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7200000025

第25章 《周礼》

周代后期根据周王朝系统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代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六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有属官六十三;地官司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教养,有属官七十八;春官宗伯,称为礼官,管理宗教及文化,有属官七十;夏官司马,称为政官,管理军制、步骑、兵甲、交通及各方诸侯有关事项,有属官六十九;秋官司寇,称为刑官,管理刑狱、司法政务,兼掌礼宾等,有属官六十六;冬官司马,称为事官,管理工程建设,兼及沟洫、土地、水利等,这一部分在汉代发现时已缺,当时取《考工记》抵充,有属官三十。旧时常约言共有官三百六十,实为三百七十六,每一官职皆有不少属员,合计数万人。《周礼》以官制的职掌联系各种制度,目的在于富国强兵,组织民户,广征贡赋,充实府库,为治理统一的大国提供设计蓝图。

当西汉立“五经”于学官时,其中没有《周官》。据说最初由河间献王获得一部先秦古文写的《周官》,献于汉王朝。王莽时,刘歆把它立于学官。王莽失败而书亦废,刘歆学生杜子春保存该书并为之作注,后传给郑兴、郑众、贾逵等。郑兴等曾作《周官解诂》。马融又作《周官传》,传至郑玄,作了集大成的《周官礼注》,和他的《礼经郑氏学》(即今文《仪礼》)及《礼记注》(即《小戴礼记》,兼有今古文)合称“三礼”,列为儒家经典。为此今文家则加反对,临孝存以为《周官》为“末世渎乱不验之书”,何休亦以为该书是“六国阴谋之书”。郑玄据理力争,以为该书“乃周公致太平之迹”,作《答临孝存〈周礼〉难》。因郑玄作的注很完备,《周礼》遂被认为是周公的著作大行于世。唐贾公彦撰《周礼义疏》四十二卷,至宋时与郑注合刻为《周礼注疏》。清孙诒让的《周礼正义》征引繁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王安石变法时,曾效法《周礼》中的理财精神兴行各种新法,引起反对者对该书的反感。苏辙首先写了长篇论辨,指出《周礼》之不可信处有三点,借以反对王安石。《朱子语类》中提到胡安国父子以为《周官》是王莽托刘歆伪撰的。宋代还有司马光、张载、程颐、洪迈、魏了翁、包恢等知名学者持类似的批评态度。到清代,万斯同《周官辨非》又指出其伪处五十余节。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说它“出于西汉之末”,毛奇龄《经问》说:“周礼》自非圣经,不特非周公所作,且并非孔孟以前之书。”方苞《周官辨伪》则以为《周官》原有其书,其决不可信之处则是王莽、刘歆窜入。此外还有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杨椿《周礼考》等书亦致疑辨。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极力宣扬刘歆伪造之说,据《王莽传》所谓“发得《周礼》,以明因监”一语,遂定为“刘歆所伪传也”,以为其本文原出《管子》及《戴记》。《管子·五行篇》以为天子有六相,以天地四方为名,即《周官》六官所自出。此说流传后,使不少人相信《周礼》果出刘歆伪造。

但毛奇龄《经问》已据《汉书·艺文志》汉文帝时得魏文侯乐人窦公,献《周官·大宗伯》之《大司乐章》,又武帝时河间献王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以作《乐记》,以证该书原出战国。其后汪中撰《周官徵文》,也举出《周官》成于先秦时的六条证据。除上引窦公所献者外,尚有《逸周书·职方》、《大戴礼记·朝士篇》、《札记。燕义》、《内则》、《诗·生民》传等所引《周官》各官职文。王国维又补充了《礼记·玉藻》所引《春官·占人》职文。有这些证据,知《周官》为春秋战国时已有之书无疑。

战国时,儒家如孟子、荀子均未提及该书,两人所谈许多制度亦与该书有异。如孟子的井田与《周官》沟洫制不同;荀子的《王制篇》所举官名与《周官》亦有别;两人都主张关市不征,与《周官》之苛敛尤不同。可知此非儒家之书。《周官》的六官取天、地、春、夏、秋、冬为名,虽是受了《管子》的影响,但它不配成五官而为六官,应是在战国五行说盛行之前,仍循周世六卿成规。

《周礼》中各个官职的职掌,有不少出于战国制度,最主要的有:其一,春官祭五帝、祭天、地、日、月之礼。其二,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其三,天、地、夏、秋四官都要在正月公布法律;法家所制的什伍相连坐见于地官;作内政寄军令亦见于地官及夏官。其四,江永指出地官载师及司稼已非八家同井之法;又地官司徒有不易之地、一易之地、再易之地,与《汉书·地理志》爱田下孟康所云“上田不易、中田一易、下田再易”同;地官遂人的沟洫之制亦为开阡陌后之事,又授田“余夫亦如之”,不再依春秋以前宗法制财产由长子继承之制,余夫(庶子)与长兄所得一样,亦即商鞅之法,等等。其他属于战国之制者尚多。

大致可以这样认定,《周礼》只是一部官制汇编,成于春秋时代。后来给每一官职填写职掌时,除录存了春秋资料外,还录进了很多战国资料,所以全书的补充写定当在战国时期。虽然后来还有极小部分汉代资料掺杂进去,如九服之制、昊天上帝高于五帝之制、南北郊之制、五岳之制等等,但不影响这部书原是先秦旧籍。

同类推荐
  • 带着神级系统闯三国

    带着神级系统闯三国

    一个混吃等死的少年,车祸身死却意外获得神级系统穿越到东汉末年会发生怎么的故事呢?本人第一次写书,写的不好的地方请各位大大说出来,尽量修改,同时也尽力多写几章。你们的推荐票、收藏、月票、订阅是对新人和这本书最大的支持。再说一遍,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月票,求订阅!!!
  • 汉末狼骑

    汉末狼骑

    重生汉末,北击鲜卑,南掠匈奴,雄踞河套,虎视天下!江山如画,美人如玉,试问:谁能一统天下?
  • 淳于三国

    淳于三国

    二十一世纪一落寞青年穿越到三国第一酒肉草包、猪一样的队友淳于琼身上,从此,为洗脱这一个标签,以自己的视角观察三国、参与三国、成就三国!
  • 唐朝读书郎

    唐朝读书郎

    一个被图书馆带着穿越至唐朝的普通人,且看他会为大唐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好与不好都求评价。
  • 夏歌之逆天书

    夏歌之逆天书

    机缘巧合,惨遭放逐的燕王李敜捡到天书残卷。天书本可诉说人一生的命运,但却因损毁只能断断续续抖露只言片语,其中更明示了李敜三年内将客死幽州的最终下场。预言一一应验,李敜誓要逆天改命,返长安、抢妹子、斗奸佞、扫阴谋、夺帝位,弄潮于天下一统、政经巨变、农牧交锋的历史洪流。而当他渐渐由一个冷宫废人变成站在世界巅峰的王者之时,丧钟却渐渐敲响,既定的结局,究竟能否更改?一生命运,到底由谁铸造?此生决意转乾坤,岂容天书乱作尊。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鬼才王妃

    鬼才王妃

    21世纪的特种兵因为队友的背叛穿越到了一个痴傻小姐身上。。。。。。。。
  • 金箓斋忏方仪

    金箓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甜宠之恶魔校草的甜心丫头

    甜宠之恶魔校草的甜心丫头

    女主叶馨因为出生贫穷因此努力考上了S市的贵族高中----雅幻高中,男主凌梓俊则是S市第一大企业凌氏企业的少爷,两个原本毫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次意外相遇。。。。。。。
  • 后明风云

    后明风云

    崇祯十七年以前为明,永历十六年以前为南明,以后都是后明了,这算是一部小清新的穿越文吧,如果心黑手狠也算是小清新的话。朱宏三语录: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
  • 唤之邪帝俯乾坤

    唤之邪帝俯乾坤

    他堂堂24世纪死亡佣兵团(衰神)老大竟被追杀,追杀不说,随口一说竟然真的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可是,谁来告诉他,这个和他同名的小家伙为毛是个废材,而且,体内那个喜怒无常的大爷又是什么鬼?还有别人眼中的美男子为啥一个个不是衰神就是逗比,不是逗比就是二货,神呐,这群家伙,确定是未来的帝王,乱箭射死他得了啊!
  • 东京喰种之暗

    东京喰种之暗

    一个名叫暗冷月的小子,奇妙的穿越了,可是,穿越的却是喰种的世界.听说,喰种的饥饿就是地狱啊......他在这里,似乎,掀起了不小的风浪.
  • 球途

    球途

    一个疯狂的想法,一个冲动的决定。胡绍将一群街头少年凝聚在一起。为了同一个梦想和对足球的狂热,他们击败各种强大的对手,经历种种考验。最终成为一匹光耀世界的黑马,在足坛缔造出一个永世的神话。
  • 我的妹妹一直很奇怪

    我的妹妹一直很奇怪

    对于被称为妹控这种事,我是拒绝的父母双忙,有妹有房,你以为这就是人生赢家的展开吗?实在是太幼稚了,因为我的妹妹,有着天使般的外表,但是在面对哥哥的时候却填满了恶魔的心思满以为转学后能够展开一段正常的生活,却被妹妹强硬的拉入了「少女同好会」,取着这么奇怪名字的社团一定有哪里不对为了平凡的人生,与「恶魔们」的「战斗」看来是不可避免了PS:这绝对是一本充满了青春热血,正能量满满的家庭校园剧(笑)。喜欢本书的不要忘记收藏和推荐哦,这很重要╰( ̄▽ ̄)╭
  • 阎王改写生死簿

    阎王改写生死簿

    康熙年间,长沙岸边有一姑娘,名叫李蝶莲,为了找一好人品的人作为伴侣,婚事一拖再拖,后来终于和好人品的小伙子陈玉成结为夫妻。这个陈玉成多年在江边,救人帮人,把家闹得一贫如洗,婚后再一次救人的时候又被所救的人所害,在朦胧之中去了阴间,阎王爷又判案不公,致使好人品的人大闹阎罗殿。阎王理短,只得把好人品的人放回阳间。好人品的人又热心不冷,送尸身回家,致使歹毒之人心回意转,把很大一批财富送给了好人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