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3月18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出生于俄国诺夫戈罗德省齐赫文市一个贵族之家……他的父亲是一位军官。
柯萨科夫从6岁起学弹钢琴,11岁开始作曲。不过,这位未来的大音乐家的艺术之路没有笔直地铺下去,命运之神安排他在刚刚年满12岁时就被送进圣彼得堡海军士官学校学习。极为严格的军旅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然而,这并不能泯灭他对艺术的追求,他抓紧一切可能利用的短暂时光继续钻研音乐。
1862年,18岁的柯萨科夫从士官学校毕业,成为一名海军准尉,在一艘巡航战舰上服役。他随军舰到过法国、英国、意大利北美洲、南美洲等许多地方。长达3年的航海生活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
1865年,他奉命调回彼得堡,这使他有机会经常广泛接触音乐界人士。他倍加努力地学习、交流与写作,发表了一批足以显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
他非常坦率、诚实,敢于客观、无情地评价自己。1871年,当圣彼得堡音乐学院聘请他为兼职教授时,他竟公开讲道:我之成为教授,是愚蠢而不诚实的……因为我是个半瓶子醋的业余爱好者,对音乐一无所知。
柯萨科夫这种可贵的品质使他获益匪浅。为弥补自己的不足,他发奋对和声与复调进行彻底的研究,并且全力探讨了配器的艺术。他不仅很快就成为音乐学院里最好的教授,而且渐渐地被公认为俄国作曲家中最有技巧的管弦乐配器大师之一。
1873年,柯萨科夫终于下决心辞去军职,放弃了可以稳步提升、加官晋级的仕途,毅然踏上了专业音乐工作的清苦道路。
1905年,俄国爆发第一次革命战争。他胸怀一颗炽热的正义之心大无畏地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力量的果敢行动,并且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地保护革命学生。为此,校方当局解除了他的教授职务,他的作品也一律被禁演。由于他当时在俄国已具有很高的声望,因而对他的迫害立即激起全国上下抗议的浪潮,官方当局不得不答应音乐学院进步师生们提出的一系列民主自决权的要求。通过选举,原院长下了台,产生了有史以来第一位通过选举而上台的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格拉相诺夫。
格拉祖诺夫是柯萨科夫一手栽培的得意门生,他恭敬地请老师回校继续执教。
1908年6月21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因病逝世,享年64岁。
他一生写过15部歌剧,其中较重要的有:《普斯科夫姑娘》(TheMaidofPskov)、《雪女郎》(TheSnowMaiden)、《五月之夜》(MayNight)、《萨特阔》(Sadko)、《沙皇萨尔丹的故事》(TheLegendOfTsarSalten)、《金鸡》(TheGoldenCockerel)等。
他的交响音乐作品有叙事性、标题性和音画式的特点,而且他还十分擅长于创作具有浓厚东方色彩的乐曲。这方面的代表作,有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Sheherazade)、《安塔尔》(Antar)和《西班牙随想曲》(SpanishCaprice)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在音乐理论方面的两部名作《和声学实用教程》与《管弦乐法原理》,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