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期不装备投石带,只有到了宋朝,使用手砲。这种东西由2人操作,抛掷半斤重的石头。《武经总要》中建议在敌人逼近时使用它,这跟投石带的使用相似,不过从作用原理和归类来看,手砲应该称为微型的投石机。除此以外,我找不到中国装备投石带的纪录。中国的射击兵器长期是弓弩的一统天下,后期变成弓与火器并用。个人认为这是中国人在军事上比较其他国家的一个高明之处。
投石带在罗马衰落之后地位严重下降,中世纪欧洲射击兵器的绝对主力是弓和弩。直到火药传到欧洲之后,欧洲人制造了小型燃烧爆炸物——早期的榴弹,为了投掷这种东西,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了投石带。这是投石带最后一次闪光。
盾:最早的盾是藤编成或者木制的。其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在人类跟其他猛兽和人科动物进行决死战的时候,他们都是只使用进攻性武器,义无反顾地扑向敌兽的。最早的盾是哪里出现的,很难知道了——因为材料的关系,它容易腐朽,腐朽后的痕迹又比较难跟其他木制生产生活用品区分开来。不过早期的文明国家,如埃及、苏美尔城邦都有了盾,这是肯定的。
当面对猛犸、短面熊、狮子、野牛、尼安德特人、东方直立人的时候,人类从来没有想到过要保护自己,到了成为动物界无可挑战的霸主的时候,却需要盾牌的保护了,这是否说明人类最害怕的还是自己的同类呢?
早期的盾是藤编木制的,这样就有了问题:滕制的盾容易被有刃兵器砍开,而木制的盾除了这个问题,还有在受到强力砍击时,容易沿木材纹理裂开的毛病。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盾牌上包裹较坚韧的材质,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军队已经这么做了。到了中王国时期,埃及盾牌主要是上部成半圆形,下部为长方形的一种盾牌,外覆毛皮,毛皮覆盖整个盾面,用钉子固定。此时还出现了可以遮盖全身的圆形巨盾,由于太过沉重,必须由一人背负行军,到作战时才交给战士。新王国时期的盾则没有什么大进步。另一个最早的文明苏美尔文明也已经使用盾了,早在乌尔军旗那个时期,步兵就已经有了小盾。之后一直没有多少进步,直到亚述时代。
在早期文明国家中,亚述是比较重视盾牌的。其中最大的是柳条盾,盾用柳条编成,长度大者相当于或超过士兵的身高,宽度可掩护23人;小者约半人高左右,宽度够掩护1人或2人。柳条盾的形状,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顶部向后突出一块,与盾体成直角;还有的是从约一人高度开始向内弯曲并逐渐变窄,最后形成尖顶状,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作战时,持盾者和弓箭手2人一组,持盾者携带短剑或矛,将盾牌立在地上以掩护弓箭手;而弓箭手在盾牌的掩护下得以充分发挥其射箭的效能。这种大柳条盾最适于攻城战斗。上部向后折或者向内弯曲的大盾、都能遮挡城头矢石。单人使用这种大盾时,则把尖顶盾倚靠在墙上,自己藏匿其中进行攻城作业。较小的圆盾则供站车兵使用,步兵矛手和早期帝王的侍从也使用这种盾。
此种盾一般是用金属制成的,因而比较小,其直径很少超过0.5米。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种金属盾。其外形特点为边缘向内弯曲,中央稍突出。圆盾有用青铜铸造的,有用铁锻造的,也有少数礼仪性圆盾是用金、银制成的。其中金盾仅限于王、王室成员和极少数达官使用。后来,金属圆盾为柳条圆盾所代替,盾圆是用硬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时盾的中央饰以凸出物。
后期亚述常使用凸面盾。初期的这种盾一般为长方形,普及使用后体形增大,外形也变为底部方形,而顶部呈弧形。这种盾有的是柳条编的,有的是金属制的,盾的中心和边缘常常饰以蔷薇花或环状图样。盾的长度有120厘米到150厘米,便于士兵从头至膝都能够得到防护,凸面盾行军时负在背上。也有些凸面盾是椭圆形的,较大,在行军时同样背负。
亚述盾达到了早期盾的高峰。除此以外印度在列国时代、中国在西周也都装备了盾牌。中国步兵盾和战车兵盾都呈长方形,只是战车兵盾较小。
奴隶时代有名的大盾还有希腊军队装备的大圆盾。在迈锡尼的“战士花瓶”上,已经出现了这种大圆盾,只是下方还缺了一块,盾形就好像满月前4天的月亮。到了古风时代重步兵出现之后,这个满月就成形了。希腊大圆盾曾经抵御了波斯的箭雨,是很值得信赖的防护武器。
马其顿军队的重步兵,因为需要双手持矛,所以无法持握大圆盾,他们只是在左肩挂了个小圆盾。马其顿另一个手持小圆盾的兵种是轻装步兵。
如果说其他军队不握盾还可以凭手中兵器与敌人较量,那么罗马重步兵失去盾牌,可就难办了。在卡米路斯改革之后,除后备兵外罗马重步兵统一使用投枪,没有长兵器。近战仅凭手中的短剑取胜,必须用大盾掩护自己。
否则,面对手持射击兵器、长兵器乃至长剑长刀的敌军、罗马士兵的战斗必然困难重重。然而凭借大盾与短剑的结合,罗马步兵却成了那个时代最可怕的军人。罗马大盾问世于高卢入侵后,大概是得到了凯尔特人的技术启发,一直沿用到帝国时代。此盾为木制,俯视约呈半圆形,正面看去呈长方形,高1.25米,宽0.8米。盾外包裹皮革,铁皮镶边,里面中间部分衬有铁片。罗马大盾伴随罗马士兵经历了700多年时光,经历了无数险恶的战斗,抵御了无数武器的侵袭,挽救了无数士兵的生命,并把他们最终带到胜利,是古代最好的盾之一。
奴隶社会的盾牌基本上已经把技术发展到顶。从材质上说,木盾、滕盾、柳条盾、铜盾、铁盾都已出现;从大小说,巨盾、大盾、小盾都已出现;形状上说,圆盾、长方形盾、奇形盾都已出现。从制盾技术上说,普遍以木盾为主,包裹毛皮,常用铁皮镶边,手持部分往往有金属保护。
罗马衰落之后,世界迎来了骑兵时代。这时大型的盾不大受欢迎了,因为骑兵在马上往往要持长兵器,左手持物太大太重会妨碍作战,而且在马上是无法把盾支在地面上的。所以盾的形制有缩小的趋势。封建时代的盾牌比较乏味,因为关键性的技术在奴隶社会都已经发明出来了。这时候比较有特点的是维京人的泪滴性盾牌。
中国最初称盾为干,后来改称盾,后来又改称牌、排。外形大致不出长方形、圆形两种。较有特色的有:滕盾,用老粗藤编成,中心突出,类似斗笠,防箭比较有效——宋到明的中国步兵跟罗马步兵一样,临敌时先猛然投出投枪,然后抽出腰刀,在盾牌的保护下近战;无敌神牌,能藏25人,可以说是人类史上最大的盾牌了!还有各种“攻防兼备”的盾牌——多出现在火器发明之后:神行破敌火刀牌,用生牛皮制成,内藏燃烧性火器,临敌时可向敌人喷火;虎头火牌,内藏火药箭一二十支,临敌时发射;虎头木牌,木质,挖有一些小孔,可供火枪或火药箭射击。不过这些奇奇怪怪的盾牌在实战中被证明为效果不佳,所以到清朝不再沿用。
盾牌的作用都是一样的,抵御箭支最有效,因为箭的初速慢,体形又大,除非打裂盾牌,否则必将留在盾牌上;刺击兵器打在盾牌上,除非打裂盾牌,否则很容易滑开,尤其是高速冲击的骑兵;而砍杀兵器对付盾牌较易砍裂,因为它的力量完全由盾牌承受了,但盾牌往往有金属包边,这就防止了盾牌顺纹理裂开;盾牌比较难以对付的是投枪,因为它的重量和体形较大,贯穿盾牌之后容易造成持盾者活动不便;至于枪支,由于其弹丸小而高速,所以盾牌的作用就很小了。所以在燧发枪出现以后,盾牌很快从战场上消失。现代虽然还有盾牌,但那是一种警察防止暴乱的防御性武器了,上不得战场。
攻守城武器:攻守城武器是随着城防的加强而出现的。因为它们一般总会一起出现在同一个战场上,而且大都可攻可防,所以这里把包括攻城锤、防车、云梯设备、攻城塔、投石机、弩炮、抓钩等等在内的攻守城武器都一起介绍。
早在距今9000年前,世界上第一座城市杰里科就屹立在迦南地了。城市的重要特征就是它有城墙和壕沟,作为防止敌人进攻的屏障。对于早期军队来说,攻克城市很难。无论是近战兵器还是弓,都很难伤害躲在城墙后面的敌人,要爬上城墙或者撞开城门,更是几乎不可能。要想夺取敌对城市,要么长期围困,要么利用内应,除此别无他策。图特摩斯三世攻美吉多的时候,围城7个月才迫使守军投降。显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这样把大量兵力无所事事的耗在一个地方的,因此必须找到对策。中王国时代,埃及发明了超长矛,用于捅击城墙上的敌人,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专用攻城武器。当然,超长的梯子,也就是云梯,可以肯定是很早就有了的。除此之外,早期军队几乎没有什么攻城武器和战术可言。
改变这一情况的是亚述帝国。前9世纪的尼姆鲁德浮雕上描绘了最早的投石机。亚述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成为攻城武器大国的。亚述比较著名的攻城武器有青铜头端的攻城锤、用于夹出敌城墙石块和砖块的大钳、云梯、投石机——底座为巨大的木框,上支坚韧的木杆,头端为容纳投射物的大勺,下端插入用马鬃和橡树皮绞成的绳索。两端有摇柄,士兵绞紧绳索后,只要用力一拉后端的固定锁,木杆猛然上弹,就能射出石弹或者燃烧桶。对于西亚的泥砖城市,这些攻城武器是致命的。被亚述攻克的城市有多少啊!另一方面,亚述的守城技术也非常先进,这是亚述能够纵横西亚几百年不倒的重要原因。
亚述之后,攻守城武器的发展沉寂了一段时间,直到希腊崛起,从前4世纪到后3世纪,欧洲攻守城武器的发展,远远把其他民族抛在了脑后。下面对希腊和希腊化时代的攻城武器做一简介:
弹射器,由扭绞的纤维绳的弹力带动的投掷器,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第一次出现于叙拉古,后来成为上古欧洲使用范围最广的重型武器。轻便型的弹射器也用于野战,并可安装在舰船上进行海战。弹射器的构造是:在坚固的木架上固定一束扭绞的绳索。投掷杠杆的下端插入绳内,上端有装弹碗。装弹时把绳绞紧,杠杆被绞车几乎拉到水平位置,投射时,杠杆有力的磕打在横框的横梁上,把所装的弹丸延弯曲的弹道抛出。弹射器可投掷石头、石弹、金属弹、圆木、箭、油脂燃烧罐、尸体等。
关于弹射器的射程,《世界兵器博览词典》称其能将150480公斤的石头投掷250400米,将30公斤重的石头或箭投掷850米,根据古代的科技水平、该种武器的工作原理和后来其他投掷兵器的性能来看,这种性能实在是太异乎寻常了,我表示高度的怀疑。另一个说法是它能将20—30公斤的石头投掷到400米远处,我觉得比较合理。
弩炮它由炮架、弹射装置、弹射槽和底座等部分构成。炮架由2根水平横杆组成,横杆被4根坚硬的垂直木条隔开,炮架被牢固的放置在底座上,这样炮架就形成了3个窗口。弹射槽穿过中间的1个窗口,旁边2个窗口的外侧支撑杆上各系着一束稍微扭绞着的绳索,在扭绞的绳索中插着两根坚硬的木梢,然后同另一根结实的弓弦绑在一起。使用时,用很大的拉力将弓弦安放在弹射槽中弹射物的后面,扣动扳机就可以发射了——通常是一支标枪般的利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