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节之士鲁仲连
鲁仲连是齐国人,生平好帮人出些高妙卓越的计谋,可是等事成之后,却又不受酬谢、不肯居官任职,以保持他的高风亮节。
鲁仲连助赵抗秦的计谋告成后,平原君出于感激之情,想要分封一块土地来酬谢他,但鲁仲连再三辞谢,始终不肯接受。平原君又设酒宴来款待他,当酒喝得很畅快的时候,平原君起身上前,送上千金给鲁仲连作为谢礼。鲁仲连笑着说:“一个被天下人所看重的高士,在于他能为人排除患难、解除纷扰而不索取报酬。要是索取报酬的话,那便是商人做买卖了,我鲁仲连对此是不屑一顾的。”于是就辞别平原君离去了,终生再未谋面。
20余年之后,有位燕将攻下齐国的聊城,聊城里便派人跑到燕国去散布燕将的坏话,燕将因燕王听信谗言,生恐归国之后会被杀戮,于是就保守住聊城,不敢归国。齐国的田单以火牛攻燕成功之后,逐次收复失土,最后只剩这座聊城还没收回。攻打了一年,士卒战死了多半,可聊城仍是久攻不下。鲁仲连看到他们一个要攻而攻不下来,另一个要归国而又归不了,双方都已僵持了很久的尴尬场面,于是就挺身而出,为他们排解困难。他亲自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去给燕将看。
鲁仲连在信上写道:“我听说:‘智者善观时势,不会违背时机使自己受损;勇者重名轻死,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使威名受损;忠臣献身报国,不会先顾自己再顾国君。’”
“在下愿为您分析一下当前的局势,判断一下您目前所遭遇的难题,并提供几点解决的计策供您参考。先说您据守聊城而不归,原是指盼齐国会有外寇入侵,只要此地的围兵被调去他处救援,那么您就不怕被攻破而仍可保有此城了。可是您可曾注意到齐国当前的局势吗?前些时候,齐国确曾遭到他国入侵,比如楚国攻打其南阳,魏国攻打其平陆,但您是否知道燕国现在自救不暇吗?燕国遭此大乱,君臣却毫无办法,于是,上下惶惑。栗腹率领10万大军,在外吃了5次败仗。一个万乘的大国,却被赵国围困,削夺疆土,国君眼下正受窘困,被天下人所嘲笑,国家疲惫,祸乱繁多,民心涣散不齐啊。”
“而您凭借疲惫不堪的聊城百姓,抗拒整个齐国的兵力,这就像墨翟守宋城一样啊。您的士兵在粮草尽绝时,吃人肉、烧枯骨,而无叛离之心,这是像孙膑一样长于用兵了,您的贤能足以扬名天下了。虽然您守城的表现如此优异,但为您设想,您还是不如把聊城还给齐国,然后保全车甲撤离,重归燕国。”
“因为那燕王正感孤立无助,看到您的车甲归来,必会像获支柱一般的喜悦;那燕国的士民,正感彷徨无依,看到您安全归来,必会像见到父母一般的高兴;您那些旧日的朋友,正感垂头丧气,看到您光荣归来,也必会卷袖露臂,振奋地四处高谈您的事迹,如此,您的功业便可以彰显了。趁这个时候,上辅孤立无援的燕王而驾驭群臣;下养惶惑不安的百姓并资助四方游说之士。对于江河日下的国事,由您去矫正它;对于日渐崩坏的习俗,由您去改革它,这样,您的功名便可确立,您何不这样去做呢?”
“若是您无意归燕,或认为燕王不足以依靠,那您何不捐弃燕国,抛去世俗议论,投靠齐国呢?如若您要投靠齐国,那么我请齐王分割土地给您,替您立定封号,使您富足得可跟秦国分封于陶的魏冉、分封于商的卫鞅相比;还会使您尊荣显贵,可以世代向人称孤道寡,跟齐国共存共荣,这也是个上佳的计策。以上两计,都足以扬威名、获厚利,希望您仔细考虑,慎选其一而行。”
燕国将领看了鲁仲连的信后,哭了两天,还是犹豫而不能做出决定。想要回到燕国,恐怕因已有嫌隙,会被诛杀;想投降齐国,又担心因杀戮和俘虏过许多齐国战士,投降后会遭侮辱。他长叹道:“与其让别人来杀我,还不如我自杀。”于是燕将自杀。一时间聊城大乱,田单进兵血洗聊城。
田单凯旋还朝,要封鲁仲连官爵,鲁仲连却溜之大吉。他对人说:“我与其接受富贵爵禄而要屈己听命于人,还不如固守贫贱,看淡世俗的名利,让自己过着顺心适志的生活。”于是就逃到海岛上隐居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