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91000000034

第34章 民国文艺青年

今年春节,在酒桌上,喝了半瓶茅台后,父亲和姨夫为姥爷是不是一个“伟大的父亲”吵起来。姨夫冷笑:他对儿女根本没有感情,否则当初就不会抛弃他们。父亲喝多了,可笑地晃着右手食指,以喝多人的迟钝重复嘟囔: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你们都不知道,他是个伟大的父亲。要能为儿女挡子弹,他一定去。

九十年代末,姥爷到郑州治病,住在一个特别破的旅社,没有打扰郑州的大女儿。还是同乡告诉舅舅,舅舅打电话告诉我姨,我姨挨门挨户地找,才找到他,接到家住。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坐长途车来我家,谈完话,我爸送他回旅社,住处条件之差,让人落泪。他没钱,但不愿打扰别人,哪怕是他女儿女婿。这份自持里,有一种自尊自爱,即使与亲人,也小心翼翼保持一段距离,这距离维护了人际关系里的清洁。

我妈口中的我姥爷,像民国小说里的时髦青年:中山装,毛呢裤子,皮鞋擦得锃明。其实他并非新式学生,读的是私塾,九年。从后来言行看,他是写着旧体诗追求新恋爱的,民国文艺青年。这种类型的人,我故乡断了三十多年,一直到九十年代,街面上偶尔才能看到个把。姥爷出生于1932年,家里是卖布的,他娘,我太姥,是女中豪杰,一架织布机,纺线、织布、浆洗、卖,一个人一气呵成。为卖布,她迈着三寸小脚,跑东跑西,生意做到武汉。三年大饥荒时,她只身出门,给小孩看病。别人酬谢她,给半个馒头、一把面、几颗豆,都存起来,拿回家,做锅里,弄上水,放点盐,或捣碎熬汤,能顶一顿饥。姥爷年轻时,太姥宠他,把他打扮得像少爷,为他娶个农村的不识字的童养媳。在老人的深谋远虑里,这种姑娘最贤惠,能专心伺候他。姥爷十三岁,姥娘过门,比他大三岁。圆房时他十六岁,还啥也不懂。生完老大(我姨),他接着读高中。二十岁,他懂事,开始闹离婚。我姥娘不识字,在丈夫面前战战兢兢,话也不敢多说。她越这样,姥爷越嫌她不会说话。但他怕他娘,只要闹离婚,他娘就揍他,往死里打。断断续续闹近二十年,生俩女儿,仨男孩。我妈比我大舅大八岁,这当中的八年,姥爷基本不回家。

姥爷据说是才子,正楷、草书,样样来得。我妈说他是老革命,要是一直在县财政局干下去,也是老干部了。这位才子在建国后的二十年,他人生最好的时光里,在别的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于历次政治风波中起起伏伏之时,他只干一件事:闹离婚。这倒真像他:虽然穿皮鞋、毛呢裤子,受的到底是旧式教育。当时的新式学生,大部分都是“要求进步”,对政治很火热的。他却像线装书里的人,沉浸在追求伴侣的鸳鸯蝴蝶梦里。

1962年,刚经过大饥荒,人们饿怕了。那时有个“包产到户”的短暂政策,农村户口能分地,还能种“自留地”。这政策魅力有多大呢?“安徽有一个叫徐桥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结果是从这里嫁出去的姑娘全都跑了回来,唯一原因是要回娘家吃一顿饱饭。”姥爷把全家户口一劈为二,大部分转为农业户口,分了两分多地。再后来,在财政局他遇到“五反”“四清”运动,他是会计,账对不上,要斗争他,要“过筛子”。同事站成两排,被斗争的站中间,这边推他一下,那边搡一下,此之谓“过筛子”。姥爷认识的一位书记有不正当男女关系,斗完,跳井死了。那时的人脸皮嫩。太姥心疼儿子,怕他过不去这个坎,挖出几百块现大洋给他顶上。这几百块大洋是她毕生积蓄,想到大饥荒中,太姥爷死于饥饿造成的全身浮肿,即使那时,这几百块大洋都被严严实实捂在黑暗中,它们,在我的想象中放出异常明亮的凛冽之光,几乎不可直视。

总之,姥爷离开财政局,携妻挈子,种了几年地。因为能写会画,被大队叫去当会计。虽是农村人了,他还是很讲究地穿着中山装,与妻子不合,平时住大队上。附近有个寡妇,皮肤白,能说会道。他终于遇到一个能跟他说说话的女人。一来二去,姥爷下决心离,又哭又闹又绝食,最后奄奄一息,眼看不行了。太姥终于松口,让他滚蛋,说自己要媳妇不要儿子,孙子孙女都归媳妇。

我长到二十多岁,才第一次见到我姥爷。身板宽大,可是瘦得很,面相干净,有残余的读书人的泠泠之气。他看见我,问了名字,点点头,淡淡的。没有故作疼爱的夸张,也没有多年不见的局促。那时他已退休,身体不好。寡妇的女儿不管他,连衣服也没人给他洗。亲生儿女们去看他,每次去,寡妇都跟他生气。一次,寡妇当着我妈的面就跟他吵,我妈没忍住,讥诮地:我还以为你多幸福,谁知也不是。姥爷自嘲:我现在是不能干了,她就一星儿也没有了。我们就是刚结婚那三、四年好了几年。后来,姥爷决定离婚。

舅舅们对这多年未见的父亲并不欢迎。还是姥娘发脾气,做通儿子们的思想工作。太姥英明,她选的媳妇,果真贤惠。2000年,他拿两万块钱,房子和家具留下,在我三舅的护送下回了姥娘家。两万块是他毕生积蓄,要不是我三舅出马,他连这也拿不到—我三舅,自小练武,是某年许昌市五县六区散打冠军。

2001年春天,他已是重病晚期。坐几小时的长途汽车,来我家。他为我妈而来。我妈在一意孤行、浪漫热情上尽得他真传,她有无穷的生命热情无法释放,终于惹出牢狱之灾,姥爷来劝她回头,“否则年轻时你还能踢能咬,老了你怎么办?”这句话沉痛至极,隐含对自己生命的否定。他曾经用二十年时间闹离婚,是何等的精力充沛,一意孤行。他是被衰老、绝症、爱情的幻灭打败了,转头劝他女儿要老实。

那次,他和我妈见面,是在监狱里头,说不了几句话,肝疼得站不住。“我也快支持不住了。”他说着,缓缓蹲到地上。我妈也蹲下,俩人就蹲着说。他烟抽得凶,话不多,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人。劝两句,就闷头抽烟。恰如一只老鸟看见雏鸟摔出巢穴,无计可救,只盘旋在断腿的雏鸟上空,哀鸣而已。女儿入牢,哀痛于心,他赶来,哀鸣而已。

妈妈在那年夏天的八月下旬自由。九月,姥爷去世。去世那天,早上,他自己去集市上喝了豆腐脑,回来后说身体不舒服,在床上躺好,被子盖得一丝不乱,一会儿就过世了。他像一头直觉敏锐的动物,动物临死,都是爬回自己的洞穴,找个地方躺好,干净寂寞地死去。

《礼记》中《学记》谈私塾:“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强立”,郑玄注“临事不惑也”。1962年,经过大饥荒(我太姥爷死于全身浮肿,其实就是饿死的),为能吃饱饭,他们回乡种地。姥爷在大队上工作,上面发救济粮,有人提议给姥爷一份。他婉拒。虽然他也拿衣服到外村换粮食,终究是“临事不惑也”。新式教育,高中读完若不上大学,在农村是“文不成武不就”的尴尬。但旧式教育出来的人,若你有一笔好字,会写诗联对子,会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应酬,很快就能融入当地生活,走出去别人看法也不一样。姥爷写一笔好字,据说一条街,街坊邻居的春联都出自他手。他喜欢写旧体诗,攒了好几本。我好奇地问我妈,还放着吗?我妈说,姥爷去世后,她拿了本回来,有次给我爷爷看,再后不知所终。

他娶的那位寡妇是信主的,基督徒。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人们谈的都是早请示,晚汇报,为人民服务。能遇到一位读过《圣经》的人,并且是位肤白年轻的女子,对半生都在寻求精神伴侣的姥爷,我猜想那是他最好的时光。

1970年,姥爷离婚成功,那年他三十八岁。之后的几年,对于我的故乡和我姥爷都是风平浪静的,各种运动都过去了,饿死人的时候也过去,姥爷的毛呢裤和皮鞋都在一次次的饥饿中换成全家人的口粮。在他最好的时光中,他和那位信主的、嘴巴灵巧的女人在一起,会谈起《圣经》吗?那里头是何等优美、气象万千的文字。更重要的是,耶稣是多么温柔,这个骑着一匹驴驹子而来的年轻人,开口就是“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何等温柔,犹如三月春风吹过一支芦管。《新约》的核心是“爱”,在那个触手生冰的黑铁时代,这是否曾给他安慰?

希望如此。

2013-02-23

同类推荐
  • 寻找平山团

    寻找平山团

    “平山团”让“子弟兵”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别称,使中国共产党执政前的*后指挥所落脚西柏坡成为必然。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取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所走过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蕴含了中华民族伟大而永恒的精神品质,折射出可贵而独特的精神风貌!书稿约50万字,通过作家视角,用纪实手法采访一百多名平山团老战士及其知情人、烈士后人等,深入挖掘平山团在抗日战争中的光辉历程,再现平山团转战南北那些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和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性格特征,塑造太行子弟兵“忠勇稳定、悲歌慷慨”的英雄形象,凸显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的深刻影响以及河北人民在在抗战中的辉煌篇章。
  •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一世珍藏的诗歌200首

    中外诗歌浩如烟海,古史诗、叙事诗、抒情诗种类繁多,争奇斗艳。本书仅选录了文艺复兴以来并经过了数代读者检验的部分中外诗歌名篇(不含中国清代以前诗歌)。在长长的诗歌长河中,这些诗歌名篇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思想的花朵,情绪的珍珠。它沉淀着人类的苦难与欢乐、幻灭与梦想、挫折与成功,折射着人类精神结构中永恒的尊严和美丽,体现了人类追求真善美、扬弃假恶丑的执着意念和高尚情怀。人,寄居在大地之上,处身于喧嚣的世界,需要这甘甜的蜜汁滋养。中外诗歌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需要阅读。阅读是一种感悟心灵的精神活动。
  • 昆仑春雪

    昆仑春雪

    “西部军旅风情”纪实文丝是由一群有志于潜行西部军旅,吸吮生活之树汁液,探触西部军人情怀的军旅作家,通力合作而构成的纪实文学书系。这里有一幅幅西部地区雄奇壮美的自然风景。这里有一串串西部土地上繁茂生长的真实故事。这里有一支支西部军人绚丽的生命之歌。
  •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迈向比较文学第三阶段

    本书第一辑“学科理论建设”,主要探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发展,提出了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学科理论问题;第二辑探讨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理论主张及其方法论体系;第三辑“变异学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拓展和加深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和深度;第四辑“跨文明研究”,紧扣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的基本特征,从跨文明的角度探讨了建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相关问题。本书由曹顺庆著。
  • 风缘

    风缘

    常越所著的《风缘/宁夏诗歌学会丛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经历和感叹。作者文笔自然纯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书稿作者常越,现为刊物《贺兰山》诗歌编辑,作品发表于《绿风》《朔方》《西部》等报刊,并获得相关奖项。其作品感情充沛,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热门推荐
  • 寻仙之路:腹黑公主历凡尘

    寻仙之路:腹黑公主历凡尘

    她是轩辕古帝唯一的女儿,是万年不遇的时空之神。一次,被派去寻找朱雀女神丢失在21世纪的女儿,她会经历怎样的事情?认识怎样的人?而谁又是她千百年来等候的?
  • 职场现形记

    职场现形记

    天仁大学毕业后只身来到深圳找工作,应聘进入欢喜公司做布料推销员,不料虽向鸿发公司推销成功反倒被炒了鱿鱼;又应聘进入美国3A公司深圳办事处继续推销布料。天仁再次向鸿发公司推销成功,同时,与办事处首席代表丹妮互生爱慕。美国3A公司派来新的首席代表顶替丹妮,天仁被提拔为副代表。天仁的收入明升暗降,暗下决心自己创业。天仁结识日本商人日下部,接下一笔衬衣出口订单生意。天仁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周密安排,从美国3A公司购进布料原料委托鸿发公司加工生产出货后,赚得36万元,预备向美国3A公司辞职并向丹妮求爱。丹妮却嫁给了鸿发公司二代掌门人胡仲谋。天仁怀揣着要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一家跨国公司的大梦……
  • 雷霆万分

    雷霆万分

    陈冰一个单亲家庭的儿子,自幼有妈妈养大,在这个家庭妈妈承担了所有的屈辱,所有的无奈,所有的痛苦,在他八岁时的一件事情改变了陈冰的一生,使他懂得人生的孝,义,忠。在学校成为人人崇拜偶像大神,在家却是个乖孩子。且看我们大神的成长轨迹。。。。
  • 女配逆袭太闪亮:莲花滚一边去

    女配逆袭太闪亮:莲花滚一边去

    三个月前的我:阳光,温柔,女神,学霸。三个月后的我:冷酷,无情,校花,只有一点没变,我还是学霸。这一切的茅头都指向了,楚茜雅,这个女孩,我永远忘不了她,让我变的冷酷,无情,我永远都忘不了她。“楚茜雅!我一定会把你从我身边抢走的一切全都抢回来,我一定让你血债血偿!”尹恩惠“我一定让他们都回到我的身边!楚茜雅,你就等着吧!”尹恩惠
  • 那年冬天落花飘落

    那年冬天落花飘落

    男主角刘羽禅与钢琴少女琉璃发生的感情故事,刘羽禅专一但是对于某些问题喜欢逃避,女主脆弱,玻璃心,这个故事因为相同所以才特别
  • 年少时的回忆

    年少时的回忆

    年少时谁最狂回想曾经是群浪《狼》在年少无知的时代,有一群叛逆的小孩,结为兄弟,在现实的社会上,能掀起多大的浪,在他们眼里没有规矩,只有开心快乐和高兴,只有一时的痛快和潇洒,根本不用理会明天,直到成熟稳重,结婚生子时,才知年少和无知的我们原来在社会上.......
  • 总裁纵妻无度

    总裁纵妻无度

    初中,陆白淼被班上一个男生动手动脚,秦可钦在打冲上去就是一顿暴打,把那个男生打倒在地上,那天回家的路上,陆白淼突然抱住秦可钦,叫着他的名字,然后温柔地说谢谢你。秦可钦不知所措红了脸。高中的时候,陆白淼和秦可钦成了同桌,陆白淼安静又漂亮,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陆白淼喜欢秦可钦,可秦可钦神经大条,性成熟过晚,迟迟收不到早恋的信号。他们一起過得第一个生日。陆白淼剪下了自己的一缕头发,送给他。说,我要做你的结发妻子,永不分离。||||1990年3月28号,陆白淼和秦可钦相距50米2010年2月15号,陆白淼和秦可钦相距7000公里。爱情没有那么那么长的腿,跑不了那么长的路。它死在路上。
  • 盛世神医:废柴小小姐

    盛世神医:废柴小小姐

    她,来自现代,不仅是一位千金大小姐,也是一名黑道里的黑帮老大,无人能比。用毒,医术,暗杀,精通无比。一朝被蛇咬,穿越古代一名废柴小姐身上,虽长得倾国倾城,却不会习武,也只是个废柴。但既然她来到了古代,就一定不会无所事事;他,古代闻名天下鬼王,传言他面目丑陋,所以带着面具,天生不会习武。但事实并非如此,他的面目妖孽无比,但只在她面前显示。他武术高明,天下第一,却只为守护她。有一天,他坐在椅子上,拖住下巴说:“落儿,我想你”“我不想你……”“落儿,我饿……”“吃饭去……”,某男摩拳擦掌,某女腾云就跑……
  • 玄仙英侠传

    玄仙英侠传

    本人第一次写作,哪里不足希望多多指点,谢谢
  • 疯子中学

    疯子中学

    这是一篇带有黑色幽默风格的校园小说,小说的主人公K雄是一位高三年级差生班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右边后卫兼点球手。足球队本来无甚成绩,后来因新教练到任而渐受关注。此时,一心想往上爬的校长看到了希望,欲将球队作为自己晋升的政治资本。然而,他为了追求学校的升学率所制定的无休止补课校规却令许多学生怨声载道,其中尤以K雄为甚。为了反对校长的独断专行,K雄作出了种种大胆而荒唐的行为,却均以失败告终。最后,在校长赶走了自己的好友和大家爱戴的数学老师后,满怀怨气的K雄终于不计后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校长沉重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