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0900000003

第3章 序三

《兰州历史文化》,经过全体作者辛勤笔耕,历时两年,终于定稿付梓。中共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同志题写了书名;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陈宝生同志作序;我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评论家雷达先生也应邀作序述评。谨向他们表示深切敬意和感谢!

编纂出版该书的目的,是力图向人们展示兰州悠久的发展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

据现有考古资料证实,兰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约为1.5万年。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兰州的远古先民就为我们遗留了极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5000年前后,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先民创造了以灿烂的彩陶文化为主要标志的马家窑文化,这便是兰州黄河文化的开始。距今4000年前后,羌戎文化开始形成,在以畜牧业为主的经济中,羌族人开始创造了早期的农耕文化。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帝国在今兰州市区东部的东岗镇一带设置榆中县,从此开始了兰州的建置史和城建史,汉族的前身、中原华夏族人口也在此时进入兰州,至今已有2220余年了。西汉武帝时,随着汉匈战争的胜利,西汉在兰州一带先后设置金城县、金城郡,兰州古名“金城”即由此而来。西汉时的兰州是中原王朝保障河西,联络西域,疏通丝路的前沿基地,所以,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祖禹评论说:“(兰)州控河为险,隔阂羌戎,自汉以来,河西雄郡,金城为最。”兰州的丝绸之路文化也因此发轫于秦汉而繁盛于隋唐。魏晋南北朝时期,兰州成为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在这里争夺,其中鲜卑族乞伏氏所建西秦政权立国都于金城。这个时期,随着法显西行、西秦凿窟,佛教盛行于金城,开始了兰州的宗教文化。公元581年(隋开皇元年)正式设置兰州,兰州从此得名。隋唐时期,兰州成为丝绸之路东段中线的必经之地,商贾、使者、僧侣、军士、诗人往来东西,路经兰州,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记载、实物遗迹和优美诗篇。北宋时期,汉族的宋、党项族的夏在兰州以河为界,分而治之,兰州成为各民族间贸易的重要地区,这是后世兰州成为全国茶马互市中心地区的开始。

明代是兰州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明肃王移驻兰州,东南人口大量迁入,兰州出现了自秦汉以来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修建宫苑,扩筑城池,改变了旧的城市面貌,使兰州初显黄河之都的风采;凿渠引阿干河水灌溉,改制水车,发展农业,改变了旧的经济格局,兰州由元代以前农牧兼营经济转变为农业为主导的经济;搭建镇远浮桥,普及皮筏运输,兰州成为东西交通要津;兴文重教,士人群体形成,名人辈出,兰州成为陇文化三大中心区之一;以儒为宗,释道兼容,士有南风,民尚耕读,兰州民间民俗文化开始形成。清代是兰州地域文化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政治上省会地位的确立和陕甘总督署移驻兰州,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全面发展,文教上书院兴盛和后来的陕甘分闱,这些都为兰州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泛又坚实的基础。以黄河文化为内核,吸纳了丝绸之路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的兰州地域文化基本定型。晚清时期,左宗棠先后在兰州创办机器局和织呢局,兰州开西北近代工业之先河,从此有了工业文化。清末“新政”时期,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特别是成功修建了黄河铁桥。这既是近代中国的中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范例,同时也预示着西方文化的渗入和对兰州传统文化冲击的开始。民国时期兰州的地域文化处于嬗递时期。一方面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史志编纂、戏曲表演、民间艺术、民间文化活动等得到继承和发扬;另一方面是先进的思想和文化以多种物质技术形式传入兰州,给兰州传统的地域文化带来新的气象和生机、新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在兰州的组织建立和活动,开始了兰州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正是在上述几千年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基础上,新中国成立后的兰州文化大放光彩,出现了一次又一次全国瞩目的文化现象,孕育出一个又一个全国知名的文化品牌:陇剧《枫洛池》、歌剧《向阳川》、话剧《西安事变》、大型民族歌舞剧《丝路花雨》和《大梦敦煌》、综合性期刊《读者》等等。《兰州历史文化》正是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在分析研究兰州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兰州各历史时期地域文化发展进程和特征的基础上,以史为据,纵横结合,分门别类,全面地反映兰州的历史文化及其地域特色。编纂出版该书,有着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编纂《兰州历史文化》,对兰州历史文化第一次作了系统、全面的挖掘、整理和记述,从而为当代和后世的人们提供了有关兰州历史和地方文化的丰富信息和知识。这必将有助于传承历史文明成果,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使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有本有源,在继承中得以创新;也必将有助于人们通过阅读、品味、收藏,从历史文化积淀中汲取精华,成为塑造兰州精神、构建和谐兰州的丰富养料和精神动力。

其次,编纂《兰州历史文化》,是“文化兰州”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作出了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兰州”建设的重要决策,并具体规划了“文化兰州”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挖掘整理优秀文化资源”是主要任务之一。而编纂的过程,正是整理和挖掘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的过程。同时,《兰州历史文化》的出版也必将在“文化兰州”建设过程中发挥出两大效益:一是社会教育的效益,使该书成为对当代和后世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兰州、热爱家乡教育的有益教材;二是对外宣传的效益,使国内外读者通过《兰州历史文化》较多地了解兰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全方位、多层次地认识兰州,从而有助于提高兰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促进兰州与国内外更好地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

再次,编纂《兰州历史文化》,是兰州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工作的重要内容,对申报工作本身也具有不可或缺的助力作用。在地面历史文化遗存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兰州历史文化》以图文形式,实事求是地介绍兰州曾经有过的和保存至今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兰州的历史和文化,这对于申报工作的顺利推进无疑是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和出版坚持了四个基本原则:一是贯通古今的原则。既要充分反映远古至民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发展状况,更要充分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全书下限定在2005年。二是真实客观的原则。内容取舍要有史实依据、文献依据,现存的还要有实物依据,有学术争议者诸说并存。全书做到言必有据,既不刻意溢美,也避免重大遗漏。三是知识性和可读性相结合的原则。广泛采纳近年来史志、考古、文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全书构成兰州历史文化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又避免教科书、学术论著式的写法,做到语言通俗、生动,文风清新、朴实。四是收藏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的原则。全书从内容(包括文字、插图)、版式、装帧到印装水平等方面力求具有收藏价值,同时兼顾不同读者层选择阅读的需求。

《兰州历史文化》采用“1 X”的结构体式。即以《历史沿革》为全书的综览,梗概式地总述兰州历史发展进程和重要文化事象,作为了解兰州历史、解读兰州历史文化的总纲。其他册则分别侧重记述农耕文化、工业文化、兵家文化、革命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士人文化以及教育、名人、古迹、文物、艺术(含文学、戏曲、书画)等。各册内部一般分为二至三个层次,按所涉内容设标题。各册的叙述风格在坚持总的编纂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不强求一律。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出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辑委员会主持制订了《编纂工作方案》和《编写大纲》,对全书集中审定。承担各分册撰稿任务的有大专院校教授、省社科院研究员、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史志专家、文化刊物的编辑、文艺单位专业作者和报社资深记者等共14位同志,根据《编纂工作方案》和《编写大纲》的统一要求,广泛搜集和深入辨析资料,审慎撰稿,付出了大量心血。《兰州历史文化》编辑办公室,在制订方案、联络作者、统一体例、协调进度、互通资料、编辑统稿、书稿录排、联系出版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市申报名城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部分专家审读文稿,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配合提供了大量史志资料和珍贵图片,并为部分书稿核订史实、补充资料。《兰州晚报》社的有关同志也提供了图片资料。甘肃人民出版社、深圳国际彩印有限公司为高质量出版、印制给予了有力配合,并在书稿录排、文图核校、编辑加工、版式和装帧设计、成品印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兰州历史文化》出版之际,我们应当感谢所有付出劳动以及给予了关心和支持的单位、团体和个人!

几年前,我履职天水期间,曾主持编纂《天水历史文化丛书》,深知这项工作是浩大、复杂,系统的社会文化工程。编纂出版《兰州历史文化》,在兰州还是第一次。由于兰州历史,特别是兰州历史文化的研究工作还在不断深化和发展,也由于参与编纂的同志对兰州历史文化的认知不尽相同等等,该书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但《兰州历史文化》编纂出版的首创之功是不言而喻的。书中不到之处和新的研究成果,将在今后再版时予以修订和完善。

兰州作为我国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在西部大开发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在阔步前进。2007年7月,在举办第十四届兰州经济贸易洽谈会的同时,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研讨会在兰州举办,大大促进了兰州的对外开放和与国内外城市的经济合作及文化交流。为了记述兰州的今天,也祝愿兰州的明天,我曾不辞粗拙,作小词一首以记,录在这里,作为这篇《序三》的结语。

水龙吟·金城盛会

盛夏雨过天晴,看彩虹瑞兆金城。一河豪韵,两山翠岚,陇上风情。旗如飘翼,车如水流,人似潮涌。四海聚宾朋,客别三日,说美景,赞繁荣。

重镇兵家必争,到西域,南达藏青。亚欧陆桥,兰洽盛会,丝路重通。开放启门,投桃报李,合作双赢。再发奋,招商借鞭,兰州快马兼程。

同类推荐
  • 《高兴》大评

    《高兴》大评

    这本书收有关长篇小说《高兴》的评论、重要报道等40余篇文章。
  • 地域文化常识

    地域文化常识

    本书介绍中国各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常识,着重从历史叙述、种族血统、学术传承、方言、地方名俗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到不同地域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文化研究

    女娲神话与对于女娲的崇拜信念及行为,很难说其产生孰先孰后、孰因孰果。不过,此文化对我们现在生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时至今日,依然有一些神话带着对女娲及其事迹的虔信和崇敬,成为当地民间女娲信仰的组成部分。不过如今大部分女娲神话已逐渐脱离了原初浓厚的信仰色彩,神圣性、虔敬化的程度已大为减弱,但从中依然反映出民间对于女娲的情感和观念,所以也是我们研究女娲信仰时的重要参考材料。
  •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传统民俗(E眼藏地行 卷八)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0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外国人的生活细节

    本书精选国内知名作家、出国访问学者、驻外记者、留学生、华裔等撰写的有关外国人社会生活细节的精彩短文,可以让读者博览海外人文风情,了解海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巅峰强少

    巅峰强少

    绝世强者霸气回归校园,他只想与绝美女校长谈谈人生、与校花玩玩暧昧;却有无数美女缠绵不休,诸多麻烦找上门。且看他脚踩高富帅、拳打流氓地痞、美女怀中抱,纵横花都所向无敌。
  • 女大学生和五个投资客

    女大学生和五个投资客

    看女大学生怎样踏入社会后,经历事业的磨砺,最后收获爱情和事业。。。。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这是本书中最具操作性,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内容包括如何摄取财富和如何确保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缕析精透,无所遗漏,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工程,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梦想实现和人生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原则。认识到本书中不可思议的观念和方法的人,能够获得难以置信的优势,从而傲视群雄,成为精英之中的精英。
  • 最美的花季最爱的你

    最美的花季最爱的你

    一场怎样的爱情邂逅教会了许多的我们对爱的认可爱我的人请别哭我会把你保护着在最美的花季少龄里遇见了怎样的深刻爱情那些爱情又怎样让我们潸然落泪.....
  • 罂粟花开之血离

    罂粟花开之血离

    千年之前,他们凌立于大陆之巅,约好做彼此的唯一,一场阴谋,一场风波,让他们堕入陌途。千年之后再相见,单纯的她却一次又一次的被他伤害……在映天的火光之中,一滴泪,使她忆起痛苦的曾经,她却勾起一抹浅笑,火光殆尽,她涅槃重生,却不忍心伤害他,莫离,我欠你的命,还你了……
  • 皇帝外传极道风云

    皇帝外传极道风云

    他,有着不一样的命运,不一样的传奇!极道霸主李明成名前的重重,他,因为兄弟而成名,他,为了独霸二杀兄弟!
  • 不可思议的猫咪

    不可思议的猫咪

    一个不太合群的男孩,一个有些自卑的女孩,一只不可思议的猫咪,一份没说出口的心意。
  • 随身带个小黑洞

    随身带个小黑洞

    别人都是养猫养狗的。到了苏小草这里,却是养起了萌萌的小黑洞。苏小草:咱家的宠物,真的是人畜无害啊,不信你摸摸。……萌萌的小黑洞群:248535641
  • 诱宠萌妻:总裁别使坏

    诱宠萌妻:总裁别使坏

    见过一次面就要求结婚,李小白差点没吐血,总裁大人,您怎么不按路数出牌呢?无冤无仇,不用合同,没有一夜情,没有带球跑,就因为他高兴!言绍清还真是奇葩中的战斗机,超级大奇葩。结婚不就是领个证吗?
  • 学院之超级学神

    学院之超级学神

    陈宇,一个智障的高中生,得异世强者元神传承,从此纵横校园,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