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0900000009

第9章 金城风靡易俗腔

民国十七年(1928年),执掌甘肃军政大权的国民党冯玉祥部刘郁芬执行“清党”反共措施,以整饬风化为由,对文化实行禁锢政策。翌年四月,下令禁演的《游西湖》、《白蛇传》、《二进宫》等剧目达60余部,夜间演出也被禁止。这一年,因刘郁芬处理民族问题不当激起“河湟事变”,兰州四郊军情迭传,一夕数惊,闹得人心惶惶。民国十八年(1929年),空前的旱灾使人民的生活雪上加霜。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先后成立的秦腔班社《同乐社》、《锦绣舞台》、《三兴社》像花儿未及绽放,旋即凋谢。天灾人祸造成的严重祸患旷日持久,戏曲活动举步维艰,濒临涣散状态。

民国十七年(1928年)秋季,开明缙绅魏绍武和水梓受甘肃省教育厅委派,接办原属国民军刘郁芬部管辖的“进化剧社”秦腔训练班。他们以“移风移俗,普及社会教育,改良秦腔艺术,培养秦腔人才”为目的,邀请著名秦腔演员郗德育、朱怡堂等任教练,为了借鉴京剧的表演精华和基本功,魏绍武力排众议,邀请京剧名角郭荣利、魏胜奎等人任武功教练。学员中,黄致中(工须生)、梁培华(工文武旦)、郜守中(工花脸及丑)、彭安民(工文武小生)、王治中(工须生)及优秀琴师李智中等日后成为兰州派秦腔的中坚和后备力量。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雷马事变”平息之后,兰州的社会政治局势稍具稳定,经济状况有所好转。此时,兰州的东邻西安以其天时地利的优越条件,接受外来文化和各种进步文化的影响,积极参与中国近现代进程,反转来对地处西陲的甘肃进行文化渗透。一些陕西籍演员,主要是“易俗社”出科的演员,经行商、乡党的引荐和兰州戏曲班社的邀请,陆续联袂抵兰谋求发展,一时形成秦腔人才风发云涌的喜人气象。“化俗社”、“维新社”、“同乐社”、“锦绣舞台”、“三兴社”、“新兴社”、“云育社”、“中兴社”、“共和社”、“文化社”、“振兴社”、“众英社”、“精诚剧社”、“社教剧社”等秦腔班社如雨后春笋。在城镇的街区、农村集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频繁演出、各擅胜场,那些星罗棋布的戏园子里一片喝彩,呈现一派桑间濮上才能有的痛快淋漓!

至此,沉寂、疲惫已久的兰州舞台从此迎来了一个傅粉黛而度新声的发展兴盛期。

活跃在兰州舞台上的陕西籍艺人陈景民、何振中、靖正恭等人演出的剧目,不少是“易俗社”自编的新戏和经过重新梳理编排的传统戏。表现的虽然是古代人物,但一扫以往传统戏拖泥带水的积习,严谨、规矩、文雅、美观,散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赢得了知识界和青年男女的青睐和欢迎。

民国十八年(1929年),陈景民与田德年二人,租赁王德孝的戏箱,集资建立“新兴社”,主要演出场所在“大金台戏园”(今张掖路),后迁到双城门外。为了维持艺人的生计,不仅将在兰的著名演员吸收在内,并陆续由西安等地请来一批著名演员。其中有:穆九岺(须生)、赵连璧(丑角)、刘金荣(须生)、程镜生(武生)、李云峰(花脸)、王文鹏(须生)、何家彦(须生)、党金贵(须生)、郗德育(须生)、刘裕泰(须生,后改名刘易平)、沈和中(须生)等。

陈景民(1902—1964),原名陈镜民,旦角演员,戏曲教育家,咸阳市人。十八岁入泾阳“秦镜社”学艺,他做派妖娆、行腔严谨、重吐轻收、柔中含刚,透出一种古拙、苍劲的艺术魅力,三原一带称他为“黑牡丹”。民国十六年(1927年),应兰州“维新社”王德孝的邀请来兰献艺,在山字石皖江春戏园首演《断桥》,出场前幕后一句尖板“与天兵打一仗提心在口”,清脆宏亮的嗓音婉啭入云,为观众前所未闻。尤其是《赵五娘吃糠》三十年来唯他独尊,演吃糠时以锯末充糠,一边嚼吃锯末,一边用哀婉、凄怆的唱腔诉说赵五娘心中的幽怨,唱完吃完,其匠心独运的表演,令观众惊叹不已,收到了情景交融、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

陈景民的拿手戏有《斩秦英》、《铁兽图》、《四贤册》、《五典坡》、《三娘教子》等。陈景民是唱旦角的,可丝毫不嫉妒名旦,由他邀请加盟的名旦有何振中、赵明华、张正声、李爱云、文宝英、姜瑶钟以及肖正惠、傅荣启、楼英杰、王晓玲等,表现出一个艺术家虚怀若谷的风范。在20世纪30年代灾难深重的社会环境中,陈景民惨淡经营、苦苦支撑,将“新兴社”办成了一个生、旦、净、丑齐全,老中青结合,阵容强大演技一流的戏曲班社,也是这一时期办得最好也最有影响的社团之一。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春,“新兴社”因剧社财务纠纷无法经营,陈景民将社务交赵连璧后脱离剧社,以坚强的毅力和勇于承担的任事精神,返回陕西老家,破釜沉舟变卖了大部家产和新收的麦子、棉花,凑足款项,成立“新兴社”科班,招收了三十多名学员,按“易俗社”的规则进行训练。十一月二十五日,陈景民率全体学员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抵达兰州。演出“易俗社”的《软玉屏》、《燕子笺》、《玉镜台》、《自由之花》、《啼笑姻缘》、《青梅传》、《庚娘传》、《双明珠》、《三滴血》、《家庭痛史》等,这些戏以其自由清新的艺术特色和反封建的主题立意取得了巨大成功。赵新中、黄新民、王新民等一批青年优秀演员很快赢得了兰州观众的喜爱。“新兴社”还上演了专职编剧梁蕴生创作的新剧目《情海波》、《羔羊》、《啼笑姻缘》、《双螟蛉》及榆中籍著名编剧李干臣创作的神话剧《嫦娥奔月》,显示了“新兴社”的整体实力。

陈景民以品节高尚、守信重义的美德深孚众望,曾一度吸引兰州“万顺堂药店”、“高三酱肉店”等颇有资财的社会商业人士,对班社捐资襄助,参与演出事务。陈景民还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抗日时期为柏道路小学扩建教室义演一场,全部收入捐赠该校,此等义举,对自顾不暇的艺人来说是十分难得而罕有的。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河南灾民募捐,他特邀在兰著名艺人通力合作,在张掖路“新舞台”演出了《大回荆州》,由郗德育、何振中、沈和中、文汉臣、王景民、白彦卿、耿忠义、袁天霖、赵连璧领街主演,一时名家荟萃,轰动兰州。在艺人备受歧视不被尊重的社会环境中,陈景民先生以身作则,号召艺人参与社会事业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艺人的社会形象,改善了艺人演出的社会环境。社会对艺人的偏见由来已久,根深蒂固,要赢得社会尊重还要靠艺人自己,陈景民先生在这一点上起到了表率作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由于物价飞涨和当局的百般倾轧,陈景民先生殚心竭虑支撑了14年之久的“新兴社”被迫解散,后到武威重新组班“新伶社”,开始了他新一轮的演出生涯。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何振中创建“振兴社”,活动场所主要在柏道路剧场。他不惜重金从西安请来主攻须生的耿善民、肖顺和、王正端、王义民、王学民,旦角陈镜中,青衣高符中,小生靖正恭,花脸王景民、李景奎,丑角杨宝喜、晋福长、张吉祥(艺名大麻子)、王宝秦等。文武场面有荆生彦(板胡)、荆永福(鼓师)、任振西(鼓师)及于海如、张兴邦等。上演剧目有《三休樊梨花》、《走雪》、《周文送女》、《五典坡》、《二度梅》《玉堂春》、《蝴蝶杯》、《苏武牧羊》等。

何振中(1909—1978),秦腔旦角演员,十四岁入陕西“榛芩社”学艺,工青衣、花衫。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新兴社”搭班演出。何振中的著名旦角戏有《五典坡》、《别窑》、《探窑》、《玉堂春》、《秦香莲》等。他体格匀称,面容清俊,天生一副清脆而宏亮的嗓音。他的唱腔与西安秦腔正宗、被誉为“秦腔梅兰芳”的李正敏有相似之处。有人比喻“敏腔”恰似一杯甘冽的香茶,清醇雅正,沁人心脾,“何腔”则像一樽浓烈的陈酒,辛辣火爆而弥满奇香。甚至认为何嗓要比李嗓好。李是工夫嗓,何嗓有“一语天然万古新”之魅力。如何振中在《玉堂春》中扮苏三唱“她将我拉拉扯扯到衙门”不同于李腔的精巧含蓄,而以刚劲的高音和澎湃的气势,抒发了当初告官时寒彻心肺的激动情怀,故以火爆泼辣赢人。兰州观众为能亲耳聆听他的唱腔而额手相庆。

兰州秦腔板胡演奏家李智中把“何家腔”铭记于心,伴奏时力争包腔包字,和演员一起进入角色,以致何振中演唱非他伴奏不可,当时的兰州观众为琴师叫好者,唯有他和荆生彦二人。

“众英社”以靖正恭、王义民为首,创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由脱离了“振兴社”的演职人员组成,主要演出场所在柏道路“山西剧院”。主要演员有靖正恭(小生)、王义民(须生)、王正端(须生)、张筱英(花旦)、高致中(青衣)、刘金荣(须生)、茅玉丽、党玉亭、郗化民等,主要剧目有《八件衣》、《八义图》、《玉虎坠》、《白玉楼》、《独占花魁》、《二度梅》等数十出。

靖正恭(1912—1995),字品三,西安人,受业于党甘亭、高天喜等人。出科后,一直与李正敏合作,二人功力匹敌,配合默契,一时名噪长安剧坛。表演“大方工稳,章法严谨,情真意笃,丽而不浮”。无论唱、念、做、打,均显规矩老成,不以奇巧取宠,善于捕捉生活细节,经过加工、提炼化入戏曲程式,追求自然率真、璞玉浑金的风格特点。如他扮演的《激友》中的张仪,在受到好友苏秦的奚落时,为了表示愤慨之情,靖正恭将执银的手抬高,似乎要把让他受辱的银两摔碎于地,然而,他一转而缓缓收缩丢在地上,将不屑于与苏秦计较暗下发愤读书的心态精微地表现了出来,显得奇崛不俗。

靖正恭的唱腔嘹亮清脆,音韵具有金属之美。念白口齿伶俐,字清腔润,较少修饰。善于用节奏、声调的对比,表现人物内心复杂多变的感情。《吃鱼》中简仁同的台词偏重于韵律化。一句“老伯在上,小生这厢有礼”拿腔拿调,突出读书人迂腐的“书卷气”。《观画》中张彦所念:“妻呀,说是你快跑呀!你跑呀!唉!你快跑呀!”接近于道白,声调一句紧似一句,极恰当地表现出张彦为妻儿担忧的急切心理。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众英社”从靖远请来著名坤旦杨金凤参加演出,她和靖正恭联袂合演薛寿山创作的《独占花魁》,把一个誉满都城的名妓对一个穷苦潦倒的卖油郎的真情表现得细致入微。他俩的演出可谓珠联璧合,红极一时,成为该社经久不衰的卖座剧目。

有道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工”。在抗战前后这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继郗德育、耿忠义之后,兰州秦腔须生行当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文汉臣、王正端、高希中、黄致中、袁新民、周正俗、孔新晟、温警学等一批须生演员,与陕西籍演员长期的演出交流中,在坚守兰州秦腔偏重于做工表演的同时,借鉴“易俗腔”从词、曲、本到声、韵、调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艺术特色。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文汉臣创建“文化社”。先后加盟该社的著名演员除郗德育、文汉臣、耿忠义、岳钟华等人外,还有刘全录(红净)、刘金荣(须生)、党玉亭(须生)、楼英杰(正旦)、杨金凤(正旦)、付荣启(旦角)、王晓玲(花旦)、肖正蕙(文武花旦)、王义民(须生)、田德年(花脸)、吴德育(青衣)、黄致中(须生)、孔新晟(须生)、赵福海(花脸)、牛利民(小生兼须生)等。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阵容强大、组织严密、管理较好、互相配合的大团体。

文汉臣,“文化社”负责人之一,幼年习旦角,后改须生,和耿忠义、郗德育被誉为兰州“秦腔三杰”。他的表演一反秦腔粗犷之习,以清新俊逸见长,唱腔念白清晰而宏亮。他有一批稀有剧目,如《乾隆王打宫》、《斩李文忠》、《十道本》、《太白醉写》,著名戏有《伍员逃国》、《宁武关》、《鸿门宴》、《辕门斩子》等。他的拿手戏,都有特殊的表演技巧,如《伍员逃国》,上场后,双手轻拈左右两绺髯梢,即轻轻跃上肩头,然后下颏一甩,中绺髯搭上颈项,立时呈现出一付风尘仆仆、穷途末路的形象。一条马鞭,宛如游龙,表现了拼命奔驰和万般藏匿的形态;鞭捎、须梢、靴梢在他的手中爽利地形成了三绝。他还擅长道白,他的《太白醉写》念大段的表章和蛮文,在杨贵妃和高力士面前,态度自若,朗朗成诵,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有一气呵成之气势,堪称一绝。

文汉臣生性淡泊,不慕荣利,因不满班主过分盘剥演员组建“文化社”,取“以文天祥的爱国主义教化人民”之义。在其负责期间,经济公开,先人后己,大家无不心悦诚服。后来因厌倦舞台生涯,遂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脱离剧团,开一小酒店聊以糊口。

民国二十三年(1944年)“社教剧团”创建于永登,国民党永登县党部书记孙昌荣亲任剧团团长。该团演出阵容较强,一批出自兰州“化俗科班”的演员在剧团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他们是李化仁(须生)、王化兰(小旦)、王化成(小生)、谭化美(小生)等人,加上苗高云、刘逸人、梁培华、韩伯林、韩玉兰、肖艳芳等40多人,能演大本戏、折子戏百余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刘金荣(须生)、王正端(须生)等人也一度在该团搭班演出。主要演出场所在永登县城各戏楼、剧场及大小庙会。

“社教剧团”的演出在永登受到了农民的欢迎。李化仁颇有其父李夺山(艺名“十二红”)之遗风,舞台功架以雄健、挺拔、勇猛、迅速为主要特征,其优秀剧目为《伍员逃国》、《卖华山》、《高平关》、《太湖城》等。谭化美颇有何振中之风采,他唱腔宏亮、音调幽雅、姿态优美、吐字清晰,是兰州秦坛中的后起之秀,经常演出《五典坡》、《别窑》、《探窑》、《汾河湾》等优秀剧目。梁培华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甘肃省秦腔训练班学戏,后投师郗德育,他的唱腔委婉清晰而宏亮,作功细腻稳重而扎实,常演传统戏中的名闺角色,如《抢饭》、《游花园》、《走雪》、《李彦贵》、《卖水》以及《杀狗劝妻》等,是该班社不可多得的旦角演员之一。

刘金荣继郗德育之后被兰州观众赞誉为“须生泰斗”,他以台架和表演的功力,在兰州红了一辈子。他的代表剧目有《金沙滩》、《抱烙柱》、《放承恩》、《破宁国》、《广寒图》、《四进士》,以及许多“关公戏”,尤其是演英雄末路、壮怀激烈的戏,给人们以浓烈的艺术感染力。刘金荣后因嗓音欠佳,便发挥表演优势,《点将》一场,干脆改成了哑剧。刘金荣先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善于思考,在化妆造型上,他独具匠心地做了两条白眉毛,把白三绺须改为白满,更加深了杨继业老当益壮、外形庄重豪迈的英雄气概。在表演上,将杨继业观战的程式动作根据人物的情感脉络层次分明地用到极致,体现了艺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精神。

在抗战时期,“新兴社”请来秦腔编剧李干丞作指导,演出了张恨水的《啼笑因缘》和他自己编写的《桃花泪》、《重图镜》,还有“易俗社”的大本戏《燕子笺》、《青梅传》、《双明珠》等。《玉梅韬》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符合抗战形势则常演。在“新兴社”搭班演出的著名旦角演员崔晓钟演出的《黄花岗·拜扫》,是当时兰州秦腔艺坛上现代戏中的佼佼者。

“精诚剧社”,创立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是国民党十七军团长窦子章在固原私人兴办的。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抵兰,该剧社除主演牛利民、高希中、薛再平、景乐民外,主要是原平凉“聚义社”及“平乐社”的毕业学员。他们在建国前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先后上演了《逃国》、《殷桃》、《法门寺》、《李风姐卖酒》、《三击掌》、《青年镜》等百余出大小优秀剧目,他们的演出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

高希中(1909—1977),陕西长安人,于民国六年(1917年)八岁时入西安“易俗社”第五期学艺,后得到著名戏剧教育家范紫东、高培支和著名演员刘立杰(艺名木匠红)的教诲,受益匪浅。他扮相清俊潇酒,表演洒脱儒雅,唱做俱佳,且会习鼓,为同行所不及,观众呼之为“风流王子”、“舞台雅士”。他文化素养高,对于秦腔的咬字、换气、板路、行腔都很精通,其特点是演剧不走样,规范工整,一招一势、一眼一腔都是忠于程式、合乎规范的典范。他扮演的《打金枝》中的老王、《回荆州》中的刘备、《劈门》中的白茂林、《十五贯》中的况钟、《伯牙摔琴》中的俞伯牙,潇洒自如,风流无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时期的重要秦腔剧社还有“福利班”,创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主要演出场所在阿干镇,后在硷滩营建简易剧场演出。主要演员有担任社长的周正俗、黄致中、岳钟华、肖正蕙、梁培华、孔新晟、马炳南、赵福海等,在“须生”应工剧目上名角荟萃,常演剧目有《赵得胜巡城》、《取成都》、《蜜蜂计》、《破宁国》、《马超哭头》、《斩韩信》、《秦琼卖马》、《盘门》、《二启箭》等。“福利社”演出持续到建国后与“文化社”合并为“文化福利社”。

周正俗,1919年生于兰州桑园镇,十二岁入朱怡堂创办的兰州“化俗社”学艺,师承唐玉林、郗德育,后入“文化社”,与耿忠义、文汉臣、岳钟华合作配戏。他扮相清俊,工架扎实,噪音宏亮,特别是他的唱腔,那腔幅尺寸的局促,音乐动机的重叠,旋律音域的狭窄,曲调运行的平直,以及腔句、腔节中结字的单一等古拙、平直的艺术特征,不同于陕腔的委婉、壮伟,体现着兰州派的浓烈风格,所以观众称他为“小麻子红”。凡郗德育的一些拿手戏如《潞安州》、《草坡面礼》、《宁武关》、《辕门斩子》他均能够胜任。在动作的精微处,仍有着自己的发挥和创造。比如“三杆子”,他借鉴了武术中某些盘棍的招式,“朝天蹬”也较郗富于夸张,“鸽子翻身”则增强了变脸和“上三路”表情。王正强在分析了周正俗在《八件衣》中扮演杨连这一人物后,得出结论:“周正俗根据台词提示的形象基础,穿插着不同的面部表情,使每句唱腔,每个动作都有一个鲜明的立意。这些技法,不仅难度大,技巧高,艺术感染力强,而且又前有师承,后有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完善,并成为艺术精品。”他感叹到“这一独有个性,在今天正慢慢从舞台上销声匿迹,这不能不说在是一件遗憾的事”。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易俗社”的戏在其秦腔传人的推动下,以其新形式和新内容风靡西北,对秦腔在兰州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故纸拾遗(第二卷)

    故纸拾遗(第二卷)

    本书收集了以洛阳地区为主,包括山西、陕西、云南、东北、甘肃等地在内的各种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年间至解放初期,各类包括地契、房契、发票、借据、婚事文书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民俗、货币、度量等各方面的情况。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每天读一点民俗文化常识

    本书从民族风俗、节庆庙会、楹联妙对、民居建筑、特色服饰、姓氏生肖、图腾信仰、曲苑杂技、武术舞蹈、传统技艺、坊间传说十一个方面,介绍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常识,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领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发展过程中精神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将意味着失去了这个民族的根;如果一个民族忽略了对下一代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这个民族的发展将失去内在的动力。中国文化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是历史、现代和未来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本书内容丰富全面,涉及到思想文化、汉语汉字、姓名与称谓、礼制与职官、衣食与节日、天文与历法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萌娘魔兽

    萌娘魔兽

    【娘化的艾泽拉斯风暴来袭!】【潘达利亚】沸腾了!因为加鲁什抓住了小萝莉亚莎姬。【大地在裂变】!因为五色笨蛋龙娘战队又在开演唱会。【诺森德】在傲娇!因为受冷落的阿尔萨丝和克尔苏萌密谋逆袭。当世界的勇者们好不容易给这些笨蛋,狂人,刷存在感的人们擦完屁股后····【钢铁部落】来袭!·····等等!勇士,你别走啊!回来!这次可以叮到90的!
  • 太煌墟

    太煌墟

    太虚之地,天机掌控万物规律,设下生死轮回大局。无数强者前仆后继,为改命运,破除轮回,逆天而行……安远跟随考古队探索周朝古墓,遇机关“身死”,沉眠于青铜棺内,被村民从地底挖出。据村民说:当地人受灵娃诅咒,无人可脱离苦难,常年遭遇不祥。安远经历艰险,最终解开魔咒,脱离诡地,开始探索这片广阔的太虚世界,踏入至强者逆伐天机的千古战局之中。
  • 帝少绝宠:校草老公太撩人

    帝少绝宠:校草老公太撩人

    黑带八段的兰允诺,被迫实现爸妈以前的玩笑,和s市蒂斯贝芬学校的校草帝爵辰结婚,他们还未满十八岁,就要结婚,说出去谁信?但有个老公还不错,做了什么事,都会替她擦屁股,终于有一天帝爵辰要爆发了,“诺诺,咱们已经结了婚,是不是你该做一个妻子的义务啊?”“帝爵辰!滚!”“诺诺!原来你这么就等不及了啊?”有木有搞错,她说的是让他滚蛋,而不是滚床单!这是一个大灰狼将野蛮猫吃掉的故事,(小瑜绝对保证,这是一宠到底的文文)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战焰焚江山

    战焰焚江山

    百花齐放共争艳,百国林立战江山。乱世风起,卷起千层浪。深处乱世,谁都逃脱不了的宿命。国已非国,家已非家。看穿越私生子如何戏奸臣,定江山,平天下,战苍天。
  • TFBOYS你可记得我们的约定

    TFBOYS你可记得我们的约定

    【TFBOYS系列小说主:王俊凯】二十年前——“记得来找我玩!”女孩笑了笑就转身离去。你的笑很美,牵动着我的心……二十年后——我在找你而你又在哪?茫茫人海中我们可以相遇吗?就一天,为何你总是走进我的心房,又总是出现在我的梦中。
  • 小萝莉与大总裁

    小萝莉与大总裁

    夏千阡。17岁。美貌与智慧并存但是学习成绩倒数。但热爱各种刺激运动。性格开朗大大咧咧。神经大条。超级喜欢狗。幻想和总裁大叔有一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上官云中。腹黑总裁大叔。家庭不幸福但内心柔软渴望完美的家庭。外表高冷合并闷骚。喜欢孩子更喜欢千阡。超级无敌大醋坛。阅女无数但超专情。萝莉控。上官云朵。总裁同父异母姐姐。生性冷淡漠然。黄金单身狗。嫉妒一切幸福。含旭。千阡闺密。八卦爱幻想。少女系。
  • 女人这辈子的选修课:离婚何惧

    女人这辈子的选修课:离婚何惧

    恋爱的时候,女人往往用分手要挟男人。而结婚之后,男人往往用离婚威胁女人。风水轮流转,但目的不同。女人的要挟往往是假的,是为了和男人更加靠近;而男人的威胁往往是真的,是为了和女人真的分开。
  • 天道神帝

    天道神帝

    青阳门外门弟子受尽白眼,遭人欺负,无意中开启天道借贷系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没修炼丹药?借,没修炼功法?借,没修炼伴侣?还是借,且看他如何逆天改命,嗷啸诸天万界。
  • 妖魔战神

    妖魔战神

    上古蛮荒时代,大地之上,妖魔肆虐…大地人族圣贤,开辟万千武道,与之抗衡…后有另辟蹊径者,智比天高,采集妖魔血脉,提纯,以无穷灵药炼化,寻找人族武者中的特殊血脉者,植入妖魔血脉,使其在保留人族特征的前提下,亦可变身为妖魔…此类武者,被称之为‘妖魔武士’,拥有妖魔亦难以望其项背的杀伤力,潜力无穷。拳可碎星辰,掌可断江河,日月经天,吼落星辰…妖魔血脉品种繁多,故而,妖魔武士或变身为飞禽鸷鹰,翱翔于空;或如兽之精髓,强爪暴齿…更有甚者,变身太古凶兽,一拍翼就能刮起毁灭风暴,可以召唤雷电冰雪,也能够吸收日月星光,生命几近永恒不灭,与天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