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人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完全是以对外征服为其前提,是为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对外征服若不成功,则其影响自然十分深远,最后将导致无穷的祸患。因此,不断地对外扩张和征服,激励着奥斯曼人的行为,鼓舞着奥斯曼人的士气,成为推动奥斯曼人历史发展的强大动力。
1413年,在奥斯曼人王位争夺大战中,穆罕默德一世凭借着他那卓越的才能,通过宫廷阴谋和武力,在杀戮了他的兄弟之后终于获胜,成为了在血腥的王位争夺大战中惟一的幸存者。从此,在穆罕默德一世的率领下,奥斯曼人重振旗鼓,一展抱负,再次面向欧洲进行武力扩张。对于奥斯曼人来说,对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不仅使它一跃而成为世界强国,而且也象征着奥斯曼人已经顺利地完成了由边远游牧草原民族,到封建军事帝国的这一历史变迁过程。
军事上的辉煌胜利,国家政抬机构的形成,社会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欣欣向荣,文化的高度发展,所有这些总汇在一起,就给16世纪打印上了“奥斯曼帝国黄金时代”的标记。在以后奥斯曼帝国江河日下的年代里,一些政治家和政革家们,在回顾这段太平盛世的历史时期,总是不胜依恋,怀着一种无比自豪的心情感慨万分。
安卡拉战役以后的10年,对于奥斯曼人来说,是一个动荡的历史时期。为了决定由谁来统治奥斯曼人的那残缺不全,破离支碎的半壁江山,独占掌握奥斯曼人前途命运的最高权力,巴耶济德一世的四个儿于互相争斗与厮杀了整整10年。要是奥斯曼人王室中这场兄弟阅墙的内让,发生在欧洲基督教十字军讨伐战,或者帖木儿大军进攻小亚细亚之前,再不,如果欧洲基督教十字军讨伐队伍,在帖木儿大军击败奥斯曼人之后再浩浩荡荡地杀来,那么谁也不知道大伤元气,一败涂地的奥斯曼人是否能够幸存下来,是否以后会在世界历史上,出现一个幅员辽阔,充满生机,雄霸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但是,由于帖木儿无意于直接控制小亚细亚,接下来他本人又早早地去世,再加上当时西方基督教社会自身矛盾重重,相互不和,没有能够利用奥斯曼人的内让和厮杀趁虚而人,结果那场给奥斯曼人的社会造成极大混乱的王位之争,没有遭受到任何外来的干预,从而为奥斯曼人在以后又能重振旗鼓,收复失地,东山再起,称羁世界创造了有利的主客观条件。
虽然巴耶济德一世于1402年在安卡拉战役中受伤被俘,成为了帖木儿的阶下囚,但是奥斯曼王室家族仍然保有那些被认为合法的领地。巴耶济德一世的四个儿子在向帖木儿进行宣誓效忠,成为了帖木儿王朝的藩属国之后,一块瓜分了留下的奥斯曼诸省。小儿子穆罕默德为阿马西亚的省督,那是他父亲巴耶济德一世统治时期他的领地。长子苏莱曼原本是马尼萨的省督,现在前往埃迪尔内去掌管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地。巴耶济德一世另外两个儿子伊萨被帖木儿封为布尔萨的领主,穆萨一开始因对帖木儿王朝持敌视的态度,所以他一直被帖木儿派军队监禁着,后经宣誓效忠帖木儿王朝之后,被帖木儿安置在屈塔希亚的克尔梅安族中。不久以后,他受权护送他父亲的遗体到布尔萨去安葬,然后被帖木儿派往到他兄弟穆罕默德的朝廷里去从政。
由于帖木儿这次对奥斯曼人的征服十分短暂,又无意直接去瓜分和统治奥斯曼人的土地,所以才有可能在巴耶济德一世的四个儿子之间,产生了关子争夺奥斯曼人领地的争执。起初,穆罕默德同穆萨联合起来,反对苏莱曼和伊萨,首先在小亚细亚大动干戈,相互讨伐。在穆罕默德的全力支持下,穆萨率军将伊萨驱逐出了布尔萨。逃到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后的伊萨,得到了木身也在穆萨军事压力之下苏莱曼的鼓励和帮助下,企图率军夺回失地,但被穆罕默德的军队所击溃,落荒而逃。从此以后,一服不振,心灰意冷的伊萨就埋名隐姓,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抛头露过面。
苏莱曼同奥斯曼人近卫兵团的首领们,在逃过安卡拉之战的劫难以后,来到了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地埃迪尔内,掌握了这个国家中最富浇的部分,并在他的父亲巴耶济德一世主要亲信大臣们的支持下,于1403年自封为奥斯曼人的最高统治者,但是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和穆萨拒不承认苏莱曼的最高权力。从此,在这三个兄弟之间的权力角逐一直持续了将近10年之久。造成这一事件的根源,一方面与巴耶济德一世在科索沃战场上杀死他的亲兄弟的行为有关,因为巴耶济德一世这一残忍的行为,成为了此后奥斯曼皇族内为争夺王权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和传统。另一方而是起因于奥斯曼人政治生活中的派系斗争,面这种派系斗争也是由于巴耶济德一世企图统一国家并实行中央集权而出现的。
为了克服奥斯曼人群龙无首、相互厮杀的混乱局而,奥斯曼人的皇家集团一致认为巴耶济德一世的长子苏莱曼,可以作奥斯曼人君主的候选人。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在埃迪尔内政权机构的全力支持下,以及在安卡拉之战溃败后残存的近卫兵团的忠心拥护下,苏莱曼对欧洲领地的统治,一直持续到1411年。在统治期间;苏莱曼同威尼斯共和国总督,以及拜占廷帝国皇帝所签订的所有条约,都承认苏莱曼为奥斯曼人的君主,并为双方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但是,苏莱曼组织和领导的多次军事讨伐,都以失败而告终,一直未能把其兄弟穆罕默德和穆萨驱逐出小亚细亚的军事重镇布尔萨。
1410年6月,穆萨得到了巴尔干地区那些心怀不满的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人的支持,亲自率领大军进犯苏莱曼在欧洲的领地,双方军队交战于埃迪尔内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广大地区。苏莱曼的军队惯于骑射,所向披靡,战斗以穆萨的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次年一次轻骑突袭埃迪尔内的战斗中,穆萨设计俘获了他的哥哥苏莱曼,并在他逃往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的中途上,派人骑马把他追杀了。此后,见风使舵的奥斯曼人皇室集团,以及朝臣们迅速转而效忠胜利者穆萨,承认他为奥斯曼人在欧洲的领主,而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则仍为奥斯曼人在小亚细亚的最高统治者。
穆萨是一位精力充沛,敢想敢干的人。他亲自率领奥斯曼大军劫掠希腊,并一直率军深人到今日奥地利的腹地之克恩滕。在帖木儿人侵小亚细亚后,被解围的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现在又被穆萨率领的奥斯曼军队包围的水泄不通。然而奇怪的是,他的兄弟穆罕默德却帮助拜占廷帝国的皇帝,派兵攻打他的兄弟穆萨。此外,穆萨对一个具有自由主义思想教派的支持,以及对平民的公开祖护,也驱使过去许多扶佐他的奥斯曼人的重臣和商贾,在双雄之争的紧要关头离他而去,率领兵马投靠穆罕默德,而穆罕默德当时也正在欧洲那些身居高位的奥斯曼封建领主中,积极寻找同盟者。1413年6月,欧洲的埃迪尔内城,在穆罕默德军队凌厉的攻势下被占领,乘着城中的一片混乱,穆萨率家眷和少数亲信弃城而逃,但被穆罕默德派去追杀的骑兵在索菲亚拦阻杀害,穆萨的尸体以尊贵隆重的皇家仪式,被送回小亚细亚的布尔萨,埋葬在他祖父奥尔汉的旁边。
此时的穆罕默德已经独揽了统治整个奥斯曼人的大权,所有的奥斯曼人无不臣服于他,把他视为重新统一奥斯曼人的国王,恢复昔日奥斯曼人辉煌的吉星。起初,聪明过人,具有远见卓识的穆罕默德持一种小心谨慎的态度,为其重振雄威治国的基本方略,因为只要强大的帖木儿王朝虎视耽耽的威胁尚在他的后面隐约存在,他就不可能放手大胆地去调兵进攻小亚细亚那些复辟的突厥公国。另外,在奥斯曼人内部叛乱、王位争夺以及社会结构等间题的困扰下,也使得洞察敏锐的穆罕默德必须要处处小心谨慎,以免锋芒毕露,影响过大,从而引起欧洲基督教世界任何激烈的反应和干涉,以致于阻碍他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的企图。因此,穆罕默德谨慎短暂,然而却是至关重要的统治,成功地防止了奥斯曼人领土的分裂,为以后奥斯曼帝国的迅速崛起,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卧薪尝胆的积极作用。
按照奥斯曼人的传统,穆罕默德在童年时期,就被他的父亲巴耶济德一世派往小亚细亚的腹地阿马西亚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导师,帮助他学习治国方略,协助他处理日常政务,管理阿马西亚城。穆罕默德的导师巴耶济德出生于阿尔巴尼亚,是一位年轻的战俘,因善解人意,聪明过人,后被穆罕默德的祖父穆拉德一世收养,并培养其在宫廷中担任要职。阪依伊斯兰教后的巴耶济德不仅是一名杰出的将领,足智多谋,英勇无敌,而且也是他的学生穆罕默德的良师益友,对他的主人和奥斯曼帝国忠心耿耿,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巴耶济德属于那种有抱负有理想的新型奥斯曼高级政府官员,在政治上倾心建立一个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国家,因此,他全力以赴地帮助和引导穆罕默德去实现统一奥斯曼帝国的理想和重任。此外,巴耶济德时刻教诲他的学生穆罕默德,要极力避免重犯他的父亲巴耶济德一世和他的兄长苏莱曼,所祟尚欧洲和拜占廷帝国生活方式的错误,要始终坚持小亚细亚古老的加齐生活方式,并让穆罕默德选择了一位小亚细亚突厥公国的公主做他的妻于,以获得小亚细亚地区所有突厥人的支持。在巴耶济德的精心培养下,穆罕默德聪慧豁达,勤奋好学,进步很快。正是由于穆罕默德的文雅、正直和谦恭,使其受到奥斯曼人的普遍尊重,有君子、力士和胜利者的美名。
英武盖世的穆罕默德凭借着他那卓越的才干,重新统一了奥斯曼人的领地,其疆域可以和他父亲巴耶济德一世统治的那个时代相媲美。但此时,真正意义上的奥斯曼帝国尚未产生,因为作为这一地区的地理中心和政治、经济中心的君士坦丁堡,仍然是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如果奥斯曼人不能征服它,并从那里发号施令,奥斯曼人就永远不可能成其为一个雄霸世界的帝国。然而,穆罕默德对攻占夺取此城并无什么打算,因为他在遇难时同拜占廷帝国皇帝建立的友好关系,使得他在道义上,不允许去考虑率军攻打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不过,穆罕默德于1421年不幸中风而病死后,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就成了奥斯曼人对外征服的重要目标。
1421年3月穆罕默德因中风去世后,为丁防止奥斯曼宫廷内为了争夺王权,再次出现政治混乱和血腥厮杀,穆罕默德身边最亲近的大臣,包括他的导师巴耶济德在内,对穆罕默德的死讯密而不宣,隐瞒达40天之久,直到他的儿于、法定继承人穆拉德二世从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飞骑来到埃迪尔内执掌国政,顺利地完成了王权交接之后,才隆重地为穆罕默德举行了葬礼。穆拉德二世登基时,虽然才年仅18岁,但在小亚细亚的阿马西亚任总督,学习锻炼治国才干之前,就多次随父亲穆罕默德参加征服巴尔干地区的战争,因此,为人处事比较干练稳重,少年老成。除丁穆拉德二世,穆罕默德还有三个儿子,两个是尚在怀抱中的婴儿,他们一直交由穆罕默德的导师巴耶济德保护抚养,但不幸的是,这两个幼儿在若干年后死于每隔几年就来侵袭一次欧洲大陆的一种瘟疫。穆罕默德的另外一个儿子叫穆斯塔法,穆罕默德去世时年仅13岁。穆斯塔法害怕穆拉德二世将会仿效巴耶济德一世绞死他的弟弟亚库布的方式杀害他,所以就放弃了他在小亚细亚的统治权,同他的导师一起逃到了科尼亚,寻求另外一个突厥公国的保护,后被穆拉德二世派去的人生擒纹死。
就在穆拉德二世开始全面恢复昔日奥斯曼人的领土时,他的一位凯就王位的叔父,在拜占廷帝国皇帝的协助下,夺取了军事重镇埃迪尔内,并杀向小亚细亚。年轻气盛的穆拉德二世率兵奋起反击,把他的叔父逐回欧洲。1422年4月,在用重金收买的热那亚人的帮助下,穆拉德二世把他的军队运过达达尼尔海峡,发奇兵冲进埃迪尔内城,擒获并杀死了他的叔父及其追随者。此外,为了报复拜占廷帝国的皇帝支持他的叔父进行举兵反叛的行为,他下令奥斯曼军队围攻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土坦丁堡。在战斗中,穆拉德二世和他的土兵们同仇敌汽,拼死冲杀,并第一次使用了在奥斯曼人历史上从来都没有使用过的攻城火炮轰击城墙。经过两个多月的猛烈围攻之后,多年来养尊处优,没有什么战斗意志的拜占廷帝国同意了每年付给奥斯曼人3万金币作为岁贡,并献出城外除供水地区的所有土地为条件,嫉恶如仇的穆拉德二世才最终放弃了攻占拜占廷帝国首都君土坦丁堡的计划。
对于小亚细亚的征服和统治,穆拉德二世采取了一种铲除异己、恩威并重的治国方略,并通过政治联姻的手段,娶一些突厥公国的公主为妻妾,从而获得了许多小亚细亚地区突厥公国,对他的宗主权的承认,使得穆拉德二世彻底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使他本人全力关注于对欧洲的征服。
在对欧洲的征服过程中,曾经在早期奥斯曼人的扩张中起过很大作用的圣战,又正在威尼期和匈牙利两条战线上重新恢复了起来。威尼斯所执行的是维护和发展其东方贸易帝国的政策。1423年它从拜占廷帝国那里买下了重要港口城市萨洛尼卡,因而导致了与穆拉德二世的冲突,因为穆拉德二世想把1402年丧失给拜占廷帝国的这个重要港口城市重新收归由奥斯曼人控制。1423年7月,穆拉德二世率领大军成功地占领了萨洛尼卡,并与威尼斯商定了一系列和平解决该城的办法。在许多信仰武士的强烈要求下,此时的穆拉德二世完全可以放手大胆地致力于向匈牙利的方向扩张。1437年12月,匈牙利国王西吉斯蒙德之死,所造成的国内混乱,为奥斯曼人的全面进攻敞开了大门。
1438年2月,穆拉德二世率领奥斯曼大军进人塞尔维亚,夺取了丰富的银矿和塞门德里亚这个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战略堡垒。1440年6月,穆拉德二世率领奥斯曼大军围攻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德这座城市,是防止奥斯曼人的袭击,保卫匈牙利南部最重要的军事堡垒。在贝尔格莱德城内全体军民万众一心的誓死抵抗下,六个月后,损兵折将的穆拉德二世被迫率军撤退。
1443年10月,在匈牙利前国王西吉斯蒙德的私生子约翰·罕雅迪的领导下,那些对奥斯曼人怀有满腔仇恨的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和波斯尼亚人联合了起来,相继攻占了奥斯曼人的许多军事要塞,试图把穆拉德二世置于毁灭的边缘。
1444年2月,终因寡不敌众的穆拉德二世,在塞格德同匈牙利国王签订了一项体面的和约,双方同意10年内互不侵犯。同时,穆拉德二世被迫放弃了对瓦拉几亚和塞尔维亚的宗主权,并以1万金币赎回了在战斗中他的被俘女婿。
据说穆拉德二世是一位性格内向,沉默好思的人。他不喜欢战争,他对马不停蹄的作战深感厌倦。在通过同匈牙利国王签订和平约条,面使他的欧洲和小亚细亚边境安定了下来之后,穆拉德二世决定禅位给他的15岁的儿子穆罕默德二世,自己则退居于风景如画的马尼萨,希望从此过一种享受和平的宁静生活,在他所喜爱的宅邸里,同一些诗人、神秘主义者、神学家、法学家、哲学家和其他文人们度过一生。当时正是奥斯曼文艺复兴开始的时代,在奥斯曼人的宫廷和整个小亚细亚使用的那种突厥语,己经成为人们表达文雅词语的工具。许多优秀的波斯文和阿拉伯文的著作被译成突厥语,奥斯曼人的杰出诗人们和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欧洲和亚洲整个社会的高度推祟和敬仰。尤其是在穆拉德二世的热情指导下,国家第一次编撰出奥斯曼人的正式编年史,其中描写了许多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叙述歌颂奥斯曼人极为杰出的祖辈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丰功伟绩。特别重要的是,穆拉德二世非常关心他的孩子们的教育间题,他用重金聘情了国内最开明、学识最渊博的学者们,来充任王子们的教师。在奥斯曼人的宫内学堂中,同王子们一起学习的还有其他孩子,其中有些是年轻的战俘,有些是奥斯曼人显要藩属国君主们的儿子。穆拉德二世不仅经常教诲他自己的儿子们要克尽厥职,而且还努力把其他青少年教育培养成为遵守纪律,为人正直,忠心耿耿,并有道德的社会栋梁之才,以便能够使他们担当千钧重任,并忠诚地为奥斯曼帝国和素丹效劳。在奥斯曼人的历史上,这个宫廷学堂的价值和作用,首先表现在它为奥斯曼帝国培养出了一位德才兼备的伟大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从此使奥斯曼帝国走向辉煌。
然而,穆拉德二世想过一种安逸平静生活的希望,不久即成为了泡影,因为欧洲的基督教世界正在策划向奥斯曼人大举进攻。穆拉德二世的退位,促使欧洲基督教世界的封建骑士们想人非非,他们认为乘穆拉德二世退位,君主又年幼无知的大好机会,向奥斯曼人发动大举进攻,势必将打击和削弱奥斯曼人的军事力量,特别是他们认为,在这一行动的鼓舞下,奥斯曼人统治地区各种宗教信仰的居民们,也会积极地行动起来,通过发动武装叛乱支持他们的行动。面对越来越险峻的形势,此时奥斯曼帝国的一些大臣和军队指挥官们,也担优把国家的命运交付到一个年幼小孩手中的结果,因此联名上疏,请求穆拉德二世回到宫廷来重新执政,继续指挥奥斯曼大军。
在大家的再三恳求下,穆拉德二世又重新登上了王位,并于1444年11月,亲自率领奥斯曼大军在瓦尔纳附近击溃了由匈牙利人为主力的欧洲联军,杀死了匈牙利国王拉第斯拉夫和红衣大主教朱利安,并轻面易举地横扫了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等地区。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奥斯曼人采取了一种对各种宗教信仰都比较宽容的政策,面匈牙利人却在他们短短的统治期间,把天主教会的仪式强加给了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教会,造成这一地区的宗教矛盾激化,因此,当穆拉德二世率领奥斯曼大军来到此地时,塞尔维亚和波斯尼亚的许多军事要塞纷纷向奥斯曼人敞开了大门。
当整个战局稳定了以后,拙于抛头露面,喜欢宁静生活的穆拉德二世,于1445年4月再度宣布退位,仍回马尼萨去过他那种隐居的田野生活。然而不久以后,奥斯曼人骄横暴决的近卫兵团发动武装叛乱,公开反对新君主穆罕默德二世,这又一次迫使穆拉德二世不得不离开他隐居的安乐地,迅速返回到埃迪尔内再次执政。在穆拉德二世残酷的镇压下,近卫兵团叛乱的祸首们,有的被处死,有的被监禁,有的被从京城流放到外地,奥斯曼帝国素丹的权威性很快就完全得到了恢复。然而,奥斯曼近卫兵团的武装叛乱这段插曲此后就成了他们频频千预朝政的前奏曲。1445年近卫兵团的武装叛乱被镇压下去以后,穆拉德二世就再也没有宣布退位,去过他喜欢的宁静田园生活。在此后短短的数年中,为了扭转时运,重振奥斯曼入的雄威,他倾其举国之力,亲自率领奥斯曼大军两次进入阿尔巴尼亚,追击清剿在那里开展游击战争,领导抵抗奥斯曼人入侵的民族英雄斯坎德培。
欺坎德培原名叫乔治·卡斯特里奥蒂,出身于阿尔巴尼亚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时,被他的父亲吉昂·卡斯特里奥蒂大公送往奥斯曼入的京城亚得里雅堡做入质。穆拉德二世见其身强力壮,灵活机警,于是送他到奥斯曼入的宫廷军事学校学习,想把他培养成为一名忠实于奥斯曼素丹的奴仆。穆拉德二世还给他起了一个突厥的名字,叫斯坎德。斯坎德怀着光复家园的决心,默默地刻苦学习骑马、击剑等军事技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穆拉德二世赐以斯坎德“培”的称号(奥斯曼人的封建军衔),此后,人们习惯地称呼他斯坎德培1438年,受到穆拉德二世格外器重的斯坎德培被任命为阿尔巴尼亚克鲁亚城的军事行政长官。在此期间,斯坎德培以公开的官职作掩护,秘密聚集力量,决心用武力赶走奥斯曼入。1442年12月,匈牙利的军队在其统帅胡尼亚迪·雅诺什领导下转入对奥斯曼入的反攻。因战事吃紧,穆拉德二世派军增援,同时命令斯坎德培带领一队骑兵随奥斯曼大军一块同往。1443年11月3日,匈牙利军队渡过多瑙河,向奥斯曼人的军事据点尼什城展开了猛烈的进攻。在匈牙利军队凌厉的攻势下,寡不敌众的奥斯曼人惊慌失措,狼狈喷逃。此时,一直怀着光复祖国家园决心的斯坎德培,决定趁机发难,掀起反对奥斯曼人统治的起义高潮。他首先率领300名骑兵,迅速从前线返回阿尔巴尼亚中部,汇集那里不满奥斯曼入统治的军民,向军事战略重镇克鲁亚城挺进。
克鲁亚城依山傍水,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足智多谋的斯坎德培先把大部队隐藏在克鲁亚城附近的森林里,然后以一纸伪造的军令,诈称素丹穆拉德二世再次任命他为克鲁亚城的军事长官,骗开城门。午夜,斯坎德培命令亲兵悄悄打开城门,引进城外的伏兵,经过一昼夜的浴血奋战,全歼奥斯曼入的守军,占领了克鲁亚城。1443年11月28日清晨,在鼓号声中,克鲁亚白色的城堡上升起了阿尔巴尼亚卡斯特里奥蒂家族的双头鹰红旗。双头鹰象征着阿尔巴尼亚南方与北方的团结和统一,以及阿尔巴尼亚民族反抗外来异族统治的坚强意志。它一直到今天仍然是阿尔巴尼亚民族国旗图案的组成部分。
克鲁亚城起义后,斯坎德培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援,乘胜前进,于1443年12月底,又相继收复了阿尔巴尼亚中部的一些长期被奥斯曼人占领的军事要塞。为了巩固和发展已经取得的胜利战果,斯坎德培又于1444年3月2日,召开了有全部阿尔巴尼亚大公参加的大会,成立了“阿尔巴尼亚联盟”。在大会上,阿尔巴尼亚的大公们一致推举斯坎德培为最高统帅,并着手建立阿尔巴尼亚的正规军队。此后,斯坎德培跑遍了阿尔巴尼亚的全国各地,认真视察各个军事要塞,动员广大民众积极投人保卫祖国家园的战斗,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征集了8000名新兵,对他们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以警惕奥斯曼人卷土重来。
当穆拉德二世听到斯坎德培领导阿尔巴尼亚人民起义的消息之后,异常的震怒,立即派遣亲信大臣阿里率领2.5万名奥斯曼军人,于1444年6月前往阿尔巴尼亚镇压。面对杀气腾腾的奥斯曼大军,机智勇敢的斯坎德培佯装退却,把奥斯曼人引诱到了荆棘丛生,被原始大森林包围着的托尔维奥拉平原的伏击圈内,出奇制胜,一举歼灭了由阿里统帅的奥斯曼军队。
1450年5月,骄横一世的穆拉德二世,在彻底击溃了匈牙利的军队以后,亲自率领10万大军,再一次杀气腾腾地扑向阿尔巴尼亚,企图给斯坎德培以致命的打击。阿尔巴尼亚人民在斯坎德培的领导下,不畏强暴,奋起抵抗,使得穆拉德二世指挥的奥斯曼大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最激烈的战斗,要属阿尔巴尼亚的广大民众,在自己的首府克鲁亚城进行的保卫战。在保卫战中,斯坎德培将1.8万名阿尔巴尼亚军队的士兵分作三队:一队大约为1500人的兵力守城;另一队大约为8000人是主力部队,驻扎在克鲁亚城以北的山上,伺机打援;其余的人被编成几支小分队,采取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击奥斯曼人。
奥斯曼人依仗自己的优势兵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克鲁亚城。在猛烈的炮火配合下,奥斯曼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但在英勇无畏的阿尔巴尼亚人面前,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地败下阵来。阿尔巴尼亚的游击小分队,在广大民众的紧密配合下,不断地袭击奥斯曼人的运粮车队,使得奥斯曼军队的士兵们经常忍饥挨饿,人心惶惶。面屡建奇功的斯坎德培亲自率领8000轻骑兵,利用有利的地形主动出击,歼灭奥斯曼人的有生力量被打得晕头转向、损失渗重的奥斯曼军队,在围攻克鲁亚城四个半月之后,除了在战场上留下了两万多具尸体而外,一无所获。随着冬季的来临,无可奈何的穆拉德二世于1450年10月26日,带领着他的残兵败将狼狈地退回亚得里亚堡。
1468年1月,正当斯坎德培在莱什城举行全阿尔巴尼亚大会,准备夺取最后胜利的时候,这位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英雄不幸于1月17日病逝。
斯坎德培去世后,阿尔巴尼亚人民在莱克·杜加勒纳的领导下,继续与奥斯曼人浴血奋战,直到1479年6月,阿尔巴尼亚才最终被奥斯曼人所兼并。
斯坎德培所领导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大起义,达25年之久,不仅捍卫了民族的独立,而且也有力地支援了巴尔干地区各族人民反对奥斯曼人统治的斗争,推迟了奥斯曼帝国对亚平宁半岛的武力征服,因此,斯坎德培的英雄事迹,在匈牙利、波兰、捷克、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虽然穆拉德二世在征服阿尔巴尼亚的过程中,屡战屡败,严重受挫,一筹莫展,但在对其他地区的征服过程中,则犀利无比,所向披靡。1448年3月,穆拉德二世在科索沃平原上击败了匈牙利国王罕雅迪率领的军队,并把他彻底地逐出了塞尔维亚。此后,穆拉德二世还在希腊和伯罗奔尼撒半岛长年的征战中,夺取了著名的商城科林斯和佩特雷。
1451年初,穆拉德二世这位上了年纪的征战勇士,在布尔萨寿终正寝。此时,英俊潇洒,具有骑士般体魄的穆罕默德二世已长大成人。当他获悉父亲去世的消息之后,便跨上他的战马,在亲信们的陪伴下,飞驰到埃迪尔内去执掌国政。
穆拉德二世在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过程中,也属于一代英杰。虽然他拙于抛头露面,曾经两度试图隐退,去过一种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但他却根本无法摆脱奥斯曼帝国重任的羁绊和奥斯曼帝国对外征服军事机器的推动力。在他的领导下,奥斯曼人的对外征服运动一直进展得非常顺利。到他1451年初去世时,整个拜占廷帝国仅剩下首都君士坦丁堡这个奥斯曼人大海中的一座孤岛尚未拿下来,但也已经成为了奥斯曼人随时待熟摘之的果子了。
然而,此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欧洲人,并不太担心君士坦丁堡这个千年国都的安全,因为穆拉德二世的继承人穆罕默德二世在欧洲人的眼里,似乎还是一个年轻幼稚,软弱无能,缺乏治国才干的小君主。遗憾的是,这是欧洲人对年轻有为,精明强千的穆罕默德二世的一个典型错觉。虽然,当穆罕默德二世登上奥斯曼帝国素丹的王位时才年19岁,但是他本人在治理国家的方略上并非是一位毫无经验的君主。因为穆罕默德二世遵照奥斯曼人的传统,大约从11岁时起,通过出任小亚细亚地区的曼尼萨总督,就开始获得了大量处理政府部门日常行政事务的治国经验。另外,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周围,也不乏知识渊博,精力充沛,忠心耿耿的辅佐大臣等高级政府官员。
此时,气宇轩昂,英武盖世的穆罕默德二世,已经站在了奥斯曼人伟大的征服大业的门槛上了,并在不久的将来,用他那征服者的辉煌业绩载人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史册上,最终成为奥斯曼帝国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