法,呵呵。后代颇有些人对苏轼的谦虚不以为然,自以为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何必一意求之?

殊不知贪多求快乃生性浮躁,涉猎虽广却是过眼烟云。

中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按照苏轼的方法,读厚又读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这本书读成几本书,进而化为自己所有的过程,一本《汉书》,在苏轼那儿被读成了《汉书政治学》《汉书军事学》和《汉书人物志》

几本甚至更多本书。

由此可见,一本书孩子看得越深入越好。在孩子看书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可以了解他的专注程度,如果孩子拿一本书翻一翻,还没有看明白,又看另一本,就说明给他的引导有问题。

18

朗读记忆:上早读课对记忆有没有帮助?

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

孩子上学以后,老师往往要求孩子朗读课文。可是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的嗓门很大,但对内容的记忆很差,经常是“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于是就开始疑惑,孩子又用口又用脑,难道不会分心吗?

在这个问题上,口与心其实是不矛盾的。大声地朗读,也并不影响孩子的思考和理解,甚至会有助于记忆。

因为朗读是一种“运动记忆”,在大声朗读时,它使口腔肌肉的运动沿着某种惯熟的“路径”形成一种长期记忆,由此产生的记忆效果可以延续几年、几十年甚至终生。

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

在小学里,你要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

说到底,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是任何事情的利与弊,都不是绝对的。日本有一位叫高木重朗的心理学家曾说过:

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

高木重朗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似乎是针锋相对的,应该听谁的呢?还是来看看实证的研究吧。

在2010年5月的《实验心理学》杂志上,有一篇由考林·麦克劳德等撰写的论文,题目是“学习,记忆与认知”。

文章建议说,在学习时,偶尔自言自语、念念有词,也许是个不错的主意。

在文章中,他们通过实验研究了人们对像单词表一类事情的记忆。他们发现,如果让人们记忆单词时,默默地阅读单词表里的一半单词,但是却大声地念另一半的话,那么大声念的一半,比默读的另一半,被他们记住的单词要多得多。

作为对比,他们找了另外两组人,一组大声念名单上的所有单词,另一组默默地念名单上的所有单词。全念的比全不念的,在记忆单词上的表现好不到哪里去。倒是只大声念一半而默读另一半的人,记忆单词的成绩最好。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泛泛地说出声朗读一定能帮助记忆,苏联人和日本人各说对了一半。

念一半默读一半的记忆之所以效果好,其中的原因在于:

不同的阅读方式,使单词表里的一部分与众不同。口中朗读的词,现在变成语音又被他的耳朵听到,他知道曾经“生产”

过它们,并且记得曾经听到过它们。所有这样的信息使他念过的单词,有别于默读的其它单词,因而被你记的更牢。

记忆的窍门之一是“独特性”。说的是,独特的东西让我们更记得住。我们身边的例子是,多少年以后,当你遇到老同学老朋友时,每个人似乎都以不同的方式,记得学校里那个与众不同的孩子。

这一结果建议,如果你的孩子需要记忆某篇文章的一些内容,他应该先找出那些最重要的信息,大声地读出它们,以便更好地记牢它们。即使是小声地念叨一番,也有助于使它们更令人难忘。

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唤起人们的感知和想象。

但是,如果把大量的内容一齐朗读,可能效果不如朗读其中的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不是吗?可见,读书出声与不出声哪个更好,从记忆效果来看,是没办法定性地分析,可能需要定量分析。

19

低效能学习:幼儿过早识字有意义吗?

4岁的孩子会认汉字和数字,随时可应成人的要求而反应正确,就被视为聪明,其实这只是一种表现的能力,与智力无关。

同类推荐
  •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

    《好父母要有好习惯》内容简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问发现一些确实行之有效的教子技巧,如果所有的父母都能把这些偶然发现的教子技巧强化成自己的教子习惯,那么父母们都能成为教育专家,也都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最精彩的胎教胎教故事: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

    本书包含了适合用爸爸慈祥、值得信赖的声音讲给宝宝听的,充满了诚实、勇敢、协作、趣味相关的胎教故事。打破了一直以来主要由妈妈为孩子读胎教读物的这一固有观念。准爸爸讲故事,准妈妈读童谣,同妈妈一起亲身经历胎教的这一过程,会对与孩子出生后的情感交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区域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福建特殊教育》是对福建特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次全面总结与研究,也是我国区域特殊教育研究的一次尝试。全书内容涉及福建特殊教育的概况、历史、行政、师资培养和儿童安置;智障、视障、听障和自闭症儿童的教育;福州、泉州、厦门等9个市区的特殊教育以及福建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等。
  •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专家传授宝宝健康成长方案(0~3岁)

    本书作者马军,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女与儿少卫生学系副主任。作者根据婴有儿生长发育特点和中国国内婴儿养护经验,详细讲述了孩子从出生到3岁新手父母将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养育问题。“宝宝的发育与进程”“宝宝的科学喂养”宝宝的常见疾病题”“新手爸爸行动指南”“连线育儿专家集锦”。其文中讲述的宝宝发育特点和养护方式极具中国特色,是真正的中国人自己的育儿经。
  •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再忙也能做个好爸妈

    一年五十二周,周周都是爱。这本书适合所有准父母、父母、祖父母和孩童教育者,它是您的育儿方法的源泉。我希望您能够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当然最后的分析和决定都取决于您,只有您自己才能决定为您的家庭使用何种育儿方法。请自由地从书中选择您觉得适合自己的模块,正如一位家长说的那样,“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余则忽略。”
热门推荐
  • 前妻来袭

    前妻来袭

    七年前,他是她爱如性命的情人,却因意外消失不见,七年后,他强势归来,而她则成了被丈夫设计离婚的失婚弃妇。当鬼魅腹黑的极品男人对上心计城府深厚的强大御姐,拼的是段数还是真情疑惑是演技?总之,这是一个御姐女王和腹黑忠犬男的曲折爱情故事……
  • tfboys之梦之初体验

    tfboys之梦之初体验

    三位来自上海,暑假来重庆玩。在那里,她们遇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明星,让后。。。。
  • 误惹豪门:首席的英皇公主

    误惹豪门:首席的英皇公主

    颜好不容易和她的闺蜜考进梦寐以求的贵族学校,却不想因为和闺蜜的一个游戏而误惹上了冷血恶魔,更悲剧的是,恶魔貌似对她有点上心,但他知道他不会和她在一起的,因为心里的那个位置已经留给另一个女孩,她也是在寻找小时候的那个给过自己最美好回忆的小男孩,凭借那个信物,没想到……一切都还没有揭穿,还有女孩的身世
  • 梦幻西游之什么才叫剑侠客

    梦幻西游之什么才叫剑侠客

    耐着性子看下去,不会让你的热情失望。小说节奏很快,就像侠客的剑。
  • 穿越之守护甜心恋

    穿越之守护甜心恋

    她,因一次实验意外死亡而穿越到了守护甜心世界里,诞生了守护甜心,一心想要帮亚梦赶走悦梦,为了亚梦和唯世在一起,就算死也值得(注:才不是不是百合呢!)。可是,水见悦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结局,究竟是什么呢?她们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 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智慧背囊16本)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生活中,会经历喜怒哀乐各种复杂的情感。如果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雨季会变为晴天;如果以消极的心态去面对,晴天会变为雨季。但是,任何的人,无论雨季或者晴天,心中的情感都需要最真实的释放、解脱。本书汇集了最感人至深的几百个情感故事,以引人共鸣的心灵物语来进行点拨,使广大读者在故事中得到释放、领悟、受益,更加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开创生活。
  • 霸道总裁:我要赢

    霸道总裁:我要赢

    “卧草,你妹,跆拳道我还没输过,我怎么输给一个丑丫头。呜呜,不甘心。”某人正在发牢骚,男孩一个眼神过去某人立马闭嘴。“你在说她丑丫头,我灭了你。”男孩冷冷地说到。“好好我不说了。”某人赶忙闭嘴。他和她会擦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尽情期待······未完待续······
  • 热血青春之超社会

    热血青春之超社会

    初中少年,正直叛逆时期。而万千初中生中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吴宇龙,因为一个女生,而被几个社会青年毒打,从此走上了超社会的道路……
  •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公主倾权:明王霸宠权妃

    欲戴王冠,必承其中,一朝穿越成为元国公主的盛云琦很早便知道这个道理。两国和亲,她成了最合适的人选。从此,她踏上了一条通往和亲选驸马的不归之路.......坊间传闻,熙和公主,面如夜叉,心如蛇蝎,和亲夏国,消息一出,夏国众人纷纷避之,生怕中选。“启禀公主,明王殿下来应选驸马!”“这辈子要宠我,不许骗我、骂我,要关心我,爱护我,答应的事要做到,终身只有我一人,别人欺负我时要马上出来维护我,可否做到?”“辈子终身我只疼你、宠你、爱护你一个!”
  • 音乐史诗

    音乐史诗

    这是一个音乐的世界,这是一个史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