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010900000015

第15章 兰州鼓子话沧桑

据清乾隆年间,曾任西宁、凉州总兵的永登籍武官张世伟著《家训珠玑》载:“……惟赌博处,饮酒处,唱小曲处,万不可久座。”这里的“小曲”并未明确道出是“兰州鼓子”。据《兰州鼓子研究》记录的兰州鼓子老艺人米永庆(回族,1911年生)回忆:“小时候听爷爷说过,道光时节有一个旗人官员的女儿,大家都叫她‘五耶’(即排行老五之意),曾组织过一班子人,亲自教唱八角鼓,但学唱的都是衙门里当差的人,市民中还很少唱,直到以后才传开了。”说明在1821年以前兰州鼓子还不曾问世。

据另一位老艺人马成福(回族,1899年生)说:“我八九岁的时候,常偷偷地跑到洞天春、木塔寺去听鼓子,记得有一个姓林的白胡子老汉,唱得特别好。但听旁人讲,林老汉从小唱鼓子,旗人却老笑他的韵不正,但‘多数’却很爱听。”大约在1830年前后。所谓“韵不正”是林老汉用兰州方言按字行调的结果。说明兰州鼓子正处于萌发初期。

经过分析,学者王正强先生认同兰州鼓子“发自故都”之说。也就是说由来兰任职的八旗满汉人士将北京八角鼓传入兰州。在北京八角鼓逐渐向兰州鼓子演进过渡之时,必然要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并受到地方字调的影响。他认为由于地理、语言、风情的关系,眉户音乐同甘肃民间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的演出形式是曲牌联缀的演唱形式,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兰州鼓子既具八角鼓,又具眉户的双重艺术特点的两大腔系,即由八角鼓牌子曲发展而成的“鼓子腔系”,由眉户牌子曲发展而成的“越调腔系”。一种受陕西眉户早期亦歌亦舞演出形式的影响,成为兰州小曲;一种偏重清唱,形成了兰州鼓子。这两大腔系的稳定成型,奠定了兰州鼓子地方曲种的坚实基础。

根据明确的文字记载,到了清同治、光绪时期,兰州鼓子及兰州小曲不仅在市区的茶馆酒肆演唱,而且在榆中、永登、皋兰的农村广为流传,成为婚、寿筵前的助兴之曲。在一些艺人的推动下,产生了“兰州小曲子戏”及“兰州鼓子戏”的剧目及小戏班,鼓子唱家大量涌现。载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西北日报》7卷3期的一篇署名文章《兰州流传民间文学考》,描述了清光绪中叶出现的两次鼓子演唱活动,可以想象它“名噪一时,男女皆习之”的盛况。

光绪二十一年,布政司丰仲泰、按察司黄云、兰州府傅重鉴等,曾在府中设备酒筵,令皋兰县府衙役,邀约善歌词曲者,来府演唱。而一时善唱词曲者,大有“青萍结缘,长行于薛卡之门”之概。而当时在茶馆酒肆间,为学咏词曲,每得一词曲,其运动费辄耗一二十金以上。据传当时兰州词曲界之权威者,以皋兰县府门前之一茶馆为冠。凡善唱词曲者,得置身此间,即有“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之势。

据载《西北日报》1948年9月8日《兰州鼓子出故都说》一文描述:

“清光绪二十三年时,调甘肃董福祥部拱卫北平。军人当中就有两位兰州名票,这是唱鼓子的第一第二人物。一肩背毛瑟枪,一肩则负其弦子袋,夜晚宿店自弹自唱,颇能增进军中士气,而忘荷戈行役之苦。到了北平后,并应故都名士之约,在某茶馆公开演唱,一时北京的名歌善才都被应邀列席,拍节欣赏,别有风味。后来这两位老唱手,随着大队保卫清太后西狩,后退役返兰,仍是一路马蹄,弦歌载途,传为佳话。”

上述记载,可知它在兰州城乡已家喻户晓,自成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成熟曲种了。

此后,光绪年间,榆中刘德林老艺人同皋兰水川鼓曲艺人张海润等人合作,根据《西厢记》故事,创作了八折由兰州曲子戏,其剧目有:《游寺》、《借厢》、《酬简》、《请宴》、《传简》、《递简》、《越墙》、《拷红》,广为传播。稍后出现的皋兰水阜的“宋发良班”、山字墩的“贾国相班”、石洞的“杨义春班”活跃在兰州城乡,演出的小曲子戏剧目约30余种。到清末民初,随着秦腔的勃兴和广泛传播,许多小曲子艺人纷纷转行唱起了秦腔。

兰州鼓子作为八旗子弟染指的封建文艺,在曲调上追求“雅驯”,使之变为一字数十音、呆板缓慢、衬词极多的吟诵调。失去了来自于原有民歌曲调的朴实、泼辣、欢快、活泼的生活气息,唱起来曲高和寡。兰州鼓子文学曲本的前身,是清代乾隆时期满族八旗子弟所创的“子弟书”。这些曲本受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用词典雅绮丽,讲究平仄韵辙,如《晚妆残罢》中《赋唱》曲牌的小段唱词:

铁马丁冬,

月照窗纱,

云歙晴空,

孤雁鸦鸦。

在兰州鼓子的演进过程中,与当地人民的口头语言和俚巷俗语结合后,树立了自己的语言特色。如《燕青打擂》曲本《倒插秧》曲牌唱词:

四人来到擂台旁,

举目抬头观端祥,

都说任元是好汉,

今日一见果然强。

兰州鼓子的音乐结构属“曲牌联缀体”式,唱腔优美,风格高雅,韵味悠长,且乡土气息浓郁。目前搜集到的曲牌有一百多种。从声腔上讲,可分为平调、鼓子、越调三种。平调腔多为单支的小令和大曲;鼓子腔是由鼓子头加若干曲牌再加鼓子尾联缀而成;越调腔也是由越调加若干曲牌再加越尾连缀而成。各种曲牌都有其特点,可以表达不同人物的不同情绪,如“边关调”的悲壮,“北宫调”的凄凉,“紧诉”的热烈紧张,“慢诉”的舒缓轻快,“石榴花”和“倒推桨”的抒情婉转,“金钱调”和“剪靛花”的喜悦平和,还有“罗江怨”与“叠断桥”的忧郁悲伤。再如提炼全曲精华的“鼓子头”,叙事情节的“诗牌子”,倾诉衷肠的“悲调”,还有抒情豪放的“依尔哟”,真是千啼百啭,各尽其工。

乐器伴奏以三弦为主,板胡、二胡、三弦、月琴、扬琴、琵琶、竹笛等,早年还有八角鼓、四叶瓦、瓷碟等击节伴奏。主要作品有《燕青打擂》、《林冲夜奔》、《武松打虎》、《三顾茅庐》、《岳母刺字》、《拷红》、《莺莺饯行》、《木兰从军》、《小尼姑下山》、《独占花魁》等。鼓子戏的唱腔其发声与吐字,均依兰州方音为规范,演唱分柔口唱法和刚口唱法。柔口唱法多以演唱才子佳人的戏剧内容为主,演唱要求吐字轻放轻收,运气徐出缓入,力求仔细柔和、委婉绚丽的风格;刚口唱法适合演唱英雄豪杰。演唱要求声腔饱满,运气高抬猛压,吐字多用“喷口”,故能充分表现舞台人物的豪爽性格和情绪。

兰州鼓子词,不僻不俗、雅俗共赏。传统曲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赞颂祝贺之词;二是咏物写景之言;三是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由于它涉及的内容和题材大多突出风花雪月,宣扬清静无为的伦理道德,游离于急剧动荡变迁的现实生活之外,人们难免也就逐渐对它产生阻隔和排斥的心理。兰州鼓子的演出一直处于自流状态,缺乏正常的学术争鸣和流派交流,在历史的转型期没有抓住机会通过自我更新而跟上时代的步伐。而此时秦腔顺应时代潮流,完成了自身的革新,艺术的传承打破了主要靠师徒关系的唯一性,确立了一套较为科学而规范的训练方式和手段,通过与各剧种之间的交流、学习、吸收借鉴,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身。“易俗社”提出的“易风易俗”的口号,是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要求的典范,这种进步的艺术观点是实现艺术自觉和变革的前提。秦腔做到的兰州鼓子没有做到,这或许是兰州鼓子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衰落并不意味着消亡,爱好兰州鼓子的艺术家们是不甘心任其衰落或消亡的。兰州名医黎元锦,武威举人段继成,兰州学者张式儒,陇东宿儒慕寿祺,以及辛亥革命后期的苏韶琴、水梓以及现代的李海舟等人,他们辑词抄谱,引讹勘误,为兰州鼓子的继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李海舟先生(1907—1983),用毕生精力和全部家业倾注于鼓子的搜集研究。为了抢救一个绝版词谱,他不惜荡尽家业巨金收买。全然不顾来自家人的阻挠和他人的嘲讽,成天置身于茶馆酒肆征集第一手资料,就像把毕生精力用于“花儿”搜集研究的张亚雄一样,与贩夫走卒并肩比坐而同悲同乐,对兰州鼓子的搜集整理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仅他所收藏的民抄本也近二百之数。但近代歌场所见传唱的却不过百篇。20世纪40年代中叶,李海舟先生广罗知音艺友,组织南山学会鼓子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又在提倡创作和演唱编曲本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另外,唱技高超的鼓子名伶王义道、曹月儒、唐江湖、张国良、段树堂、王子英、张麟玉、王雅录等人,承师带徒,对于兰州鼓子的薪火传承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专业和业余的文艺工作者对它进行过几次大的挖掘整理,出版了一批优秀传统曲本,编写过一批现代段子。其中《杨子荣降虎》、《夺取杉岗站》、《劫刑车》、《韩英见娘》等,均在群众中广为传唱。

兰州市秦剧团、兰州市戏曲学校等专业性文艺团体对兰州鼓子作了可喜的探索,将其和戏曲表演技巧结合起来,搬上舞台,成为“兰州鼓子戏”。计有《三难新郎》、《拷红娘》、《一文钱》、《镇台念书》等,其中《三难新郎》和《拷红娘》参加了“甘肃省首届青年演员会演大会”,并获得演出优秀奖和个人表演奖。鼓子戏的道白均采用陇剧的道白,曾试图用兰州方言道白但未能成功。在表演程式上与秦剧相同,而化妆又采用越剧的手法,力求淡雅。由于戏曲表演艺术要求表现复杂的思想情感和曲折的故事情节,鼓子曲表现手段单一,作为坐唱形式尚可得心应手,但要像戏曲艺术那样则缺乏必要的表现手段。因此,鼓子戏的演出昙花一现,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1962年,兰州市戏曲学校撤销。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兰州鼓子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关注。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美籍华人教授赵如兰专程来兰录制兰州鼓子,她回到美国后翻译成英文放映,美国音乐家们视这门古老的艺术为“中国的瑰宝”。

1983年3月,召开兰州鼓子老艺人座谈会,录制了部分曲子。

1984年11月8日,成立了兰州鼓子协会,为兰州鼓子的抢救及组织演出作出了一定贡献。

艺术的发展是条长河,其历史传统无法割断。要使兰州鼓子长留人间,不单取决于它本身的艺术素质,还取决于社会的支持和鼓子艺人兴微继绝的精神,否则,衰落的结果就是彻底消亡。

同类推荐
  •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商代都城:殷墟(文化之美)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即为殷墟。殷墟是一个王朝的缩影,它出土了大量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重要文化遗产,揭示了商代晚期的辉煌历史,也验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它所代表的殷商文明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难怪郭沫若先生也感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
  • 起名高手

    起名高手

    本书重点讲解了作者五维全息起名法,提供了人物起名、改名、签名实例,介绍了姓名吉祥文化研究成果,解析了中国名人起名、改名缘由,论述了姓名对人生的重大影响。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中国艺术经典3

    中国艺术经典3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对联楹联(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热门推荐
  • 问鼎天王

    问鼎天王

    这有关一个男人最终的梦想,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这是一个儿子与父亲的对话,虎父无犬子。看十八少年陈安石如何在这都市异能世界,掀起波澜壮阔风云际会。他是王的儿子,逆父命,终将成为天下之王。天上地下,唯我称王!
  • 女人心要狠

    女人心要狠

    从孤儿院里被领养的那一刻开始,命运之轮就悄悄转起。被亲生母亲抛弃,或是被姐姐误认为和姐夫有关系,亦或是被初恋杀害。死里逃生的她再次出现,已经不再是那张容颜,她要让曾经伤害过她的人,全部付出代价!史上最狠心的女主,要怎样才能华丽的逆袭。且看《女人心要狠》。片段一:“我亲爱的姐姐,你难道不记得那个曾经被你欺凌的小女孩了吗?甚至要做到痛下杀手,何必呢,姐夫的心又不在你这儿。”尹素怡妖艳的红唇展露出绝美的笑容。片段二:骆雪琛惊悚的看着面前的女子,三分神似,七分形似,唯独不同的是那张脸,“尹-素-怡!不……你不是!她早就死了!你不是!”片段三:“你这个贱人!为什么要回来!你是回来分财产?还是又要抢我老公的?活该你被最爱的人撞死!你活该!”片段四:“素怡,我许你一生一世,只要你别离开我,让我做什么都愿意,哪怕是被利用,我心甘情愿。”
  • 紫冰与扶子的诗

    紫冰与扶子的诗

    总有那么些个人会走进你的生活,总有那么些事展现在你眼前。而我,偏要把它们写成既是诗,又不是诗的东东。夏汐紫冰的风格:感悟多。藤咲扶子(不知道有没有作者是这个名字,它是《守护甜心》里的)的风格:诙谐,搞笑。说明:我们偶尔也会用对方的风格写。作品类型是瞎编的,因为没有选项
  • 无尽危途

    无尽危途

    这个世界已经成为地狱!绝望中众人靠双腿踩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条路是残酷的,血淋淋的,每天都有人不停倒下,但是也有人得到新生一手红颜一手情,背负种种血与泪,纵然脚下全是枯骨,他必将继续前行,直到……最后
  • tfboys见之不忘

    tfboys见之不忘

    这是一个属于tfboys的小说,如果不想看的话,就不要看,也没必要骂我,我是看其他作者写的才有灵感,如果不小心重复了,可不要怪罪我
  • 恶魔校草的专属宠儿

    恶魔校草的专属宠儿

    “唔……”“女人,别乱动!”第一次她被强吻;第二次她被吻昏头;第三次她被某人逼到软棉棉的大床上……
  • 琉璃月玉

    琉璃月玉

    远古有一王,名曰大漠王,本名嬴羸。羸本是一平民子弟。无奈暴君昏庸残酷,不忍折磨,起兵伐之,四方相助而起,更有神女持一琉璃玉相助,可召阴兵百万。嬴羸势如破竹,乘胜追击,一举推翻朝政,自立新国,自命天子,号曰大漠王。然嬴羸即位不久,骄奢淫逸之状日渐严重,凡谏言者,皆以炮烙车裂刑之,人心惶惶。更贪图占有琉璃玉,神女失望之下,却不能杀,便毁琉璃,封嬴羸,立诅咒,百万雄师尽皆土灰,却不能长久,千年之后,待到琉璃月夜,却是嬴羸复活时。
  •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晚安萌妻:朵朵抱抱我爱你

    五年前,言筱抒误以为席邵白和另一个女人发生关系,不想就在当天晚上,真正和他发生关系的人居然是自己!五年后,她带着儿子归来,他却让她把孩子还给他!“言筱抒,我的孩子去哪了?!”“高冷,我拒绝回答你的问题!”“真的吗…嗯?嗯…?”他危险的气息一步步朝言筱抒涌来,她硬着头皮,别过他的令人发指的眼神。“真的!真的,真的…”他的与生俱来的压迫感让她的气势逐渐下降,他把头靠在她肩上,嘴对着她羞红的耳朵,往里面吹气:“那么今晚…我们是不是要考虑一下,造人计划了,嗯…?”“啊?!还来?!”
  • 无住词

    无住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夜倾云

    夜倾云

    这是一个玄幻的世界。没有魔法,没有古武,只分灵力。她出身高贵,生在神之世家,一出生就是高贵的神,可这却也注定她的未来。浩劫既将到来,要抵制浩劫,需集八大神之力。而她身为八大神之首,不仅要一边修炼,还要去寻找外出历练,散落在各处的新神。她能成功集齐七神吗?浩劫最终降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