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64300000007

第7章  立足狮城,重振旗鼓

几天的风浪颠簸之后,邵山客终于来到了这个美丽城市——新加坡。

“新加坡”三个字是“狮子城”的译音,这里是东南亚最为繁华的商埠,也是南洋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狮子,象征着勇气和力量,邵山客决定将这座美丽的狮城作为他进军南洋的第一站。

他来不及领略这新奇的热带风情,来不及洗去满身的风尘,将自己安置在一家条件简陋的小旅馆里,就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短短几天,他走遍城中大小戏院,心中渐渐有了底。他发现,戏院里大多放映的是好莱坞的片子,而当时的新加坡,虽然是英国殖民地,但居住在这个岛上的,主要是早期从中国广东、福建等地过去的淘金客。这些人远离祖国,思乡情切,必然对来自中国的文化怀有深厚感情。邵山客认定,国内的影片在此地必然大有市场。

但是很快他就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简单。

邵山客带着拷贝,去城中最有影响的一些大戏院联系放映事宜。他随船带到南洋的拷贝,正是“天一”的开山之作《立地成佛》,以及《侠女李飞飞》、《珍珠塔》等卖座的片子,邵山客对自己的影片很有信心,认为一定能够打开市场。

不料,所有的大戏院不约而同,都拒绝放映他的片子,理由是他们只放西片。邵山客试图说服他们,尝试一下放映中国片,但大戏院的老板们均不为所动,有的甚至根本不容他多说,就将其拒之门外。

邵山客百思不得其解。明明华人云集,中国片应当很有市场,为何戏院老板放着这现成的利润不去争取呢?邵山客无奈,转而去找小戏院、小剧场,打算在小地方打开缺口。

但结果令他大吃一惊:小剧院同样拒放他的片子。理由要么同大戏院一样,说自己只放映西片,要么干脆就告诉他,不放!

邵山客开始觉出不对头。他想到不久前,尚有南洋片商特意去上海购买《梁祝痛史》的拷贝,时隔数月,中国电影就在南洋销声匿迹,完全被西片取代了?邵山客感到其中必有蹊跷。他悄悄地多方打听,终于被他探到了实情:又是“六合”在从中作梗。

原来,“明星”公司毕竟实力雄厚,成立时间也长,他们与南洋的许多戏院,早就有合作关系。周剑云亦料到“天一”在国内无法生存,必会转战国外,于是棋高一着,与南洋的许多戏院定下合约,合约主要内容,即不许放映“天一”的影片。

对此,后来邵逸夫旗下的大导演李翰祥,在他《影海生涯》一书中有如下记载:

邵醉翁派三弟邵山客到南洋发展的原因,开始是为了同明星公司竞争。明星公司的周剑云和新加坡的曼舞罗戏院定有合约,双方言明,除了天一公司的出品,任何公司的影片都可以放映。如此一来,天一公司在南洋的发行就受抵制而无法展开,所以邵醉翁才派老三去南洋开拓局面,带去的影片就是《立地成佛》。可是他到了新加坡也是一筹莫展,只能站在街旁,看着曼舞罗戏院门前挤满了来看明星公司出品的观众,两眼发愣。他当即立下一个誓愿:终有一天,我要把这间戏院拿下来!

当时新加坡的情势就是这样,周剑云先将“天一”挤出国内市场,又封锁了国外市场,看来是铁了心,要将“天一”的所有退路斩断,置“天一”于死地。

但邵山客无论如何也要杀出一条生路。他知道,大哥在上海,完全处在周剑云的势力范围之内,形势更为被动。他必须在新加坡打出一方天地,才能保证“天一”公司的正常运转,才不会使兄弟们辛苦打下的江山,轻易付之流水。

一筹莫展之际,邵山客没有灰心。他想,新加坡毕竟不同于上海,周剑云鞭长莫及,定然会给“天一”留下走得通的路。

出了国门,便都是同根生的华夏子孙。对于“天一”和“明星”之间的较量,观众并不关心,他们只热切盼望能看到中国影片。邵山客发现,最早进入新加坡的“天一”影片《梁祝痛史》,至今仍在被狮城人不时提起,可见中国片原本是很有市场的,而“六合”的影片并没有主导南洋市场,远远满足不了观众需求。如此说来,“六合”虽然与南洋发行商有合约,但这合约随时可能变成一张废纸,戏院老板首先考虑的将是市场需要,而不是与“六合”的合约。

邵山客冷静下来,细细地分析了形势。他发现,新加坡作为东方航运中心,西片进口很方便。大戏院单纯放映西片就可生存,无须依赖“六合”。而小戏院,“六合”原本没放在眼里,向来不屑与他们打交道,如今凭一纸合约试图牵制小戏院,小戏院并不真的买账。

认清了形势,邵山客信心倍增。他调整了思路,决定先从小戏院入手。西片价格昂贵,大戏院尚可勉力支撑,小戏院却绝无力购买,这正好给国产片留下了机会。

在国内从事影片发行工作的经历帮了邵山客的忙。他施展他的外交才能,极力游说小戏院的老板,尝试放映他的影片。他给出的价格极其优惠,那些靠吃大戏院残羹冷炙勉强为生的小戏院,在如此优惠的条件之下,不由心动。终于,有几家小戏院老板被他说动了,答应放映邵山客的《立地成佛》。

虽然是些小戏院,价格也极为低廉,但邵山客还是非常高兴。他知道,缺口一旦被打开,“天一”的影片在新加坡走俏,就指日可待了。

做通了戏院老板的工作,邵山客开始在华人聚集的地方造舆论,让大家都知道要放映中国电影了,而且票价便宜。

果不出所料,《立地成佛》一上映便深受欢迎,在华人圈里引起不小的反响,一时纷纷争睹《立地成佛》。那些小戏院的老板,自然也得到了好处。为对方创造了利益,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有些老板开始主动找到邵山客,要求放映他的影片。邵山客这一步总算是迈出去了。

但小戏院毕竟做的是小生意,一块白布,几十个条凳,就是全部家当了,营业额十分有限。若想发展,必须要进军城市中心的大戏院。多次被大戏院拒之门外的邵山客并不气馁,继续一次次走访大戏院老板。一次,他去拜访英华戏院的孔老板,意外了解到孔老板是宁波人后裔。祖籍宁波的邵山客虽然久居上海,对家乡话却毫不陌生,立即改用宁波话同孔老板交谈。孔老板在异国他乡乍闻乡音,不由百感交集,当即掏出自来水笔,同邵山客签订合同:在影片断档的情况下,可以放映“天一”的影片。

严格说来,这个合同留有很大的活口,并不能保证“天一”的影片在大戏院放映。但这纸合同证明“明星”在南洋造成的水泼不进、针插不透的局面,有了松动。

同时,邵山客的眼睛还瞄准了城市周边的小城镇与乡村。那里的人同样需要娱乐,却鲜有娱乐场所和设施。而因为交通不便,人们也很少有机会进城看电影。如此岂不正可成为避“明星”锋芒、扬“天一”之名的根据地?邵山客决定,把电影放到农村去。

说干就干。邵山客把放映机、影片等,装到一辆租来的老爷车上,每天穿梭于马来群岛的市镇和乡村,不避寒暑,深入到华人集中的地方亲自放映电影。那是一段令邵山客终生难忘的经历,出身富裕家庭的他吃到了从没吃过的苦,也体验到了从没体验过的满足。他的影片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那些很少有娱乐活动,甚至不知电影为何物的人们,对他的电影的狂热喜爱,让他第一次感到作为一个电影人的意义。

邵山客来南洋发展的这段时间里,上海的电影业也在迅速发展,每天都有变化。上海又成立了数家电影公司,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天一”稗史片影响,见古装戏有市场,许多公司都开始跟风拍古装片。不过,那些小公司,不顾条件是否许可,随便弄个故事东拼西凑一番,几天就拍出一部影片。不光情节不通,更有清朝女子穿高跟鞋、明代男人穿中山装的笑话。

“天一”的老对手明星公司自然更不会闲着。“明星”的导演张石川在书摊随便买了一本平江不肖生的书,叫《江湖奇侠传》,然后根据小说构思出一个精彩的电影故事。他和编剧郑正秋一商量,写出剧本,拍了一部《火烧红莲寺》,上映后在上海引起很大的轰动。一时间,这把火烧遍了整个上海,也烧热了影坛。许多公司都从武侠小说里找故事拍摄影片,邵山客在来南洋之前,上海已经出现《火烧青龙寺》、《火烧九龙山》、《火烧七星楼》等影片,被称为“火烧片”。

明星公司早有准备。在第一部的结尾,红莲寺被火烧毁之际,他们安排一个大和尚逃脱了。当这漫天大火在上海熊熊燃烧之后,他们趁热打铁,以逃脱的大和尚为由头,拍了《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续集反响平平,于是第三集请了一线红星胡蝶加盟,又掀起了新的观影高潮。周剑云准备一直拍下去,拍到故事挖完为止。

当时,在中国乃至世界,都还没有系列电影出现。明星公司将《火烧红莲寺》连续拍了18集,这种无意识的运作,其实是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电影系列片。此为后话。

在南洋,邵山客的多方出击渐渐有了成果。“天一”公司的影片在新加坡名气日隆,广受欢迎。

自到南洋,屡屡受挫,现在总算柳暗花明。邵山客松了一口气,也突然感到了疲惫。眼见得事业日益壮大,他感到自己一个人已经不能够顾全了。此时,他想到了临行前大哥对他的承诺:如果南洋的市场打开,会给他派得力帮手。

他知道,家里能够派出来,而且足够得力的,只能是六弟邵逸夫了。

邵山客一纸电文发往上海,仅八个字:局面已开,仁楞速来。

大哥邵醉翁手拿电文,喜不自胜。天无绝人之路,邵氏兄弟共同商议的这一步棋,看来是走对了。“天一”公司有了南洋这块根据地,又可大施拳脚了。

邵逸夫此时却不在上海。因为一直在公司兼职,他21岁这年刚刚中学毕业。一身轻松的邵逸夫正趁暑假去北京游览,顺便看一看北大、清华等高等学府,为自己考大学做准备。邵逸夫聪明倜傥,受过良好教育,他完全不怀疑,自己可以成为这些学校中的一名学子。

邵醉翁也颇犯踌躇。同样受过文明教育的邵醉翁,自然知道知识的重要。他也希望六弟能继续深造,以图将来有更大的发展。但是,商场从来如战场,现在南洋市场刚刚打开,正是乘胜追击、巩固战果的时候。如果因为人手不够贻误了战机,也许会导致前功尽弃。如此一来,“天一”恐再无重振希望,“六合”排挤之仇,也再无报还可能。

邵醉翁转而想到,六弟一直对电影情有独钟,将他派往南洋,让他为自己钟爱的事业打拼,虽不能够继续上大学深造,却能提前在社会上得到锻炼,未必不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邵醉翁内心的争斗虽然激烈,但在弟弟面前却保持着绝对的权威。他给在北京的邵逸夫发了一封电报,电文简洁明了、不容置疑:速回沪赴南洋。

邵逸夫早有心理准备。他当即赶回上海,听大哥说完始末,几乎没加思索,马上应道:大哥放心,我也早想出去闯荡一番了。至于大学,只要有心,哪里都是学堂,哪里都能学到东西。

邵醉翁没说话,只是感慨地拍了拍六弟的肩膀。邵逸夫挺直了脊梁,他感到了大哥这一拍的分量,也感到了自己肩头的责任。他知道,从此以后,他不再是倚在哥哥门下的一个孩子,而是为了家族荣誉、家族事业同哥哥一起并肩战斗的成人了。就在那一刻,他彻底放弃了考大学的念头,决心要在电影业闯出一片天地。

但是他,以及他的哥哥们,当时并不知道,他的这一决定,将使中国诞生一个“电影大王”。

1928年9月,邵逸夫携带着天一公司的影片拷贝,漂洋过海,来到美丽的“狮子之城”新加坡。那一年,他21岁,英俊潇洒,风华正茂。

新加坡港的码头上,久别重逢的兄弟俩一相见,不由热泪盈眶,紧紧拥抱。许是因为年龄接近,邵逸夫同三哥感情最深。他看到三哥孤身奋战,越发感到自己来此是对的。

回到住处,兄弟俩一夜无眠。不及多诉别情,邵山客迫不及待地将来新加坡之后的情形以及公司的现状,说给邵逸夫听。邵逸夫听着,对三哥充满了敬佩。三哥百折不挠、有担当有气概的精神鼓舞着他,他认为这才是邵家男人的风范。邵逸夫充满豪情地说:“三哥,我来了,咱们一起努力,不但要让那些曾经拒绝过咱们的戏院老板主动找上门来,还要让‘天一’的影片在南洋各国遍地开花。”

然后,邵逸夫对邵山客讲了这半年多来上海电影界的情况。他着重讲了“明星”引发的“火烧片”热潮,言辞间流露出对“明星”张石川等人的敬佩。

邵山客听着邵逸夫的讲述,神色慢慢凝重起来。明星公司高手云集,出手总是不凡,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天一”强有力的对手。幸亏“天一”抢先一步,占领了南洋市场。如此说来,“六合”围剿,正是塞翁失马,未必是坏事。

邵山客正色对邵逸夫说:“老六,你放弃考学来到这里,代价不小,咱们一定不能让这代价白白付出。要想干好,就得付辛苦,你要有心理准备。”

邵逸夫也神色凝重,向邵山客保证道:“三哥放心,我来新加坡不是游山玩水的,既然来,我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

邵山客点点头,欣慰地笑道:“我一个人还真有点吃不消呢。现在好了,你来了,咱兄弟二人齐心协力,把南洋的市场攻下来。”

兄弟俩连夜分析了形势,决定将流动放映继续下去,在周边的城镇乃至乡村制造影响,让“天一”的影片遍地开花。

邵逸夫来不及休息,马上就投入了工作。他和三哥索性把帐篷、日用品也装到了放映车上,深入到小城镇、农村,走到哪里,就把电影放到哪里。来不及回到住处,就就地住下。他们尽量租用当地的放映场地,但许多地方没有专用的场地,他们就租空地,在空地上搭起影棚,一样观众如云。

邵氏两兄弟当时正值青春年华,尽可以把所吃的苦受的罪,当做宝贵的人生体验。甚至他们的流动放映车,也被他们称为吉普赛人的大篷车,平添了许多浪漫。但事实上,对于出身小康人家的邵氏兄弟来说,那段经历实在是一种考验。

晨曦初放,他们就要赶紧准备早场放映,而直到子夜,最后一批观众还没散去。兄弟俩除了放电影,还要清扫场地,检查机器,搭好帐篷。一张张地写好海报,走街串巷去张贴。邵逸夫年轻贪睡,那时候最大的愿望,就是踏踏实实睡一个好觉。而这最基本的要求,在当时却极为奢侈,因为他们的流动放映车非常受欢迎,经常是刚在一处落脚,下一处已经有人过来请他们了。他们只好夜以继日,天天忙碌。

如此过了三个月,他们手中有了些积累,于是将人力车换成一辆敞篷小汽车。这,大约是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的流动放映车了。

新加坡的市场打开局面之后,邵逸夫血液中的不安稳因素又开始活跃。他试探着对邵山客说:“三哥,新加坡地方有限,我们可以考虑到马来亚(马来西亚西部土地旧称)去放电影,扩大‘天一’的影响。”

邵山客笑了,这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他早就注意到,马来亚的许多小镇及乡村,根本没有电影院,许多人从来没看过电影。邵山客认为电影这种最为大众的艺术,是最容易被没有文化的底层民众接受的,他认定马来亚的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因此,有了机动车,邵氏兄弟并没有变得轻松,相反更忙碌了。机动车让他们走得越来越远,马六岬、吉隆坡、怡保、槟城等的城镇乡村,都留下了他们放映车的履迹。南洋地处热带,潮湿闷热,动辄一身汗,在毒辣的阳光之下无处可逃。而经常会出现的雨天情况就更糟了,他们不能因为风雨而停止放映,只好开着他们的小车,在风雨中艰难跋涉。农村地区没有大路,许多次都被陷在泥泞之中,风雨大作,一筹莫展。而这种闷热潮湿的气候,正是蚊子的乐园,每到晚上,他们还要忍受蚊子的狂轰滥炸,整夜难以入眠。

经过辛苦努力,他们的流动放映车闯出了名气,也有了固定的经营模式。邵山客便将放映车交给六弟经营,自己则继续巩固和开发城内的戏院。他知道,流动放映不是长久之计,人力成本也太高。若想真正在南洋站稳脚跟,还是要攻克那些大戏院。

如此一来,邵逸夫的工作就更多了。他彻底从一个富家公子,变成了一个苦力。那时的放映设备十分落后,需要用手一格格地摇片子,每一场电影放下来,都会累得腰酸背疼。

可以安慰的是观众对他的欢迎。他们给当地偏僻乡村的人们原始而寂寞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欢笑,而观众也回馈给他们热烈的欢迎。观众并不限于华人,当时是无声电影,没有对白,不懂汉语的当地人也一样跟着看得津津乐道。每到一地,都是人山人海。许多次,因为天气或者汽车出了故障,到了约定时间他还没有到达目的地,这时,当地的观众就会迎着他要来的路,寻找他的放映车,帮他拿东西,帮他推车,像欢迎英雄一样簇拥着他来到放映场地。

多年以后,邵逸夫回忆起年轻时的那段日子,感慨地说,他那时候属于漂泊的命,每天跑来跑去,确实辛苦。但那段经历让他终身受用无穷。他说:在那样的生活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一辈子受益。如果我不经历这一段生活,不会有今天。现在的年轻人,心很高,学问也很深,但是不能够吃苦,是一大缺陷。

邵逸夫有个英文名字,Runrun Shaw。翻译过来,就是跑来跑去的意思。关于这个奇怪名字的来历,流传着两个版本。版本之一说,意为在大哥邵醉翁手下做后勤的时候,每天汗流浃背跑来跑去;另外一个版本则说,这个名字指邵逸夫初到新加坡时候,在周边城镇乡村跑来跑去。不管哪个版本,都能够得见邵逸夫的勤奋。许多年后,邵逸夫功成名就,曾有人问过他,这个英文名到底隐含着什么意思。邵逸夫淡淡一笑,说他中文名叫邵仁楞,而Runrun的读音,和上海话“仁楞”近似。邵逸夫对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无意强调。也许,他认为那是成功之路的必经阶段,不必在意。

无论如何,他凭着跑来跑去的精神,和三哥邵山客一起,终于跑出了泥泞,跑上了阳光大道。他们把生意从新加坡做到了马来西亚各埠,流动放映车,也从最初的一部,增加到六部。至此,他们终于在南洋一带站稳了脚跟。“六合”公司和南洋一些大戏院的协议,正如邵山客最初所料,随着“天一”发行网络的建立,已经变成了一张废纸,“六合”原有的阵地渐渐丧失,南洋随处可见“天一”的片子。“天一”上海总部,把影片源源不断销往南洋,再也不怕周剑云控制国内市场。

杜云之著过一本《中国电影史》,提到邵氏兄弟新加坡创业一段,如此写道:

民国17年(1928年),邵仁枚(山客)离开上海,来到星岛的大城小镇,甚至乡村地区放映影片,招徕观众。而后,邵逸夫加盟。他们从巡回放映电影,发展成为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刻苦耐劳的经营,耗费30余年,终于在星岛创立庞大的电影娱乐事业,拥有100多家电影院和若干游艺场……

庞大的电影娱乐事业,终是后话。但此时邵氏兄弟在南洋的事业,确是风生水起。好运接踵而至,他们兄弟俩吃苦耐劳、赤手空拳打天下的精神,感动了一个人,这个人的出现,替他们清除了“明星”在南洋设置的障碍。

这个人叫王竟成。大约名字中“有志者,事竟成”的意义影响着他,这是一个肯吃苦、肯实干的人,凭着这种精神,他最终成为槟城首富。

一样是凭实干起家的王竟成,早就注意到邵氏兄弟以新加坡为基地,向周边城市进军的行为。他暗暗佩服这哥俩的实干精神,也欣赏他们的头脑,认定他们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成大事。身为槟城首富的王竟成,主动找到邵氏兄弟,将他们约到茶馆喝茶。宾主相谈甚欢,说到创业的艰辛和当初苦苦的坚持,王竟成不由叹服。又说到现在所遇到的困扰,因为“六合”设阻,致使“天一”的影片在城中大戏院,仍然难据一席之地。王竟成听了,决定帮这两个年轻人一把。

当时,控制南洋影片业务的地头蛇,叫王雨亭。此人与黑社会勾联,财大势大,独霸一方,无人敢惹。放映谁的片子,接揽哪家公司的业务,都由他说了算,旁人均不能违逆。而这个王雨亭,与“明星”公司素来交好,得知“六合”对“天一”的围剿,他专程到上海和“六合”签约,与“六合”组成联盟集团,声明不买“天一”的影片。新加坡许多戏院,都唯他马首是瞻,他与“六合”这一纸声明,令很多戏院不敢引进“天一”的片子,邵山客在南洋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王竟成找到王雨亭,先晓之以理,告知邵氏兄弟来南洋创业不易,客客气气地要求王雨亭对他们网开一面,再许之以利,让王雨亭撤销对各戏院的限制,允许“天一”的影片进入,邵氏兄弟自会给他相应的好处。王雨亭岂敢不买王竟成的账,当即表示不再与“天一”作对,各戏院都可以自由接纳“天一”的影片。

见各大戏院终于不再拒绝他们的片子,邵氏兄弟马上行动,一鼓作气,不惜重金,包下了新加坡的“华英戏院”、吉隆坡的“中华戏院”、怡保的“万景台戏院”和马六岬的“一景团影戏院”。有了这几家戏院,他们才算真正有了在南洋开创局面的基业。邵氏兄弟的发行网络,终于从偏远乡村城镇闯进了大都市。

至此,邵氏兄弟才结束了Runrun的生活,安定下来,真正开始了自己在南洋的事业。

有了自己的戏院,俩人开始大施拳脚。他们大事做宣传,在大街小巷张贴海报,在电台连续广播公映广告,在当地的华人报纸上刊登消息,使每个人都了解“天一”影片在各戏院上映的时间。他们将几部片子轮番在各地的戏院放映,而国内又不断有新的拷贝寄来,使人感觉“天一”总有新片,长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火爆的时候,影院门口挤满了等退票的人。

从最初的无人理睬,到现在的一票难求,邵氏兄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努力,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战果。也许,运气来了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他们还不知道,接下来的一次偶然相遇,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新的变化。

为一些业务上的事情,邵山客来到槟城一家戏院。在这里,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邵山客一时有些发愣,他不知道这算他乡遇故知,还是冤家路窄,他遇见的,是明星公司的大股东——黄毓彬。

黄毓彬在明星公司,并不负责什么具体事宜,出钱不管事,股东而已。但邵山客知道,黄毓彬其实很有头脑,是个厉害角色。在他内心里,很有几分英雄相惜的意思。

尽管在国内“天一”和“明星”之间的争斗趋于白热化,但异国他乡相遇,总不免寒暄问好。邵山客趋步向前,含笑拱手:“黄老板,怎么会在这里遇见你?”

黄毓彬爽朗一笑,轻松道:“你来得,如何我就来不得?”

邵山客见对方友好,也放松下来,调侃道:“你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老板,莫非也像我们一样,被挤到南洋做生意来了?”

黄毓彬略显尴尬,摆手道:“哪儿还有什么大老板哟。”接着,他告诉邵山客,如今的“明星”,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为了争夺市场,周剑云看别人拍什么,自己的公司立马也跟拍同样的题材。但因为是仓促上阵,不免粗制滥造,拍出来根本没人看,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这样下去,关门倒闭是迟早的事情。

黄毓彬告诉邵山客,他此次来南洋,确实和邵山客一样,是想来南洋发展的。他已经离开了明星公司,把资金抽了出来,想自己干一番事业。但初到此处,尚未找准目标。

邵山客何等聪明,他一听便知,黄毓彬说的并不尽是实情。他知道,在整个上海滩乃至中国影坛,明星公司都是有代表性的,远比“天一”厉害。但无论多么有实力的电影公司,都会有精品,也有滥片。以周剑云的头脑,不大可能在经营策略上出现大的漏洞。黄毓彬的离开,很可能有他们不为人知的内部原因。

邵山客感到,这是自己的一个机会。黄毓彬有头脑,有财力,熟悉电影行业,更熟悉“明星”的情况。自己倘能与他联手,岂不所向披靡,“明星”再也不是对手。

邵山客以地主的身份,热情地邀请黄毓彬来到槟城的唐人酒楼,表示要尽一尽地主之谊。在酒楼里,邵山客大谈新加坡等地的电影业现状,黄毓彬听着,渐渐发现,若论及新加坡乃至整个南洋的电影业,必然绕不开“天一”。黄毓彬没有想到,短短数年,邵氏兄弟居然在南洋创下了如此业绩。他看着邵山客,沉吟着。

这正是邵山客想要的效果,他趁机说道:黄兄,不如我们联手,在南洋组成一个电影发行网,今后南洋的电影界,不愁不是我们的天下。

在上海的时候,黄毓彬就曾和邵氏兄弟交手,对邵家兄弟的实力早有领教。他暗忖,自己初来乍到,而他们的电影发行网络已经建立,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与他们合作总比自己从头再来要好。况邵氏兄弟皆非等闲之辈,倘与邵家联手,必大有前途。想至此,黄毓彬爽快地点头说:“好!过去的恩恩怨怨,咱们一笔勾销,从今后,你我一起大干一场。”

黄毓彬的加入,使邵氏兄弟如虎添翼。黄毓彬深谙“明星”及“六合”的内部情况,他们组成了一个南洋的电影发行网,开始反击“六合”。黄毓彬招招打在对方要害上,“六合”在这样的攻势下,彻底败下阵来,完全丧失了南洋的市场。这一来,邵氏兄弟的事业越发势不可挡。

似乎是为了补偿他们最初的辛劳,好的运气一直追随着他们。时隔不久,和另外一个人的相识,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

在上海的时候,邵山客在邵醉翁手下,就一直跑发行,和外界打交道。久而久之,锻炼了他的外交能力。来到南洋,开创事业之初,他在外交场合的周到老练,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他。无论对谁,他都笑脸相迎,热情问好,却又不卑躬屈膝。后来,虽然事业越做越大,他谦虚的本色却不改,见人仍然温和友好,笑容可掬,彬彬有礼。所以,南洋的社会名流、商界大佬们,都慢慢和邵山客相识相熟,交往起来,并且很愿意给他提供帮助。

当时的新加坡,有三个非常出名的娱乐场所,分别是“大世界”、“新世界”和“快乐世界”。这三个“世界”代表了当时狮城娱乐场所的最高水平。其中“大世界”,位置最佳,资格最老,是三家之中最早开业的,而且地处闹市中心,所以曾经一度繁华。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周围越来越拥挤,而大世界的设施也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显出了陈旧,于是客人越来越少,生意渐趋冷清。“快乐世界”是最后成立的,设施很新,地方也大,奈何地处偏僻,少人光顾,所以生意也颇萧条。只有“新世界”,像一个正值壮年的人,精神健旺,占地利,得人和,颇为繁华热闹,每天都顾客盈门,生意在三家之中最为红火,独占新加坡娱乐业魁首。

新世界的老板,是黄文达、黄平福兄弟。黄氏兄弟在新加坡绝非等闲人物,他们的身份不只是娱乐城的老板,他们有自己的银行,有强大的背景,在新加坡商界影响力很大,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

在一次酒会上,邵氏兄弟遇到了黄氏兄弟。黄文达、黄平福对新加坡这些年电影业的变化,自然早就了然于心。如今得见邵氏兄弟,看到邵山客谦和有礼,邵逸夫文采风流,也不由叹服,知道他们的成就不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这兄弟俩确实胆识过人。

当时“新世界”虽然在新加坡娱乐界独占鳌头,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崛起的新娱乐场所,黄家兄弟也感到了压力,而拥有众多产业的他们分身乏术,不能全力投入经营。见到邵山客兄弟俩,认为他们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便问邵山客,可否愿意替他们管理经营“新世界”。

他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大好的机会。邵氏兄弟大约天生便具备搞经营的头脑,邵醉翁曾把一家濒临倒闭的“小舞台”经营得风生水起,如今有大哥的经验在前,邵山客和邵逸夫借鉴大哥的经营模式,把“新世界”经营得火爆热闹,游客盈门,年收入翻了一倍,令黄氏兄弟对他们刮目相看。

邵氏兄弟把握住“新世界”这可供施展的空间,大显身手,使他们在新加坡娱乐业有了相当的名气,成为娱乐界不可小觑的人物。而他们的实力也越来越强。

至此,邵氏兄弟不再满足于有名无实的经营。经过充分准备,1930年,一块牌子挂在了新加坡的土地上:邵氏兄弟公司。

兄弟俩感慨不已,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从此无需再寄人篱下仰人鼻息,也结束了四处流浪,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江山。回忆起当初创业的艰难,兄弟俩不禁唏嘘。

邵氏兄弟稳扎稳打,公司慢慢地发展壮大。似乎水到渠成,正当他们想扩大公司规模的时候,传出了消息,新加坡最初的娱乐业之首“大世界娱乐城”,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处在倒闭的边缘。“大世界”的老板因难以维系,打算卖掉“大世界”。

消息传开,引来许多买家。毕竟“大世界”地处繁华,人口密集,寸土寸金,为商家之必争。这众多买家里,就有邵氏兄弟。

收购“大世界”,所需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邵山客毕竟年长几岁,加上性格谨慎,对此颇为犹豫。但邵逸夫年轻气盛,敢想敢干,又极有头脑,他认准这是绝好的机会,极力怂恿三哥把“大世界”收下来,并细细地将收购后的发展规划说给邵山客听。邵山客见六弟早有准备,并非盲目冲动,终于被他说动,答应了他。

正当众商家争相竞价、都对“大世界”志在必得之际,突然悄悄流传起一种说法,说“大世界”不是聚财之地,故落得如此地步。生意人大多迷信,一闻此言,纷纷却步,都持观望态度。趁他人举棋不定,邵氏兄弟迅速出手,以“大世界”老板最初开出的价格,买下了这个地处新加坡旺地的大型游乐场。此举成为新加坡当年一大新闻,举城哗然。

后来,人们传说,当初放出风说“大世界”风水不好的,正是邵氏兄弟。这一切已无从考证,但邵氏兄弟是这场争夺战中最大的赢家,却是不争的事实。

“大世界”到了邵氏兄弟手里,原来的清冷局面一去不返。他们把这座娱乐场的大小场馆都重新整修装饰,更新了设备,增添了舞场、溜冰场、酒吧、麻将馆、保龄球馆等设施,除电影之外,杂耍、相声、西洋片也被引进来,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客人,都能从这里找到自己的所好,从而流连忘返。

收购了“大世界”,新加坡娱乐业原来三分天下的局面,已被邵氏兄弟控制了三分之二。“大世界”和“新世界”一南一北,几乎把整个新加坡喜欢过夜生活的人都吸引了过来。经营规模的扩大,自然会更快更多地带来效益,以及良好的社会声誉。于是兄弟俩顺水顺风,一鼓作气,接连收购了许多家戏院。然后,他们将这众多的戏院按照连锁店的形式,分别放映西片、中国片、日本片、印度片等等,几乎所有爱看不爱看电影的人,都能从邵氏兄弟的影院中找到自己想看的片子,能满足各类观众的需求。这时,邵氏兄弟已经拥有15家自己的影院,还有多家与人合资开设的戏院,其中包括最初将他们拒之门外的“曼舞罗”戏院。当初邵山客站在路边发下的“我要把这间戏院拿下来”的誓言,变成了现实。

发展到1934年,他们已经有了40多家大小戏院,成为当之无愧的新加坡娱乐业大亨。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毛泽东与蒋介石

    本书作者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手法,对毛泽东与蒋介石以平视的角度看待,不断将他们进行比较,比较他们的思想,比较他们的功过。从他们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识,比较到七十年代他们相继去世。
  • 邓肯

    邓肯

    本书主要以伊莎朵拉·邓肯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内容包括走出旧金山、不懈地追求、艰难中行进、红色的邓肯等部分。
  • 谍海幽灵

    谍海幽灵

    本书内容包括卧底东京的“红谍”、德英两国间谍战、无声战场的较量、双面巨谍的蜕变、转败为胜的密码本、格鲁乌王牌特工、夏威夷窃取“珍珠”等。
  •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布莱尔:英国新首相与工党

    英国工党领袖托尼·布莱尔以压倒多数的优势入主唐宁街10号,打破了保守党“五连冠”的美梦。成为180多年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成为领导英国跨世纪的首相。
  •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俊愉传

    《陈俊愉传(梅花香自苦寒来)》讲述了: 陈俊愉祖籍安徽,出身于官宦人家,生在天津, 长在南京,从小喜爱花卉。读大学选的是园艺系,已是副教授的他出国留学丹麦哥本哈根选的还是园艺系 。1950年硕士毕业,他谢绝了国外几家单位的高薪聘请,坚信祖国才是自己施展才华的大舞台。论文答辩结束后一周,未参加毕业典礼,就带着妻子和年幼的 女儿,绕道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后,他如鱼得水,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辈子致力于园林教育和园林事业,成为中国观赏园艺学界泰斗,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中国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的开创者和带头人。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花外漏声惊雁起

    花外漏声惊雁起

    在梨花谢尽之时,黎姝想,今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早点发现原来我喜欢你。黎瞿白接住最后一瓣梨花说,今生最幸运的是就是你曾喜欢我。
  • 旧忆而暖

    旧忆而暖

    蔓蔓对这部小说的形容是无论你美丑胖瘦最后都会遇到一个接受你所有的好与坏,一辈子用心疼爱你的人
  • 温暖你的寒冬

    温暖你的寒冬

    恶魔的降临,寒冷冬天更加的寒冷。清纯女孩林清涟该如何抉择?你会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换她一个家吗?他虽寒冷,却温暖了你的整个冬天。危险一点点逼近,真相一点点靠近,等来的是不可能的结果。最后的最后是守候?是执念?还是爱?飘荡的青春,若即若离的爱。在生命的尽头,彼此守候,无怨,无悔。
  • 迎接晨曦最美的时光

    迎接晨曦最美的时光

    我——单shàn纯,我有个对我很好的姐姐——周雨,我有个很好的朋友——朴雨落,我有个哥哥——单晨,我有个弟弟——单豐。
  • 御灵师有点帅

    御灵师有点帅

    出身不同的少年少女们被命运聚到一起,开始一场危险的旅行
  • 浮华一生

    浮华一生

    死后穿越,她只想过随性的生活,安稳的度过此生,却偏偏事不如愿。不知是老天的有心捉弄,还是命运的因果轮回,她总是无法守住自己在乎的东西。一次次的失去让她明白了只有强者才能守住自己所在乎的一切。她抢夺神器,组建大军,打着复国的旗号一战成名,最终走向世界的顶端。却发现失去的已经回不来了......
  • 大小姐的近身侍卫

    大小姐的近身侍卫

    作为杀手,却接了一个保护人的任务…叶天不是这个世界的人,却用这个世界的法则谱写了这个世界的一个传奇…
  • 龙骑神

    龙骑神

    一个龙族没落的异世。一位十分普通的少年。开始了不一样的人生。
  • 天使的秘密

    天使的秘密

    前世,她是被神选中的下一届天使女王,却因为一次偶然的相遇,爱上了死神。为了他,她抛下天堂,放弃了女王的身份。却依旧被步步紧逼,最终,她为他而死“别难过,我会回来的。”这是她留下的最后的誓言。这一世十六年后,她夜夜噩梦,不知所措时,终于遇见了他。他暗自发誓“这次,谁也阻止不了我,你终会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