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9100000005

第5章 不做“填鸭式”家长,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1)

11

7±2效应:孩子上课不爱做笔记怎么办?

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

在生活中,经常有人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认为勤动笔才能记得牢。

但是很多孩子上课却不喜欢记笔记。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老师每节课都写好几黑板,如果忙着抄黑板,就没时间看书和做练习了。

所以,很多父母和孩子都觉得困惑:上课和读书到底要不要记笔记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您读一遍下面的一行随机数字:

7 1 8 6 3 9 4 5 2 8 4

然后合上书,按照原来的顺序,尽可能多地默写出来。

现在再读一遍下面的随机字母:

H J M R O S F L B T W

然后用上述相同的方法,来测试自己的记忆。

假如你的短时记忆像一般人那样,你应该至少能回忆出5个,最多回忆出9个,即7±2个。

这个有趣的现象,就是7±2效应。这个规律最早是在19世纪中叶,由爱尔兰哲学家威廉·汉米尔顿观察到的。

他发现,如果将一把子弹撒在地板上,人们很难一下子观察到超过7颗子弹。

到了1887年,雅各布布斯通过实验发现,对于无序的数字,被试能够回忆出的最大数量约为7个。发现遗忘曲线的爱宾浩斯也发现,人在阅读一次后,可记住约7个单词。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GeorgeA.Miller)教授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即一般为7并在5~9之间波动。这就是神奇的“7±2效应”。

由此可见,人脑的短时记忆容量是极其有限的,需要有辅助的手段来帮助,才能记住更多的东西。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做笔记确实有益于记忆。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验的科学研究。

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以大学生为被试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是一篇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

他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

学习完文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那一组的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课本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但是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

原因也许并不在于笔记本身,而是因为做笔记这个动作本身,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力,加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同时,记笔记有助于把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记下来,不断积累,获得许多新知识。

但是做笔记并不是将老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

但是,是不是要求每个学生上课都必须做笔记呢?

这倒也未必。首先我们要理解,课堂教学是由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听课组成的。对学生来说,听课是第一位的、最重要的。他必须认真听课,积极主动思考,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把老师讲的东西听进去并消化吸收。其次才是记笔记。只有听懂了课,记下来的笔记才会有意义。

有很多学生上课不做笔记,但是听得认真,而且听完就能抓住重点并且理解。这种思维能力是因人而异的,由此而养成的学习习惯也是不同的,不必强求一律。

所以说,上课是否做笔记,应该看孩子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如果不做笔记并不影响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就不必强求他一定要写笔记。

12

饥饿教育法: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学习?

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让孩子输在起跑在线”

成了一句流行的口号。很多父母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书和学习光盘,还有五花八门的智力玩具,几乎都把房间堆满了。

但是孩子偏偏逆反,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于是,有些父母就会采取各种方式,“强制”孩子学习。

但是,强迫学习,只会让孩子感觉沮丧和失败,是绝不可取的。强迫的身体锻炼,可能不会对身体有伤害,但在强迫之下获得的知识,是不会在头脑中保留的。

远在两千多年前的公元前360年,柏拉图就建议,不要向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不应该有任何强制的教育。自由人不应该在获取任何知识时成为奴隶。”

有一次,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在武汉大学讲演。他走上讲台从包里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道陶先生要干什么。接着陶先生掏出一把米放在了桌子上,然后按住鸡头强迫它吃米,可大公鸡只叫不吃,怎样才能让它吃呢?

他又掰开大公鸡的嘴,硬塞大米给它吃,大公鸡拼力挣扎还是不肯吃。

这时,陶行知就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到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这时大公鸡自己就吃了起来。

学习的核心问题,就是一个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按牛头不喝水,强按鸡头不吃米,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呢?

在这里,我想推荐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的“饥饿教育法”。

在铃木的教室里,经常有许多孩子被带来学小提琴。对于初次参加学习的孩子,铃木的做法是完全禁止摸琴,只允许在旁边观看其它孩子演奏。听到其它孩子奏出梦幻般优美的乐章,新来的孩子学琴的欲望被强烈地刺激起来。直到这时,铃木才许可孩子拉一两次空弦。

你也许不理解,为什么要限制孩子摸琴呢?其实这正是“饥饿教育”的奥妙所在:因为这样一限制,给孩子的传递的信息不是“要你学”,而是“你还没有学的资格”。这样一来,却使琴在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无形中提高了,对孩子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了。

说到底,这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教育方法。从心理学上来说,它是完全符合人的学习心理的。

回到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是要启发求知人学习的兴趣,也就是孔子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明代的王阳明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强调,一定要顺应孩子的性情,激发他的兴趣,以诱导启发来代替督责。他形象地说:“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宋代着名的三苏——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有一副对联形容他们的文学成就,说是“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比。

但是据记载,苏轼和苏辙并非天生神童,小时候也非常顽皮,贪图玩乐而不爱读书。父亲苏洵并没有采取“棍棒教育法”,而是采用了我们开头所说的“饥饿教育法”。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书房里面读书,有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儿子跑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

孩子们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读书。

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引子,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引燃”其实并不难。

你可以拿起一本书,声情并茂地讲述,待把孩子的兴趣引到高潮后,停住不讲并把书“不经意”地放进抽屉,或放回书架较高的位置。

这个动作好像在告诉孩子:这本书虽然有趣,但太深奥,你还看不懂。孩子出于好奇心,一定会爬凳子找书看,阅读的趣味也会倍增。找书来读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像是一次冒险游戏一样充满刺激,他自然会乐此不疲。

13

聚光灯模型:应该放纵孩子看卡通片吗?

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的力气。

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孩子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他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时间至多也只有15分钟,经常是眼睛盯着老师,但没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这是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还处在发育当中,不够完善,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情况将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好转。可是小学要求学生上课要坐半小时以上,所以不能被动地等待孩子的自我发育的完善,否则将影响学习效率及学习成绩。

所谓注意力集中,实际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专注。它是在同时存在几个可能的观察对象或思考对象时,大脑清晰而生动地牢牢抓住其中一个的状态。它的本质是意识的聚焦和集中,这就意味着舍弃一些东西,以便更有效地处理所专注的事情。

威廉·詹姆斯曾经用一个“聚光灯模型”描述专注:如果世界是一个大舞台,那么我们只注意到聚光灯照亮的小圈子范围内的事物。聚光灯照亮的区域以外,一片漆黑。正如詹姆斯指出的,这是因为人们的专注行为与视而不见交织在一起;专心于一件事情,就意味着无视除此以外的其它一切。

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无法在一定时间内专注于一件事,是因为他们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

人类专注的能力,即仅仅注意舞台上的聚光灯下那一小块地方的能力,是由额叶皮质(前额背后的脑叶)决定的。

但是额叶皮质,直到青春期后期才能完全形成。这意味着,孩子的大脑还没完全发育成熟,他为了专注要费很大力气。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哈根,设计了一个记忆任务。他给孩子们一副牌,并一次显示其中的两张牌。

他要求孩子记住右边的牌,无视左边的牌。毫不奇怪,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年人记住的牌比较多,因为他们能够聚焦他们的注意力。然而,年龄小的孩子往往记住一些应该忽视的左边的牌。

显然,如果成人的注意力像一束探照灯光,那么婴幼儿的更像是一个灯泡,光芒一视同仁地普照四面八方,感知和接受一个更广阔舞台的刺激。

虽然无法集中注意力是婴幼儿一项极其重要的资产,使他们能注意到身边的一切,并因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全部事物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为了那些需要专注力的学习,还是要加以引导和培养。

苏联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幼儿在游戏和单纯完成任务两种不同的活动方式下,将各种颜色的纸分装在与之同色的盒子里,观察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实验结果发现,在游戏中4岁幼儿可以持续进行22分钟,6岁幼儿可坚持71分钟,而且分放纸条的数量比单纯完成任务时多50%。在单纯完成任务的形式下,4岁幼儿只能坚持17分钟,6岁幼儿只能坚持62分钟。

这项研究表明,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其注意力集中程度和稳定性较强。因此,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开展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婴幼儿的专注力。

第一种方法是玩扑克游戏。

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

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

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这种方法能高度培养注意力的集中,由于是游戏,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非常受孩子欢迎,玩起来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每天坚持玩一阵,注意力会有所提高。

第二种方法是玩“开火车”游戏。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一家三口就可以完成,当然如果有爷爷奶奶或其它人参加,那就更好了。为了叙述的方便,现以三人为例,方法是: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语言来开动“火车”。

比如,父亲当作北京站,母亲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

“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

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

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个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而且这种游戏气氛活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孩子玩起来会乐此不疲。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舒尔兹表格”进行注意力训练。

舒尔兹表格,是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记录孩子每次用的时间,每天玩一到两次,比如:1到25这些数字随机放在5×5的表格中(如下图),孩子就要从1依次找到25,数字可以随着训练的进行逐渐增多。为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孩子可以和家长比赛,或者和自己比赛,记录每次所用的时间,有进步就给予表扬。

(5×5舒尔兹表,随着孩子越玩越厉害或者孩子年龄增大,可以玩6×6、7×7、8×8……的)

如果孩子在上课听讲时容易走神,就要训练他的听力注意力。

可以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文章,读完后要他回答书中的问题,长期坚持就会提高孩子的听力注意力。或者由家长给孩子念一组数字,或一组词语,让孩子正背或者倒背出来,比如“3698”,倒背就是“8963”,逐渐增加数字和词语的长度。

这个游戏不仅能训练注意力,还训练了孩子的记忆力。

还可以每天回来追问一下每天上课的内容,让孩子把每天每节课的内容复述给家长们听,这样也能无形中养成孩子上课认真听课的习惯。

最后一点,也是父母容易忽视的一点,就是不要让孩子看太多快节奏的卡通片。

卡通片情节生动、内容丰富、画面鲜艳,许多年轻爸妈都喜欢拿来当孩子的“小老师”。然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李拉德(AngelineS.Lillard)近期却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看《海绵宝宝》一类快节奏卡通片的儿童,在一系列有关逻辑能力、记忆力和判断力的测验中表现不佳。

她认为,如果长期观看此类卡通片,可能有损孩子的注意力等认知能力。

另外,有些孩子在学习时喜欢突然开小差,问父母一些与学习无关的问题,比如晚上吃什么,或者学校里有什么新鲜事。这个时候家长不要搭腔,因为你一搭腔,实际上就是默认孩子写作业时可以走神了,又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了。

最好告诉孩子,有什么事待她作业做完后再问。

同类推荐
  • 做个出类拔萃的女孩

    做个出类拔萃的女孩

    本书内容包括:有一种美丽叫自信、有一种心态叫阳光、有一种温柔叫善良、有一种成长叫挫折、有一种尊重叫自爱、有一种成功叫自强、有一种魅力叫气质、有一种友爱叫真诚。
  • 轻轻松松坐月子

    轻轻松松坐月子

    《轻轻松松坐月子》作者根据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产褥期护理、饮食调养、产褥期起居、母乳喂养、产后健身养颜、产妇心理保健及产后疾病防治中的问题做了详细分析和指导。《轻轻松松坐月子》条理清楚,通俗易懂,适合产褥期女性及家人阅读。
  • 我成长,我快乐

    我成长,我快乐

    本书前半部分从一个接受教育的孩子的角度,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对中国家长的教育进行深入的反思,内容涵盖了从学前到高中,从家庭到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全过程,故事生动可读、方法实用好用,本书的后半部分,呈现了作者作为教育实践者,连续三年网络答疑的宝贵经验,并分享了学习方法和成长心得,帮助高中生们走出迷茫、迎战高考、快乐成长。作者的双重身份、两种视角,使这本书极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成长白皮书,适合家长阅读的教育反思录。
  •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好脑子,坏成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

    提升孩子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却是可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事。因为孩子的成绩上不去就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只能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而只要您的方式方法正确,一切都有可能!本书没有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一句句中肯切实的话;没有什么绝世妙方,有的只是一条条行之有效的对策;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的只是一个个精当有力的例证。总有一句话说到您的心坎上,总有一条对策适合您和您的孩子,总有一个例子让您似曾相识。读完这本书,提升孩子的成绩指日可待。
  • 40周孕产一本通

    40周孕产一本通

    本套丛书共分两册:《40周孕产一本通》、《0~1岁育儿一本通》,均由富有育儿经验的科普作家编写。孕育宝宝是妇女一生中的大事,从此您的身体和生活都将发生重大转变。本书以周为时段,从孕妇自身保健与优生优育的角度,顺序记录了一个女人怀孕40周的身心感受。记录小baby生长发育、准妈妈自身变化、营养饮食、胎教点滴、锻炼、生活注意事项、如何轻松应付孕期不适,陪伴准妈妈从第一周到最后一周,是一本非常贴心的成长记录,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适合妇幼保健人员、孕产妇及其家庭成员阅读参考。
热门推荐
  •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

    《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对气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包括对气场的认识,强弱气场的分析,职场气场,生活气场,气场的挖掘与提升……不但帮助读者深刻地了解气场,而且可以使读者轻松快速地掌握如何打造强大气场的方法。通过对《受益一生的气场修炼课》的学习,10天你就会打造出强大的气场,你的人生将因气场的改变而改变。
  • 奇闻异录

    奇闻异录

    不知你可曾听过,老人们一遍又一遍讲述着的,那一个个关于妖魔鬼怪们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故事,你只当这是故事,可你不知,这些,就在你身边。
  • 衍魂

    衍魂

    一次意外的闯入,见到了的壁画。。。与后面的恐怖。
  • 真武明龙传

    真武明龙传

    没落皇族,流落山乡,过着平静而与世无争的日子,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宿命仇敌拥有天下,但仍是发誓也要找到意存归隐的想象中的对手,斩草除根,以避免夜长梦多,终有一日,得偿所愿……于是,复仇的故事便就此展开了!!!
  • 校草大人是我竹马

    校草大人是我竹马

    秦玔——楚天晴的竹马,陆昭夜——牧天荫的竹马。“秦玔,你说我那里不好了,为什么没有自从上了高中一个男生都没有给我表白过?”她记得以前读小学和初中时挺受欢迎的……怎么上了高中她欢迎度就往下降。她不知道是因为身边的某只大灰狼,在剪她的桃花运。知道后,就和他保持距离一段时间……桃源滚滚来。喜欢上竹马的好哥们,请他帮忙交给心上人却被老师抓包。
  • TFboys你是我的梦

    TFboys你是我的梦

    原来我什么都忘了,但就是不会忘记你――――叶染是你吗?是你回来了吗?我真的好想你。――――王俊凯不会真的是一见钟情吧!――――王源你能不能试着喜欢我。――――易烊千玺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王俊凯……王俊凯我喜欢你啊,可是为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千止(叶染)
  • 5分钟家庭美容方

    5分钟家庭美容方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效果确切、经济实惠、简便快捷的家庭美容方法。包括中药美容、饮食美容、按摩美容、化妆美容等。
  • 浮光也记月半时

    浮光也记月半时

    九洲与十月作为受诅咒的孩子一直孤独寂寞的生活到十四岁。只是,到了十二月庄园之后,他们才明白,孤寂的不是那些时光,而是与别人相似的自己。后来才知道,原来是二个人在一起,就可以天下无敌。
  • 恰好认识你

    恰好认识你

    她还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打破以往的魔咒了,但那一瞬间的反应,让她不得不再次接受这个现实:安若瞳,即使你再多做心理准备,即使你再想把自己献给萧梓航,都跨越不了你是性冷淡的事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影之永恒主宰

    火影之永恒主宰

    顶尖的实力,火影的地位,无数的美眉,难道这就足够了吗?一个因为搞人体实验而穿越到火影世界的学霸摇了摇头露出了危险的笑容:“我的目标可是永生啊!”且看一个医疗技术比纲手厉害,好色程度比自来也强,危险性比大蛇丸还可怕的时宇如何实现永生的梦想,顺带成为忍界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