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6800000013

第13章 重庆早期新兴版画和版画家——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兴版画运动史研究之一

◎凌承纬

国内美术史学界一般把1938年6月在武汉成立的“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迁到重庆之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新兴版画的起始。这是1938年的8月至10月。

然而,我们在查阅重庆新闻史料时,发现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重庆就已经出现了新兴木刻画。不过,当时这种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十分幼稚的艺术,最初不是出现在美术展览上,而是出现在重庆的地方报纸上。

30年代前期,重庆一些热爱美术、追求进步的青年在上海新兴木刻运动影响下,响应鲁迅先生的倡导,开始摸索着学习并创作木刻。最初由于从事此举的人甚少,又没有建立什么木刻社团,更没有像鲁迅这样有影响的人物为其后盾,因此,不可能像上海那样,举办各种版画展览,开展各种木刻讲习、研讨活动。重庆的青年版画学子开始只是把刻印出来的作品投递到报社,希望能发表出来。30年代重庆的地方报纸由于印刷条件所限,很少有制版方式印刷的,而木刻版可以直接上机拼版,因此,木刻画便成为报纸最有可能刊登的美术作品。

重庆的报纸是什么时候开始刊登木刻作品的?最早刊登木刻作品的是哪一家报纸,刊登的是哪一幅作品呢?

关于这个历史问题,已故著名版画家酆中铁先生曾在《早期木刻运动在四川》一文中写道:

“1936年(我)回四川后,才开始在重庆的报纸上发表木刻作品。第一幅是1936年7月4日《新蜀报》刊登的《高尔基像》,是翻刻的一张苏联速写,说不上创作。这是四川报刊上有木刻的开始。自此以后就开始连续发表木刻作品了。”

酆中铁先生在《30年代(1936-1940)木刻运动在四川》一文中也作了相同的叙述,并称1936年7月4日《新蜀报》刊登的这幅木刻作品“是鲁迅播下的木刻种子在内地的萌芽”。

酆中铁,1917年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33年毕业于广安中学艺术师范班。1935年到上海,在惠平中学任图书管理员,此间,加入共青团并开始学习木刻;1935年为上海工人、学生纪念“一二?九”运动组织的示威活动创作过不少木刻宣传画;1936年回到重庆,任职川康银行,业余时间从事木刻创作,积极投身大后方的抗战木刻运动。

重庆新闻史料说明,在“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迁到重庆之前,重庆的新兴版画已经兴起且日渐活跃。以酆中铁、刘鸣寂等为代表的一批追求进步的美术青年,经常聚集在一起,摸索学习并创作木刻。在1936年至1937年间重庆的《商务日报》、《新蜀报》、《国民公报》等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

1937年初,为了更好地推进新兴版画运动,酆中铁、刘鸣寂联络了严叶语、谢又仙、胡黻章等人组织起了重庆第一个木刻团体――“重庆木刻研究会”。这个研究会虽然是由几个涉世不深的艺术青年自发组成,但成员都年轻热情,朝气蓬勃。酆中铁是银行的职员,刘鸣寂是小学教师。他们一方面工作养家糊口,另一方面从事木刻运动,尽管条件很差,但对木刻工作总是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

1938年6月,“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在武汉成立以后,酆中铁被选为理事。“重庆木刻研究会”成员即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重庆会员座谈会名义开展工作。(重庆没有建立“分会”,一些史料和文章中称“重庆分会”是不准确的。)

随即,重庆会员座谈会在《商务日报》、《国民公报》上开办了《抗战木刻》和《木刻专页》两个副刊,专事介绍以抗战为主题的木刻作品及木刻文论。《商务日报》副刊第118期出刊《抗战木刻》第一期,这期的《编余》中写道:

“本刊系全国木刻作者协会重庆会员主办,每隔一周发刊一次,内容文图并重,文字以批评论文为主,并欢迎外稿。文最好短小精悍在四百字以内,木刻务必在四(平方寸)面积以内,并希原版一并寄下,务请交商务日报副刊转本页编辑部”。

“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总会迁重庆以前,重庆会员座谈会还举办了木刻讲习班、木刻习作展,印发习作特刊,发行木刻卡片,以多种方式推广、宣传抗战木刻。《商务日报》第118期副刊《编余》中记道:“本会重庆会员座谈会主办之乡村流动木刻展已分三批,分赴合川、川滇路沿线及合璧两县流动展,日内即可返渝。”由此可见,当时重庆的木刻已深入川、滇、渝郊县农村。

1938年7月,重庆会员座谈会在市商会礼堂举办了重庆首届木刻展览会――《七七抗战一周年抗战木刻画展》,以此揭开了大后方轰轰烈烈的抗战木刻展览的序幕。

在已有的大后方新兴版画史料中,关于刘鸣寂的记载不多,然而,他却是重庆早期木刻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不仅积极投身抗战木刻运动,还是抗战初期重庆文化界救国会移动演剧队的主要成员,经常带领演剧队到重庆附近郊县巡回演出,宣传抗日,同时也把木刻作品、木刻卡片和各种宣传画带到郊县农村展出,鼓舞民众投入抗日救国运动。1939年2月18日,刘鸣寂带领演剧队到长寿县演出时,因劳累过度,不慎从戏台上摔下致伤,两天后在医院去世,年仅23岁。2月24日《新蜀报》副刊《文锋》刊登了金满成和戈浪写的《吊刘鸣寂》、《哭刘鸣寂同志》两篇文章,痛惜这位风华正茂、无私无畏的抗战文艺战士的离去。当天副刊角落处还有几行为刘鸣寂捐款的文字:“刘鸣寂死后,家境甚坏,知好朋友,如愿捐款相助,本刊可代收转。”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与刘鸣寂一起打开重庆早期木刻工作局面的酆中铁先生,自30年代投身新兴版画运动以后,木刻生涯60年,以其丰富的创作、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造诣,成为重庆和四川现当代版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酆先生于1998年12月在成都去世,享年81岁。

关于最早见诸重庆报端的木刻作品,除了酆中铁先生的文章论及以外,似乎没有其他文章和资料谈到了。

为了考证这个问题,我们查阅了重庆的有关新闻史料。30年代前期到中期,重庆有十余种地方性报纸。其中《商务日报》、《新蜀报》和《国民公报》是有相当实力和影响的民营大报。这三家报纸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就刊登木刻作品并在抗战期间与《新华日报》一同成为大后方刊登和介绍抗战版画的主要媒体。这与三家报纸的副刊编辑温田丰、金满城、姜公伟等追随鲁迅,追求进步,提倡新文化的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三家报纸中,以《商务日报》最先出文艺副刊。1991年夏,笔者曾访问当时尚健在的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新闻界的老新闻工作者温田丰先生。温先生回忆说,他在1934年至1937年间主编《商务日报》副刊时曾联系过木刻作者并在报纸上发表木刻作品;由他主持的《商务日报副刊》是在1935年出刊的。于是,我们推想在1935年的《商务日报》上有可能刊登木刻作品。

按温田丰先生提供的线索和资料,我们查阅了30年代的《商务日报》。最先查到的是1935年5月15日刊登在《商务日报副刊》上的一则“试征木刻”启示:

“一、本刊刊头或插画均可。二、插画大小以六平方寸为度。三、一经刊用,酌致薄酬。”

以上可见,当时重庆已经有人从事木刻创作了。不过,据温田丰先生说,他刊登这则启示,是受上海报纸的启发,并非是见到重庆其他报纸上发表了木刻。这则启示随即在5月16日、17日、18日的副刊上又曾连续登载。一个星期以后,在5月25日的副刊上,我们看到了一幅题目为《夜(在沙市纱厂侧面)》的木刻作品,作者署名孟引。5月30日的副刊上又刊登了署名孟引的另一幅木刻作品《沉想》,画旁注明该画作于1935年5月22日。在1935年至1937年间的《商务日报副刊》上,我们还看到以孟引署名的不少文章,其文体包括评论、杂文、小说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孟引是当时《商务日报副刊》上一位十分活跃的作者。那么孟引是何许人也?是否健在?孟引是笔名还是本名?

带着这些问题,我再度访问温田丰先生。

温先生告诉我们,孟引不但健在,而且就住在重庆北碚区。孟引系笔名,本名朱挹清,现任教西南师范大学。于是,笔者便冒昧给朱挹清先生写去一信。不久,得到朱先生的回信。他在信中介绍了他的简历和从事木刻的相关情况。

朱挹清,重庆丰都县人,1909年生,早年曾就读于吴玉章先生担任校长的中法大学四川分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对美术发生兴趣是得益于两位追求进步的同学,一位名叫谭梓安,另一位名叫陈抹潮。他从事木刻主要是受陈抹潮的影响。1926年冬至1927年7月,朱挹清与陈抹潮同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讲习所结业后,陈抹潮回到四川,1929年6月去上海,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在这里,受刚刚兴起的新兴版画运动影响,他学习木刻,其作品曾参加在上海举办的木刻展览。1930年,朱挹清来到上海,因陈抹潮而接触木刻。1932年,朱挹清在沙市购得一套北京“王麻子”木刻刀,开始学习木刻。他还曾与陈抹潮一起访问当地的细木工匠,了解有关木刻刀具的情况。1935年初,朱先生到沙市,任《沙市荆报》编辑,此间创作了不少木刻和文学作品。据他回忆,抗战爆发以前,他除了在重庆《商务日报副刊》上发表过木刻作品外,还在沙市《沙市荆报》上发表过一些木刻作品。

朱先生在信中说,由于年代已久,加之生活奔波,自己当年的木刻作品一件也未保留下来。不过,记得有两幅陈抹潮早年的木刻作品存留在他那里,但一时不知放到什么地方去了。

1991年11月8日,朱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更详细介绍了他和陈抹潮早年追求进步,参加革命和从事木刻的经历。其中谈到抗战爆发后,他到了成都,1939年在成都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编《通俗文艺》时曾继续研究和创作木刻。他作的一幅《鲁迅像》曾拿去请华西协和大学的美国友人魏璐诗博士批评,魏璐诗把这幅作品与古元的作品作比较,认为不如古元的木刻。后来,朱先生为躲避国民党抓捕,改名换姓,到新都一所小学教书,此间曾创作了包括鲁迅、高尔基、罗曼?罗兰等十多幅世界文艺名人画像,贴于学校的壁柱上。上个世纪40年代以后朱先生到重庆曾研究过元曲,解放以后一直在大学致力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教学。

1992年2月20日,笔者又得朱先生来信,信中说,意外在书箱底找到陈抹潮的两件木刻,系用油墨素纸拓印的原件,一幅22Χ18cm,另一幅20Χ16cm。因为学校放假,一时找不到地方复印,又据说我们编撰的四川木刻史资料(即《四川新兴版画发展史》――笔者按)已告竣,只有待他日需要时再作复印。

以后,笔者曾几次打算前往北碚拜望朱先生,无奈终因其他事务所累,直到1993年5月朱先生去世,也未能成行。两年间,笔者与朱先生书信往来,心仪已久,最终未能谋面,真是遗憾之至!

2006年春,笔者在重庆北碚西南大学见到朱挹清先生的夫人―87岁的钟肇新女士和现任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的儿子朱泽山先生,从他们处了解到朱先生更多的情况。同时,通过他们与陈抹潮先生的儿子朱陈先生联系上,亦得知更多有关陈抹潮先生的一些情况。

陈抹潮,1911年12月生,祖籍重庆巴县,笔名易永。1925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加入共产党。其大哥陈宥是重庆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陈家在重庆南纪门书帮公所街的住处,曾是共产党在重庆的地下工作据点。陈抹潮自幼喜爱美术,自1930年在上海涉足新兴版画后到抗战胜利的十多年间,一方面从事革命工作,另一方面坚持搞木刻,创作了许多宣传抗日救亡的作品。1939年他的两幅木刻作品:《女战士》、《她不愿做亡国奴》参加了由中苏文协主办的中国木刻赴苏联展览。苏联著名美术评论家苏沃洛夫在《中苏文化》杂志发表的《评中国木刻》一文中曾提及他的这两幅作品。

解放以后,陈抹潮定居宜昌,从事戏剧编剧工作,生活历尽沧桑、坎坷,木刻只是偶尔为之。1986年12月因心脏病去世。2006年初,笔者在一本名为《陨落的星辰――纪念徐德明遗著及纪念文集》中,看到陈抹潮先生于1981年创作的《徐德明木刻像》和撰写的回忆徐德明文章。

关于朱挹清先生在1992年2月20日在给笔者的信中提到的陈抹潮的两件木刻作品,据钟肇新女士讲,朱先生去世后,她在清理朱先生遗物时曾见过那两件作品。后来,她考虑应该物归原主,于是把这两件木刻交给了陈抹潮先生的夫人朱诗静女士。此次,经钟肇新女士与朱诗静女士联系,陈家多方寻找却没有找到那两件作品,只找到陈抹潮在1938年为抗战剧团举办纪念鲁迅逝世两周年大会创作的鲁迅像和早年为某报刊作的两件木刻刊头画《南风》。这两件刊头画作于何时何地,用于哪家报刊,至今没有查到。

综上所述,迄今为止,我们在上个世纪30年代重庆的其他地方报纸上,没有找到比孟引在1935年5月发表在《商务日报副刊》上的《夜(在沙市纱厂侧面)》和《沉想》更早的木刻作品,因此,权且把这两件作品认为是重庆和大后方报纸上最早的新兴版画吧!

参考文献:

1.酆中铁,早期木刻运动在四川,见: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五十周年文集,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82

2.酆中铁,三十年代(1936-1940)木刻运动在四川,见: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36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同类推荐
  •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中国电影民俗学导论

    电影是民俗的一面镜子。影片中,婚殇嫁娶、灯笼火把、秧歌戏曲、皮影小调、朱门石狮、市井乡里,处处都是民俗生活的呈现。一方面,电影成为民俗的影像记载,而且是带有情感体验的影像记载;另一方面,民俗则为电影提供社会生活的斑驳质感,而且是具有时代特色、地域特色、人居特色的文化质感。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枣园放歌

    枣园放歌

    我对书法字画百窍不通,也没有能力去欣赏和评价恒汕的作品。但我知道,恒汕认识的书画名人很多,好多都与他做了朋友,甚至建立了师生关系。与大家零距离接触,寻高人指点迷津,或许也是他提高艺术水平的便捷通道。
  • 宝石名鉴

    宝石名鉴

    一本装帧设计高端,同时内容非常基础的宝石书,看完之后,令人赞叹——宝石的芳华,千年累积,经过雕琢,流传百世。关键基础鉴定法、选购秘诀、评选等级、基础知识讲解、如何看宝石鉴定书等,让入门者在选择宝石的时候心中有数。26种宝石,世界分布图,令人目不暇接。
  •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中国古代佛教绘画 》主要内容分为佛教绘画的起源、汉魏六朝时期等章节。《中国古代佛教绘画》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有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极品王妃特训营

    极品王妃特训营

    她,特训营里走出的极品女子,一朝穿越为帝国王妃,斗得过小妾,翻得了院墙,采得了美草,脱得了衣裳,钢管舞,后宫特训,战场杀敌,直让她的腹黑夫君眼花缭乱,恨不得吐血而亡。看她,特训王妃如何搅乱异世风暴。
  • 金雷劫

    金雷劫

    一道誓言,十重金雷难觅魂,一场劫难,恨将郎君付他人。
  • 苏沫的综漫之旅

    苏沫的综漫之旅

    命运与秩序的交织,妖精降临于大海之上,神术的光辉,信念的狂潮,又将掀起怎样的风浪?我叫苏沫,是FairyTail的魔导士!
  • 异世之修真符皇

    异世之修真符皇

    新书!求推荐!!求收藏!!!
  • 霜雪不知年

    霜雪不知年

    作为一个从混沌便开始存在的老神仙,表示活够了的于知的三大愿望就是:自杀成功,自杀成功,自杀成功。可惜的是,她从来没有如愿过。作为一个和于知活了同样多年的某人来说,他的三大愿望便是:于知她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可幸的是,他一直都在如愿。某人:“知道么,你能活下去就是我的三生有幸。”于知:“你也是。”嗯,这是一个“超级温馨”的故事……
  • 中国式出轨:致命第三者

    中国式出轨:致命第三者

    他有未婚妻,她有丈夫孩子,当他们从网络走进现实不顾一切相爱,种种问题接踵而至……案情的扑朔迷离,婚姻的内幕以及弊端,一男三女之间的情感纠葛。这是一曲令人感动而深思的爱情悲歌,一个关于婚姻、爱情和亲情的动人故事。
  • 月逐殇

    月逐殇

    明朝末年,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姜毅,一个农家的孤儿,却依次经历了情殇、师殇、家殇、国殇四个人间大悲之事,他被自己最心爱的女孩背叛,他的师傅惨遭歹人毒死,当他替师抱得大仇的时候,却发现亲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然而悲剧还在继续,同年,清兵入关,他从此生活在八旗的铁蹄的之下霍逸,一个富家公子,他拥有让人妒忌的一切,万贯的家财,飒爽的英姿,无双的美人,绝世的武功,侠义的心肠,却屡次遭到恶人诬陷,最后霍逸不堪千夫所指,归隐南海本书读者群:475535747
  • 如果开始就能看到幸福

    如果开始就能看到幸福

    稀里糊涂离了婚的陆安澜,因为对丈夫的失望和对现实生活的迷茫,陷入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崩溃状态。是可爱的心里医生景行和有权却深情的孙犁,帮助她慢慢走出阴影。但后来面对丈夫的痛苦,她将怎样面对,三个男人和三个女人之间纠结的爱情故事。没有完美的人生,没有完美的爱情,也没有完美的婚姻。人生总在期待中。如果我们开始就能看见幸福,是不是在面对于过程中的荆棘密布会笑得洒脱些。如果艰辛万苦地越过了荆棘密布的过程,是不是就一定能看到幸福呢?
  • 冷帝心尖宠:首席请自重

    冷帝心尖宠:首席请自重

    她本是异国总统的女儿,本该享尽宠爱、荣华富贵,却被奸人所害,封锁了所有都记忆,寄在苏家,却不想继母、妹妹、哥哥都仗势欺人他是权势滔天帝国集团首席,传说中富可敌国,为人霸道,冷漠。自从遇见她,从此温柔如水,细致呵护。
  • 追爱特级令:独宠天价妻

    追爱特级令:独宠天价妻

    一朝醒来,她成为豪门千金,追寻缘由,发现有幕后黑手,哼,不管是人是鬼,谁敢欺她,害她,杀无赦,可莫名其妙惹上个阴险的主,他,商界王者,优雅清贵,口碑极佳,却在谈笑间,令犯他之人倾家荡产,唯独对她一忍再忍,直到颠覆他的规则,强压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小丫头,本少不发威,你当是病猫,麻利的,打包,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