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赵国史书。以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唐代改称《系本》或《代本》。该书记载黄帝以来的史事,原十五篇,有《帝系篇》、《王侯世》、《卿大夫世》、《氏姓篇》、《作篇》、《居篇》等。《汉书》谓下迄春秋,但有的本子记事至秦末,当为后人续补。现存佚文称赵王迁为“今王”,说明是赵国的著作。赵王迁在位八年,相当于秦王政十二年至十九年(前235~前228),续补的本子应成于这段期间。此外,有的本子还记有“汉高祖”,当为汉人补人。《世本》的《帝系篇》、《王侯世》、《卿大夫世》又称为《纪》或《本纪》,近于《史记》的“本纪”和“世家”;《作篇》记器物发明,《居篇》记帝王诸侯都城,近于《史记》的“书”。该书对纪传体的创立有所影响,司马迁作《史记》曾以该书为据。东汉末以来,宋衷、宋均、孙检、王氏等皆有注。宋代目录书不著录该书,高似孙《史略》说他曾有辑本,说明当时即已失传。清钱大昭、王谟、孙冯翼、陈其荣、洪饴孙、秦嘉谟、张澍、雷学淇、茆泮林、王梓材等皆有辑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汇印为《世本八种》。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文化民生论
本书围绕文化民生主题,梳理现代汉语文化精神内涵,辨识纷乱的文化现象中对于文化的种种错觉和误解,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支撑提出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难题及其解决路径。全书分为“文化精神论”、“决策咨询篇”、“生活体验说”和“人文随笔录”四个部分,辑录作者近年来参与上海市及部分区县一些重大文化咨询调研的方案策划和经验体会,尤其是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剖解社区文化民生建设中的是非与得失努力寻求现代化从作为奋斗目标,到只能作为一种方式手段的转换轨迹,积极思考如何实现国家有主张、人民有尊严的文化民生理想。本书融理论辨析于案例分析,接地气,讲人话,文字鲜活生动,理论性、可读性、操作性兼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