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51600000034

第34章 疑问与损失:兰德公司的前景如何(3)

沃尔斯泰特一再倡导,美国有理由干涉任何地方的行动,从而维护美国本土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因此,左翼、右翼两派意见不一的趋势让他倍感无奈和震惊。沃尔斯泰特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现实问题实用主义者,他在研究非核武器作战理论中找到了摆脱越战综合征的方法——军事变革理论潜在的原则。假定美国军事协调行动是出于好意,从而为美国对其他外国国家进行军事干涉提供了正当的理由。但是沃尔斯泰特和马歇尔并没有对此进行透露和说明,但在一些兰德公司学者的研究报告中却透露出他们对这方面特别重视。

在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被成功推翻后,沃尔斯泰特曾这样写道:“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和伊拉克都是应该的,这同时说明了一个由始自终都很明显的问题:尽管共产帝国主义破灭了,但它的分支却扩散到了自由民主市场,因此世界的军事威胁依旧存在,也就会危及到美国和美国盟友的利益,因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潜在的军事威胁做出有效的战略部署。”

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和伊拉克战争都证实了军事变革理论在现实中的有效性,但在政治方面却做得相当不够。在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却拒绝推翻萨达姆政权。而想要推翻萨达姆政权,他们能够利用的,也是最有力的武器就是艾哈迈德·沙拉比。

4.沙拉比和兰德公司促成了萨达姆政权的解体

艾哈迈德·沙拉比是一个有文化涵养、极度聪明且可爱的人。沙拉比的可爱没有人否定,他总是身穿昂贵的西服,一副待人彬彬有礼的模样,加上充满异国风情的口音,他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就是一个东方白马王子的形象。让人想象不到的是,在这样一副俊雅的外表之下却藏着令人难以置信的丰富的内心世界——沙拉比及兰德公司的沃尔斯泰特和马歇尔等人成功地说服了布什政府重新回到伊拉克的问题上,并最终摧毁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这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沙拉比是伊拉克一个古老名望家族的后裔,他从小就是一个智力极高的孩子,早年在巴格达耶稣学校读书时就常常跳级。1958年7月,年仅十二岁的沙拉比正就读于英国的寄宿学校。然而就在这一年7月,卡赛姆将军发动政变,费瑟王二世被秘密杀害,费瑟王政府被废黜。沙拉比的祖辈都是费瑟王政府的重要人物,为此,沙拉比整个家族只得选择逃离伊拉克,并不得不放弃大部分的财产。几年后,16岁的沙拉比以显着的成绩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并在此取得了数学本科和硕士学位证,随后又在芝加哥大学攻下了数学博士学位。

完成学业之后,在1969年,年轻的沙拉比直接赶到德黑兰,参加了一场由库尔德领导人发起的政变。当时,萨达姆·侯赛因虽然只是伊拉克名义上的副总统,但实际却掌控着整个伊拉克的军事力量。最后这场政变由于情报泄露而遭到了萨达姆的大举镇压,除沙拉比之外的44名参与者均被处死。这算是沙拉比和萨达姆的首次交锋,惨痛的教训更加坚定了沙拉比推翻萨达姆的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让沙拉比明白了萨达姆情报的厉害,想要依靠秘密活动推翻他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唯有通过革命战争才能彻底摧毁萨达姆的统治。

1977年,由于沙拉比家族同约旦哈希姆家族之间的特殊关系,在约旦王储哈桑的邀请和促成之下,沙拉比在约旦首都安曼创建了自己的彼德拉银行。在沙拉比的精心经营下,该银行快速发展成为约旦三大银行之一。但在1989年,因沙拉比宣告自己的彼德拉银行破产而被指控有罪,于是沙拉比携带妻儿逃往伦敦。1992年,约旦法庭宣告沙拉比罪名成立,被控贪污、受贿、伪造甚至于偷窃罪等30几条罪名,他被约旦政府判处22年劳役,并限其立即归还7000万元美的欠款。然而具讽刺意味的是,据说,沙比拉当时是在约旦哈桑王储的帮助下带着7000万美元成功逃离的。

沙拉比逃离约旦之后不久,即1992年5月,沙拉比在维也纳成功举办了“第一次伊拉克国民大会”,会议提出了誓死推翻萨达姆政权,成立“库尔德联邦国家”的纲要,并且,沙拉比在这次国民大会上被推举成为大会执委会主席,继而又成为大会主席,也因此他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反政府组织——由60多个萨达姆政权反动组织结成的伊拉克统一战线联盟。在这个反萨达姆政府的组织里,有着不同政治观念和人生信仰的伊拉克人,他们发誓紧跟在沙拉比左右,要在伊拉克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府。随后,沙拉比又在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库尔德建立了组织的总部。在海湾战争结束后,美英联军的飞机在伊拉克北部地区设立了禁飞区,而这片广袤的北部地区几乎是处在一种自治的状态下。

1992年7月,沙拉比第一次发动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活动——大约3000名士兵和装甲车组成的机动部队进军巴格达,不料却遭到了伊拉克共和卫队的伏击,导致政变以失败告终。此次政变中,有近80多名军官被捕,并且最后都在萨达姆军队的严刑拷问中死亡。3年之后,沙拉比又密谋策划了第二次攻击萨达姆政权的计划,但是就在沙拉比决定攻打巴格达的前夕,沙拉比的同盟——库尔德领导下的民主党突然倒戈,与萨达姆军队一同将矛头捅进沙拉比军队。此次政变中,共有130多名沙拉比军官被杀,数以万计的沙拉比人员纷纷逃离。不仅如此,萨达姆还和库尔德的民主党合作一举摧毁了伊拉克国民大会总部。而沙拉比本人也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泄气。

沙拉比仔细分析了这次政变和其他几次政变行动后,开始意识到想要通过武装政变推翻萨达姆是很难办到的。于是,他想到了请求美国的援助,以帮助他成功推翻萨达姆政权——这也正符合沃尔斯泰特、马歇尔和伯纳德·刘易斯及其他兰德公司学者们的共同意愿。沃尔斯泰特等兰德公司同仁都认为沙拉比是对抗萨达姆政权的重要人物之一。

在保罗·沃尔福威茨的办公厅里,沃尔斯泰特和沙比拉进行了会面,而中东学者刘易斯早就向沃尔斯泰等人推荐了沙拉比,他说:“总有一天,你们会看到这个‘通缉犯’的巨大价值所在。”

沃尔斯泰特和刘易斯等人都希望在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以沙拉比为领袖的伊拉克流亡组织能使这个文明的起源地重新回到正轨上来,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府,与以色列和谐相处,为阿拉伯全民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并且永远不会和美国开战。刘易斯写道:“这个全新政府的核心就是以沙拉比为领袖的伊拉克国民大会。他们曾经在伊拉克北部地区发起过建设性事迹,如果当时我们能为其提供支持,那么现在的他们极有可能已经实现了解放伊拉克的目标。尽管他们一再受挫,但他们依旧不屈不挠,坚持以解放伊拉克为目的。无论是从经验、信任及友好方面而言,他们无疑是最合适的伊拉克候选人。”

因此,在沃尔斯泰特和刘易斯等人的倾力煽动下,沙拉比一跃成为华盛顿政府圈内的焦点人物,并引起了共和党参议院和众议院领导者的注意,另外,两位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前国防部长迪克·切尼和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也注意到了沙拉比。1997年,沃尔斯泰特和沙拉比和兰德公司同仁们共同组建了“美国新世纪计划组织”——一个类似于里根时代“当前威胁委员会”性质的机构。这个机构的主要用途在于宣传并说服美国民众,宣称推翻现在的萨达姆政权更符合美国利益最大化的体现,也更符合当前伊拉克国民形势的迫切需要。

事实上,美国新世纪计划组织从一开始就已经把伊拉克定义成在中东建立新政治的最佳地点。1998年,该组织向美国总统克林顿写了一封公开的信件,信中这样说道:“尊敬的克林顿总统早就应该制定美国新的战略计划,从而确保美国和其盟友的利益。而新战略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在这封信上,还有前兰德公司总裁哈里·罗温、迪克·切尼、保罗·沃尔福威茨、理查德·佩里等人的签名。

几个月后,沃尔福威茨等在这封公开信上签名的人又采取了进一步的行动,要求美国政府将沙拉比当做是伊拉克人民的唯一代表进行谈判。1998年10月,克林顿总统签署了“伊拉克解放战争法案”,法案中宣布“把推翻萨达姆政权作为美国的一项政策来进行”。但这只是一个承诺,不具备任何实质性的效应,因为这个“伊拉克解放战争法案”并没有明确指出美国应该如何支持沙拉比国民大会组织推翻萨达姆政权——就算有,也没有公布过。

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乔治·W·布什险胜。效仿当年“威胁委员会”在里根政府中安插人员一般,美国新世纪计划组织在布什政府中也安插了大量自己的成员——拉姆斯菲尔德成了国防部部长;国防副部长则由沃尔福威茨担任;哈利勒扎德担任了一系列的美国驻伊拉克大使,直到最后的联合国大使;而切尼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具备影响力的副总统。

经布什总统批准,由美国中情局拨出1亿美元支持伊拉克对萨达姆政权发动攻击。历经磨难的沙拉比终于东山再起。此后,美国国务院又承诺提供3300万美元支持伊拉克国民大会组织的行动。但是,就在2000年,美国国务院3300万美元的支援资金被取消了,国防情报局为了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决定以每月支付33.5万美元的形式来支援沙拉比的政变活动。

对于美国改变之后的这种援助方式,沙拉比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为此,沙拉比决定向美国提供伊拉克传言中的大规模杀伤性极强的秘密武器的信息,以此作为对美国支持沙拉比政变的回报。

在沙拉比领导下的声势浩大的情报队伍中,这些情报者都是通过广泛的网络招募而来,大部分都是伊拉克国民大会在伊拉克境内外的合作者。他们提供了许多有关于萨达姆政权的情报信息。比如萨达姆与本拉登合作;萨达姆创建了生化武器研究室等。然而这些不详预兆的情报信息大部分都被证实是错误的,因此,沙拉比的政变行动又被美国有意无意地暂时搁置下来。但这些错误的情报信息在兰德公司智囊团新保守主义者及伊拉克国民大会组织中,却被夸张地形容为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兰德公司智囊团的新保守主义者趁机向布什总统重提沙拉比政变一事。沃尔福威茨更是花了几天的时间给布什总统一一分析“9·11事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9·11事件”中,伊拉克参与的可能性大约在10%~50%之间。为此,布什总统立即要求沃尔福威茨找出萨达姆政权参与“9·11事件”的充分证据,得到命令之后的美国新计划组织展开了积极的行动,并效仿20世纪70年代B组的调查方法,建立了一个特别计划行动办公室,凌驾于中情局之上进行调查工作。在2003年的《国情咨文》中所述,布什总统决定几个礼拜之后便会出兵伊拉克,当时,沙拉比的位置与美国第一夫人劳拉·布什相距不远,沙拉比正在想象着取代萨达姆执掌伊拉克政府的美好景象。而后,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道,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干预是正义之举,此言源于一名伊拉克国民大会组织推荐的失业工程师,此人不断声称萨达姆已经将具有移动性的生化武器装置在拖车上。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首的联军对伊拉克发起了军事攻击,布什总统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在电视上向全国表示说:“推翻萨达姆·侯赛因的政权军事行动已经开始,为了不造成无辜的伤害,战争将会‘速战速决’。”此刻,沙拉比的伊拉克国民大会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水平。沙拉比幻想着在自己统治时期的伊拉克的繁荣局面,心中无比欢喜和激动,这一切似乎都在计划之中,但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联合国已经授权布什政府可以作为占领国进驻伊拉克,这就意味着,美国首先会在伊拉克设立一个过渡政府,随后才会把伊拉克政权交还到伊拉克人手中。而沙拉比的伊拉克领袖之梦也将破灭。

刘易斯被美国政府任命为总督,而他只是让沙拉比在政府里担任一个无关紧要的咨询工作,以此作为对沙拉比的身心安慰。但是聪明的沙拉比还是想办法出任了伊拉克的石油部长,他还千方百计在伊拉克临时政府上安插自己的亲信。

沙拉比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似乎已经恶化了,甚至有谣言传出沙拉比窃取了石油部数百万元的资金,还流传说他制造假币。而曾经一再呼吁美国是伊拉克人民的希望,只有美国才能让伊拉克民众幸福地生活的沙拉比,现在却不断公开批评美国布什政府对伊拉克的错误做法,沙拉比的这种观点与兰德公司智囊团学者们的看法相差无几。尽管如此,兰德公司的学者们却不再卷入复杂的伊拉克局势中。兰德公司的法律学科小组被委派到伊拉克改写伊拉克宪章,然而在伊拉克混乱的局面中,他们的工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因为伊拉克的宗教色彩越来越严重,兰德公司智囊团的安全专家们也在为美国如何收场而感到悲观。

沙拉比一再批评美国处置伊拉克错误做法的行为曾一度为他在伊拉克临时政府中的威信增色不少,为此,沙拉比的政治立场的重心开始倾向伊拉克。于是,他找到伊拉克团结联盟的领导人穆克塔达·萨德尔,表示伊拉克国民大会愿意和伊拉克团结联盟结成反美联盟。对此,萨德尔没有理由不同意。

同类推荐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改变世界的一周:毛泽东与尼克松握手纪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决策访问中国并决定与中国发展外交关系,毛泽东会见了他,尼克松访华的一周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它改变了中美关系长达20年的对立与隔绝,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本书充分利用已经解密的中美两国最新档案和多渠道获取的珍贵照片,全面客观真实地记述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历史。翔实深度地再现了毛主席战胜重病以惊人毅力会见尼克松、基辛格从巴基斯坦密访北京、中美密建巴黎渠道、敌对势力图谋击落尼克松访华专机、周恩来智斗基辛格等起伏跌宕的历史细节。既有上层决策的罕见内幕,又有斗智斗勇的交锋较量,视野开阔,内蕴丰厚,丰富可读,是了解和研究中美关系史和新中国外交史的必读书。
  • 走进怀仁堂(上卷)

    走进怀仁堂(上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冷战后的联合国

    冷战后的联合国

    本书作者以丰富独特的经历,展开历史性的回顾和评述,书中将析论冷战后联合国体制和使命策略的发展变化,多方位地刻画它在国际矛盾纷争中所扮演角色之重要性和其缺陷不足。并为联合国的将来和世界和平提出一些建议。
  •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国与第一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以军事力量为依托展开的首次面对面的较量。本书以第一柏林危机的发生、发展为主线,围绕杜鲁门政府的危机决策展开研究,主要论述危机的缘起和肇始、危机全面爆发和美国的初期反应、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形成、政策的实践与危机的化解。最后通过对危机事件和美国对策的再认识,反思美国在战后诸危机中形成的危机决策机制的特点以及决策机制演化趋势。
热门推荐
  • 阴阳风水秘录

    阴阳风水秘录

    爷爷去世的时候,交给我一本古籍《风水秘藏》,我没有想到,他会让我后来的际遇,如此跌宕起伏。古墓中白凶干尸,鬼脸蜘蛛,化身地狱召唤接踵而来,玄妙机关,扑朔迷离幽道,是为守护世代传承秘密所存,我一步步踏上奇异的征途,却发现...
  • 网游之墨色木槿

    网游之墨色木槿

    沈彦所谓的爱,大概就是人群中的一个偶然回眸,望见了她,那便是她。没有一见钟情来的浪漫,也没有撕心裂肺冲击的彻底。只是那平平常常温柔的笑语,不离不弃的情绪全在眼底。木槿,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已经开始不再奢望爱情的降临,可为何?那颗自己觉得已经死了的心,还会为了一个人言行举止而不自觉的跳动?没人能站出来告诉她答案,也不可能会有人站出来给她说要如何做才为好。世间的一切,只有自己去尝试了,方能知其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喂,不要总跟着我好不好!”微抿嘴角看着眼前的少女,语气中带着自信道:“那就试着甩掉我啊~”
  • 诛罪

    诛罪

    凡尘之中,不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在心中都潜藏着七宗原罪,好人不过是能够控制自己,坏人也就是无法自控,但当有一日,你无法控制自己的七罪,那么……凡尘已有近两百万字完本《隐士高人系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梦断三生之云间月

    梦断三生之云间月

    (暂停更新)梦是虚幻,可对你,我唯有梦断三生。在一个不同寻常的夜里,她降生了。十年里,父母皆应她而死。流浪街头,食不果腹,在她最落魄的时候遇见了他,他像一个救世主般的出现在她的面前,从此,他存在于她的生命里。而他,明知道他不能同她在一起,可仍不愿放开她,只愿护她一世安好,千辛万苦想要改变她的命格,但七星锁月锁定了的命格,又岂会如此简单?
  • 那年丶我们

    那年丶我们

    谁没年轻过,谁没冲动过,那年的我们,以兄弟为中心。
  • 半暖年华

    半暖年华

    每一个人的青春都是温暖与疼痛的结合体。这里面有令人怀念的温暖时光也有令人刻骨铭心的爱恋疼痛。每个人的青春都会经历“生长疼”,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说青春我来过。聋哑女孩与甜美学霸的争爱之战!谁的青春不曾疼痛?谁的青春又不曾温暖?
  • 麦瑞的秘密

    麦瑞的秘密

    这是一个从梦境回到现实,再从现实改变梦境的故事。故事讲完了,也许再过很久,再看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心境。期待和读过这个故事的您再相逢,开的新书《我不想当球王》,起点体育,足球类,欢迎点阅!
  • 洛水琉璃

    洛水琉璃

    这是一个倒霉作者穿越到了自己书里被男主虐的故事。这位作者穿越到了自己书里的一个配角身上,还好死不死的绑定了一个系统。你不会以为这个系统是金手指吧?呵呵,你真是太天真了!这个系统才是作者倒霉的根源。按照穿越定律,穿越者都会有一系列的好运,可是因为有了这个系统,可怜的作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去作死。没错!就是作死。难道去攻略男主妹妹不是作死?
  •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我的关键时刻

    马云说自己不懂IT,却成为了中国公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马云说自己不懂管理,却一手缔造了市值数千亿美元的阿里巴巴帝国。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马云并没有说错。即使是今天,他可能也不会编写一行代码。即使他已经成为了世界级的企业领袖,他也没有太多管理的系统性知识。什么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又如何做一个天一样大的企业呢!很多人把马云的成功简单归结于“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确实有很多人仅仅因为把握住了历史时机而成为富翁,不过想凭借幸运做一家超级企业,却几乎不可能。真正能做成一家超级大企业还需要智慧。
  • 契约幻世

    契约幻世

    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你,知道吗?全新都市玄幻!每日稳定两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