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即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只是作天子的大臣。
当帝尧在位的时候,大水成灾,浊浪滔天,包围了山岗,淹没了丘陵,天下的民众非常痛苦、忧惧。尧寻求能够治理洪水的人,大臣们推荐了鲧,尧任用鲧治理洪水。然而,历经9年治理,水患依然没有被平息。
这时尧帝便去寻求继承帝位的人,才得到了舜。舜受到任用,代行天子的政事,到全国各地去巡回视察。在巡视途中,他看到鲧治理洪水没成效,就把鲧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的人都认为舜的惩罚是正确的。
舜举拔鲧的儿子禹,让他来继续鲧的治水事业。
禹思维敏捷且生活勤俭,他的行为不违道,仁爱可亲,说话诚实,声调、语速的快慢像音律般标准,行为合于法度,一举一动皆能适宜于事理,做事勤勉,足可作为其他人的楷模。于是,禹和益、后稷奉了帝舜之命,发动诸侯、百姓规划全国的施工地域,循行山林,并亲自标识,定下了高山大川的名字。
禹痛心于他父亲鲧因治水不成而受死,就绞尽脑汁、用尽气力,在外奔波了13年,苦心治水,3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不曾进去探望一下。
禹自己的生活十分艰苦,却慷慨地祭祀鬼神;禹自己的住处十分简陋,以省下钱来开沟挖渠。他走陆路乘车、走水路乘船、走泥泞地乘橇、爬山用带齿的木屐,测量和规划工程所用的工具从不离身,安排工作合乎四季时宜。就这样,禹开辟了九州的土地,疏导了9条主要河道,堵截了九州大泽的蓄水,观测了九州的大山。
禹还命令益给百姓们分发稻种,使之适合在低湿的土地上种植,又命令后稷给当地人民分发尚未种植过的五谷种子。如有粮食不足之地,便调余粮加以赈济,使各个诸侯国之间余缺互补。他巡行各地,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和物产情况规定交纳什么贡品,以及运送这些贡物的最便捷途径。
禹先从冀州开始,经过兖州、青州等地区,开通了九川,接着治理了九山。这时九州内部都已和同安定,四方的土地已经可以供人居住,各个名山都已有标志可以通行,大川都已疏导畅通,大泽也都已筑了堤防,四海以内进贡的道路都可达于京师,没有阻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