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温泉关血战开始。波斯军首先发起进攻。到达温泉关的希腊联军约50006000人顽强抵抗3天。列奥尼达令其他城邦军队迅速撤退,自率斯巴达精兵300人英勇阻击。因双方兵力过于悬殊,加之有奸细为波斯军引路,斯巴达守军全部壮烈牺牲。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军长驱南下,希腊人处境危殆。这时,地米斯托克利已组织雅典非战斗人员疏散到特里津城(南希腊)及萨拉米斯岛等地,将全部成年男子编入海军,并巧妙地说服欧里比阿德斯,把希腊舰队撤至萨拉米斯岛附近,准备决一死战。波斯陆军进占雅典城,大肆破坏劫掠;其海军绕过阿提卡半岛南端的苏尼翁角,进入狭窄的萨拉米斯海峡。
9月下旬,萨拉米斯海战开始。波斯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编成3线战斗队形,呈围攻态势。希腊舰队隐蔽在艾加莱奥斯山后,编成两线战斗队形,勇敢地发起攻击。希腊战船船体小,运动自如,能够灵活地袭击敌舰。船体硕大的波斯战船调度失灵,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甚至自相碰撞而沉没。波斯海军遭受重大损失,亲征希腊的薛西斯一世深恐后路被切断,仓皇败逃回国,其陆军由马多尼乌斯带领退至北希腊。
公元前479年8月中旬,希波双方陆军在布拉底附近进行一次决定性会战。斯巴达统帅保萨尼阿斯率领希腊联军约10万人,重创占有明显优势的波斯陆军,马多巴乌斯战死。波斯人的第3次远征以失败告终。与此同时,希腊海军东进至萨摩斯岛附近的米卡利海角,亦打败波斯军。希腊人以艰苦卓绝的战斗所赢得的这一系列重大胜利。
战争第2阶段。波斯远征希腊失败,加之帝国内部矛盾重重,被迫采取守势。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则逐渐转入进攻,并乘机扩张海上势力,建立雅典在爱琴海的霸权。战争的性质也随之起了变化。
公元前478年,雅典舰队占领赫勒斯滂海峡北岸的重镇塞斯托斯,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同年,雅典联合一批希腊城邦组成海上同盟(因同盟会址和金库设于爱琴海上的提洛岛,亦称“提洛同盟”),其最初目的是共同反对波斯,但很快变成了雅典对外扩张和压榨各加盟小邦的工具。公元前476年以后,希腊军队在雅典统帅西门指挥下夺取色雷斯沿岸地区、爱琴海上许多岛屿和战略要地拜占庭。约公元前466年,西门在小亚细亚欧律墨冬河口的会战中大败波斯舰队,基本上解除了波斯海军对希腊的威胁,战争的主动权已掌握在希腊人手中。公元前449年,希腊海军在塞浦路斯岛东岸的萨拉米斯城附近又重创波斯军,至此双方同意媾和。同年,雅典派全权代表卡利亚斯赴波斯首都苏萨谈判并签订了《卡利亚斯和约》。规定:波斯放弃对爱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认小亚细亚西岸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地位。希波战争至此结束。雅典成为爱琴海地区的霸主。
亚述战争
公元前8前7世纪末,西南亚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两河流域古国亚述对外扩张而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公元前10世纪末,亚述曾是西亚的军事强国,但到公元前8世纪,数次被北方新兴强国乌拉尔图(即凡湖王国)战败,国力衰落。公元前744年,国王提格拉·帕拉萨三世即位后,开始进行政治、军事改革,建立常备军,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又把行省由大划小,加强集权统治,亚述再度兴起并发动了多次大规模的对外征服战争。
提格拉·帕拉萨三世为了击败主要对手乌拉尔图,采取首先击破其同盟者的战略。公元前744年,亚述王进军东北,征服乌拉尔图的同盟者米底各部落。次年,又西征乌拉尔图的北叙利亚各同盟国。由于无法攻克阿尔帕德城,亚述军转而与乌拉尔图和北叙利亚6国军队鏖战并获胜,俘敌7万余人,乌拉尔图王败逃。公元前742年,亚述军再次西征叙利亚,围攻阿尔帕德城,3年始下。邻近各国亦臣服。
公元前739年,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巴基及阿拉伯等地区19国联合反抗亚述,亚述大军在黎巴嫩山区与之会战,又获胜利,各国再次降服。公元前736年,提格拉·帕拉萨三世长驱直入乌拉尔图,围困其首都图什帕(今凡城),但未能攻破。
公元前732年,亚述军攻下反叛的大马士革,大肆屠杀,并在此设置亚述行省。公元前722年,亚述新王萨尔贡二世即位伊始,便率兵攻陷撒马利亚(以色列都城),俘2.7万人而归。公元前714年,萨尔贡二世奔袭乌拉尔图腹地,最后攻占其宗教中心穆萨西尔,掠获大批金银财宝。至此,乌拉尔图锐气尽挫,无力再与亚述抗衡。
为了争夺两河流域的霸权,亚述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南邻巴比伦。约公元前8世纪,由叙利亚迁徙到幼发拉底河中下游的塞姆族部落迦勒底人开始占据巴比伦坡。亚述王萨尔贡二世发兵赶走迦勒底统治者,取代其王位。公元前704年,萨尔贡二世之子辛那克里布即位后,巴比伦王位又落入迦勒底王米罗达克·巴拉丹二世手中。
亚述王出兵争夺,欲攻巴比伦坡。迦勒底及其同盟者埃兰的军队驻扎在巴比伦城东南的基什,另一部驻扎在东北的库塔,准备夹击进攻巴比伦坡的亚述军。亚述王遂暂不顾巴比伦坡,转兵首先攻陷兵力薄弱的库塔,然后进兵基什,与敌军主力接战,大破迦勒底和埃兰联军,辛那克里布胜利进入巴比伦坡。公元前694年,亚述军乘船顺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到达波斯湾,追歼逃到埃兰沿岸的迦勒底军。但不久,埃兰军袭击巴比伦,俘虏亚述王子,帮助迦勒底人夺回王位。
公元前691年,埃兰、迦勒底等联军进攻亚述,在亚述边城哈鲁里展开激战。亚述自称歼敌15万人,其本身损失也很大。3年后,亚述军攻陷并摧毁巴比伦城,俘虏迦勒底王,从此巴比伦被亚述控制达数十年。
亚述占据叙利亚,使埃及丧失了在这一地区的优势。因此它极力鼓动和支持叙利亚境内各小国反叛亚述。为征服埃及,约公元前671年,亚述王伊撒哈顿率军越过西奈半岛侵入埃及,攻克下埃及旧都孟菲斯,上埃及各地王公亦表臣服。不久,埃及发生暴动,伊撒哈顿前往镇压,死于途中。上埃及都城底比斯的努比亚王朝法者乘机夺回孟菲斯。约公元前667年,亚述新王亚述尼拔驱兵入埃及,战败法老军,再克孟菲斯。约公元前663年,又挥师南下,一度攻陷底比斯。埃及人为摆脱亚述统治而进行的斗争从未间断,约公元前651年,埃及法者萨姆提克一世终于彻底驱逐亚述占领军。
埃兰古国位于今伊朗西南部的胡齐斯坦,与两河流域相邻。公元前7世纪它仍为一军事强国。为争夺巴比伦这一战略要地,亚述与埃兰战事迭起。公元前655年,埃兰要求引渡王位法者遭亚述王亚述巴尼拔拒绝,两国再启战端。亚达军大举入侵埃兰,攻陷其首都苏萨。埃兰王托曼及其子阵亡。亚述所庇护的王子被扶上王位。公元前652年,埃兰王塔马里图不甘听命于亚述,参加亚述巴尼拔之弟、巴比伦王沙马什·舒姆·乌金为盟主的反亚述联军(其中包括迦勒底人、阿拉美人、阿拉伯人、腓尼基人、犹太人等)。
亚述王苦战3年,终于击败巴比伦和埃兰等军队。公元前648年,巴比伦城被攻陷,巴比伦王自焚而死。随后,亚述骑兵进攻并打垮阿拉伯骆驼兵,降服了阿拉伯。公元前642前639年,亚述对埃兰发起强大攻势,蹂躏埃兰各地,最后攻入苏萨,洗劫全城。此后,埃兰沦为亚述属地。
亚述军事帝国的残暴征服和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以及它所采取的高压统治政策,给各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激起被征服者的不断反抗。迄公元前7世纪后期,帝国的经济力量已被多年的战争耗尽,军事威力已成强弩之末。此时,米底人和迦勒底人正结成新的军事同盟。公元前614年,米底军队乘亚述军队在外作战内部空虚之机,攻陷千年古都亚述城。公元前612年,迦勒底和米底联军又攻陷帝国首都尼尼微(号称“狮穴”),亚述王自焚于宫中,亚述帝国灭亡,其残军退往哈兰并与埃及法老结盟,于公元前605年卡赫美士一战役并彻底失败。
亚历山大东征
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希腊诸城邦大伤元气,再也无力恢复。马其顿位于巴尔干半岛希腊东北部,它在腓力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开始强大起来。腓力二世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实行专制统治,开始夺取一个个衰落的希腊城邦。许多希腊奴隶主珍惜自己的财产甚于国家的独立,都乐意屈服于马其顿,希望强大的马其顿国家比城邦更能保证他们对奴隶和穷人的统治;但也有持反对态度的奴隶主组成了联军,反对马其顿入侵。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军队大败希腊联军于喀罗尼亚城下,确立了在全希腊的霸主地位。他的下一步就是要侵略东方,征服波斯。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遇刺身亡,他的儿子亚历山大登上了王位,时年20岁。亚历山大意志坚强,能同士兵同甘共苦。
公元前334年春,他率领3万名陆军、5000名骑兵组成的希腊和马其顿联军渡过达达尼尔海峡,走上了入侵波斯的征途。亚历山大军队的主力是马其顿弓箭手、标枪兵、克里特轻装步兵和色雷斯士兵,主要的攻击力是骑兵。如果骑兵的冲击未决胜负,就要靠步兵的方阵(即著名的马其顿方阵)。这种方阵是腓力二世发明的,到了亚历山大手里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方阵以装备有盔甲、短箭、长矛和盾牌的重装步兵为主,队形密集,纵深达16排,士兵手持马其顿矛。第1排的矛有2米长,矛的长度逐排增加,到第6排矛长几乎达6米。在战斗中,6排士兵的矛能同时协同行动。方阵前有轻装步兵,侧翼是骑兵。方阵严整坚实,前面长矛如林,以排山倒海的威力逼向敌方。在战场狭窄时可以拉长为长方队形;如果遇到敌方包抄,方阵中央向前突出成凸形;防御时队形可以紧缩,盾牌相接成一排排盾墙,犹如铜墙铁壁,这种方阵能在平原地区发挥威力。渡海峡时,亚历山大亲自在旗舰上掌舵,第1个登上亚洲大陆。56月间,亚历山大军队在格拉尼科斯河畔与波斯军队第1次遭遇。亚历山大冲杀在前,冲破了波斯人的战线。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希腊雇佣兵大部分被杀,2000名幸存者被押送回马其顿。亚历山大把这次战争中缴获的300副甲胄以腓力二世和希腊人(斯巴达除外)的儿子的名义,奉献给了雅典娜神庙。
公元前334前333年冬季,亚历山大征服了整个小亚细亚西部,并向波斯腹地推进。公元前333年夏,双方在叙利亚北部的海城伊苏斯附近展开一场大战。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派出3万名骑兵、2万名轻装步兵,前往皮拉穆斯河南岸,作为先遣部队阻挡敌军;主力则在皮拉穆斯河北岸展开,中央是3万名雇佣兵,两翼配置了6万名青年兵和弓箭手;另外在左翼前方绵延曲折的山坡上部署了2万名轻装步兵,在右翼海边设置了一些障碍物。
大流士三世想以中央牵制马其顿的主力方阵,集中兵力突破左翼,然后从侧面或背后攻击方阵。亚历山大观察了波斯军的阵势之后,作了一个完全相反的部署。他以左翼牵制波斯军的右翼,集中右翼骑兵冲击波斯军左翼,然后从侧后向波斯军中央阵线进攻。交战一开始,马其顿军的右翼快速前进猛插河边,全军霎时喊声震天,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敌军;波斯军队被马其顿军的气势所压倒,慌忙调头逃跑,乱作一团。马其顿骑兵则乘机冲杀,使波斯军左翼很快崩溃。身居主帅的大流士三世被激战的阵势吓破了胆,竟丢弃全军第1个逃跑。正在激战的波斯骑兵,看到大流士三世逃跑了,军心动摇便停止战斗,迅速撤退。伊苏斯一战,亚历山大以3万人的军队战胜了16万波斯大军,还俘虏了大流士三世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
伊苏斯战役之后,亚历山大挥师南下,进军叙利亚和腓尼基,目的是想切断波斯海军和陆上基地的联系。亚历山大傲慢地拒绝了大流士三世的议和请求,他自己要当亚洲之王。在南下占领了毕布勒和西顿后,他开始了对岛城推罗长达7个月的围攻。
推罗位于距海半英里的一座岛上,城四周有高耸的城墙,并有大批战舰控制着海面。亚历山大开始修一条通往该城的海堤,但堤坝接近推罗城时,却受到城内军民的打击而无法接近推罗的城墙。城内军民还使用火船攻击,烧毁了马其顿军用以掩护筑堤的木塔,接着乘船追击摧毁了一段海堤。亚历山大认识到,单靠陆上作战而不控制海面,是无法攻破城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