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125600000002

第2章 题词部分(2)

还有不少饮酒词篇,皆各不相同,上阕意气风发,“结集气贯河山”,下阙冷暖心知,“看取芳庭莺燕”。在豪气方面,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作者受诗仙李白的影响很深。也作得“此身宜向长安醉,市上飘然卧酒仙”。

张雷追求古代读书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交诗友文士”,三下江南,挥笔而出,颇为自然,真挚情深,而不是空洞无物地去填去作。

诗人登《北固楼》曰:

雄气堂堂北固楼,登高临远望神州。

江流滚滚仍无尽,泪眼垂垂总不休。

青兕曾怀千古事,孙郎已负万兜鍪。

吾狂亦恨昔人杳,无限春光总似秋。

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的两重气象。其中江流滚滚与泪眼垂垂,使人想到杜甫的诗意、辛稼轩的词意,他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有自己的新意。最难得是最后两行,颇为传神、独道。一如登楼阅风景,诗人终于超越了风景的表象,抒情而进入到情理的境界中,从而使诗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意境。

游子天涯,万里回眸,情生境生,古意便生,古今相融。忽南国小桥渔歌赏梅,忽燕赵易水拔剑潇寒,而有四季之景,四时之情,冷暖之气,相互交接、摩荡。

他写李广、李陵、岳飞、曹操等诸贤名流的系列诗,颇有心得与气韵,十分耐读。而《罗贯中归天后》构思新颖,写出了情趣、理趣。历史英雄气,气贯长虹;今日时事,也一一在心。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家事国事天下事,皆可入诗吟咏。世博即将谢幕,他赴江南月下观世博:“世博真好,唯有一人杳。今日姮娥无悔药,泪作东瀛浩渺……”写世博多矣,而能从月下这个角度,以嫦娥来观,是第一回见到有人这么写。这正是诗心怀的“古意”、“古道热肠”的自然流露。

张雷不仅能诗能词,还能突破旧体而入新诗。中国新诗必然与传统对接,达到一种天衣无缝的对接,才可能有新诗的辉煌。传统是一座高山,欧美的现代派诗歌就是从中吸取营养才形成的,是庞德先窃唐诗“天火”才照亮西方诸多现代诗人。而我们自己却罕见有诗人能从中转化、蝶变的。我鼓励旧体诗人写新诗,当然新诗人能写旧体也是好事,不应“老死不相往来”,天下诗人还是一家。张雷从秦汉唐宋时的明月,直到今日的月下,穿越时空:

月光依旧如昨/勾起我曾经那份执著/那是从前/我们时常在月光下携手走过/美丽的梦/被那月光轻轻赏赐给我/从此相信/最迷人的,就是这水样的月色

今夜你在哪里?/这月光只属于我!

这首《今夜,这月光只属于我》,我们仿佛能看到五四新创时期新诗的影子来,这是一个好的开端。

祝愿这位“八零”后年轻诗人能写出更多新旧诗篇。

2010年11月

豪放、大气、真诚

——读张雷诗集《结客少年场行》

刘章

由老诗人贺敬之题写书名的《结客少年场行》是青年诗人张雷的诗歌选本。书中附录了诗人汪国真、李小雨为他的诗集写的序言,还有原外交部长李肇星先生2011年11月5日率“中澳论坛”中方团自墨尔本飞上海途中的飞机上为此书出版写的贺词,贺词说“从张诗字里行间看,他胸怀祖国,腹含宇宙;纵涉古今,横跨内外;时而悲壮,时而缠绵……相当难得”,我看这是很高也很中肯的评价。

张雷正值而立之年,他从少年时代便开始作诗填词,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少年时便崇拜赤壁词中周公瑾般地杰出人物,敬仰文天祥的精神。而在文坛,则十分崇尚李白、苏东坡那样豪放、悲慨、大气的风格,并以此成为他的鲜明个性。他少年时的《醉游驼梁》诗写道:“独携醇酒上青山,极目翠微云海间。醉卧芳丛狂自诩,前生定是李谪仙。”不应看作是年少轻狂,我看这应是效仿、追求。他的《吟剑》诗:“壁上空悬不胜悲,匣中夜夜梦边陲。谁拔剑气惊霜雪,光里一龙隐隐飞。”诗似鉴湖女侠秋瑾的咏剑诗,实为太白之风。这样的诗还有“诗成顿使乾坤净,剑指倏得胡虏休”(《酒歌》)。他在《醉归》里写道:“竹亦相扶花亦搀(此句甚妙!),长歌一路夜阑珊。伊人见我飘然至,疑是坡仙诵月还。”在这里,他把自己比作苏子瞻了,足见他心里时时有东坡。“明月随人至,清风伴我来”(《访汪国真先生》)、“入盏惟明月,栖身总客船”(《 夜饮野生原度假村》)、“明月明年应更好,此生此夜莫停觥”(《 与翟弟、刘兄雅聚》)皆得太白、东坡之韵味。

张雷崇拜千古风流人物,追求李太白、苏东坡、文天祥那样的豪放大气,常以“箫”、“剑”为意象,面对多彩生活、美丽自然、亲人、友人,亦写真诚、清丽之词。如写自然:“帘外风携明月霜,蛩鸣露重远笛扬。神怡最是还乡后,清夜幽深似水凉”(《故园秋夜》)、“芳草亦谙人有恨,伴随游子到天涯”(《远行》)、“舟行山亦动,波翠柳还青”(《饮蟠龙湖上》)、“重来已杳伊人影,空见杨花似雪飞”(《 又经旧地》)是情语,是景语,是客观世界,亦主观世界,是诗家之笔!他爱自然,更重亲情、友情。他有几首写给爱妻的诗,都写得感情真诚而缠绵。《寄内》诗写道:“世事苍茫梦似谜,西窗独倚月依稀。恨郎总把功名觅,夜雨巴山未有期。”此诗把有相同经历别离的人带入一种境界,与李义山《夜雨寄北》同意境而非蹈袭,李诗背景是“我”,此诗背景是“她”,皆为情动于衷也。诗友张书亭逝世,他写了元稹听说白居易贬江州司马相同意境的诗,诗写道:“离乡恨久饮千觞,忽至飞鸿断我肠。醉死边缘惊坐起,凄凄风雨满幽窗。”本来离家日久,归来痛饮到醉死边缘,听说诗友辞世,竟然惊坐而起,足见友情之深了!

诗人张雷关心地球村里事情,尽一个村民责任,独立思考,敢爱敢恨,发而为诗。2006年的伊拉克战争,他有一首诗写道:“弹似年竹处处闻,人同草芥苟难存。莫言老萨滔天罪,旧日何曾如此昏”(《伊拉克》)。是的,萨达姆屠杀了几百人,美国干涉后死了几十万人,并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理安存?孰罪大?

虽然张雷年轻,但我们已是老友了,忘年之交,我有什么说什么:已得豪放、大气、真诚之诗,望张雷再追求一些空灵含蓄的诗,注意诗的语言分寸感,多写老百姓易记的佳句。

2013年1月6日

2013年2月4日发表于《燕赵晚报》

敢与李杜结伴行

——谈青年诗人张雷的诗

燕照人

凡见过张雷的人,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他气宇轩昂,言语流畅,举止潇洒,个性张扬;毫不夸张地说,一派豪放小生的模样。

在蟠龙湖举办的诗歌研讨会上,我认识了这个年轻的诗人,是他主持了这次会议。会前他送我一部他所著的诗集,名曰:《烟花三月》。读着他那豪迈奔放的诗篇,听着他那热情洋溢的演说,我不禁有感而叹:“诗坛复兴,后继有人矣!”

前天,张雷送来一摞诗稿,邀我为他作序。殊不知对于诗歌,我只是爱好而已,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出于对他的偏爱,我便信手诌上几句,以慰诗人的诚邀吧。

我以为,诗是文章的缩写,是情感的精华。一位致力于写诗的人,读书犹如工蜂采蜜兢兢业业;走路要学精卫填海不屈不挠,唯其如此,才能取得丰厚的知识积淀,才能在自己的诗作中尽情的发挥。在张雷的诗歌中,读者不难看到,无论是格调韵律的把握,还是名典掌故的运用方面,均达到一定的水准;而且在他的古体诗词里又散发一些现代诗的气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古为今用”的现象吧。且看张雷的七绝《醉酒归来自嘲》:

四壁萧萧唯有书,闲吟风月卧茅庐。

元直北去休回马,我本洨川一酒徒。

短短二十八个字,惦念着自己的书;梦回东汉,心仪诸葛,魂牵徐庶,自我戏谑中却不乏暗含励志之意!再读他的西江月《中秋夜醉成》:

对影又成三客,挥椽欲匹东坡。律酬吟长李文学,词和韩公存锁。月下诗郎醉矣,临风抚剑诵歌。谪仙逊我几分耶?遥问盛唐桂魄。

西江月,这是许多文人墨客喜闻乐见的词牌,被酒醉的张雷犹如庖丁解牛,调侃的铮铮作响。他不仅推出词圣苏东坡,带出了诗人李文学和韩存锁,甚至连诗仙李太白也不肯放过。乍看上去似乎有些狂妄斗胆,细细琢磨,这何尝不是诗人的酒后真言呢。常言说:“自古英雄出少年”。此语放在这里应是较为贴切的。

直言不讳地说,当今诗坛尚存三弊:有人为作秀而诗,任意罗列华而不实的短句。有人为迎合而诗,极力拼凑些东鳞西爪。有人为朦胧而诗,云山雾罩,作无病之吟!这些作品的蔓延,遗害非浅矣!

笔者认为,好的诗歌大多是有感而发。无论是喜还是忧,无论是景还是情,一旦触动了诗人的创作欲望,那就是灵感的降临,此时此刻奋起龙蛇之笔,产生出来的定是上好佳作;试看苏轼的《赤壁怀古》、岳飞的《满江红》、鲁迅的《惯于长夜》、艾青的《山河泪》等,无一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

年不足而立的张雷,竟然写出了这许多不仅纯熟老辣,而且有思想、有韵味、有内涵的诗作。据此不难推断他在背人处的潜心苦读,人群中的发奋演练,出游时的刻意观察,力图博闻强记,厚积劲发。这在一些年轻人急私利而不务实的氛围中,他的绩效就显得有些卓尔不群了。

这部名为《结客少年场行》的诗集,很快就要出版了,笔者无物可赠,吟得小诗一首,以表祝贺:

谁识当代小刘伶,敢与李杜结伴行。

豪歌不弃流水韵,俞伯含笑化彩虹。

2012年3月13日

于无声处听新雷

——为张雷《结客少年场行》书序

梁剑章

在连续出版《弱冠诗郎集》、《少年行?大江东去》、《箫声剑影少年游》、《烟花三月》4部诗文集的基础上,张雷即将出版《结客少年场行》这部集2001至2011年10年的精要读本,这是一件好事。从弱冠到而立,写了10多年诗,认真做一个回顾总结,以利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创作,于己于读者都是十分必要的。我对此感到高兴,对此表示祝贺!

与张雷这位80后的诗人相见,颇觉恨晚。记得那是两三年前,石家庄市诗词协会举办活动,李文学会长——我当年在机关工作的老领导邀我参加,在会上第一次与张雷见面,小伙子高大挺拔、眉清目秀、玉树临风,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几个月后,制作一部视频专题片,邀了张雷、卫华、萍韵等文友一起把盏,张雷的酒量颇见功底,其意气豪爽、诗风酒量袒露的淋漓尽致。再后来一起到平山沕沕水采风,张雷的快人快语、谈吐幽默、热情谦恭又使我耳目一新。由此,对这位年轻人越发喜爱,越发刮目相看了。

人的一生会产生多种爱好和追求,但任何爱好和追求必须有一种执著精神,而执著精神则来源于对它的热爱。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精华,延续千年而长盛不衰,吸引了古往今来的众多追随者。张雷一头钻进去不能自拔,就是来源于他对于诗词的无比钟爱。因为这种钟爱,便有了执著。“剑气箫心正少年,拥云骑鹤梦翩然”,“少年底事不风流,当赋琛珠传九州”,“出塞愿提十万旅,作诗须诵五千年”,就是张雷钟情于诗、执著于诗的真实写照。

人的智能会有所差异,然而,不管是天才还是天赋,都需要勤奋。勤奋是一种恒心,是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也许写一首诗并不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坚持不懈地写下去,则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恒心和毅力。张雷从少年开始写诗,一直写到今天,而且,还要继续写下去,就是展示了这样一种恒心毅力。这种恒心和毅力的表现就是勤奋。“雄关遥望云盈梦,永夜低吟月满楼”,“雄剑应于牛斗异,男儿须作世间奇”,“鼎盛青春君莫负,谪仙仗剑去国时”,正是凭着这种恒心和毅力,张雷的诗作才能连绵不绝,成绩斐然。

人生的事业需要进取,写诗也需要进取。进取就是不满足,就是开拓,就是创新。我们的古人写了太多的诗,篇篇精品,字字珠玑,要有新的突破实在不易。但张雷却毫不犹豫,在诗的海洋里精雕细琢,反复地锤炼自己,不断地升华自己。他的诗,既有“独啸乾坤风雨日,扬眉出剑裂苍穹”的大气凌然,又有“飘然一梦如仙客,放棹巫峡沧浪中”的放浪形骸;既有“莫道佳人如美玉,当言美玉似佳人”的痴情艳美,又有“谁家纤指弄冰弦?直教周郎对月酣”的凄凉婉约。还有,张雷也喜酒,因此酒常入诗,他的酒诗常常别出心裁,旁出斜逸,寓诗于酒,于情于酒,阐述人生诸多哲理,成为诗家的醒目、醒世之作。

天公若感青春意,送我诗心几万重。张雷写诗,更愿意有更多的人写诗。在他的倡导下,他们发起成立了民间的《燕赵青春诗社》,开办了河北青年诗人博客圈,集聚了一大批像他这样的80后、90后,他们在一起组织诗词交流,到西柏坡、棋盘山、蟠龙湖、龙凤湖许多景区观光采风,写诗论诗,研讨诗的发展,弘扬诗的创作,编辑出版了《少年行》、《长歌当哭》、《燕赵青春歌行》、《年轻真好》一系列诗作,而且还在《中华诗词论坛》开辟了《青年诗人》栏目。这些,无疑丰富和活跃了省城的文学园地,使他们走出了河北,走向了全国,成为诗界一支崭新的力量、瑰丽的新葩。

张雷出生于河北赵县。赵县,古称赵州,这是个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都非常深厚的地方,那里有驰名中外的古赵州桥,声名显赫的古柏林禅寺,烟波浩渺的万顷梨树琼花,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留下了许多古代和今人的名作名篇。许是受这些文化的熏陶,张雷走上了诗词、诗歌这样一条创作道路,并且展示了其较为成熟的创作成果。这对于本人还是家乡文化的积淀都是值得称道,值得荣耀的。

于无声处听新雷。新雷声声,孕育着沃土新芽;新雷滚滚,昭示着万物竞发;新雷阵阵,催生着大地春华。在龙年的新春里,伏案静读这些佳作,从作者和80后年轻一代诗人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诗界的新声新韵,看到了诗界的勃勃生机。我们由衷地祝贺他们在诗的道路上,一如既往地前进,创造诗界新的希望。

2012年3月11日

2012 年 4 月 21 日发表于《石家庄日报》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同类推荐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青春·哲理卷(散文精品)

    一段爱情的重生是要等待一个人的死亡,同时也可能让死亡毁掉一切。以青春换明天的爱情,从来凄怆。爱是难分彼此——彼此的优点和缺点。我以为这是我的优点,你却说是缺点。你的缺点太多,我却喜欢你,这是我的优点。爱就是难分彼此。理想,在实现以前,有很多名字,它们是:幻想、妄想、白日梦,和不可能。可是,就是它,使得一个只能爬行的看鸭子的小男孩,变成了受众人崇敬的学者与勇者。
  • 为了心中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

    作者高文瑞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用神经觉触及社会,体察纷繁的生活;用身心走出家门,接受大千世界的雨露阳光。笔者深入到社会的各层面,《为了心中的梦想》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真情中体会社会,品味艺术人生。《为了心中的梦想》是“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系列之一。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

    《千奇百怪的民间故事》这本书中记了很多,节日、物品、礼节的由来。
热门推荐
  • 十里繁花等你来

    十里繁花等你来

    生活如同奔流的河水,一直朝前,真能永不言悔?亦或后悔有期?三生花,三世情,前世情未断,今生花凋零,来生已陌路。勿忘卿,勿忘心,奈河毅拒孟婆汤,断桥痴等许仙郎。冬细语,夏荫眠,望穿旧照,惟闻叹息。
  • 富世绘

    富世绘

    叶檀作序推荐说:“这本图书是中国新富阶层生动的镜像,读这些文字更像看一部关于中国新富阶层的纪录片。不同主角的“出生”、成长,甚至八卦娱乐到剪光头发,从个人悲欢到群体浮沉都跃然纸上。”这是一本个性鲜明的中国富人“浮世绘”,它选取的更多是中国快速造富之后,作为个体富人的剧烈适应或者被适应的过程描述和分析。整本书的写作,除有趣的富裕阶层故事外,调侃里亦有严肃的观察,松散的故事里有严密的财富逻辑。”
  •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收藏指南(现代生活百科)

    礼仪玉器人类在采集打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了各色“彩石”之美。按照万物有灵观念认为美石--玉是山川的精华,上天恩赐的宝物,具有沟通天地,鬼神的灵性。被用来作为氏族图腾物,氏族首领的标志和祭祀祖先、鬼神的仪礼用品。
  • 武灵仙踪

    武灵仙踪

    仙境,世间修行者皆为之狂热,修炼无情,有人龙争虎斗,有人做乱世英雄,霎时血流成河。大致名门大派,小到小家势力,明争暗斗。在这个以实力为尊的大陆里,他能否成就辉煌?他渴望实力,总有一天,他会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 生生世世虐情缘

    生生世世虐情缘

    带着记忆和容颜转世成墨国皇帝,22世纪的特工。她林国的公主,与他有着解不开的情缘。她为他身中剧毒,落下泪来对他说:“墨。这一次我累了,下一次换你来追我可好?”“好!”堂堂七尺男儿,竟为一个女人湿了眼眶……她冷着脸如同冰山一般不让人靠近:“就你还想留在我的身边?”她笑了,如同鬼魅般“可以,但先完成我布置的九个任务。”“好!”任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答应了!
  • 彼岸花永生石

    彼岸花永生石

    命运将两人捆绑在一起,多年前,她还是个高中生,他却早已步入社会工作。多年后他从美国回来一某个公司的CEO的身份归来,再次见面,物是人非,她没了从前天真无邪,多了份属于女人的成熟与感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租个手机做情人

    租个手机做情人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无耻的女孩,眼前这个干净的大男孩是我男朋友,是大二那年用我手机号码骗来的,准确的来说,我这个手机号码是他曾经用过的...缘分和我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手把手的教会了他恋爱后,我又把他推向了另一女人的怀抱,她叫陈筱华,一个美的让我这个系花都有点嫉妒的老师。
  • 妃无情王有意:绝色腹黑妃

    妃无情王有意:绝色腹黑妃

    嗯?穿越过来就家族灭亡?然后被青楼养了几天又给赶出去?这算怎么回事?不过没关系,她是谁,人呗!尊”有本领饿不死“的人生信条,开始去青楼打拼。长得好又怎样?没关系,虽然姐有一副好皮囊,但姐是清白的,一不做花魁,而不做大家闺秀,她只做她自己!再者,这突然冒出来的一个男的又算怎么回事???
  • 彼岸微凉

    彼岸微凉

    偶尔的一次任性,铸就了无法弥补的错误,是冷酷无情的放下一切,还是坚持本心放纵年华,这个叛逆的时代,你会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