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件事王奇想了很多很多,他把这件事和当前教育联系在一起了。他认为,当前的教育就是把学生教育的和李爱英一样,只知道上学,只知道上学要考大学,从小大人就教育小孩,长大了要上大学,要以上大学为荣。到了上学后,一进校门,老师就会教你要有上大学的鸿鹄之志。上了高中后,上大学这三个字就是老师口头禅,动不动就拿上大学来压人。谁要是不想上大学,那就对不起老师的谆谆规教悔;谁要是上不了大学,那就对不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谁要是上不了大学,那就对不起自己的十年苦读;更有甚者,还会加上一句,谁要是上不了大学,那就对不起他八辈祖宗。咳,谁想有这么多对不起的人呀,谁又敢有这么多对不起的人呀?这当然也包括王奇自己,这就是当前的教育!
王奇认为他看清了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三个字那就是——上大学。而李爱英就是这三个字的牺牲品。封建的礼教为的是升官发财,一条线捆住了所有的读书人。所以出现了像孔乙己,范进这样的人物,鲁迅把这样的礼教定格为吃人的礼教,可谁又能给当前的教育下个定义呢?当前的教育和封建的礼教有什么关系呢?是继承?发展?不是什么的?它们两者之间又有多大的区别呢?
王奇想了很多,可也没想出什么答案,却把脑子想得直发疼。突然他却觉得自己就是当前教育的牺牲品,成绩不好,却又一无所长。不,不仅仅是自己,所有受过这种教育的人都是牺牲品,不光是学习差的,学习好的也一样,学的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不能说全是,反正对大多数是。在生活中你会去开立方吗?在你发动汽车时,你会去精确的计算它的功率吗?
只要以后不当这方面的专家,学这都是无用的,就像锄地,难道你会对锄头受力分析吗?
王奇对此又是感慨万千,怪不得中国没有人得诺贝尔奖呢,人家外国人一开始就专一的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而我们中国人在专心研究某一方面的总是时却是在大学后,其它方面学的东西对这个方面用处就约等于零,白白的浪费二十年,人生一共有几个二十年?也许还没等到研究出来就一命乌呼了。外国人却比我们整整早了二十年,你说什么奖能轮到我们去拿。容易的在我们没开始研究之前人家就得到奖了,难得在你苦心研究二十年后却又被外国人抢先了,再聪明的中国人也经不住二十年的时间差呀,咳!中国人没有拿到诺贝尔奖这就证明了中国当前教育的失败。
失败,牺牲品,都是。
“失败,牺牲品,都是。”王奇嘴里念着叨着,他越想越生气,气当前的教育,气监狱似的学校,更气自己不争气。
气,气,气;
气得王奇手都痒了,打桌子打得“咚咚咚”的直抗议。要不是在班里他非把桌子劈了不可。打的手痛了,又回头想想自己的现在,他发现自己除了上大学外,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理想,只知道以后想当官当董事长,当CEO。可对于自己将来学什么专业,发展什么爱好,一无所知。
王奇又打开了他的思想,对了,我要是考上大学,就学电脑,上计算机系,先当个一流的电脑高手。然后再开个公司,开一个像微软一样大的公司,再生产一种软件,能把这些要学的东西全部编成游戏。让每个学生,学习就像在打游戏一样,再难的游戏学一两个月也就能过关了。就是十个月把这个游戏玩熟也不是浪费时间,你想一二十年要学的东西,不到一年就在玩游戏中过关了,大家要省多少钱,要省出多少人,要省出多少时间。那老师不就下岗了吗,太对不起老师了。不能心软,曹*说过:“我为天下计,且惜小民哉。”到时候让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大不了让他们再就业,国家省下的钱再给他们一些补助,那我给国家作多大的贡献呀,为国家省下多少钱呀,为中国人赢得多少时间呀,到那时诺贝尔奖一定会被中国人所包揽。那我不就成了比尔。盖次了。不,比比尔。盖次还要比尔。盖次,王奇想到这儿会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